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古代帝王权术有多厉害##谋略#[文化与管理]中国古代有非常发达的帝王权谋理论,那么,如何看待这帝王权谋呢?
只要读者在阅读典籍时留意,便能发现,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有相当多的内容是在阐述帝王之学的,如《尚书》的《洪范》、《管子》、《商君书》、《韩非子》、《春秋繁露》、《淮南鸿烈》、《资治通鉴》,以及《史记》里的《太史公曰》等,均是以帝王之术为理论主旋律的。
先秦诸子的各家学说,也都非常重视谋略思想,重视谋略文化中的帝王之术。比如,如儒家的仁政思想,法家的法、术、势;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义政、非攻,名家的刑名之学,纵横家的纵横捭阖等,首先关心的重要问题就是游说和奉劝君王,采纳他们的治国策略,希望他们的学说能成为统治者的治国理政之策。
可以说,在分封制和封建制的体制下,君王或诸侯王的治政之术成了古代不少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古代君王权势造成文化社会对帝王权谋的重视。在王权支配着整个社会的状况下,君王专制是主要的政治体制,而王权主义制约着整个文化系统。学者中很多人想通过研究帝王术来受重用或使其学说发挥社会功用。
只是,古代帝王谋略主要是为专制体制服务的,当时,帝王是“君”,而“君父”体现着宗族大家庭;帝王是“天之子”,而“天子”体现着君王受命于天,君命是神圣不可违背的;帝王是“师”,皇帝体现着天地君亲师,他的言论就是圣旨,并可违抗,也不会有错。
帝王的专制体制力图实现的是“君尊臣卑”的政治机制,同样的,皇权非常注重对于“学”和士人的控制,使士人的学术和学问,特别是谋略思想能为帝王的统治服务。
而官绅、士人对文化谋略的研究探讨,首先是以帝王谋略为轴心的,君权如何实现单向控制成了许多学者关心的话题。因而,在政治文化传统中,所谓的杰出君王,如刘邦、曹操、汉武帝、李世民、赵匡胤、康熙、雍正等,首先是他们深谙帝王权术,能娴熟地运用帝王之术驾驭臣民,控制军队。古代谋略文化研究,其实其主体就是君王的统治术。
显然,在这方面,帝王谋略具有相当的维护统治秩序的保守性。
所以,在帝王更替时,承继先皇的治世谋略成了继任新君的统治秘诀,中国古代的皇帝们常常将他们的治国御臣的法子悄悄告诉他的继任者,或者通过所信任的大臣,将帝王之术教给储君,为将来继位做好统治意识方面的准备。古代帝王学非常发达,形成很完备的理论体系。
比如,唐朝李世民专门撰写了《帝范》,以其阐述人君之道,他在将该书赐予子女时再三叮嘱,要精读其中的内容,他将书中所述作为遗训,称:“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帝范》该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是很重要的帝王谋略文献)
此外,君王至上的政治机制也造成文化发展聚焦于帝王之道,因而,一些文人为追逐政治权力,相反设法能让他们的学说得到皇帝的青睐,力争能成为帝王的谋士,以便让自己纳入文官系统为中,获权获利,所以,绅士、士人有非常明显的官化倾向,这也助推文化意识趋向大一统的帝王专制体制。
不过,帝王谋略如果去掉其服务于专制体制,强化集权统治的方面,去掉去保守性,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扬弃,也能悟出一些管理的道理,毕竟,中国古代君王体制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些管理方法还是有价值的,在这方面,必须仔细探索,才能了解管理奥秘。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