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古法蒸馏烧酒
文章链接: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周末去东钱湖,在殷湾村郑氏宗祠前,发现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炉,上面木桶有叠着铁桶,正腾腾的冒着热气,一个中年人往火炉里添加木柴,我们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就好奇地上前去问。 中年人回答说:是在烧酒。烧出来的酒也叫白酒。 没等我说活他又反问:“知道烧字怎么写吗?是火字边,不是三点水哦,有水就是假的。”他笑着说,“不过现在很多酒都是水,是假的。”他的话既有玩笑也有自信,言外之意,我的烧酒才是真的。 中年人指着旁边放着几只空塑料桶,说是用糯米发酵后放在火炉上烧制的。最上面铁桶一根管子连接着饮水机,那里是烧好的酒。另一边那口大缸里是酒糟。 第一次见这样的制作白酒,它的工序究竟怎样还是不很清楚,问了度娘才明白。 为什么把白酒叫烧酒?起源也很早了。 其中一种说法,起源于唐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 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相沿,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
农户自酿葡萄吊烧酒 想来尝一碗吗? 2013-10-11 08:21
来源:江阴日报 作者:顾莹
昨天上午,在临港开发区维常村的一家农户门口,飘来了阵阵酒香,走近一看,原来这家农户正在用葡萄吊烧酒。“家里剩的葡萄太多了,所以就想着用葡萄来吊烧酒,非常美味。”每年一到此季,就有不少江阴人开始自制烧酒。
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很亲切,平易近人。儒雅,上得大雅之堂。亲民,下得寻常市井。高档如国酒茅台,市井如浙江花雕。
在农家用麦子、大米做烧酒是常有的事,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土烧酒,又叫吊烧酒,是由糯米酿制米酒蒸馏而成的土法蒸馏酒。纯粮食酿制、酒精含量适中、入口绵柔、不上头,但后劲十足。在现场,记者见到一颗颗紫色的葡萄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玛瑙,在吊烧师傅加热、发酵、蒸馏、分离几道工艺之下,葡萄变成了香味扑鼻的琼浆玉液,让人垂涎三尺。“随着气温下降,自家吊烧酒正合适,存着到冬天吃正好。”户主说,每年都会酿上好几罐,分给亲朋好友享用。
烧制葡萄白酒的过程
架起大锅烧制葡萄白酒,已成为冬日里凤桥农村的一道风景。
郑阿姨向记者介绍起了烧制葡萄白酒的过程——
第一步与自制葡萄酒的做法基本相似。酿酒用的葡萄,品相不讲究,只要求品种好、不破皮。把新鲜葡萄洗净晾干,放入酒缸发酵。与酿葡萄酒唯一的区别是制作葡萄白酒不用放糖。等绝大部分葡萄皮浮上液面,说明可以启封进一步加工了,这个自然发酵的过程需要1个多月时间。
郑德珍阿姨家烧酒用的器具,在整个凤桥镇不会超过4套。“这套烧酒工具是我家大哥精心制作的,木桶用的是陈年杉木,如用一般杉木,耐不住长时间高温蒸煮,用不了多久就会报废,烧制出的酒液也会有异味;木桶一颗钉也不能用,木板之间全部用榫连接,桶身则用异常坚韧的藤条箍紧。”郑阿姨说。蒸馏必须用土灶,火够旺。准备一口大铁锅,这口锅大约可盛35公斤发酵好的葡萄液,把葡萄连皮带液倒入铁锅,把蒸酒器架在铁锅上,就可点火烧制了。蒸酒器上方有一个像小型水龙头一样的出酒口,一根橡皮管接在上面,橡皮管的另一端与一个陶瓷酒甏相连,随着温度的升高,葡萄液渐渐升温、沸腾,挥发的蒸气就在出酒口形成晶莹剔透的酒滴,烧制好的热酒正一滴一滴顺着管子流进酒甏里,冷却后加盖密封,一甏清香四溢的葡萄白酒就制成了。
“葡萄白酒的整个烧制过程不添加任何辅料,而且比一般葡萄酒的酿制过程多了一道高温蒸煮的工序,也就是多了一道杀菌工序,烧制出来的酒,比通过加糖发酵直接滤出的葡萄酒要好,保存时间也会更长一些。”
西周
农家
番薯烧
□ 通讯员 翁东文
做法:先将番薯冲洗一下,切成大块,将切块的番薯上锅煮熟,熟透的番薯要趁热捣烂,捣烂后的番薯铺开冷透;接着将预先准备好的白药粉(一种土制发酵粉)与冷却后的番薯进行搅拌,一般按50公斤番薯拌2公斤左右的白药粉,搅拌后的番薯要形成刚能捏成团的干湿度;将搅拌后的番薯装进缸内,封口。
将密封后的番薯缸放置一个月以上,这样就可以烧番薯烧酒了。将发酵后的番薯取出,拌上适量砻糠(谷皮),然后上容器蒸(见图),慢慢的容器里就会渗出蒸馏水,这就是番薯烧。
特点:番薯烧是西周周边农家的一种制酒方法,每逢年末,家家户户出酒的时候,醇香的酒味带着番薯的甜香味就会弥漫整个村庄。番薯烧也是农家待客的好酒。
农家土产
据说,吊烧酒工艺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看到过吊酒师傅做番薯烧,烧酒烧酒就是要烧的。番薯发酵后,放进大木桶里,下面炉子烧旺,蒸馏木桶里的酒糟。木桶上有只大铁锅,里面放上冷水,带有酒精的蒸汽水一碰着冷铁锅,顿时冷凝,聚集滴落下来,顺着根细管,流出外面,用容器接牢便是。
吊烧酒师傅在接酒,面有喜色,桶上细管把酒引流到下面的大酒坛里。
土制番薯烧示意图
看到烧酒流出来,旁边人会用碗盏接点尝尝,喝着喝着就有人醉意朦胧。刚刚吊出来的烧酒,酒精味不重,易入口,那酒要放上一段时间才会酒劲十足。
麸曲白酒的工艺
原料配方 凡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粮食类的高粱、玉米、大麦;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麸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头尾等,均可作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樱子等,也可作为代用原料。
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产名酒、优质酒用),小曲(生产小曲酒用)和麸曲(生产麸曲白酒用)。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是麸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生产上多用大缸酒母。
我国的白酒生产有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固态发酵的大曲、小曲、麸曲等工艺中,麸曲白酒在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故此处仅简述麸曲白酒的工艺。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据原料特性,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 2.配料。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得当与否的具体表现,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14~16%、酸度0.6~0.8、润料水分48~50%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 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称为"混蒸混烧",前期以蒸酒为主,甑内温度要求85~90℃,蒸酒后,应保持一段糊化时间。 若蒸酒与蒸料分开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 4.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 5.拌醅。固态发酵麸曲白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为了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 6.入窖发酵。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层糠。 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结束发酵。 7.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