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癌症 39 #肺癌 4 #中医 53 #绝招 53 #传承 46导语:西医对于肺癌分型有多种分类方法,有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有小细胞型、大细胞癌;有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等等。而中医却不这么看,中医眼中不是盯着癌症一味去抗癌,而是着眼于生病的人,我不管你是什么分型的,也不管你是什么部位,中医只看患者的脏腑气血阴阳状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辨证论治。只要人的整体状态得以改善,人的病症也就会慢慢会好起来。
病案
卞某,女,62岁,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渐出现咳嗽,无痰,胸前区隐痛,自行服药调理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医院就诊,经CT检查提示:左上肺多发性结节,诊断为左上肺癌,周围型。行左上肺切除术,术后西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
患者于2021年3月复查胸部CT:影像双肺多发性结节,左上肺区条索影较前缩小。现患者欲求中医治疗,遂经人介绍于门诊就诊。
现症见:神疲乏力,精神较差,消瘦、胸闷痛,干咳少痰、咳声低微、口干短气、食欲较差,大便秘结,睡眠较浅,容易受惊,舌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诊断:肺癌
证型:气阴两虚
治则: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拟方:九生百合汤加减
方药:
生半夏15克、生南星15克、生鸡内金15克、生山楂15克、生牡蛎30克、生龙骨30克、生鳖甲30克、生海蛤壳30克、百合15克、沙参15克、玉竹15克、麦冬15克、天花粉15克、桑叶6克、生地15克、五味子10克、乌梅30克、知母15克、桑白皮10克、大贝15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铁皮石斛10克、西洋参10克、桔梗6克、炒五仙各10克。
7剂,水煎服。
同时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配制丸药3个月。
二诊,患者咳嗽减轻,胃口转好,精神状态改善,继用原方。后来患者在此方基础上略作加减,坚持水药加丸药进行治疗。
患者各种症状消失,身体状态良好,患者与其家属都很高兴,原来医院说她这个病复发后,治疗效果会很差,当时家里人都觉得治疗的希望比较渺茫,没想到中医的治疗效果这么好!!
2021年9月份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如今健如常人。
张胜兵作品《攻癌救命录》淘宝京东各大新华书店有售!挂号可获得签名书以及与张医生合影留念!
西医的肺癌分型
1、肺癌发生部位分型
(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以上支气管,亦即发生在支气管及段支气管。
(2)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以下的支气管。
(3)弥漫型:肺癌发生在细支气管或肺泡,弥漫分布于两肺。
2、以肺癌的肉眼形态分型
(1)管内型:肺癌限于较大的支气管腔内,呈息肉状或菜花状,向管腔内突起,也可沿管壁蔓延,呈管套状,多数无管壁外浸润。
(2)管壁浸润:肺癌侵犯较大的支气管管壁,管壁粘膜皱襞消失,表面呈颗粒状或肉芽样,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向管壁外组织浸润,肿块的切面仍可见支气管,管壁结构仍存在。
(3)结节型: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小于5㎝,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时,肿块边缘常呈小分叶状。
(4)块状型:肿块形状不规则,直径大于5㎝,边缘呈大分叶状,与周围肺组织分界不清。
(5)弥漫浸润型:肺癌不形成局限的肿块,而呈弥漫浸润,累及肺叶或肺段的大部分,与大叶性肺炎相似。
3、组织学分型
(1)鳞状细胞癌。占肺癌的40%,在男性则占80%。有的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其变形包括梭形细胞癌、淋巴上皮癌、基底细胞癌。
(2)腺癌。占肺癌的20%,在女性则占50%。有的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
(3)腺鳞癌占肺癌比例<10%。有的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
(4)大细胞癌占手术肺癌的15%~20%。此癌不具有腺、鳞分化的特征,为未分化癌。
