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在多数人心目中,热带是古老物种起源与聚集之地,展示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往往呈现出热烈原始的景象。作者就是抱着这样的热带幻想走遍了中国的热带地区。然而,人类的影响无处不在,作者眼中的热带景象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改变。作为一位植物生态学家,作者对热带的理解,是以热带植被的分布为背景的。本文所讲述的5个特色鲜明的地区,除了海洋以外,全分布着热带雨林。循着雨林的痕迹,让我们进入热带吧!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只有雨林的高大乔木才能挡住灼人的热带阳光,透过林中斑驳的树影,海南岛上被人忽略已久的热带雨林缓缓显现。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美丽,缤纷万状、引人入胜。据说这些树木都不落叶,绝大部分植物都是木本的,连大多数藤生和附生植物也是木本的。种类繁杂是热带雨林的主要特点。摄影/奚志农

记得1957年严冬时节,在北京小学的一堂自然课上,老师在黑板上挂起了一张大大的中国地图,然后用教鞭从上至下、从左到右地一边指点一边十分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她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从北部的黑龙江漠河,到南端广东的曾母暗沙,纵跨51个纬度,国土涵盖了温带、亚热带与热带……”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热带”的概念,印象中的这块土地因遥远而朦胧,因出产许多闻所未闻的水果而神秘诱人,更因为没有严寒的冬天而令我万分向往。

1974年我调入中科院植物所参加了青藏高原的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在西藏墨脱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中我第一次与热带亲密接触,并在此度过了一年多的考察岁月。

随着我的足迹从西藏延伸到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岛、台湾岛以及委内瑞拉、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的热带地区,我脑海中的热带影像愈加清晰。

墨脱:不是热带的热带

至今我仍然记得第一次进入到西藏墨脱的场景。1980年夏,我随一个考察队翻过白雪皑皑的多雄拉山口,穿过茂密的墨脱冷杉、云南铁杉与西藏青冈林,当我们来到1100米以下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德兴时,眼前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奇特景观!一拱藤网桥悬挂在汹涌辽阔的江面上,岸边高大的千果榄仁与小果紫薇、阿丁枫组成的郁密森林扑面而来。林内藤蔓摇曳,树丫、粗藤上被满苔藓,几丛巢蕨附生其上。林下落叶密被,流水边的野芭蕉顺沟延展至山坡上。这是典型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景观,而它竟出现在近北纬29度的地方!它表明喜马拉雅南坡山地垂直带的基底是热带。

热带的代表性植被是雨林,它最早被植物学家辛伯尔定义为“常绿喜湿,高逾30米的乔木,常有厚茎的藤本、木质及草质的附生植物”。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三个高温多雨的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和亚洲的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诸岛、印度西部、斯里兰卡、泰国和菲律宾等地。我国的雨林即属印度—马来雨林体系。印度—马来雨林的突出特征是龙脑香科植物丰富且在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查清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我后来又再次来到墨脱,并连续工作了15个月之久。这片雅鲁藏布江谷地不仅发育有热带性质的森林,而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然而这个远高于北回归线的地方,何以会出现热带雨林?又何以能称为热带呢?

雅鲁藏布江下游谷地是印度洋暖湿气流输送到青藏高原最主要的水汽通道,喜马拉雅—岗日嘎布—伯舒拉岭—高黎贡山这一向北突起的马蹄形山环正阻挡在该通道的前方,致使每年北进高原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将大量的降水抛掷于这一马蹄形山环的内侧,同时山地还截获了大量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于是造成了热带气候沿雅鲁藏布江谷地一直向北伸延到北纬29。30’,整整提高了6个纬度的现象。当大峡谷下游谷地呈现出热带北缘的景观时,由谷底延伸至7782米峰顶的南迦巴瓦峰便成为了中国具有完整自然垂直带谱的唯一山地。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雅鲁藏布江峡谷的雪域山麓将每年北进高原的印度洋暖温气流阻隔,降水被抛掷于山环内侧,截获的大量水汽造成了热带气候沿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分布,热带雨林景观可以在谷底两侧的山体上观察到。摄影/谢罡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随着海拔的升高,生态系统在水热条件的递变中依次发生着更替,从山脚的热带雨林到山顶的皑皑冰雪,这里拥有着世界上最完备的垂直带谱。(3D绘图/正浩)南中国海:中国最大的热带在海上

