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绣春囊”一事,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唆使下,发起了一次自揭家丑的抄检大观园。而在第二天一大早,居住在蘅芜苑的薛宝钗,便特意跑到了李纨这里辞行。
薛宝钗为何搬离大观园?从时间上来看,她的离去,同抄检大观园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因为王熙凤的提醒,唯有她所居住的蘅芜苑没有搜捡。
整个大观园中,只有蘅芜苑没有被搜查,这说明了什么?是她作为王夫人亲戚的优越感吗?显然不是,而更像是一种被另类对待的感觉,毕竟,林黛玉也并非贾府人,但她居住的潇湘馆,却经过了众人的搜捡并洗脱了嫌疑。
因此,薛宝钗的主动搬离,与其说她是为了避嫌,倒不如说她是被孤立。明明王夫人都让她参与管家了,但在贾府众人的心中,她依然成为不了这其中的一员。
当然,对于薛宝钗搬离大观园的原因,我们在此不做深究,在此我们主要来谈一谈,李纨和尤氏面对宝钗来辞行的态度。
一语未了,只见人报:“宝姑娘来了。”李纨忙说快请时,宝钗已走进来。尤氏忙擦脸起身让坐,因问:“怎么一个人忽然走来,别的姊妹怎么不见?”宝钗道:“正是,我也没见她们。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 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
面对宝钗辞行,她们二人为何会相视一笑?难道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作为在贾府做客的薛宝钗选择离开,这对李纨而言,对尤氏而言,自然算不上高兴的事。那么,她们二人相视一笑,究竟为何呢?
其实,若我们仔细回顾原文,就会发现,她们二人的笑,内涵并不相同。
首先,我们来看看李纨的笑。
要弄明白李纨的笑,我们需要弄清楚她的性格、作风。从地位上来说,作为荣国府的少奶奶,如今凤姐处于病中,她具有管家的权利。但问题是,李纨不愿意管,不愿意得罪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探春、宝钗、李纨这个三人小组的管家体系中,唯有李纨,从来不张罗、不表态。
薛宝钗同她相处这么久,还一同处事了这么久,自然明白她的作风。而如今,一大清早跑到李纨这里来辞行,用意何在?
自然是做一下表面功夫而已。她是拿准了李纨不会同意,会好言相劝。李纨对尤氏的笑,正是因为她体会到了宝钗的虚伪,所以,她确实是极力挽留宝钗的。
李纨因笑道:“既这样,且打发人去请姨娘的安,问是何病。我也病着,不能亲自来得。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
若不是探春突然到来,面对宝钗辞行,直接下逐客令,她必定不会真的离开。
在贾府之中,除了李纨这个不管事的主子,其实还有不少,比如王夫人、贾母、王熙凤,她们任何一个,都比李纨有担当,但她谁也没找,从这我们也能看出,宝钗辞行,从一开始就是象征性的意思意思。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尤氏的笑。
尤氏的笑,同李纨不同。毕竟,她是宁国府的人,宝钗搬离大观园同她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面对宝钗这样的举动,她之所以笑,主要是因为在这之前,她刚从惜春哪里受了一顿气。
在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王熙凤等人,在惜春的丫鬟入画的箱子里,找出了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还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虽然入画说出了这是她哥哥得到的赏赐,但惜春却铁了心不愿意留她。
尤氏第二天一大清早来到惜春这里,就是来处理这件事情的。然而,即便是面对尤氏这个嫂嫂的规劝,她依然不为所动,还说出了非常难听的话,并要同宁国府从此划清界限。
谁知惜春虽然年幼,却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任人怎说,她只以为丢了她的体面,咬定牙,断乎不肯。更又说得好:“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排上了。” 尤氏道:“谁议论什么?又有什么可议论的!姑娘是谁?我们是谁?姑娘既听见人议论我们,就该问着他才是。”
原本好心来劝解惜春的尤氏,谁曾想到反而受了小姑子的一顿数落,心情自然差到了极点。
所以,当她来到李纨的房间,当她的丫鬟拿着自己的胭脂水粉给尤氏用,被李纨数落时,她才会说道:
尤氏道:“你随她去罢,横竖洗了就完事了。”炒豆儿忙赶着跪下。尤氏笑道:“你们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假礼假体面,究竟作出来的事都够使的了。”李纨听如此说,便知她已知道昨夜的事,因笑道:“你这话有因,谁作事究竟够使了?”尤氏道:“你倒问我,你敢是病着死过去了!”
显然,尤氏面对宝钗辞行之所以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她在惜春哪里受到的气,看看家里的这些人畜无害的小姐们,做出的事,也是够使的。
惜春为了避嫌宁愿同宁国府划清界限,而宝钗在抄检大观园后的第二天便要搬离大观园,她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同惜春一样呢?
上一篇
抗美援朝的些许细节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