(5)小细胞癌占肺癌的10%~20%。又称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6)细支气管肺泡癌。
03中医对肺癌的认识与治疗
中医治疗肿瘤历史悠久,治疗的原则以扶助正气,祛邪消积为法,扶正是根本。根据患者气血阴阳的盛衰,补益其不足;祛邪是据痰凝、气结、血瘀、热毒等的情况,辨证治疗,中医药治疗着眼于增强机体正气,调机体阴阳平衡,提高自身抗癌能力为主,并根据辩证给予抗癌散结中药,以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辨证论治
1.肺脾气虚型
症状:久嗽痰稀、胸闷气短、腹胀纳呆、恶心欲吐,便溏或便秘、疲乏、四肢无力、懒言语低,脉沉细或濡,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
该证型多出现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或晚期肺癌伴大量胸腔积液、或伴肝转移、或伴大量恶性腹水。化疗期间的症状比较容易控制,而且随着化疗的结束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也会逐渐减轻并消失;但腹腔转移引起的相关症状就难以控制和治愈,预后极差。
该证型表现为虚实夹杂,虚指肺气虚、脾气虚为主,实指痰浊水饮内停,肺失宣降,胃失和降。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气虚阳亏表现:自汗,心悸心慌,肢凉喜温,恶寒怕冷,四肢肿胀,大便滑脱等症。
治法:补益肺脾为主,注意化痰祛浊、宣肺止咳、和胃降逆、攻逐水饮等。
方药:四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法半夏9g,陈皮9g,川贝母9g,桔梗9g,瓜蒌12g,杏仁9g,厚朴9g,生苡仁30g,炒山楂15g,炒莱菔子12g。伴阳虚饮停或肢肿,可选附子理中汤或真武汤加减。
2.肺阴虚型
症状:干咳、或咳嗽痰少、或咯血丝痰、食少纳差、心胸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口渴、大便秘结、舌赤少苔、或舌体瘦小、苔薄。
该证型多出现在肺癌早中期、或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可伴内热或火毒炽热:发热,面红目赤,咯黄痰,喉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烦躁失眠等症。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多可并发放射性肺炎一症,表现为持续性咳嗽,或咯黄痰,喉痒不适,口咽干,心胸憋闷,严重者出现喘促,动则明显,高热等。
治法:滋阴生津,润肺止咳为主,或配清泻肺热或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麦冬12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玄参12g,山药15g,百合20g,石斛12g,桔梗9g,浙贝母12g,全瓜蒌15g,夏枯草12g。肺热炽盛者可加黄芩15g,桑白皮15g,生石膏30g,酒大黄12g。
早中期肺癌患者经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后部分病例可以痊愈,但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肺热炽盛、津亏阴伤、瘀毒损络,在放疗的病程中各有侧重出现,治疗方法主要是清泻肺热,生津润燥,化瘀解毒。
沙参麦门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银花12g,连翘15g,竹叶9g,沙参15g,麦冬12g,百合20g,丹皮15g,赤芍15g,酒大黄12g,桔梗12g,生石膏30g,甘草6g。
3.气滞血瘀型
症状:气促胸闷、心胸刺痛或胀痛、咯血痰、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失眠、唇暗、面色晦暗、脉弦或涩、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
该证型多见于早中期肺癌患者,肿瘤侵犯胸壁或纵膈多可导致胸背部或腋下疼痛不适。实证为主,正气亏损不明显。中晚期患者多兼夹此证型,乃虚实夹杂之证,需加区别。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注意分别配合化痰散结,泻热通便,益气养血等治法。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g,赤芍12g,桃仁9g,柴胡9g,枳实9g,川芎12g,红花8g,桔梗12g,元胡9g,川牛膝12g,白芷9g,葛根15g,桑枝15g,姜黄10g。
痰浊涌盛加半夏9g,瓜蒌15g,贝母12g;
大便秘结加生大黄9g,玄参15g;
气血亏损加黄芪20g,党参15g,菟丝子15g,黄精15g;