其实,中国热带95%以上的面积是在海洋上,除其中少部分属于东海外,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所以如以面积而论,亦可以说我国的热带在南海。但她遥不可及,是一片寂寥广袤的海域。

一次我从澳大利亚归来,当飞机越过马来西亚后不久,在右舷窗下的万顷碧波中出现一圈圈雪白的沙环。它们有的呈弯月形,有的呈封闭的环形,有的如沙环边留出的一抹可爱的缺刻,宛如玉块。从飞机上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海水颜色随着向沙环的趋近,而呈现出从墨蓝、深蓝、天蓝至浅蓝的渐变,最后蓝色退去,大海托举出一座座雪亮的沙岛。

可以看到一处沙岛高处长有翠绿的热带丛林,它的旁边是玉白色的白沙环岛。在白沙、绿树环壁之下,竟有一池蓝绿色的泻湖静卧于中,有如镶嵌在银座上的翡翠,熠熠生辉。我想这一定是我只有在梦中才能抵达的地方——南沙群岛。

说起南海,其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那些散布于大海之中的170多座珊瑚岛、暗礁与暗沙,根据它们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四群,分称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总称为南海诸岛。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这里发育着极具特色的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和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几乎包含了生物世界各门类的生物。人们很难想象我国南海诸岛是由一类微小的腔肠动物——造礁珊瑚精心建造的。造礁珊瑚亦称石珊瑚或者珊瑚虫,它们通过无性繁殖而不断扩展,并能分泌出碳酸钙。只要环境条件合适,珊瑚体可以无限制地生长。珊瑚虫聚积碳酸钙的能力是十分惊人的,每年每平方米的珊瑚礁表面可以聚集0.8公斤的碳酸钙。

珊瑚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艳丽的色彩与复杂的造型。其实珊瑚虫的颜色主要来自寄居在它们细胞内的共生藻类,这些共生藻类色素丰富并能随环境而变化。珊瑚体内的共生藻类属单细胞的褐藻,藻体非常细小,但却充满于珊瑚细胞内。共生藻类光合作用效率极高,它们营造的大量碳水化合物成为珊瑚重要的食物来源。如果共生藻类因环境变化而死亡,珊瑚就会呈现出白色。

中国南海在中新世以后,由于海底火山爆发,出现了一系列露出海面的火山锥,于是造礁珊瑚便在其四周大量繁殖起来。第四纪以来,伴随着海面数次升降,南海就形成了由珊瑚岛、珊瑚礁,以及珊瑚礁风化后的白沙组成的南海诸岛。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和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几乎包含了生物界各门类的生物。摄于南海海底的珊瑚礁群是众多热带鱼、甲壳类(虾、蟹、藤壶等)、棘皮动物(海胆、海参、海星等),以及爬行类(海蛇、海龟等)最理想的居所。珊瑚礁群形成的复杂的水下环境相当于热带的森林环境,而鱼类和软体动物相当于生活在雨林中的鸟兽,它们共同生活在海洋里,演绎着生命的乐章。摄影/ /c

由于珊瑚礁在汪洋大海中构建了水深不同,地势复杂的水上、水下环境,因而形成极其复杂多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在水下它是众多热带鱼、甲壳类(虾、蟹、藤壶等)、棘皮动物(海胆、海参、海星等),以及爬行类(海蛇、海龟等)最理想的居所。岛上则发育着茂密的以紫茉莉科麻疯桐为主组成的“珊瑚岛热带林”。岛屿外围沙滩上生长着由草海桐科羊角树和紫草科银毛树组成的滨海灌木林。由于海岛丛林茂密,礁滩鱼虾丰富。这里成了鸟类的天堂。初计有50余种鸟生活于此,主要有鲣鸟、乌燕鸥、黑枕黄鸥、大凤头燕鸥、各种鹭鸟等等,它们的排泄物则形成了特殊的鸟粪磷矿。

