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别名 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杭菊、亳菊
来源 为菊科菊属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常以白色花序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基部木质,多分枝,具细毛或绒毛。叶有柄,叶片卵圆形至窄长圆形,长3.5-5厘米,宽3-4厘米,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基部心形,下面有白色绒毛。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大小不等,直径2.5-5厘米,单生枝端或叶腋,或排成伞房状,总苞片中央绿色,有宽阔膜质边缘,具白色绒毛,外围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带淡紫色,中央管状花黄色,也有全为舌状花或管状花的。瘦果柱状,无冠毛。
生境与分布 为栽培品。我国各地有栽培。河南产者称怀菊花,安徽产者称滁菊花或亳菊花,浙江产者称杭菊花。
采集加工 秋季霜降前花正开时采摘头状花序,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通风阴干。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2.有解热作用。3.菊花浸膏给小白鼠腹腔内注射,可使毛细血管抵抗力增强。4.菊花水煎剂或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流感病毒(PR8株)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甘、苦、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解疮毒。
主治用法 感冒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头眩,耳鸣,疔疮肿毒。用量6-20克。
参考配方 1.感冒风热头痛:菊花、桑叶各12克,连翘、薄荷各6克,水煎服。
2.风热眼痛:菊花、白蒺藜各10克,防风5克,水煎服。
3.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赤、耳聋:菊花、石决明、生地、白芍各15克,龙胆草5克,水煎服。
4.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菊花、银花各25-30克,头晕明显加桑叶12克,动脉硬化、血脂高者加山楂12-25克,为一日量。两周后可将菊花、银花减至10克。上药混合,用沸滚开水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一日量分4份,每份冲泡2次。
5.偏正头痛:菊花10克,薄荷、川芎、白芷各3克,水煎服。
6.急性结膜炎:菊花10克,蒺藜6克,木贼、决明子各3克,水煎服。
7.毛囊炎、疖肿:鲜菊叶适量,捣烂去筋,敷患处红肿部位的周围,或捣烂绞汁外涂,或用干叶研末,冷开水调敷患处。
细辛来源 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辽细辛(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 细辛A. sieboldi Miq.,以带根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1.辽细辛: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状茎柱状,稍斜升,顶端生长数棵植株,下面长多数细长黄白色根,有辛香。每株有叶2-3片,基生,柄长5-18厘米,无毛,叶片卵心形或近于肾形,长4-9厘米,宽6-12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心形至深心形,两侧圆耳状,全缘,上下两面均多少有疏端毛。5月开紫绿色花,单生叶腋,花梗长1-3厘米,花被管碗状,外面紫绿色,内面有隆起的紫褐色棱条,花被裂片3,污红褐色,三角宽卵形,由基部向外反卷,紧贴花被管上,雄蕊12,2轮排列于合蕊柱下部,花药与花丝近等长,子房半下位,花柱短,6岐,柱头着生顶端外侧。果实半球形,长约10毫米,径约12毫米。种子多数,卵状锥形,种皮硬,被黑色肉质假种皮。图示为辽细辛。
2.细辛(华细辛):与前种近似,但根状茎较长,节间密,叶片先端短渐尖,花被裂片3,三角宽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常急尖,淡红褐色,由基部成水平方向展开,不向下反卷,内侧表面密被细小的乳头状突起,花丝较花药为长。
生境与分布 生于林下腐殖质深厚湿润处。分布于辽宁、陕西、山东、浙江、福建、河南等地区。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阴干。
药理作用 1. 细辛挥发油对蛙的坐骨神经丛、豚鼠皮肤及人舌粘膜均有局部麻醉作用。2.对大白鼠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炎”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3.细辛挥发油对电刺激家兔齿髓神经引起的疼痛有镇痛、镇静作用。4.细辛挥发油对家兔因温热刺激和伤寒、副伤寒混合菌引起的发热,均有抑制发热和解热作用。5.兴奋呼吸:给家兔静注细辛溶液,能引起呼吸兴奋,并能对抗因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6.细辛挥发油能使麻醉动物血压下降,而煎剂则使血压上升。
性味功能 辛、温,有小毒。祛风,散寒,止痛,温肺祛痰。