瘀热甚者加山栀15g,连翘15g,酒大黄12g;
咯血痰多时要停用桃仁、红花、川芎,加三七粉4g冲服,仙鹤草20g,侧柏炭12g,丹皮15g,生地15g。
4.痰湿内阻型
症状:痰多嗽重、喉中痰鸣、声音嘶哑、胸闷发憋、纳呆、舌质暗或胖淡、苔白腻、脉细滑或濡而无力或滑数。
该证型见于肺癌各期,早期患者病症轻浅,或者无症状而在体检时诊断,中晚期患者诸症加重,渐至危殆。痰湿阻肺困脾,从热化则变成痰热或湿热内阻,从寒化则为寒湿内盛或寒饮内停。要注意寒热辨证。
治法:化痰利湿,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陈皮9g,半夏9g,茯苓12g,白术12g,全瓜蒌15g,浙贝15g,杏仁9g,厚朴9g,白芥子8g,苏子9g,玄参15g,生牡蛎30g。
痰热甚者加黄芩15g,夏枯草12g,连翘15g,桑白皮15g;
寒痰内甚或寒饮内停者可用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6g,桂枝8g,白芍15g,干姜5g,半夏9g,五味子4g,细星3g,杏仁9g,厚朴9g,甘草6g;
或阳和汤加减:炙麻黄5g,白芥子8g,炮姜炭8g,肉桂6g,甘草6g,杏仁9g,瓜蒌15g,苏子12g,陈皮8g,鹿角胶12g。
5.气阴两虚型
症状:干咳、痰少、神疲乏力、气短、动则喘、口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自汗、盗汗、时心悸、纳呆、尿少便干、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有齿痕,脉细。
该证型多见于早期肺癌患者,也见于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期和放化疗结束后期。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培本。
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生黄芪20g,山药15g,沙参12g,麦冬12g,百合15g,石斛15,元参12g,鳖甲12g,地骨皮9g,浙贝12g,紫苑15g。
伴头晕、面萎、唇白、爪甲苍白等血虚证者,加当归12g,菟丝子15g,黄精15g,大枣15g。
肾虚精亏伴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者加山萸12g,首乌15g,杜仲12g,牛膝15g,益智仁15g。
肺外重要器官转移的中医药治疗:
1.胸膜转移并大量胸水
属中医饮停胸胁,治疗以攻逐水饮为主。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葶苈子12g,大枣15g,汉防己10g,车前子12g,猪苓15g,椒目12g,酒大黄15g,地龙9g。
2.心包转移并大量心包积液
属中医水饮内停,水气凌心,治疗以振奋心阳,温化水饮为主,
选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减:熟附片9g(先煎),干姜6g,白术12g,茯苓30g,党参20g,白芍15g,猪苓15g。
3.肝转移影响消化功能
属中医脾虚气弱,脾胃不和,治疗以健脾和胃为主.
香砂六君子汤和保和丸加减:木香6g,砂仁8g,半夏9g,陈皮9g,白术12g,茯苓15g,焦山楂15g,炒神曲15g;
肝转移并郁热黄疸可加茵陈30g,炒山栀15g,连翘15g,酒大黄12g以助化湿利胆退黄;
肝转移或腹腔转移并大量腹水,属脾虚湿盛,饮流于腹,加厚朴10g,大腹皮15g,生苡仁30g,赤小豆30g,车前子15g,地龙9g化湿逐饮消胀。
水饮属阴邪,胸腹水及心包积液患者均可酌加桂枝、干姜、制附片以助温化饮邪。
4.骨转移并疼痛者
瘀阻骨络,髓亏骨损,治以化瘀通络,益髓健骨,缓急止痛.
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9g,红花9g,川芎12g,白芍15g,当归15g,熟地15g,菟丝子15g,防风9g,白芷12g,元胡9g,灵仙15,甘草6g,白屈菜12g。
5.脑转移者
痰瘀挟风上窜巅顶,阻塞脑络,蒙蔽清窍,治宜化痰祛浊,活血通络,熄风开窍为主。
涤痰汤和川芎茶调散加减:半夏9g,胆星9g,陈皮9g,竹茹9g,枳实9g,石菖蒲6g,茯苓15g,羌活9g,川芎15g,防风12g,白芷12g,柴胡9g,葛根12g。
当然,以上各证型和各种情况在临床可能会错综出现,这就要求中医生在临证时要综合辨证,观其脉证,知犯可逆,随证治之。当然扶正与祛邪,孰轻孰重,哪个为主,哪个为辅又需慎重考虑,如果患者都是按书本上得病,医生就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而有的医生对于疾病只会千人一方,对号入座,那就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病是千变万化的,人是千姿百态的,治疗方法也是灵活变通的,其中奥妙难以言尽!!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