南海诸岛附近海域水生浮游生物丰富,滩礁众多,是我国海洋鱼类最丰富的海域,种类在1000种以上。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金枪鱼、马鲛、鲣鱼、飞鱼、花点石斑鱼和旗鱼等数十种。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南海西沙群岛的石岛上,珊瑚礁被从海底抬升之后暴露在空气中,那些经常被海浪冲刷的珊瑚会被打碎变成白沙,那些离海较远的珊瑚则被海风、日光和雨水塑造成狰狞的怪石。长久以往,它们也将风化,变成脚下的白沙。摄影/牛志军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马赛克拼接

在中国大陆上,热带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与西藏等南部的边缘地带。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热带总面积的3%。它被云南西部的中缅边界分割为不连续的东、西两区段。东区段是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的一条连续的、由平原、丘陵、低山和河谷组成的低海拔陆地;西区段则是断续分布在西藏喜马拉雅南坡由峡谷、中山、低山和丘陵组成的山地。它们分别占我国大陆热带面积的38%和62%。

中国的热带地区在人类的长期生产活动,特别是长期原始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影响下,原始的热带雨林生态系遭到了很大破坏。我曾多次到上述地区考察,发现广东、广西南部的大部地区都已被改变为农田、热作园,而山地丘陵亦被砍伐为次生的灌木林或被营造成大片马尾松、思茅松和桉树林,只是在广西左、右江流域地势险陡的石灰岩山地,如弄岗,还残存着小片由龙脑香科擎天树、蚬木组成的石灰岩山地季雨林。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热带雨林中长有板根的树木十分普遍,这是热带雨林的一个最突出特征。热带雨林中的树木一般高三四十米,甚至七八十米,树冠十分繁茂,需要强有力的根系作为支撑。热带雨林多雨、潮湿,土壤表层的水分很多,树木无需将根系深入到深土层就可摄取足够的营养,于是很多树木把树干的基部向四周延伸,形成板状的根,并沿着地面大幅度延伸。有些树木的板根可达10多米高,延伸10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板根现象是树木适应热带潮湿气候的一种进化。摄影/许云华

让人欣慰的是在我国大陆热带地区西端的云南,至今仍有一块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保存较好的热带森林,它就是被誉为“野生动植物王国”的西双版纳。这里保存着我国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与季雨林,仅在西双版纳保护区就有17028.2公顷。西双版纳面积虽仅占全国的千分之二,却有高等植物5000余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六分之一;其中有经济价值的1000余种,如望天树、版纳青梅、柚木、羯布罗香、千果榄仁等,都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而脊椎动物总数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兽类62种、鸟类400多种、爬行类100多种、两栖类32种。其中亚洲象、白颊长臂猿、印支虎、印度野牛、爪哇野牛、鼷鹿等国家重点保护动多达23种。

作为植物生态学者,西双版纳一直是我最为向往的地区。

1993年的一天,我来到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望天树所在地,攀上高树,在树间搭起的空中廊道上小心漫步,当我们放眼四周,透过薄薄的林冠可以看到蓝天和对面的远山。后来我沿林缘行走一周,发现这片望天树林仅仅残存在一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绞杀植物是热带雨林的一个关键物种,大多是一些榕树。它们的果实是动物的主食。当动物把榕树的种子携带到树木的枝丫或树皮裂隙上后,这些种子便会萌发, 它们借助寄主树来支撑自己躯体。当逐渐长成为大树时,它们的根和茎已整个包住寄主树,寄主树最终由于负重过大和营养亏缺而枯死,而这些绞杀榕树最终变成为独立的大树(上左)。奇毒无比的箭毒木,又称见血封喉, 据说猎人用箭沾树液后射中动物,见血即死(上右)。玉蕊花期很短,每天傍晚7点花丝开始伸直,第二天早上7点花丝落尽,盛开是在午夜。台湾多有生长,深受当地人喜爱,被称为“台湾最美丽的花”(下左)。老虎须是东南亚热带雨林的特有植物,它具有黑紫色的一对大苞片,载着黑紫色的花。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们要么以醒目艳丽的颜色,要么以散发气味来吸引昆虫为其传粉。像老虎须这样在幽暗的热带雨林下既无醒目颜色、又无气味的花怎样能吸引昆虫仍是一个谜。(下右)