主治用法 风寒头痛,肺寒咳喘,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牙痛。用量:1.5-3克。外用适量,煎水含嗽。
参考配方 风寒头痛:细辛3克,川芎、菊花、白芷各6克,水煎服,亦可将细辛捣碎,加面粉、白酒调成糊状,敷太阳穴。
白芍别名 芍药
来源 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P. albiflora Pall.],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根粗肥,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无毛。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窄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长7.5-12厘米,边缘密生骨质白色小乳突,下面沿脉疏生短柔毛,叶柄长6-10厘米。春季开花,花顶生并腋生,直径5.5-10厘米,苞片4-5,披针形,长3-6.5厘米,萼片4,长1.5-2厘米,花瓣白色或粉红色,9-13片,栽培品多为重瓣,倒卵形,长3-5厘米,雄蕊多数,心皮4-5,无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草坡。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内蒙、陕西、甘肃。在山东、安徽、浙江、四川、贵州有大量栽培。
采集季节 春季或秋季采挖,用竹刀或瓷片刮去外皮,水中煮5-15分钟,至无硬心为度,切片晒干。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细统有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白芍1克/公斤,能减少自发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并抑制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映,还有较弱的降温和抗戊四氮惊厥作用。2. 200-400毫克/公斤对大鼠静注,对胃及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和运动有松弛和抑制作用。白芍对家兔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3.对狗的冠状血管及后肢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豚鼠有短暂的降压作用。4.本品含苯甲酸,人口服少量没有副作用,大量服用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肝功能不良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5.抑菌实验:本品对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酸、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主治用法 血虚肝旺引起的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手足拘挛疼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用量:6-20克。
参考配方 1.腹肌痉挛疼痛,腓肠肌痉挛疼痛:白芍15-25克,炙甘草10-15克,水煎服。
2.慢性肠炎,腹痛,泻肚:白芍、白术、防风各10克,陈皮6克,水煎服。
3.肝旺头痛,目花头晕:白芍10克,配桑叶、菊花、钩藤、生地各10克,水煎服。
注: 本品反藜芦,不可同用。野生品多不去皮当赤芍用。爬山虎别名 假葡萄藤、走游藤、飞天蜈蚣、枫藤、爬墙虎、地锦、大枫藤、三角枫藤、蝙蝠藤、爬岩虎、野葡萄、爬龙藤、野枫藤
来源 为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 et Zucc.) Planch.,以根、茎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大藤本。枝条粗壮,卷须短,与叶对生,多分枝,须端扩大乘粘性吸盘,攀附于树木、山崖、墙壁上,故名“爬山虎”。叶互生,叶柄长8-20厘米,叶宽卵形,长10-20厘米,宽8-17厘米,通常3裂,基部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柔毛,叶缘有粗锯齿,幼苗或老枝上的叶较小,常为指状3小叶,或为3全裂,中间小叶倒卵形,侧生小叶斜卵形,基部偏斜,边缘有不规则锯齿,两面均光滑无毛,秋季叶变成红色或橙黄色。夏秋开黄绿色小花,伞房状聚伞花序通常生于短枝顶端的两叶之间,花5数,萼全缘,花瓣顶端反折,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浆果小球形,熟时蓝黑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岩壁、树干或墙壁上。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山东、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多为栽培。
采集加工 落叶前采茎,根全年可采。
药理作用 爬山虎的粘液汁对于口腔、消化道粘膜有轻度消炎和保护作用。
性味功能 甘、涩、温。祛风通络,活血解毒。
主治用法 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肿毒。用量:15-30克,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根皮捣烂,酒调敷患处。
