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肖老师讲《湿热病中焦湿热证诊治》

《湿热病中焦湿热证诊治》

一,【复合病因】

湿热病是外感湿和热两种邪气,湿和热兼杂致病。因此邪气既有湿邪为患的特点,又有热邪为患的反映。湿邪属阴具有“趋下,粘滞”的特性,所以邪湿多侵袭人体下部,并且容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热邪属阳具有“上升,烧灼”的特点,所以热邪多侵袭人体上部,并且容易耗伤阴血,扰乱心神。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两种属性不同的邪气共同侵袭人体而发病,热处于湿中,湿居于热外,薛生白说:“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愈炽,湿得热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王孟英又说:“热得湿遏而不宣,故愈炽;湿得热则蒸腾而上熏,故愈横。两邪相合,为病最多。”

二,【病变中心】

薛生白说:“湿热为病,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而入者,十之八九”,说明湿热之邪侵入人体的途径为体表肌肤和口鼻两种途径,并且由体表肌肤而入的机会少,由口鼻而入的机会多。薛生白又说:“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中道是指中焦。说明湿热之邪由口鼻入不停留,直接传入中焦。由此可知湿热之邪致病,患表证很少,患中焦病比较多,湿热病是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章虚谷又告诉我们湿热病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的理由,他说:“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

三,【弥漫三焦】

湿热病,虽然以中焦脾胃的病变为主,但是湿邪有蒙上流下的特性,故病程中尚可因弥漫三焦而涉及其他脏腑。如果湿热郁蒸,蒙蔽于上,清窍壅塞,则引起神志昏昧;如果湿邪下注,蕴结膀胱,则致小便不利;如果湿热内蕴肝胆,则身目俱黄;如果湿热蕴于肌腠,则身重关节疼痛。

四,【判定标准】

薛生白说“湿热之病,不独与伤寒异,且与温病大不同”。湿热之病,不只是与伤寒病不同,而且与温病也大不同,我们怎么知道病人患的是湿热病呢?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说湿热病的提纲症是:“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我们见病人开始恶寒,后来只发热不恶寒,出汗,胸痞,舌白,口渴不欲喝水,就可以判定为湿热病。

五,【病机转化】

湿热病初起,以湿中蕴热抑制卫气为主要病理变化,病程的前期阶段湿重热轻。由于湿热病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所以其病机转化以及临床症状与中气虚实密切相关。湿热之邪入中焦,病机转化分为三种情况。

1,湿重于热:薛生白说“中气虚则病在太阴”,若中阳虚,湿热之邪入中焦容易向湿转化,病位以太阴脾为主,表现为湿重热轻之象。

2,热重于湿:薛生白说“中气实则病在阳明”,若中阳旺,湿热之邪入中焦容易向热转化,病位以阳明胃为主,表现为热重湿轻之象。

3,湿热并重:若中阳盛衰无明显偏颇,病位在脾胃,表现为湿热并重之象。

六,【辦证论治】

湿热病分为卫分阶段、气分阶段、营分阶段、血分阶段,其中气分阶段又分为上焦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因为湿热病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所以我们重点学诊治中焦湿热证。

1,诊断

如何判定病人是中焦湿热证呢?见病人既有脾胃的定位症状,又有湿热的定性症状,就可以诊断为中焦湿热证。只要背熟脾胃的主要定位症状和湿热的主要定性症状,诊断中焦湿热证轻松!

(1)脾胃的主要定位症状:脘闷腹胀,纳呆不饥,大便溏滞。

(2)湿热的主要定性症状:始恶寒,后只发热不恶寒,胸痞,出汗,舌白,渴不欲饮水。

2,治疗

(1)湿阻中焦之湿重于热,症见发热,胸痞汗出,口渴,舌白。治法:辛温开郁、苦温燥湿,常用雷氏芳香化浊汤。

(2)湿阻中焦之热重于湿,症见壮热口渴,自汗,脉洪大,治法:清热为主、兼以祛湿,常用白虎加术汤。

(3)湿阻中焦之湿热并重,症见舌根白、舌尖红,或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燥湿,常用王氏连朴饮。

七,【治法禁忌】

湿温病初起的治疗有三大禁忌:禁辛温发汗、禁苦寒泻下、禁滋腻养阴。

1,湿热病初起可见恶寒发热症状,若辨证失误,给予麻黄汤、桂枝汤等辛温发汗之品,则会导致热势更甚,最后出现神昏,耳聋,谵语等热蒙清窍的症状,加重了湿势病情。

2,若过早使用苦寒攻下法,损伤脾阳,脾阳不能腐熟水谷,则出现洞泄难止等变证。

3,湿热病初起可表现为午后发热的症状,若辨为阴虚发热,用熟地,阿胶等滋阴养血药,会导致中焦气滞。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