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高情商成就孩子的一生

第一节情商教育影响孩子的未来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自我认知能力。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每一个人都存在着自己看不清的个性盲点,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情商高的孩子,常常自我反省,并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为自己正确定位,并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既不会因为成绩好,受到老师的赏识就骄傲,也不会因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人而自卑。

第二,自我控制能力。控制自我是情商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自制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内部,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主动性,懂得自动自发地学习和做事。

第三,觉察他人情绪及变化的能力。“弦外之音”、“察言观色”就是关于情商中识别他人情绪的描述。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你能调动情绪,就能调动一切!”可见识别他人的情绪,了解他人的心理,洞察并理解别人的心态,在成就一件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控制自我的情绪,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领悟对方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往往能为自己掌握处理问题的主动权。

第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激励就是给自己一个希望。德国专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励的神话》一书中写道:“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激励产生的,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就会使你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自我激励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引擎。

第五,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他人沟通是情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与人协调、沟通都十分重要。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说:“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专业能力,80取决于人际关系。”由此足以看出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只有在人际关系处理好了之后,才有可能展现你独特的才华,否则不良的人际关系将阻碍前进的步伐。一个情商高的孩子,善于人际沟通与合作,人际关系融洽,在集体中有好人缘,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欢迎。

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人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美国学者戈尔曼指出,预测一个人的未来成就,智商IQ至多只能战成功因素的20,其余的80则归因于其他因素。其中,关键因素是“情商EQ”。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情商的形成和发展是先于智商的形成和发展的。很多孩子在入学前就已经形成了情商的大多数内容,以后的教育或许只能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而已。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既然情商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未来,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第一,培养子女的自我意识,使之能主动觉察自己情绪的变化。家长应引导子女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从小教育孩子要有“自知之明”的观念。家长应明白,子女的自我评价过高,容易自满、主观武断和冲动冒进;反之,则容易自卑、信心不足、行动软弱无力。

第二,通过交往,培养子女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位置是唯一的,因此就没有同等层次的、平等的交往,如果我们不重视孩子的健康交往,往往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或孤僻性格,不利于日后的工作、学习。因此,注意子女在交往中学会关心、尊重他人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三,培养子女挫折的耐受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现代家庭中,我们对子女的爱、关心在一定程度上讲应是溺爱,严重地影响了子女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培养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意志力,对孩子的将来大有益处。

第四,培养孩子诚实与正直的品性。诚实和正直是必不可少的良好品德,所以,从小就应该教会孩子具备这两种品德,而且要始终如一地要求下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诚实的理解会有所改变,但标准不应该有任何改变。

第五,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孩子们应该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对抗忧郁症等身心疾病。与孩子相处时,家长必须乐观一点,因为孩子们最容易学习家长的言行。

第六,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经历学会解决问题。因此,家长应为他们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总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第七,培养孩子的自我激励能力。对于孩子来说,通过进行自我激励,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使他们有更好的表现,而良好的表现,又会促使孩子做出进一步的自我激励。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激励,让孩子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走向成功。

第二节帮孩子认清自我,找准定位

“人贵有自知之明”,了解自我,是锻炼情商的第一步。只有在了解了自己的基本性格特征之后,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改造。一个不明白自己优缺点的人,总会在无意之间闹出种种笑话;一个只有理想而不顾现实的人,则迟早会受到挫折;而一个只会一意孤行而不愿听从他人建议的人,则难成大器。所以,让孩子清楚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是培养高情商的基础。

高情商的人并没有完美的性格特征,他们与芸芸众生一样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可能讨人喜欢,也可能惹人讨厌,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清楚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性格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他们总是能够将自己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发挥到极致,而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消极性格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运用情商智慧积极面对自己,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准确和客观的认识。

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神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它说明了古人对认识自己的重视,这句话后来成为哲学家、教育家们立说育人亘古不变的命题。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向着心中的渴望前行,更好地在前进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人生目标,让孩子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想清楚了,并付诸行动,将来才可能成为这样的人。

美国跳水运动员格里格??洛加尼斯,在刚上学的时候很害羞,经常因为讲话和阅读上的障碍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捉弄。这令他非常沮丧和懊恼,但他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舞蹈、杂技、体操和跳水,自己的天赋不是语言也不是阅读。于是,他开始专注于这些方面的锻炼,期望可以脱颖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洛加尼斯开始在各种体育比赛中取得成绩。但是,在上中学时,洛加尼斯就发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无论是舞蹈、杂技、体操还是跳水,都需要辛勤的付出,他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练习。他知道自己必须有所舍弃,只能专注于一个目标。但他不知要舍弃什么、选择什么。这时,他遇到了他的恩师――一位前奥运冠军。恩师经过对洛加尼斯的观察,他得出结论:洛加尼斯在跳水方面更有天赋。洛加尼斯在经过与老师的详谈后,认为自己更喜欢跳水,他认识到以前之所以喜欢舞蹈、杂技、体操,是因为这些可以使他对跳水更加得心应手,可以为跳水带来更多的花样和技巧。于是,他最终决定选择跳水作为自己的追求。经过专业训练和长期的努力,洛加尼斯终于在跳水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由于对跳水事业的杰出贡献,洛加尼斯在1987年获得世界最佳运动员和欧文斯奖,达到了一个运动员荣誉的顶峰。