几天后,我又奔赴勐养、勐腊、勐曼与尚勇的保护区,它们相互分割,距离甚远。无数条公路,将它们串在一起,又不时地从片区中央穿过。原来如此著名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竟由数片绿岛拼合而成。

在尚勇保护区。汽车沿南腊河上行,途中穿过一座美丽的傣寨,其傍水而建,数十栋竹楼整齐排列,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竹楼周边为篱笆所围,篱笆内遍植果树与花木。村中有一佛塔,塔边一株巨大的菩提树枝叶婆娑,不时变幻着地下的斑影。村边密围着数层铁刀木树丛,这是傣家村寨必植的薪炭林,其虽经多年砍伐,但上半段的树干上又挤满密密的枝叉。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傣族人不仅信仰佛教、不杀生,而且还视村寨后的山地为龙山,决不允许砍伐,为解决薪柴问题,长期养成种植薪炭林的传统。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野象谷里备受人类关爱的野象群每日定时到河边玩耍,它们的存在似乎是热带的一个象征,是人类为保留森林生活的记忆所做的最后努力。摄影/冯利民

在尚勇保护区深处,可以看到西双版纳最典型的季节性雨林:千果榄仁、番龙眼林。它与海南岛的雨林相此,因为旱季十分明显,一层乔木在旱季末,均出现换叶的现象,故被称为季节性雨林。

返回时我心情难以平复。热带雨林是我国极为珍贵的动植物物种资源宝库,但现在已所剩无几,即使是在它残存最多的区域——西双版纳,也被无情的农田、村庄、胶园以及各种热作园分割得七零八落。马赛克的瓷片画固然美丽,但被分割的热带雨林却令人心碎。在未来一次性资源耗尽的地球上,也许是某种生物会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后资源。当年发现的一种巴西三叶橡胶,今天成就了世界一巨大的产业。我真切地盼望有一天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能得以恢复并相连成片,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一个植物王国。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已经在西双版纳进行了几千年,由于耕种—废弃—再耕种的运作方式始终维持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可以自我更新的承受范围内,因此并未造成对雨林的严重破坏。然而,时至今日,随着人类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已被分割破碎的热带雨林是否还有足够的原始森林源源不断地提供种子?人类是否还有等待植被恢复的漫长时间?人类对雨林的侵占已经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界限。学者们根据地球表面不同性质的覆盖物对可见光谱反射能力不同的特点,制作了土地利用地图(上),但遗憾的是,我们仍然无法从这张图中区别出人工林地和天然林地。只要植被覆盖度一样,人工林与天然林在这张图上的表现是一样的。一般而言,如果人工林种得密集,长势好,那么就会包含在“有林地”的图斑里;如果土地被人为干扰过,但自然恢复得比较好,那么就会成为“灌木林地”;“疏林地”经人为干扰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依据这些原则来判读这张地图,应该能够看出这个区域天然植被所受到的人为干扰的程度。制图/蔡博峰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种植橡胶林曾经是西双版纳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然而,经过多年的毁林种胶,负面生态效应越来越突出。与一般的树木不同,橡胶林对水的涵养能力较差,林中的植物种类比较贫乏,以热带雨林著称的西双版纳居然会缺水,这与无节制开发橡胶林有直接关系。橡胶林里没有灌木,林间往往杂草丛生。摄影/ S. /c海南岛:残存着典型的热带雨林

