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校宇宙中,有一所大学特别另类——南开大学。
它明明地处大北方天津,名字里却偏偏带个“南”字。
它明明很低调,但老舍和曹禺先生却说,“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南开”。
今天,我们还经常能在影视作品中看见它的身影:
图 | 源于电视剧《东方战场》
它从不夸耀自己的成就,以至于很多人总怀疑它没落了。
面对质疑,它也从来不解释,只专注在反内卷的路上,“一意孤行”。
然而,它的排名却没有因此下降,一直保持在全国前15......
这样吊诡的宝藏大学,不禁让人直呼:“有意思!”
图 | 源于《南开大学百年宣传片》
南开有多精彩?
最具话语权的学生们说:它是“不在南方的开心大学”。
在这里学习生活,别提多胎嗨(天津话,惬意)。
它没有令大学生们最头疼的、宿舍条件差的问题。
在其“奢华”的寝室,夏天可以开着空调捂被子,冬天可以烤着暖气穿背心;
新校舍的一楼还有公共厨房和冰箱,可以自己动手做饭,也可以存放酸奶、雪糕......
走出宿舍,更加自由、灵动的氛围扑面而来。
学校鼓励学生一切合法且合道德的爱好,只要凑够三个人就能向社团联申请经费,“成团出道”。
再小众的兴趣都能得到支持,于是,南开人“野”得有些肆无忌惮:
“舟行天下,龙在南开”,龙舟社的学生们经常在国内外的比赛中斩获奖项;
翔宇剧社的话剧表演,堪称专业;
图 | 源于微博《南开大学》
身在相声之乡,自然少不了曲艺演出,国乐相声协会的表演场场好评如潮;
思源社热心公益,支教、募捐图书、组织“公能”讲座。
此外,它还有南风动漫社、冰火舞团、演讲社、辩论社、手作社、橡皮章社......
各种社团百花齐放,妥妥的“别人家的大学”!
这还不够,南开还拉着隔壁天津大学一起玩。
一年一度的“天南舞会”,汇聚两校的才子佳人。
灯光、美食,唱歌、跳舞、魔术、小游戏......
南开让我们看到,“拘谨”的中国学霸们也有自己热辣滚烫的歌舞青春。
当然,年轻而旺盛的荷尔蒙,自然还需要运动来宣泄。
图12 | 源于©南开大学新闻网
游泳、击剑、太极、冰球、龙舟、跆拳道......项目多样,任君挑选。
人懒,不想动?
没关系,热血的学校会让你爱上运动。
它坚信,体德兼备的青年才是中国富强的根基,自建校之日起,就想尽一切办法鼓励学生锻炼。
民国时期,有著名的“南开三点半”——
每天下午三点半,教室全部锁上,每个人必须到操场参加一种球队,除了下大雨,天天练球、比赛,无处逃避。
当时,在校生也不过千余人,他们却有66个网球队、50个篮球队,44个足球队和11个排球队......学校重视体育的程度可见一斑。
如今,除了必修的体育课,它还开展荧光夜跑等五花八门的活动,并提供点歌等活动帮学生打发锻炼时的枯燥。
图12 | 源于©南开大学团委
都说,运动会上瘾,通过学校的“强势关爱”,很少有南开人体会不到强身健体的乐趣。
运动过后,饥饿难耐,大大小小十几个食堂可以吃遍中外美食:
意面、牛排、水煮鱼、麻辣烫、杂粮面、石锅拌饭……
眼花缭乱,色香味俱全,学生“吃嘛嘛香”。
如果这还不够,在附近西南村,总能找补回运动消耗的能量。
尤其是老陶包子的烤鸭米线、爆汁流沙包、奥尔良包,几乎是每个南开人戒不掉的快乐......
总之,这所不在南方的大学,既好玩又好吃,配得上它“开心大学”的名号。
图 | ©56号zhang老猹
玩得尽兴,当然是为了学得认真。
老校长张伯苓早在90多年前就提出,玩好才能学好。
其中,“学好”要划重点。
嘻嘻哈哈的南开人认真起来,能帅你一脸。
图12 | ©56号zhang老猹
在这里,到处都能找到人满为患的自习室:
津南校区公教楼、中心馆、八里台校区逸夫馆、宁一弘道书斋 ......