如此看来,孩子在不同的时期,必须不停地进行自身潜能的发掘,以此了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唯有认清了自己真正的优势和能力所在,孩子才能切实弄清到底应当选择什么职业并为此努力奋斗。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他的人生价值不是虚幻的,应该从现在起就通过对自己的分析开始发掘,给自己一个人生承诺。让孩子明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你在心里为自己作个暗示,那么你就会产生无穷的动力,推动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人,能够很好地分清自己的优劣势,这样,在做具体的事情时,才能最好地调动自身有利的资源和特性。可是,人最难的事情也正是认清自己,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是什么,结果导致自己在做事时,总是感觉没办法得心应手。这种自我认识能力的缺失,应该说,也是情商不高的一种表现。有时候,很多孩子看着别的同学做事十分成功,春风得意,便十分羡慕,自己也就盲目模仿别人,结果却换来一个不完满的结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不弄清自己的优劣势,盲目与别人攀比、竞争,是最愚蠢的行为。下面的这个寓言故事,虽然是发生在动物王国的小故事,但正是我们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在动物王国,乌鸦和兔子很要好,两人平日很好,总是形影不离。一天,乌鸦坐在树上无所事事地唱歌,兔子看见乌鸦闲适的样子,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正在兔子享受着安逸而无所事事的生活时,一只狐狸突然出现,将兔子叼进了自己的口中,兔子成了狐狸的美餐。

这则寓言故事中那只愚蠢的小兔子,可能正是我们很多孩子的写照。我们不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来作比较,盲目效仿别人,结果得到的是一个悲惨的结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上什么学校,拿多高的文凭,而是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准确给自己的人生定位,这样将来才不会走弯路。作为家长,要让孩子准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发挥长处,弥补短处。认清自己,准确定位是成就高情商的第一步,也是孩子将来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三节控制情绪是成长必修课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商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孩子的初步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孩子能对自己情绪中那部分对人对己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加以适当调控,如孩子对任性、执拗、侵略性、攻击性等偏颇情绪的适当调控;另一方面表现为孩子能适当地调节情绪,并常常鼓励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境。概括来说,就是既有控制,又有宣泄,把情绪调控在一个与年龄相称的范围内,以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由于孩子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时不时地发“小脾气”是常见的事情,有时不见得是什么异常现象,也不需要特别地加以“控制”,大人采取视而不见的冷处理办法,孩子的脾气可能很快就烟消云散,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时若加以“控制”,反而不一定对孩子有好处,只要孩子的脾气不是太过火,对别人不造成损害,可以由着他的性子,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发脾气并没有什么好玩之处,他的脾气可能就会越来越小,最后也许就很少发脾气了。

哈佛教授凯根长期研究发现,孩子的脾气可以改变,小时候害羞的孩子,长大后不见得害羞。所以只要给予适当的教导,孩子先天的脾气可以被改变。凯根认为,“情绪维持几秒,心情维持一天,性情终身打造”。所以,在讲究人际关系的现代社会,教导孩子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是给他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不可等闲视之,更要从小做起。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并不复杂。家长可有意把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观察自己在待人接物中学习对情绪的管理,例如用幽默来化解尴尬及用积极思考来处理问题。负面情绪应通过认知去化解,家长更需要在孩子情绪风暴未形成前,主动跟他谈话,把不良情绪化解掉。目前,有的地方流行让孩子殴打不倒翁来出气,这是个错误的情绪教育方式,只会使愤怒的情绪更亢奋,因为它更加活化大脑愤怒的神经回路,而且易养成迁怒、泄愤的坏习惯。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呢?

