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引经药
根据经络循行在相应的方药中加入引经药,能显著地提高疗效。
太阳头痛选加羌活、防风
阳明头痛选加白芷葛根
少阳头痛选用川芎、柴胡
太阴头痛选用苍术
少阴头痛选用细辛
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等。
此外,临床可见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或憎寒壮热,名曰“雷头风”,多为湿热毒邪上冲,扰乱清窍所致,可用清震汤加薄荷黄芩黄连板蓝根、僵蚕等以清宣升散、除湿解毒治之。
清震汤
组成升麻、赤芍药、甘草、荆芥穗、
葛根、苏薄荷、黄芩、青荷叶、
苍术(米泔水浸1宿,炒)各等分。
主治大小雷头风,头痛极不可忍,身热目痛,大便不通,小便赤涩,痛不可禁,兼治发热恶寒口渴者。
清震汤
组成黄芩8分,防风6分,羌活4分,甘草2分,川芎6分,蔓荆子6分,当归8分,荆荠8分,半夏7分,柴胡7分,天麻7分,细辛3分,独活3分,白芷3分,藁本3分,石膏1钱。
功能主治治外感阳明经头痛,额前作痛,心烦痞满,呕哕。
=============================
《冷庐医话·头痛》:
“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
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
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以太阳经行身之后,
阳明经行身之前,
少阳经行身之侧。
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
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引经药==========疼痛
是指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使药[1]。又称药引[2][3]。即引经报使,某种药物对某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有特殊作用,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2]。
如治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
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
少阳经病用柴胡[2]。
咽喉病用桔梗;
上肢病用桑枝,
下肢病用牛膝等[2]。
甘菊花气味辛凉,入手太阴;
牛蒡子气味苦辛平微寒,入手太阴、手、足阳明;
防风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太阳;
白蒺藜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厥阴;
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通行十二经络,能缓诸药之性,此肝肾风毒热气上冲,头目疼痛。欲损目者,以辛凉甘温者各二味,散其毒热,再以甘平之味和之缓之,使上冲之气,渐得和平,则药之能事毕矣。
脾虚气弱加黄芪、升麻;
嗳气频作加炒枳壳、陈皮;
气滞腹胀加川朴花、大腹皮:
哎恶打呃,加丁香、柿蒂:
胁胀隐痛加炒白芍:
嘈杂泛酸加吴萸、煅牡蛎:
脘腹坠胀加槟榔木香:
腹胀少酸加乌梅、黄芪。
臂痛者
有六道经络。各加引经药乃验。以两手伸直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后而定之。
臂 之前廉痛者属阳明。升麻、白芷、干葛为引经。
后廉属太阳。 本、羌活。
外廉属少阳。柴胡、连翘。
内廉属厥阴。柴胡、当归。
内前廉属太阴。升麻、白芷、葱白。
内后廉属少阴。细辛、当归。
臂痛为风寒湿所搏。或因饮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皆致臂痛。有肿者。有不肿者。除饮证外。其余诸痛。
并宜五积散、蠲痹汤选用。
虚人必加人参以助药力。若坐卧为风湿所搏。或睡后手出被外。为寒所袭而痛者。五积散。审知是湿痹经络。血凝气滞作痛。蠲痹汤。挈重伤筋。
以致臂痛。宜和气调血。十全大补汤。痰饮流入四肢。肩背酸疼。两臂软痹。导痰加木香、片子姜黄、姜制白术。
半夏(汤泡七次)120克 天南星(炮,去皮)橘红 枳实(去瓤,麸炒)赤茯苓(去皮)各30克 甘草(炙)15克
若作风治误矣。中脘留伏痰饮。
臂痛难举。手足不能转移。指迷茯苓丸。
指迷茯苓丸。
茯苓12克 炒枳壳10克 姜半夏9克 芒硝3克.
党参15克 白术25克 干姜10克 炙甘草6克.
姜黄10克. 五剂。
丹溪治臂痛。以二陈汤加酒炒黄芩、苍术、羌活。
手痛经云。手屈不伸者其病在筋。薏苡仁汤。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近效白术附子汤、十味锉散选用。
手气手肿痛曰手气。或指掌连臂膊痛。悉属风热挟痰。蠲痹汤。薄桂味辛淡。能横行手臂。
引调气血。药至痛处。片子姜黄。
能引至手臂。惟湿痛最妙。又有肿痛时常脱骱者。此属湿痰。倍用苍术乃效。
石顽治礼科姜如农次媳。春初患发热头疼腹痛。咳逆无痰。十指皆紫黑而痛。或用发表顺气不效。延余诊之。脉来弦细而数。右大于左。曰。此怀抱不舒。肝火郁于脾土而发热。热蒸于肺故咳。因肺本燥。故无痰。脾受木克。故腹痛。阳气不得发越。故头疼。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行。气凝血滞。故十指疼紫。其脉弦者。肝也。数者。火也。细者。火郁于血分也。遂以加味逍遥散加桂枝。于土中达木。三剂而诸证霍然。十指亦不疼紫矣。
若白带量多,秽味明显者,加苦参、川黄柏、白头翁各50克;
若宫颈糜烂面较深者,加煅石膏、蛤粉、三七粉各50克;若宫颈充血明显伴小腹及阴道灼热感者,加青黛、鱼腥草各50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