图123 | ©就离谱,这也能,图4 | ©56号zhang老猹
只要想学习,不愁没地方,甚至连宿舍楼里都有专门的学习室。
最近,学校还“针砭时弊”地推出了“脱机自习室”——
贴有专门字条的教室,门口会放置一个手机收纳架,上自习前,同学们自愿存放已调至静音模式的手机,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图12 | 南开大学官方帐号
同辈都如此积极向上,再想躺平的学渣也不得不奋进。
大家互相影响,互相勉励,互相帮助,成就了其被人民日报多次表扬的优良学风。
其实,南开人自己“卷”起来,不是为了在优胜劣汰的个人竞争中成为王者。
而是像校徽希冀的那样,他们志在与时俱进,超越小我,最终完成大我。
图 | 核心图像为八角形,八个直角分别指八个方向,既有“方方正正做人”之意,又希冀南开人能“面向四面八方,胸怀博大,广纳新知,锐意进取”。
为此,他们谨遵“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
“公”是指培养社会道德,“能”意为锻炼个人能力,"公""能"结合,就是要把社会教育融入个人教育中。
在这种大格局的影响下,他们严谨且务实,努力但不功利。
他们奔走在乡村振兴、援建支教的一线,尽心尽力建设祖国:
生命科学学院的杨军教授课题组,开发出一套可以模拟体内微环境的干细胞仿生赋能系统,有效解决了目前干细胞体外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助力干细胞研究更好地走向应用;
图1 | “奇府”研究团队
图2 | “奇府”干细胞仿生赋能系统微观环境模型
图 | 源于北京日报客户端
由学校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年度英文报告》,近日面向全球正式发行,成为全球了解中国物流市场与政策的重要窗口;
由周其林教授发现的“周氏催化剂”,将人工合成的极限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成为合成化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多家制药公司用于手性药物的生产......
图 | 周其林教授
他们用行动证明着南开人“知中国,服务中国”的承诺,也向世界证明:
南开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一流大学!
图 | ©就离谱,这也能
南开务实的大格局,可以追溯到建校初期。
在那个“一切学习西方”的时代里,它率先收回仰视西方的目光,转而关切真实的中国。
1926年,刚从耶鲁毕业回国的经济学博士何廉来到南开任教。
图 | 何廉
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的工作困难重重:
虽然经济学列入中国大学课程已经十多年了,但他们用的教材是英文的,内容几乎完全是关于西方国家的,与中国的现状毫不相干。
这对学生和国家能有什么现实意义?
对此,南开提出了“土货化”的发展方针,
即“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突出强调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中国国情。
图1 | 源于微博@天津芥园居士
图2 | 源于微博@我的南开inankai
就这样,何廉开始了经济学教学“中国化”之路。
他推出了以中国经济为讲解对象的讲义,还带着学生出没在天津南市搞经济调查。
他甚至还发动学校里负责采买的庶务科老林,来了解天津真实的经济情况。
1928年,他发布了享誉中外的“南开指数”。
这套包含进出口贸易、外汇、工人生活等一系列指数的系统,用中国人自己的数据详细表述了我国物价、消费、生产等经济现象,至今依然是中国政府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也是国际学术界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数据。
后来,何廉教授还亲自参与设计了中国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
在南开,像这样着眼中国国情、服务中国实际的前辈们还有很多:
“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提出了高斯-博内-陈定理、Hermitian流形的示性类理论,推动了现代数学的发展,也让中国从数学大国走向数学强国;
图 | 陈省身
中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杨石先,成功研制出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等十多种新农药,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图 | 杨石先
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叶嘉莹,毕生致力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她用绝美的吟诵,让世界得以品悟诗词之美......
图 | 叶嘉莹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也为国家的历史刻下深深的烙印。
如此牛气的南开,为什么特别低调?
也许校名真正的来历,能解释它“命定”的朴实无华。
南开的名字,取自天津话“开洼地”,意指学校建在天津南边的一片开阔野地上。
取名如此“随意”,却在平实中记录了南开的不凡。
清末,一个叫张伯苓的男人,在北洋海军服务期间,亲眼目睹了清政府一系列丧权辱国的行为。
图 | 右4 张伯苓
他深感从军报国无望,就退役回到老家天津。
他结识了同样辞官回家的严修,二人教育救国的理念不谋而合。
于是,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南开大学的前身——“南开中学堂”就渐渐成了规模。
到1917年时,学生已满千人,少年周恩来就是其中的一员。
图 | 青年周恩来
然而,每年有很多毕业生在离校后便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张伯苓对此非常痛心。
1917年,他远赴美国,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当时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经过两年的筹备,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正式成立。
图 | 南开大学老照片
不同于北大、清华、天大、同济等起步就受到政府或外国资助的百年名校,
南开是十足的私立民办学校,它走的每一步都格外艰辛。
学校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严家的私产不够支撑它日益增加的开销。
但张伯苓不怕,他说,南开之“南”,也许是困难之“难”,但南开要“越难越开”。
于是,他奔走于全国各地,四处募捐。
上到军阀、政府机关,下到社会团体、普通民众,他使出浑身解数、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
截至1936年,共有37个单位和80多位个人为南开捐款总计达730万元。(这其中还有鲁迅先生的四块大洋。)
张伯苓因此背上了“化缘和尚”的外号,还有学生对其接受军阀不义之财的行为颇有微词。
但他毫不在意,说:“美好的鲜花不妨是由粪水培育出来的。”
他在乎的,只是用这些钱财好好培养人才。
图 | 源于微博@再见天高云淡
于是,这个有了上顿没下顿的南开,坚持不涨学费,不多设大班,不节省教学开支。
它还时常减免学生的学费,甚至资助学生出国学习。
张校长甚至拿出了母亲的丧葬费,用于筹办女子中学。
在这种倔强的坚持中,南开发展为拥有大学、中学、女中、小学的完整系列。
也许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个从泥地里“起家”的学校就形成了格外低调、务实的品格。
图 | 南开大学思源堂,源于@威廉---少爷
如今,它早已成为国立顶级大学,能享受各种财政支持。
但习惯了勤俭,它更愿意把金钱和精力花在刀刃上:
它会按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给学生分配宿舍;
会让订购CNKI、Springer、Nature等200多个数据库,让他们免费使用;
中秋节会给他们发月饼,端午节会发粽子,疫情时期还会发专项补助......