第一,家长应尽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范围内有充分表达情绪的权利。孩子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孩子心理发育基本健康的标志。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偏颇,有时会发生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利的过激情绪,例如孩子因发脾气与别的孩子争吵打架,可能伤着自己和对方,冲着长辈和老师发脾气则是不礼貌的行为,或者脾气上来碰头捶胸、摔砸物品等都不是合情合理的行为。遇到这些情况时,家长不应视而不见,而要采取一致意见进行严厉制止,让孩子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自己发泄情绪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损害物品。孩子长大一些时,则尽量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他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缘由,而不要动不动就乱闹、发脾气。

第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情感共同体,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情感氛围,表现为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的、典型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家长是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处理好家长之间的关系。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温暖只能来自家长的爱。如果家长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善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表现得愉快、喜悦、乐观向上,这不仅能使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提供了榜样,对孩子学习情绪、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养孩子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前提。

第三,让孩子认同自己,给孩子情绪空间。要让孩子喜欢自己,家庭要给孩子认同感。家长是孩子的模范,家长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不良情绪带给家庭、带给孩子,要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心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自己的孩子,让身处其中的孩子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获得安全感,让其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

第四,让孩子体验情绪,洞察他人情绪。游戏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家长与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绪感受外,还可以通过说故事编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觉和前因后果及利用周围的人、事、物,来引导孩子设想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从他人的情绪反应中,孩子会逐渐领悟到积极情绪能让自己和对方快乐,消极情绪会给自己和对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如果孩子在表达情绪与控制情绪之间取得平衡的话,便能以建设性的态度表达强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对自己、对他人有伤害的情绪表达方式。

第五,让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为此,学会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自己首先对生活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孩子的情绪受家长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孩子相处时,家长必须乐观积极。在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人生时,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

第四节自我激励,孩子将会更出色

良好的自我激励能力是高情商的表现之一,善于自我激励的孩子,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把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而那些不会自我激励的孩子,即使各方面条件比别的孩子优越,但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将来大多不会有大的作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而这种激励,要通过本人对自己的鼓励或者外部的激励来完成。人生的成长,需要师长的帮助、大众的扶持、领导的提携、朋友的勉励,但是光靠别人,就像仅仅往血管里注射营养剂一样,是不能从根本上强身健体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事业上的成功者,大都是懂得自我激励的人。

接下来这个故事,讲的是孩子在取得成绩后,家长应该适当激励他们,以此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乔治家有一个红色餐盘,盘子上刻着“与众不同”四个字,要是谁做了得到一家人都认可的事情,吃饭时就可以使用这个盘子。这天,乔治带好朋友大卫回家。大卫骑来了一辆漂亮的新自行车,那正是乔治存钱想要买的车子。大卫得意地说,他这次测验及格,自行车是家长奖给他的。其实,乔治这次测验也及格了,但仍需要自己攒钱买车。母亲担心乔治会有不公平的想法,便对他说:“我知道你可能会不愉快,尤其是你学习那么用功,还通过了测验,这都是我和你爸爸最感到骄傲的事,因此你有资格用红盘子吃饭了。”

乔治若有所思地看看自行车,再看看大卫,然后小声对母亲说:“妈妈,红盘子更棒,因为那是通过我自己努力得到的。”说完,就开心地和大卫出去玩了。

乔治的家长用红盘子吃饭来刺激孩子,通过孩子及时的自我激励来化解外界环境对他的影响,目的是培养孩子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识。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或有所进步时,最好的奖赏是能在当晚告诉家人,分享他的成就。作为家长,虽然我们可以不断重复地告诉孩子,我们是多么为他感到骄傲,但最终他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帮助孩子形成这种力量的最佳做法是:指出他所做的事情值得给予荣耀,然后提醒他要从内心里承认自己。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离不开家长的尊重、信任、指导及影响,这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心,并保持继续努力的积极态度。

此外,下面几种方法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激励能力:

第一,保护孩子的自尊。家长都爱孩子,但不一定都会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贪玩、好动、淘气而去大声斥责孩子,严厉批评孩子,甚至粗暴地打孩子,时间一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自信更无从谈起。因此,家长不要说有辱孩子自尊、人格的话,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征求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教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优点与缺点并存。当孩子因自己的短处遭到打击时,家长要及时调整孩子的心态,让孩子全面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过人之处,这样孩子才能够从打击中快速恢复,不沉浸于负面的评价中,这有助于孩子自我激励的形成。

第三,教孩子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家长帮助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给自己喝彩。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孩子提供了充沛的原动力,使他可以冲破重重障碍,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生斗士。

第四,让孩子远离舒适的环境。教会孩子不断寻求挑战激励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适区。舒适区只是孩子心中准备迎接下次挑战之前刻意放松自己和恢复元气的地方。

第五,调高目标。许多家长惊奇地发现,孩子们之所以达不到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从而失去了动力。如果主要目标不能激发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孩子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目标。

第六,做好调整计划。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安排休整点。事先看看时间表,找出让孩子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

第七,直面困难。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针对一个问题的,二者缺一不可。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如果把困难看做是对自己的诅咒,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自然会动力陡生。

