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甘草麻黄汤(里水,全身面目水肿脉沉小便不利,不渴),越婢加术汤(里水,全身水肿脉沉,小便利渴),麻黄附子汤(水病脉沉小),杏子汤(水病脉浮,发汗),麻杏甘石汤(肺热渴咳喘),蒲灰散(水病身肿无法服汤药,外用),芪芍桂酒汤(黄汗,汗后入水累积,表虚自汗)。”
费伯雄(清,《医醇》)
01
—
条辨二三: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里水者,一身面目洪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无渴,故令水病,甘草麻黄汤主之。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皮水没有治好,再深入为里水,全身水肿,面目水肿。脉沉。(脉浮,小便不利,口渴,为五苓散证)小便不利,因全身肿,没有渴,水病。
甘草麻黄汤,无其他功能,只发汗,汗出水去。
很多两味药的处方,都有甘草,例如大黄甘草汤、桂枝甘草汤(心动悸)、茯苓甘草汤(脐下悸)、甘草麻黄汤,用量比例都是甘草1,另一味药2。
面目水肿,小便不利,不渴:汗法。面目水肿,小便利:亡津液,令渴,越婢加术汤。
全身肿:身上津液来自肺,主皮毛,肺的问题,小便不利,发汗,则肺中津液回头。
02
—
条辨二四: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必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麻黄附子汤方麻黄三两,附子一枚,甘草二两。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杏子汤:上方中附子换成杏仁。
少阴
水为病:
03
—
条辨二五: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水很重,汤药无法下肚,用蒲灰散把身体包住,让水排出来。
一般情况,可用处方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麻黄附子汤、杏子汤可把水排掉。
蒲灰:水菖蒲烧成灰。全身性水肿,擦点麻油后撒上蒲灰散(蒲灰+滑石),可利水通小便。
04
—
条辨二六: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黄芪五两,芍药、桂枝各三两。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黄汗处方由两个:一个用于表虚自汗(此方),一个用于表实(见下一条辨)。
黄柏:用于染黄色布。
黄汗:黄色的汗,衣服沾染后为黄色,腋下汗为主。原因是出汗时下水,累积而成。流汗时跳入水里,汗已经离开汗腺,又没透发,停在皮肤表面,日积月累慢慢浸入肌肉,会感到肌肉难受,全身水肿。黄色是因为水內浸影响三焦,三焦系统里的黄色营养没法滋润四肢,营养渗透出来为黄汗。此正黄为三焦正色,肺肝胆之黄。
芪芍桂酒汤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