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在再回到阴阳,前面提到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及对应的图就是河图,圆运动的根源也是源自这里,更简单的说圆运动的根源是阴阳,而细分下来就会有顶楼图上所示意的16 ,27,38,49,5(10)。这些东西,还有对应的方位。初略的看,这些数字就是描述阴是多少,阳是多少,在不同的方位,也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状态,对应的阴阳的比例。而我前面反复提到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也就是对这些数字的分布做一个通俗的描述。
3.1 阴阳与中气
阴性本降,阳性本升,按其本性,自然阴走降路,阳走升路,阴阳永无交合。而要阴阳交合,则阴中有阳,阴随阳升,而同时阳中有阴,阳随阴降,阴阳于是交合以生中气,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中气就是阴阳交合的一个整体,远看就是一个整体,看到的是圆运动,看到的是中气。
3.2 中气与木金水火
刚才说到的是阴阳交合以生中气,整体看是一个中气,一个整体运转中的圆运动,而用放大镜细看可以看到四种状态分别对应木,火,金,水,四象,也就是四圣心源里面说的中气为轮,土枢四象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火的状态因为木气生发后所发生的,而土的状态是火在阴盛到阳盛的状态中产生的,而金是阳盛之后的状态,水收藏热则是金气收敛热后的结果,而第2天的木气生发又是基于水收藏热后的状态。
所以五行相生就是这样来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里关键是土和相火的理解。相火造就了土在阴盛和阳盛的2种状态。
从不同角度描述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
五行细分 |
木 |
火 |
湿土 |
燥土 |
金 |
水 |
一日对应的时辰 |
子时-卯时 |
卯时-午前 |
卯时-午时-酉时 |
午后-酉时 |
酉时-子时 |
|
一年对应的时辰 |
冬至-春分 |
春分-夏至 |
春分-夏至-秋分 |
夏至-秋分 |
秋分-冬至 |
|
相火 |
升发藏于水的相火 |
君火强,相火弱 |
相火渐强 |
相火最强 |
相火变弱,随阴而降 |
相火藏于水 |
太阳 |
升发藏于水的昨天太阳的热 |
太阳弱到强 |
太阳接近最强 |
太阳最强 |
太阳变弱,大气收敛 |
太阳之热藏于水 |
大气温度 |
大气低温 |
大气常温 |
大气高温 |
大气高温 |
大气常温 |
大气低温 |
水中温度 |
水中常温 |
水中低温 |
水中低温,水表低温 |
水中低温,水表高温 |
水中常温 |
水中常温 |
从疏泄和收敛的角度 |
疏泄 |
阳已出阴,在大气中发散,定义为宣通 |
高温加剧发散,同时收敛力也增大。联想“吹气球”吹入的气越多,收敛的力也越大 |
收敛力大 |
收敛渐渐至极限而不疏泄,定义为收藏 |
|
阴阳变化 |
阳气初动 |
阳气出阴 |
阳气大量出阴,阳性本升,阴也随阳升 |
阳气开始入阴 |
阳气大量入阴,阴性本降,阳随阴降 |
阳气完全入阴 |
一日之阳的变化 |
昨天太阳藏的热开开始生发 |
生发到大气中,大气变暖 |
中午之前新一轮太阳,照射到大气中的热渐增至极限,大气膨胀渐增。 |
中午之后太阳,照射到大气中的热到极限,大气膨胀暴增。 |
太阳逝去,大气收敛力大,大气收缩,热压入水中 |
热完全收藏在水中,为第2天的生发提供热源。 |
一年之阳的变化 |
去年太阳所藏的热,春季生发 |
去年太阳所藏的热,到夏季已经生发到大气中了(联想到防空洞夏天冷) |
大气中的壮热和土中的水初次交合,湿气滋生 |
大气中的盛热将湿气散发到大气中,湿气散燥气生。 |
秋季气躁,大气压力大,降热压入土中 |
冬季压入土中的热不再生发,藏于地下(联想到防空洞冬天暖和) |
升浮降沉 |
春升 |
夏浮 |
土枢四象、调节或者体现升浮降沉 |
秋降 |
冬沉 |
|
四圣心源) |