参考配方 1.风湿性关节炎:爬山虎藤茎或根30克,石吊兰30克,炖猪脚爪连服3-4次。或爬山虎藤茎、卫矛、高粱根各30克,水煎用黄酒冲服。
2.偏头痛:爬山虎根30克,防风10克,川芎6克,水煎服,连服3-4剂。
3.便血:爬山虎藤茎、黄酒各1斤,加适量水煎,一天服4次,分2天服完。
4.疖子、损伤:爬山虎鲜根捣烂,和酒酿拌匀敷患处。另取爬山虎根15-30克,水煎服。
5.带状疱疹:爬山虎根磨汁外搽。
川芎别名 芎穷、小叶川芎
来源 为伞形科蒿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以干燥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结节顶端有茎基团快,外皮黄褐色,有香气。茎常数个丛生,直立,上部分枝,节间中空,下部的节明显膨大为盘状,易生根。叶互生,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叶柄基部扩大抱茎,小叶3-5对,边缘成不整齐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细小,两面无毛,仅脉上有短柔毛。夏季开花,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十数条,小伞梗细短,多数,顶端着生白色小花。花萼5,条形,有短柔毛,花瓣5,椭圆形,先端全缘,中央有短尖突起,向内弯曲,雄蕊5,伸出花瓣外,子房下位。双悬果卵园形,5棱,有窄翅,背棱中有油管1个,侧棱中有2个,结合面有4个。
生境与分布 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方。多为栽培。主产于四川,我国西南、北方大部地区有种植。
采集季节 温暖地区小满后收获,寒冷地区小暑后收获。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川芎给大白鼠和小白鼠灌胃,能抑制其自发活动,还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2.降压作用:川芎水浸剂能降低动物血压,但作用较弱,对麻醉动物(犬、猫、兔)静脉注射,降压作用明显,肌肉注射也引起降压。3.对肾型高血压和大白鼠能延长利血平的降压作用。4.对蟾蜍的心脏主要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呈抑制作用。5.川芎能显著降低小白鼠的耗氧量,随剂量的不同,维持时间在0.5-1小时。6.对平滑肌的作用:①川芎浸膏对妊娠家兔子宫的作用,小剂量时张力增高,收缩增强,终成挛缩,大量则反使子宫麻痹,收缩停止。②川芎浸膏对离体家兔或豚鼠小肠小量时抑制,大量则使收缩完全停止。7.川芎中所含阿魏酸与中性成分川芎内脂对平滑肌有抗痉作用。
性味功能 辛、温。活血行气,散风止痛。
主治用法 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胸胁胀满,冠心病心绞痈,感冒风寒,头痛,头晕,风湿痹痛,外用塞鼻治疟疾。用量:3-10克,外用适量。
参考配方 1.月经不调:川芎6克,当归、白芍各10克,熟地、香附、丹参各12克,水煎服。
2.血虚头痛:川芎、当归各10克,水煎服。
3.头痛眩晕:川芎6克,蔓荆子、菊花各10克,荆芥穗5克,水煎服。
4.感冒引起的头痛:川芎5克,白芷6克,细辛3克,防风、羌活、荆芥各6克,薄荷3克后下,甘草3克,茶叶6克,水煎服。又名川芎茶调散。
5.化脓性附鼻窦炎:川芎15克,白芷、细辛、薄荷各6克,辛荑、黄连各10克,黄芩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6.疟疾:川芎、白芷、桂枝、苍术各等量,共研细粉,取药1克,用棉花或纱布卷成条状,于疟发前2小时纳入一侧鼻孔,4小时后取出。小儿侧将药粉撒于膏药上,于发作前4小时贴肚脐处。此药兼有预防疟疾的作用。
岗梅别名 点称星、称星树、土甘草、山梅根、假青梅、白点称、天星木、百解茶
来源 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Hook.et Arn.) Champ.ex Benth.,以根、叶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3米。根细长而密,黄白色。树皮青绿色,茎多分枝,枝条表面散生多数白色皮孔,大小似称星。单叶互生,有短叶柄,叶片膜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7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浑圆形,边缘有小齿,上面深绿色,无毛或仅在脉上疏被短毛,下面绿色,无毛,侧脉6-8对,鲜时折断中脉见有白色细丝相连。夏季开白色或黄绿色小花,单性异株,雄花2-3朵簇生或单生叶腋或鳞片腋内,雌花单生叶腋,有极细的花梗,梗长达2-2.5厘米,果熟时延至3厘米,萼片、花瓣、雄蕊通常4枚,有时5-6枚,子房上位,3-多室。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有纵棱,先端有宿存的花柱,分核4-6粒,背部有深槽,有骨质内果皮。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低山、丘陵坡地疏林下或平地灌木丛中。分布于华东及华南等地。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