第八,敢于竞争。竞争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无论你多么出色,总会人外有人。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谦虚。努力胜过别人,能使他们更深地认识自己。不管在哪里,都要参与竞争,而且总要怀着快乐的心情。要明白最终超越别人远没有超越自己重要。

第五节情商也很重要――人际关系早培养

人际关系的好坏,影响了一个人的成败。而高情商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倘若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人际互动的社会技巧未朝正向发展,表现任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霸道、有攻击性等行为,这样的孩子在团体中往往不受欢迎,很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因而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及安全感,爱与尊重的基本需求自然无法得到满足,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进一步转变为情绪的困扰,也有可能影响身体生理的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与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

人际关系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它要求人能在认知他人情绪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与他人建立并维系良好关系。一个人的人缘、商缘、领导能力、人际关系和谐程度都与这项能力有关,充分掌握这项能力的人常常是社会上的佼佼者。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人际关系很好,朋友很多;有的孩子则在这一方面表现较差,朋友很少。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少量先天的影响因素外,和孩子后天的生活习惯及性格关系最为密切。

人际关系不良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心态:认为自己必须给人留下好印象,以赢得他们的尊敬和喜爱,不过又不知如何赢得他人的心意,越是想取悦他人,越会觉得得不偿失;认为别人都能洞察自己的心事,并认为害羞和焦虑都是要不得的情绪,因此足不出户;害怕自己当众出丑,相信万一出丑,别人会拿你的事当做笑料;不会说不,也不会表达愤怒,当与别人发生矛盾,只会一味迁就和妥协,给人留下缺乏自信的印象;认为别人并不喜欢真实的自己,一旦别人发现真实的自己,就会觉得自己懦弱无能,一无是处;感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大家都对自己议论纷纷……以上这些心态,相信很多人际关系不良的孩子都会有所感触。

如今,“人际关系”技能已被列为孩子的基本情商之一。正像菲律宾大学临床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所说的那样:“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孩子出生后,就像一张白纸,一切图案的形成,都是家长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人际关系能力也同样如此。

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呢?

第一,从基础开始。儿童心理学家勒纳??图阿说,我们应该从最普通的基础开始,教孩子说“你好”、“请”、“谢谢”,以及回应的话。也就是说,要从最基本的开始教起。

第二,怎样谈话。餐桌是家长同孩子交流的好地方,家长应尽量讲些随意的话题,如“这个周末我们想干什么”?如果孩子没有提议,你可以提出建议。不过,最好还是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意愿,不要把他放在旁观者或附和者的位置上。

第三,克服害羞。千万不要轻视孩子的害羞现象,这是他们交朋友的巨大障碍。研究表明,约有11~15的孩子有过分害羞的倾向。非常严肃的家长常使害羞的孩子更加胆怯,说话结巴。这时家长如果强行纠正,孩子的结巴会愈演愈烈。家长的不断唠叨或用高压手段纠正孩子,只会使他更加恐慌。其实,任何威胁行为,如责骂、讽刺、挖苦或唠叨不仅不会对孩子有丝毫帮助,而且会使他更加退缩,使他从害羞转入严重的心理障碍。

家长循序渐进地带孩子去社交场所能够帮助他克服胆怯心理。例如,母亲可以把女儿带到某个集会,或带到公园,把她介绍给别的孩子,并建议女儿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对方玩。

第四,和谐相处。孩子在进入团体生活时都会面临人际关系的磨合,在尚未社会化的孩子中,几乎每个孩子都一样会出现“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是幼儿自私或道德品质不高,而是人类自然的表现。面对幼儿期的自我中心,如何教导他们走出自我中心,学会公平、分享、礼让、合作等基本和谐相处的行为,这是培养幼儿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一课。

第五,让孩子担当角色。如果要参加一次钢琴演奏,孩子可能会提前好几周开始练习,这会使孩子增强自信。但很多家长忽略给孩子参加大型邀请赛的实践机会,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机会将深深刻在孩子的脑海里。

给孩子担当角色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专家称这样的机会就像钢琴上的琴键,会奏出美妙的音符。如果你的孩子想去参加一次活动,比如出席一个婚礼,家长应该告诉他婚礼的一般程序及其“剧情”,允许孩子自己去。

此外,打扮和衣着也不应忽视。某专家说:“衣着十分重要。如果他衣着不整洁,其他孩子会注意到,甚至会谈论它,这将影响孩子的自信。”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注意事项。菲律宾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特别告诫说,在教孩子如何交流时,不要改变孩子的基本个性,也不要刻意追求让孩子具备十分优秀的社交能力。如果他只有一两个无拘无束的朋友,那也很好。重要的是孩子与朋友能够很好地交流。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