一年一度的暑假业已来临,对于忙碌了一个学期乃至一年的广大师生来说能够拥有这么长的一个假期是多么幸福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个炎炎的夏日。原本是一段令人高兴的假期生活,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段时光好好的调整,可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在教育多元化的当下,这段美好的假期生活也开始走样,开始变质变味。不需要刻意的寻觅,不论你漫步在曲径通幽处,还是走在车流如织的繁华闹市,你都能够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清脆而嘹亮,划破长空,直冲霄汉。这样的情景如果是在校园,是在正常的开学日,应该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可是,不是,是在国家的法定假期之内,是在国家为了不让广大师生免受酷暑之苦而放的长假之中。
在教育转型的当下,尽管素质教育之风已经吹遍大江南北,但是由于多年来学校、社会和家长“以分取人”的痼疾没有得到很好的根治,导致人们对分数的追捧之情非但没有降温,反而还有急剧上升之势。尽管多元化的经济发展已经给人们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一考订终身”的观念仍然在左右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而这种思想带来的结果就是不论刮风下雨,不论酷暑严寒,只要孩子有时间有机会,家长就会把孩子送到五花八门的补习班进行充电: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多才多艺,能够不差于别人的孩子,就把孩子送进各种兴趣班、特长班(什么蒙氏心算);未入小学的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于是孩子顺理成章的就坐进了少儿英语剑桥辅导班、入学衔接班,开始了a、b、c、d和数学乘法运算的学习;小学升初中,是孩子的学习阶段的一个关键期,所以为了让孩子进入初中不掉队,进入小升初的衔接班也是必然 选择;至于初中升高中,多年的付出就是为了高中三年后的收获,因此,中考一旦结束,家长就成为最忙碌的人。动用多方人脉,收罗各地信息,为孩子寻找拳头型的初升高的预科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每当正常休息的节假日,大街小巷非但不安静,反而比平常更加热闹,而增加热闹的主角不是出门休闲的成人,而是背着书包三五成群,要么骑车,要么徒步的行色匆匆的大中小学生。细看他们的小脸,不是挂满天真与烂漫,而是一丝淡淡的忧郁。
其他的姑且不说,单就上面花样翻新、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的名称,就可以知道开办补习班有多大的市场。可是,孩子在节假日里奔波劳碌,并非他们的本意,更多的家长们的一厢情愿。而那些不分年龄层次、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甚至是不分对象的开设花样繁多的补习班的机构或人正是抓住家长希望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方面不差于别人孩子的心理,有的甚至美其名曰是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进行大肆的鼓吹。撇开教育的本身不说,单就这些补习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组成而言,在硬件方面能够真正符合办学条件的几乎没有,至于培训的人员,真正是教育行伍的也是寥寥,而唯一能够支撑其存在的除了抓住家长的心理,借助多种媒介进行宣传造势外,就是从公办学校东拉西扯几个所谓的名师,然后再做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许诺。
那么,孩子们进入以营利性为目的的补习机构,再经过东拼西凑的老师的辅导,能否收到一定的效果?这样的补习到底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从教育的本身来看,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只有按照其规律办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作为补习班,其为了自身更好的存在和发展,他们只能以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孩子进行机械式的传授,填鸭式的强加。在他们面前,孩子就是一个没有被装满东西的无生命的容器。这种强制性的灌输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脑际或多或少的会残留下一点过去没有学过或没有搞明白的知识,这对孩子来说就是进步,对补习班来说就是补习有效果,对家长来说就是一种物有所值的心理安慰。其实,稍明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违背教育的规律对孩子进行短期的机械性的训练是弊大于利的。因为,我们知道,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个进入补习班的孩子,他们在正常的上课时段已经接受过任课老师长时间的引导,已经形成基本的学科思维模型,而进入补习班,补习老师不可能按照每一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学科基础量身定做一个补习的方式,他们只能依照自己的所谓的专业特长进行“传道受业解惑”。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言者昭昭,听者昏昏。因为在有限的时空中补习者为了不让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他们只能是使尽浑身解数进行整齐划一的知识的传授,而孩子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许,只能进行思维的调整,尽可能的去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在这种双向挣扎中,时间已经过去。至于是否收获有益的东西,只有孩子们自己知道。
其次,从安全性来看,可谓是后患无穷。因为从补习规模来看,机构性成规模的为了把事业做大做强,只要是能够容纳足够多学生,补习场地不论是什么样的建筑,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地段都可以,有的甚至是废弃已久的房子。经过简单的改装和布置后,就成为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场所。安全消防设施无从谈及,严寒时节是四面透风,盛夏时节是几台电扇为伴,至于科学而规范的管理更是一种奢望;而那些家庭作坊式的所谓私人补习班,安全隐患同样很多。为了增加隐蔽性,他们选择校舍封闭性一定要强,因为是游击战,所以露的蛛丝马迹越少越好。同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原本小得可怜的房子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特别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孩子们得到得多还是失去的多。
当然,除了校舍安全得不到保障,孩子们往返于家校途中也同样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孩子们在车来车往的大街穿行,徒步的稍微好点,特别是那些骑车子的,由于他们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三五成群,有时候逞一时之能,赛车,打闹嬉戏。在他们的脑子里只有自己,至于外在根本不放在眼里,时间一长怎么可能都会相安无事。另外,天气状况也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伤害。
既然这种乱象环生的补习存在这么多的弊端,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第一,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和惩处的力度,以利剑示人,只有这样对那些逐利者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任何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滋生的土壤,我们只有用法律的手段,从政策的层面做出明确的界定,才能真正从源头堵住,才能让那些打着教育的幌子而谋利的人不敢越雷池。而且,这种教育的监管机制一定要常态化、长效化,只有这样才能还教育一片湛蓝的天空。
第二,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教育业应该顺应时代进行自身的改革,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对于那些特定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现在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东西要进行彻底的割除。诸如教育区域保护主义,以分取人等违背教育公平公正的思想和做法,还有现有的招生考试制度等。只有从根源上进行整治,遵从教育自身的规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教育、选拔,才能让家长消除“考高分,上重点,有好出路,过好生活”的思想。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种全面发展不是狭隘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对孩子进行评判;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不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我们只有秉承这样的思想去对待国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这项功在千秋的事业才能为国家培养出许许多多人格健全的栋梁之才。(陈士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