我多次来到中国的冬假胜地——海南三亚。当北国万里冰封之季,这里却温暖如夏,阳光、海水、沙滩,令人心醉。

当我们的车离开三亚向北驶向五指山时,随着椰树、楼房渐渐远去,一片片碧绿的蔗田、稻田映入眼帘。这里几乎可以生长出各种典型的热带作物与水果,如橡胶、柚木、椰子、槟榔、腰果、可可、油棕、芒果等等,而且产量很高。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乔木植物群落,这片海南的红树林被当地人称为“蓬蓬树”,在红树林被大量砍伐的今天,难得见到水鸟与红树林和谐共处的一幕,一片浓郁的热带风情。摄影/杨威胜

在汽车驶过广袤的农田和浓密橡胶林所环绕的山麓地带后,我们来到了保亭县。海南岛是中国橡胶的主产地,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翻过一座山岭,便进入到一条幽静的河谷。公路沿河而上,河谷两侧山坡长满了高大的槟榔树。眼前的沟谷越来越窄,两边山坡的森林却越加郁密,傍晚时分,我们终于赶到了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

由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偏北,已处于热带北缘,吊罗山的雨林位于海南岛北纬19度线以南且降水丰富的东南部地区,所以较海南北部及大陆地区更具有典型性。

次日清晨,金色的阳光唤醒了沉睡的吊罗山,我们爬到一小山包顶部向四下望去,只见在由无数半球形树冠组成的墨绿色林冠之上,鹤立着许多高树,它们在20余米的林冠上层,又形成高差10—20米参差不齐的上层稀疏林冠。这些高层树主要是由龙脑香科的青皮和坡垒组成。除此之外,还有蝴蝶树和栎子青冈、白背厚壳桂和红果葱臭木等。二层乔木则由水石梓、野荔枝树、海南柿、硬壳桂组成。我们步入林中,又见在6—10米间还有一层乔木,以白肉榕、鱼骨木、假苹婆为主。令我奇怪的是即使是高逾30米的大树,其胸径也仅有50—60厘米,远不如我想象中的粗大。在阴湿的林下长着许多棕榈科的山槟榔、桄榔、鱼尾葵等,它们高不过3米,星罗散布。而沿溪流则矗立着一株株羽叶交错的树状蕨类——桫椤和成片的野芭蕉与海芋。抬眼望去,目光不及10米,林间处处悬挂着粗细不一的藤蔓,其大部分都为木质。最粗的是了,它粗达10余厘米,扭曲着从高树上垂下,上面还附生着鸟巢蕨。而蜷伏于地上的省藤茎上长满刺,不时扯挂衣服使人难以前行。虽然此时已值旱季,但在溪流处我们还是遭到了旱蚂蟥的袭击。

我们所看到的这一雨林群落就是海南发育最典型的湿润雨林——由青皮、蝴蝶树、坡垒组成的雨林。据以前的调查资料,在这里的100平方米内,有3米以上的乔木27种51株,分属20科、27属。这是雨林的特征之一,优势种不明显,而乔木种类丰富且分居多层。

然而今天,在海南像这样的低地雨林已所剩无几,它们大都被伐垦辟为橡胶园。50年前,海南岛上还有热带雨林1295万亩,到1980年仅剩367万亩。直到近20年人们才认识到人类的非理性活动对世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多么严重的破坏。热带雨林是地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对于热带陆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1.7%的我国,热带雨林就更显珍贵。