这就是南开——
低开高走、实实在在的南开!
图 | ©56号zhang老猹
虽然南开人很低调,但它热忱的爱国之心,藏也藏不住。
在国难中诞生的它,经过战斗的洗礼,深深植下了爱国的基因。
早在1927年,南开便成立了“满蒙研究会”(后改称“东北研究会”)。
这个机构先后4次派人到东北进行大规模调研,搜集整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最终编写出《东北地理教本》。
这本著作,不单是课本,它更在告诉国人:
东北危矣!中国危矣!
这还不够,1934年,在天津举行的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南开学生拉拉队突然在观众席举牌,变幻出“勿忘国耻”“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等字样。
这一举动,让在场的日本领事梅津美治郎非常气愤,当场拂袖而去。
事后,张伯苓校长,虽然顶着来自国民政府的压力,仍然肯定并鼓舞了学生的爱国行为。
图 | 张伯苓
1935年,张校长还在该年的开学仪式上,发出了“爱国三问”: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南开人振聋发聩的肯定回答,是中国人民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
刚硬的他们,自然惹怒了日本侵略者。
“七七事变”后,日军轰炸天津,并重点攻击了南开。
根据当时师生的回忆:
“三十日下午三时许,日方派骑兵百余名,汽车数辆,满载煤油到处放火,秀山堂、思源堂、图书馆、教授宿舍及邻近民房,尽在烟火之中,烟头十余处,红黑相接,黑白相间,烟云蔽天……”
校园瞬间变成瓦砾场,只有思源堂幸免于难。
然而,南开人毫不惧怕。
校长说:“敌人所能毁者,南开之物质,敌人所未能毁者,南开之精神。”
学校被迫迁到后方,并入西南联大,但这阻挡不了它继续抗日的实践。
学生们踊跃参军,用真刀真枪来保家卫国。
著名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就是其中一名参战的南开战士。
图 | 黄仁宇。著作有《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等。
1936年,他考入南开大学理学院机电工程系。
抗战爆发后,他辍学加入中国军队,后来还在驻印军中担任新一军上尉参谋。
他甚至还因为作战英勇,获得海陆空军一等奖章。
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南开的书生凭着一腔爱国热血,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如今,身处和平年代,但南开人从来没有忘记居安思危,每年仍会有不少学子选择入伍。
这样刚的南开,好样的!
图 | 源于微博南开大学
千言万语,道不尽百年南开的万分之一。
它还是中国话剧的摇篮,
是中国经济和经济学的人才库,
是我国数学、化学、历史等基础学科的重要基石……
它的校园风景秀丽,仿佛人间理想国:
马蹄湖畔的夏夜荷叶,盛着月光,连见惯诗中美景的叶嘉莹先生都流连忘返;
大中路旁的白杨,郁郁葱葱,遮挡正午的高阳,是午休时光的一份惬意;
新开湖中的碧水,冬日冰皮不解,在清冷平静中透出一种坐看云卷云舒的娴适......
图1 | ©南开大学
图2 | ©56号zhang老猹
然而,再美的它终究还是现实,怎能没有槽点?
拥堵的选课系统,时常会让学生崩溃;
偏远的津南校区,让被分到那里的学生直呼命苦;
至于特别容易挂科的高数,更是令很多人痛不欲生.....
图12 | ©56号zhang老猹
不过,母校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在你离开校园时,所有的不快总会瞬间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那些细碎的美好:
课程难,但有认真又专业的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
校区与世隔绝,刚好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况且还有旁边的天大作陪;
选课系统差,但科学完善的课程设置、二次选拔、双辅修等措施,能满足学生的多面发展......
总之,真实的南开,是学子瑕不掩瑜的家。
图 | ©56号zhang老猹
知乎网友zkzk说:
“曾经的我自诩桀骜不驯,总觉得考上这里亏待了我的高考成绩(某省文科排名:97/62000),但是随着我在这里待的时间越久,我对这所学校的感觉也在变,感悟于老师们认真的传道授业,同辈的努力奋进,让我对当初自己幼稚的想法后悔不已。”
是的,这就是南开。
它可能没有清北那么耀眼,但它无论何时都砥砺前行的品格打动着每一个南开人。
这样鲜活而向上的南开,在了解它之后,谁不会像周总理那样道一句:
“我是爱南开的。”
图 | ©漩涡显
参考资料:
1、纪录片:《有个学校叫南开》
2、知乎:《如何评价南开大学?》
3、《张伯苓:不懂体育者,不可当校长》
4、《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5、《南开有个张伯苓》
6、《抗战烽火中的南开英烈》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