药理作用 1.岗梅对豚鼠离体心脏有增加冠脉流量及心缩作用,对心率作用不明显。2.岗梅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急性心肌缺血T波改变有保护作用,对S-T段偏移及节律紊乱有一定的减少,岗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性味功能 苦、甘、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主治用法 感冒,高热烦渴,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百日咳,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野蕈、砒霜中毒。为凉茶主要原料,叶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肿毒。用量15-30克。叶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参考配方 1.流行性感冒:岗梅400克,大叶桉叶、甘草各50克,水煎浓缩至500毫升,每服30-50毫升,日3次。
2.咽喉炎、扁桃体炎、感冒:岗梅喉片每隔1-2小时含服1-2片。(用岗梅0.375公斤,檵木花0.125公斤,熬膏,加乙醇静置过滤,回收乙醇,浓缩至75毫升,加蔗糖粉0.45公斤,过筛,干燥。压片前加薄荷油、八角茴少许,压成1000片)
3.偏正头痛:岗梅根90克,鸡屎藤60克,鸡蛋2个,水煎,吃蛋喝汤。
4.内痔便血:岗梅根250克,猪瘦肉半斤,共煮熟,吃肉喝汤。
5.野菌或砒霜中毒:岗梅根120克,金银花60克,凤尾草60克,水煎服。
6.止渴生津,防暑疖:岗梅嫩叶60克,淡竹叶60克,金银花30克,甘草15克,水煎当茶饮。
山萝卜别名 蒙古山萝卜、细叶山萝卜
来源 为川续断科蓝盆花属植物窄叶蓝盆花Scabiosa comosa Fisch. ex Roem. et Schult.,以花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单一或2-3头,外皮粗糙,棕褐色,里面白色,长12-25厘米,粗3-5毫米。茎直立,黄白色或带紫色,具棱,节间长6-12厘米,疏或密被贴伏白色短柔毛,在茎基部和花序下最密。基生叶成丛,叶片轮廓窄椭圆形,长6-10厘米,宽1-2厘米,羽状全裂,稀为齿裂,裂片线形;宽1-1.5毫米,花时常枯萎;叶柄长3-6厘米;茎生叶对生,基部连接成短鞘,抱茎,具长1-1.2厘米的短柄或无柄,叶片轮廓长圆形,长8-15厘米,宽4-5厘米,1-2回狭羽状全裂,裂片线形,宽1-1.5毫米,渐尖头,两面均光滑或疏生白色短伏毛。总花梗长10-25厘米,近顶端处密生卷曲白色短纤毛;头状花序单生或3出,花径3-3.5厘米,半球形,果时直径1.5厘米,球形;总苞苞片6-10片,披针形,长1-1.2厘米,宽1-2毫米,先端渐尖,光滑或疏生柔毛,果时长3-4毫米;小总苞倒圆锥形,方柱状,淡黄白色,长2.5-3毫米(不连冠部),最宽处达1.7毫米,具8条肋棱,中棱较细弱,密生白色长柔毛,顶端具8凹穴,通常仅1-2个明显,
冠部干膜质,长约1.2毫米,带紫色或污白色,具18-20条脉,边缘牙齿状,脉上密生白色柔毛;花萼5裂,细长针状,长2.5-3毫米,棕黄色,上面疏生短毛;花冠蓝紫色,外面密生短柔毛,中央花冠筒状,长4-6毫米,先端5裂,裂片等长,边缘花二唇形,长达2厘米,上唇2裂,较短,下唇3裂,中裂片最长达1厘米,倒卵形;雄蕊4,花丝细长,外伸;花柱长1厘米,外伸,柱头头状。瘦果长圆形,长约3毫米,具5条棕色脉,顶端冠以宿存的萼刺。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与分布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等省区。常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干燥沙质地、沙丘、干山坡及草原上。
采集加工 夏、季采集,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微苦、凉。清热泻火。
主治用法 肝火头痛,发烧,肺热咳嗽,黄疸。用量3克,多研面冲服。
头顶一颗珠别名 延龄草、芋儿七、狮儿七、三角七、头顶珠、天珠(果实)、地珠(根状茎)
来源 为百合科延龄草属植物白花延龄草Trillium kamtschaticum Pall.头顶一颗珠T. tschonoskii Maxim.,以根状茎及根入药。
形态特征 1.白花延龄草: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地下根状茎肥大,卵圆形,根颈周围生多数须根。茎单一,直立,圆柱形,无节,表面有纵长条纹,顶端三叶轮生,叶无柄,广卵形或卵状菱圆形,长与宽均7-15厘米,3-5脉。5月开花,花梗自叶间生出,顶生一花,白色,花被片6,长2.5-4.5厘米,外轮三片绿色,披针形,内轮白色,广椭圆形。浆果近球形。图示为白花延龄草。
2.头顶一颗珠: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状茎粗短,生多数须根。茎单一,直立,叶无柄,三叶轮生于茎顶端,叶片菱状圆形至宽菱状圆形,长与宽近相等,均7-17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5-6月开花,花梗长约1.5-4厘米,花单生,花被片6,外轮三片绿色,广披针形或窄卵形,内轮三片白色或淡紫色,卵形或窄卵形,较外轮稍长。浆果近球形,黑色,直径约15毫米。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林下。白花延龄草分布于东北地区。头顶一颗珠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省。
采集加工 夏秋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药理作用 1.延龄草煎剂和醇提取物对麻醉猫与家兔均有较明显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有中枢神经参与。2.延龄草醇提取物给小白鼠灌胃,1-2克/公斤,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3.延龄草醇提取物有溶血作用,经胆固醇处理后溶血作用消失,降压作用也随之明显减弱。
性味功能 甘、温,有小毒。镇静止痛,止血,解毒。
