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胆结石属于中医学的胁痛、结胸、黄疸等范畴。西医临床中则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复合性结石,因体积较大,不能通过胆道排出,这种通过中医治疗可以促进结石裂解;另一种即是泥沙型结石,中医治疗效果甚好。
在今天的文章中,徐书教授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胆结石也分为湿热型和寒郁型,但无论是哪种类型,都可以殊途同归到一个“通”字上。一起来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余认为胆结石属于有形之物,可以从阴阳来辨治。当结石移动或继发感染时,当从阳证来入手,病位一般在少阳、阳明;当结石潜伏不动时,可从阴证来治,病位在厥阴。
辨证分型 1 湿热型此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胀痛,腹肌紧张,多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寒发热,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滑。选用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加郁金、金钱草。
2 寒郁型此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胀痛,畏寒,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细。选用当归四逆汤加乌梅、金钱草。
另外,胆结石发作期,疼痛剧烈时,可针刺双内关、双足三里以及右侧阳陵泉,可使疼痛缓解。在结石的缓解期,湿热型者可用散剂调治:柴胡50g,木香100g,川楝子50g,延胡索50g,茵陈50g,郁金100g,栀子30g,丹参20g,金钱草300g,大黄30g。研末,每次服用3g,1日2次。寒郁型者,宜大黄附子汤打粉,炼蜜为丸,每次3g,1日2次,可以防止胆囊炎发作。
验案集粹颜某,男,39岁。2016年5月10日初诊。
现病史:右胁疼痛5年余,经常反复发作,B超提示胆结石,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求治于中医。现右胁疼痛不适,面色白,腹胀,大便偏稀,舌淡苔白腻,脉弦细。
辨证厥阴虚寒,太阴不足。
治法温通厥阴,温补太阴。
方药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5g,党参10g,白术10g,炮姜10g,香附10g,甘草6g。10剂。
二诊药后右胁疼痛好转,腹胀减轻,大便仍偏稀,上方加肉桂5g,赤石脂30g,续进10剂。
三正右胁疼痛消失,无腹胀,大便正常,舌淡苔白,脉较前有力。以大黄30g、附子100g、细辛30g打成粉末,每日2次,1次2g,巩固治疗。
急性胆结石,经过失治、误治,往往会转成慢性,虚寒性胆石症临床上非常多见,余从厥阴入手,以当归四逆汤治之,取消尚可。
临证心得中医学认为,胆为中清之腑,与肝互为表里,同属木,喜条达。当肝气郁结,或肝胆湿热,极易引起胆汁淤滞不通,通降功能失调。故余认为,治疗之法,关键在于一个“通”字,可通过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通,寒者温而通之,虚者补而通之。欲得高效者,关键在于如何变。
肝与胆互为表里,胆汁的分泌依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完成。胆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实而不能满。若情志忧郁,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热郁结于中焦,或恣食膏粱厚味,则大壅大塞,肝失疏泄,胆失中清,通降功能失调,长期的湿热凝聚,胆液凝结煎熬日久,变成结石。
临床中,胆结石的治疗多从湿热、寒、郁三方面入手,由于胆囊结石是长期湿热不化,煎熬胆汁变成结石,所以湿热型最为多见。胆结石日久影响脾胃功能,会出现肝阳虚寒的证候,这时可以用当归四逆汤。郁,为胆结石共同的病理基础,胆结石一般伴随胆囊炎的症状,患者自诉上腹部胀痛不适,所以在治疗中,解郁非常重要,可以达到疏肝利胆的功效,此时常用香附、郁金、柴胡。
好 · 书 · 推 · 荐
《徐书专病特效方》
徐书师承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国家级名老李士懋教授,民间陈瑞山老中医,在基层从医近30年,长期从事中医经典方剂治疗疑难染病的临床研究。临床上提出以经方作为龙头,经验方、时方作为龙尾,专病专药画龙点睛,治疗很多疑难病疗效颇佳。
扫描二维码,免费试读电子好书END
版权声明
下一篇
九字真言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