台湾:漂来的热带

我曾6次赴台湾访问,但至今我不知台湾岛的热带应划在哪里。

分布于大陆架上的台湾属于大陆型海岛。与海南相比,台湾纬度偏北,但因受洋流影响。热量条件却很优越。从气候条件而论,全岛都具有长夏无冬的热带气候。但是当我到台湾各山地考察时,却发现各山地的基带生长的大都是典型的以壳斗科植物为优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仅在台湾南部的恒春半岛东北部、台东县南部以及兰屿等地才分布有近似热带雨林的森林,其主要由台湾肉豆蔻、长叶桂木、白翅子树群落和台湾榕、九丁树、台湾蒲桃两群落组成。与台湾山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台湾的热带森林与我国大陆南部和海南岛的种类相似度较小,却与菲律宾群岛的热带雨林相似很高。但其与后者森林的主要优势种却有很大差异,如菲律宾吕宋群岛龙脑香科植物不仅种类丰富(有5属5种),而且在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台湾则根本不见龙脑香科植物。这显然不具有印度—马来的雨林植被的特征。为此科学家们对台湾岛低地森林的雨林性质有所存疑。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生长在海岸边的热带植被在长期的进化历史中练就了一套繁衍自己的功夫:漂洋过海。它们往往长着耐盐水浸泡的硬壳,并具备中空的形态,这样就能借助潮汐的涨落而离开故乡、漂洋过海,把子孙的生存空间拓展到千里之外。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大洋的沿岸都能生长着结构近似的热带林。摄影/黄一峰

对此学者们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台湾岛第三纪隆升成陆时曾与大陆的福建相连,当时福建处于亚热带环境,所以福建的常绿阔叶林植被便扩展到台湾岛。台湾岛在第四纪冰期中曾因海平面下降,与福建省再次发生物种交流,但冰期时热带植物已迁到大陆南方。现代台湾的热带植物是冰后期气候转暖后由距其最近的菲律宾吕宋岛热带雨林中迁移而来。

第二种解释是台湾岛形成时正处于热带气候下,与之相连的热带森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扩展至台湾。但在第四纪冰期时,因气候变冷,岛上的热带森林灭绝,在第四纪冰后期气候转暖后,距其最近的菲律宾吕宋岛的热带雨林植物种子,通过海漂、鸟类与风的传播,迁居于此。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2001年我在台湾恒春的垦丁国家公园考察。在香蕉湾距低潮线60米的滨海沙地上,我见到了一片高大的海岸林,其以棋盘脚和莲叶桐为优势种。它们都非台湾本土树种而属于典型的海漂植物。棋盘脚具有充满纤维可漂浮于水上的果实,果实呈近方形,有4个明显的棱角。台湾兰屿的雅美族人忌讳海葬,故视其为“魔鬼树”。该树的老家在南洋,台湾是其北漂的尽头。莲叶桐属大戟科植物,其种子生就厚厚的假种皮,使它们能借海水之力而四海漂泊,成为广布太平洋热带海岸的植物。其实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漂泊者应属椰子。在世界热带许多无人海岛上都可以看到亭亭玉立的椰树,因它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如今宝岛上的椰树均为人工载植。除棋盘脚与莲叶桐外,榄仁树、华露兜等种子亦有发达的纤维以利其越海传播。它们漂洋过海在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海岸建立起同出一辙的热带海岸林。这些漂泊者有着长期练就的真功夫,其种子极耐盐浸,并能长时间漂浮海上最后择岸而居。

中国五大“热带岛” | 中国国家地理网

兰屿是台湾台东县的一个离岛,为台湾的第二大岛。兰屿上的土著民族是雅美族,其祖先是从菲律宾坐船来到的,被称为漂来的土著人。飞鱼是雅美人最重要的食物,捕捉飞鱼是雅美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年春季,成群的飞鱼会游到兰屿附近海域。图中的雅美人正在举行隆重的招鱼祭活动。摄影/徐仁修

在热带的海岸林中,最值得提到的是热带泥质海滩的漂泊者——红树林。红树林是海滩的保护者,但台湾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蜂拥而起的建设高潮已将之逼入绝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的关注,台湾的红树林正逐步得到保护与恢复。我在台湾北部的淡水也考察过那里的红树林,当时想,如果以红树林为标准,台湾全岛都应划入热带。

台湾,它是中国最奇特的一个热带地区,其奥秘有待学者们去共同揭示。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