主治用法 眩晕头痛,高血压病,神经衰弱,跌打损伤,腰腿疼痛,月经不调,崩漏,外用治疔疮。用量1.5-1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大豆别名 黄豆、毛豆
来源 为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 Glycine max (L.)Merr.,以种子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高可达2米。小叶3,菱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生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荚果矩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粒,黄绿色,卵形至近球形。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境与分布 全国各地均产。
采集加工 10月种子成熟后采收,除去豆壳及杂物,晒干。大豆卷:冷水泡胀后,用湿布盖好,或放入麻袋,置于温暖处,经常翻动并洒少量的水,促其发芽,待芽长约1厘米时,用清水洗净晒干。淡豆豉:取桑叶、青蒿各70~100克,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1000克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性味功能 大豆卷:甘,平。清热,除湿,解表。淡豆豉:辛、甘、微苦,凉。解表除烦,归肺、胃经。
主治用法 大豆卷:暑湿发热,麻疹不透,胸闷不舒,骨节疼痛,水肿胀满。用量15-30克。凡无湿热者忌服。淡豆豉: 感冒发热,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用量6-15克。
参考配方 感冒发热,头痛:淡豆豉、葱白各10克,生姜4-5克,水煎服。
关白附别名 山喇叭花、乌拉花、黄乌拉花、竹节白附、白附子
来源 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Levl.) Rapaics.,以块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形,长约2.8厘米,一般两个连生,棕白色。茎高30-100厘米,疏生反曲的短柔毛。叶较密生,茎中部的叶片五角状卵形,长4.2-6.4厘米,宽3.2-6.4厘米,3全裂,裂片细裂,末回小裂片条形,叶柄长1.5-4.5厘米。8-9月开花,花序有2-7花,密生反曲的短柔毛,萼片5,花瓣状,淡黄色,外面密生短柔毛,上萼片船状盔形,高1.5-2厘米,前面边缘在中部之下稍收缩,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极短,雄蕊多数,花丝疏生短毛,心皮3,子房有贴伏的白色短柔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草坡或疏林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
采集加工 秋末冬初采挖。晒干后入药。
性味功能 辛、甘、大温,有毒。祛风痰,逐寒湿。
主治用法 偏正头痛,寒湿痹痛,口眼歪斜。用量1.5-3克,一般炮制后用。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 偏正头痛:制关白附、细辛、白芷各3克,共研细粉,每服3克。
炮制:置缸内,凉水浸漂一周,每日换水1-2次,将豆腐与药置锅内(以铜锅为好)加水煮半小时,取出,去掉豆腐,阴干。再加适量热开水浸润,闷透,切片晒干。每百斤用豆腐20-25斤。
五脉山黧豆别名 山黧豆、五脉香豌豆
来源 为豆科山黧豆属植物山黧豆Lathyrus quinquenervius (Miq.) Litv.,以全草、花、种子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不增粗,横走。茎通常直立,单一,高20-50厘米,具棱及翅,有毛,后渐脱落。偶数羽状复叶,叶轴末端具不分枝的卷须,下部叶卷须短,呈针刺状;托叶披针形到线形,长7-23毫米,宽0.2-2毫米;叶具小叶1-3对;小叶质坚硬,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80毫米,宽5-8毫米,先端渐尖,具细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短柔毛,上面稀疏,老时毛渐脱落,具5条平行脉,两面明显突出。总状花序腋生,具5-8朵花。花梗长3-5毫米;萼钟状,被短柔毛,最下一萼齿约与萼筒等长;花紫蓝色或紫色,长12-20毫米;旗瓣近圆形,先端微缺,瓣柄与瓣片近等长,翼瓣狭倒卵形,与旗瓣等长或稍短,具耳及线形瓣柄,龙骨瓣卵形,具耳及线形瓣柄;子房密被柔毛。荚果线形,长3-5厘米,宽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缘,路旁、草甸,最高海拔2500米。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内蒙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季采全草及花,秋季采集种子,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涩、温。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用法 关节炎,头痛。全草用量15克,用花10克,用种子5克。
参考配方 1.关节炎:五脉山黧豆全草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头痛:五脉山黧豆花10克,五脉山黧豆种子5克,水煎服,每日2次。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