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西沱古镇和石宝寨

图1.

图2.

重庆境内的西沱古镇与石宝寨,前者因商而兴,在长江南岸石柱土家族县;后者因风光而著名,在江北的忠县。这是长江上隔江相望的两个古镇,川江上的一对明珠。上世纪40年代,徐悲鸿一幅《西沱风景》的油画描绘了抗战时西沱镇的风采。
宋代以来“巴盐销楚”,形成了一条连接巴楚两地的“巴盐古道”,西沱镇就是这条商路上的商品集散地及陆路启运点(图3、4、5)。忠县的井盐以及蜀绣、丝绸等蜀产商品由北岸石宝寨码头船运至南岸西沱镇,经陆路的临溪、石家、黄水、冷水到达湖北利川,再分两路至鄂西和湘西;返程则将楚地的桐油、漆器等楚物产品运回西沱,然后销往川蜀各地。可以想见这两个隔江对望的商贸古镇也是古代巴渝地区的人文一景了。

图3.

图4.

图5.

为适应水路码头的商贸需要,西沱镇由水码头顺山势升阶而上,形成了一条与长江垂直的“云梯天街”,异于与江河并行的街制常例。据说天街石阶1124级(我走完了它却未数数),有人称它为“万里长江第一街”,从江边至山顶独门嘴,天街长将近三公里(图6-10)。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在天街上段的千脚泉石碑上,我看到那幅“千步攀登云梯街,脚踏口吼清泉来”对联时(图11、12),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了古代力夫(背夫、挑夫)一字排列在“云梯天街”上负重歌吼的动人场景,那一定是重庆“棒棒军”祖上最英武壮观的历史一页了吧!


图11.


图12.

古街的形制和建筑都是为了讨巧生意人和力夫负重的生活规律而形成的,店家服务涵盖商务与生活的所有方面。一式前店后居的木制建筑,还包括了各地的会馆、戏台,以及财神、土地庙(形态与店铺无异)、武庙等一应公共建筑或精神建筑等。“云梯天街”已然融汉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土家族文化于一体(图13-18)。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山顶那曾经名噪一时的“生记客栈”老宅及其后人还在(图19、20),这个客栈有趣的地方不是它位于天街第一客栈的位置,而是它的建筑正好跨越三县(万县、忠县、石柱县)的交界线,成了民国警察管辖权的争议之地,使得三县警察忌惮越界抓捕的麻烦,常常是逃犯躲避拘捕的孤岛天堂。客栈旁那棵“一树遮三县”的明星古树树龄450多年,仍然枝繁叶茂,静静地见证了西沱镇古往今来的一切而无言(图21、22)。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只占当今西沱城镇闹市一小角的“云梯天街”,如今已淹没在现代商业的喧嚣之中(图23)。我们从黄水镇赶来西沱镇的道路很顺也很快,但打听“云梯天街”却很费了些功夫,本地人中多有一问而不知一脸茫然者。

图23.

当我们一踏进“云梯天街”,深入几步后,便有了与周边闹市屏蔽了的感觉。街上极土木建筑之美的老宅多为明清建筑,但近半闭户空宅,门脸上书“出租出售”字样。而仍居于此的居民们,不论老幼男女依然是生活在古老的习俗之中(图24-31),其友善乐助的民风,与“天街”四周闹市逐利的生意景象十分不同。举两例为证,其一,“云梯天街”下段最佳摄影位置是在一居民楼里,屋主人主动介绍并热邀我们上四楼去尽兴拍摄。其二,我们拜访熊福田祖屋时,不巧正遇其80岁孙与家人用膳,但主人家毫无嗔色,笑脸欢迎,略作解释。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石宝寨风景区这一段长江,因江面广阔雾气氤氲而享有江山之胜,56米高的12层崖上悬空木塔(图32-34)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观景长江的绝佳地点。因修三峡大坝长江水位上涨,石宝寨景区也由陆地变身为水中小岛,成了四周环水的天然大盆景(图2),新建步行江桥将景区岛屿与街市连接(图35、36)。在小岛上,可以恣情观览四周如画的风景,水光潋滟、舟船如梭,云踪无定、山色空蒙以及古镇新姿等等,美不胜收(图37-39)。能同时尽收两镇全景的观览位置也是此岛,近为石宝寨新城区,远处是西沱古镇(图40)。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图39.

图40.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