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四小名旦论

苏少卿

苏少卿(1890-1971),徐州人。票界名宿、戏剧评论家。字相辰,艺名寄生。自幼喜爱京剧,曾发表过大量有关京剧、昆曲等戏曲剧种的文章。苏少卿对全国名伶名票在艺术上的得与失,大都进行过评论,实为伶人知音。他主编过《戏剧半月刊》、《大戏考》、《袖珍戏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约,长期主持广播京剧讲座,为传扬京剧艺术做了大量工作。1956年经梅兰芳介绍至北京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为培养新一代艺术人才勤奋耕耘。

 三十年前之平剧,以老生为主体,演大轴者多老生,若旦角以青衣为重,花旦刀马又其次焉,即青衣亦为老生之辅佐,甚少能演大轴者。

 宣末民初,梅兰芳初成名,戏码居孟小茹或王凤卿之次,至洪宪时代,兰芳编新戏、创古装,自成一军,始演大轴,女主临朝,乾纲乃衰,于是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等继起逐鹿,能文之士推波助澜,旦角遂居主要位置,十年之间,名旦之数,不止于四(同时尚有徐碧云等,唱做亦佳),四大之名,犹未成立也。民十五六年,梅程荀尚四人,各具专长,各有定型,四大名旦乃成定论,至其位次,则不佞亦有品题(拙作《四大名旦论》,载于十六年《戏剧月刊》)。四大之外,同时之徐碧云唱做武功皆佳,与梅兰芳为姻亲,其唱近梅,又适因不检于行,喧传众口,遂不得厕身于四旦之列;或扩四为五,以成五大名旦之数。闻徐至今坎坷,其时运蹇塞异常,可为扼腕!今先述四大之来源,再论四小名旦,惜乎徐碧云昔年不得配并四大名旦而为五大,以致今日只有四小,而无五小,否则,如阎世善、李金鸿等,必有一人可入五小数内,吾观世善及金鸿之技能跷工,殊不让毛世来、宋德珠,只缘出道较晚,乃令他人捷足先登。吾国自古神话,金刚之数四,天王之数亦四,后之评技艺家者,以同时齐名之人,搜罗挑剔,必使其数为四,此中乃不免有滥竽或落第之惧,岂非天下可恨之事哉!

四小名旦论

李世芳之《廉锦枫》

 四小名旦之说,先见于北平报载,隐推李世芳为魁首,报人谓其貌似梅兰芳,名中又恰有一芳字。其时梅氏久居上海,不常出演,北人望之不至,遂注目世芳,以为能继兰芳之后,此望梅止渴之意也。然世芳来沪出演,在四小旦中比较最晚,适逢其倒仓未复,结果最不餍南人之望。世芳来上海出演两次,吾观其面貌,确有似梅兰芳之处,唱法则因嗓音不能运用自如,佳处不克表现,至武工似欠于毛世来、宋德珠,故两次南来,皆不甚得志。大约此人为童子时,活泼天真,童音圆朗,面目且有梅意,舆论归之,初非溢美,及喉音变化,声誉顿减,是其时运亨塞,全在于喉。而今世芳结婚未久,恐喉音之复,尚需时日,若不勤苦用工,短期内想犹未能腾达,欲为四小名旦之首座,岂可得乎!

四小名旦论

张君秋之《金山寺》

 张君秋以票友下海,居然入四小名旦之林,声誉有蒸蒸日上之势,非易事也。通天教主王瑶卿之言曰:“唱旦角者,非江南俊秀子弟,再过江到北方学戏不可。”此真经验之谈,君秋是也!君秋江南(丹徒)人,皮肤白皙,扮相不似男性,又有清亮佳喉,虽唱法未臻高深之境,而颇合闺门旦条件,却与梅兰芳早年同型,惟媚态觉较差耳。出身票友,武工固非所长,然旦角以扮相唱工为主,武技略差,本不妨碍。今年春,吾观其演《汉明妃》于更新舞台,嗓音已较前宽响,衷气亦比初出台时充实,此为年齿渐长,自然之进步,惟唱法表情字眼各项,离兰芳砚秋之诣造犹远,尚待精进不懈之研究。又如《汉明妃》一类哀怨之戏,须用程派腔调嗓音演之,始能出色,君秋声带近于梅,而唱音不能由内心发出,此戏遂不得谓之杰作,用非其长,宜改弦更张,别编本戏之合于个性者,至唱法之练习,尤不可忽焉。

四小名旦论

毛世来、艾世菊、高盛麟之《潘金莲》

 毛世来于四小名旦中来沪甚早,时黄金戏院人杰地灵,正在黄金时代,凡搭该戏院初出茅庐之角,无不名誉鹊起。世来之来,适在其时其地,故一演而红,幸运儿也!世来武工固在水准以上,武旦刀马自佳,然嗓音未出,唱工戏即不堪胜任,第二次重来,虽添唱工戏,亦觉勉强,因旧戏唱法深奧,喉音更难把握,声律之道,非旦夕之功所能到也。以旦角演大轴,于青衣戏不精,只以武戏刀马见长,则为戏渺少矣!吾观世来戏,当以《南界关》为首屈一指,有打有唱,场子尚属紧凑,至演花旦戏《小上坟》《小放牛》,跷工甚稳,丰神犹感不足云。

四小名旦论

宋德珠之《扈家庄》

 宋德珠接踵毛世来之后,以武旦姿态出演海上,其戏路亦与世来相同,长于武工,短于唱法,第二次演于更新舞台,亦加演《探母》之公主,扮相唱腔,皆未臻圆熟,非所专工,宜其累也。然观其演《扈三娘》之刀马戏,身手矫健,神气飞扬,其踩跷工夫,别有一番姿势,真武旦之上选,与毛世来正相伯仲,不可强为轩轾。然吾观德珠此次面貌瘦削,似有隐疾,若不加调摄,武技将受影响,嗓音亦难望好转,前途其不可虑,寄语德珠,宜自警惕,技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失已得之名,堕已成之业,人非至愚不为也!

 四小名旦出身富连成社者二,北平戏专者一,票友私学者一,分配尚称平均,票友下海,多因佳喉,张君秋不惟有天然清真之音,且有雅秀之扮相,装束登场,绝似名闺好女,令人不辨雌雄,不可以票友外行轻之,在四小中现时宜列第一。其余三人位次,吾不敢信口月旦,俟三五年后,大考一次,再定甲乙不迟。四人均在壮年,各宜勇猛前进,以求登峰造极,实至名归,无让四大专美,则吾所罄香祝祷掬诚厚望者也!

(《半月戏剧》1944年8月15日)

光风霁月的梨园 久已被人遗忘的 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