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四圣心源) |
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四圣心源) |
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四圣心源) |
在人之经络 |
五行归属 |
六气归属 |
六气-从化 |
升降关系 |
五行之“用”。方向反则病 |
阴阳归属 |
升降原因 |
六气虽从化,仍以本气的阴阳为主。本气阴旺,则病阴病。本气阳旺,则病阳病。 |
六气之病象(自己理解的) |
足太阴脾经 |
己土 |
太阴 |
湿主令 |
升 |
向上运化 |
己阴 |
阴中有阳 |
本气阴旺则病湿,阳旺则病燥 |
伤寒论里提到的太阴病 |
足阳明胃经 |
戊土 |
阳明 |
燥>湿 |
降 |
向下运化 |
戊阳 |
阳中有阴 |
||
手阳明大肠经 |
庚金 |
阳明 |
燥主令 |
升 |
向上收敛 |
庚阳 |
阳性本升 |
伤寒论里提到的阳明病 |
|
手太阴肺经 |
辛金 |
太阴 |
湿>燥 |
降 |
向下收敛 |
辛阴 |
阴性本降 |
||
足厥阴肝经 |
乙木 |
厥阴 |
风主令 |
升 |
向上疏泄 |
乙阴 |
阴中有阳 |
本气阴旺则病风,阳旺则病暑 |
伤寒论里提到的厥阴病 |
足少阳胆经 |
甲木 |
少阳 |
暑>风 |
降 |
向下疏泄 |
甲阳 |
阳中有阴 |
||
手太阳小肠经 |
丙火 |
太阳 |
寒>热 |
升 |
向上宣通 |
丙阳 |
阳性本升 |
伤寒论里提到的少阴病 |
|
手少阴心经 |
丁火 |
少阴 |
热主令 |
降 |
向下宣通 |
丁阴 |
阴性本降 |
||
足少阴肾经 |
癸水 |
少阴 |
热>寒 |
升 |
向上收藏 |
癸阴 |
阴中有阳 |
本气阴旺则病寒,阳旺则病热 |
伤寒论里提到的太阳病 |
足太阳膀胱经 |
壬水 |
太阳 |
寒主令 |
降 |
向下收藏 |
壬阳 |
阳中有阴 |
||
手少阳三焦经 |
相火 |
少阳 |
暑主令 |
升 |
向上燔灼 |
|
|
伤寒论里提到的少阳病 |
|
手厥阴心包经 |
相火 |
厥阴 |
风>暑 |
降 |
向下燔灼 |
|
|
原理篇大总结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随阳升,阳随阴降
2. 太极分2仪,2仪分四象,中土控制四象,四象整体看就是中土
3. 五行就是中土+四象,实际上也就是阳气强弱转换的状态而已。并不是脑袋一拍想出来的概念。
4. 火分君火,相火,对应的就是六行,可参照配图理解
5. 六气就是五行火分君相后演变过来的。
6. 六气可以理解为天的气象,而五行理解为地的形质,天地交合以造人的五行六气。对应的名称就是。实际上名词本身就说明了五行与六气的关系,比如足厥阴肝,厥阴就是六气里面的,而肝就是五行里面的木。再比如手太阴肺,太阴就是六气里的,而肺就是五行里面的金气。
厥阴风木 足厥阴肝 乙木 手厥阴心 相火7. 中气有湿燥二种状态,书中没有,但要理解好。否则原理篇中气一节无法理解
8. 中气的湿是因为上热下寒(联想防空洞温度),初始状态是湿,而燥是大气继续受热膨胀产生压力(联想吹气球)
9. 相火的理解也很麻烦,按彭子的比喻应该是太阳。这样才解释得通,相火在君火阶段就同时有了只是相对弱,在土的阶段就变强,到了金的阶段就压入水中了,这个叫相火下降,到水的阶段相火收藏,这个叫相火归位。相火归位后,就是木气用于生发的动力或者能量。相火同木火土金水都有关系。要理解清楚。
×××××××××××××××××××××××××××
看大家反馈的比较少,我暂时写到这,希望能相互交流互动,共同理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 火的状态因为木气生发后所发生的,而土的状态是火在阴盛到阳盛的状态中产生的,而金是阳盛之后的状态,水收藏热则是金气收敛热后的结果,而第2天的木气生发又是基于水收藏热后的状态。 所以五行相生就是这样来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里关键是土和相火的理解。相火造就了土在阴盛和阳盛的2种状态。
下一篇
中草药图视:野生虎杖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