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六重境依次为:理事未融境;方证相应境;经方扶阳境;救逆降龙境;燮理焦腠境;奇恒涤络境
关于经方六重境,前两天有人问了一个问题:
经方六重境为什么层层递进的六重境界,而不是并列的六个层面?这是因为这六层境界下一层必须在前一层的基础上进入并逐渐展开,而不能从第六次倒着依次进入第一层,也不能任选一层去进入到其他层,而是必须从第一层逐步前进,所以才叫做经方六重境。
比如说第一重理事未融境,虽然因理事未融而临床疗效有限,但他毕竟掌握了大量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常用基本概念,要是没有这些知识作基础的话,他的进一步学习就会非常困难。
进入第二重之后,只有牢牢树立方证相应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你才能逐步往后走。如果说你连方证相应的功底都没有,单单抱着一个扶阳的理念有什么用?难道就和人比赛谁用的附子多吗?还是用附子、干姜、肉桂三味药包治百病,这样的话还能叫大夫吗?所以说,只有具备了方证的基础,熟练掌握了经方的基本技术,你再提经方扶阳,这一重才有实质的东西。所以说第二重方证相应境是经方扶阳境的基础。
同理,只有懂得扶阳了,那么经方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才能建立起来,因为在方证相应境的初期,对六经辨证是不求甚解甚至有所排斥的。只有准确掌握六经辨证的理念,并以扶阳的思想一线贯穿,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救逆降龙境。如果经方六经的基本概念都建立不起来,对阳气的本质都没有新的认识,那就不可能提出救逆降龙这样的问题。
冲气上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阳明的阳气不足不能助冲脉肃降和心阳不足不能镇摄浊阴。比如桂枝加桂汤,就是加大桂枝来壮心阳;对吧?而苓桂术甘汤就是壮脾胃之阳。你如果没有扶阳的理念,没有方证的理念,那么你就无法理解救逆是救什么,以及用什么去救。
进入燮理焦腠境之后,如果你没有扶阳的理念做基础,只知道用温病的方子去清热解毒,那么你就不能得温病学之利而会反受其害,训练出一个只会用清热解毒药的医生来。在现在社会环境下,脾胃虚寒,痰湿内盛的人越来越多,只懂苦寒清热的医生会非常不好混。因为你要化湿的时候,化一半儿阳虚就来了;清热的时候,热还没清多少,肚子胀起来了,也拉开肚子了,你怎么办?
再说奇恒涤洛境,这都是治疗一些久病、痼疾和疑难病的,如果你没有方证的知识,没有扶阳的理念,没有对弹性自适应系统的认识,只知道一天到晚除了滋补奇经就是用一些通络的药物,那也是非常可笑且没有实际效果的。尤其是燮理焦腠境的理论直接为奇恒涤络境奠定了基础,络病学本来就是在温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再从疾病谱上来说,学好方证相应境大概能有40%左右的总有效率,从方证相应境进入经方扶阳境就能达到70%左右的总有效率,再进入救逆降龙境提升就比较有限的,总有效率最多能达到75%左右,进入燮理教凑集最多也就能到85%的总有效率,最后奇恒涤络境总有效率再加到90%左右就到头了。为什么无论如何也达不到100%,因为还有好多不确定因素你无法把控。事实上,古今中外的名医,谁的有效率也达不到100%。所以从提高有效率的角度上说,经方六重境也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初学的时候往往疗效提高很快,再学下去要提高疗效就越来越难了。但那并不是后来的知识不顶用了,而是你的提升空间越来越小了。
所以说万丈高楼从地起,之前我们学经方六重境让我们对这个医学体系有了整体的把握,现在我们开始真正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有句话叫“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就是指理论境界越高,越要把基础打扎实。我们不能眼高手低,之前讲的经方六重镜解决了眼高的问题,现在就是要让手也高起来。所以我们要放下心态来踏踏实实的学习方证相应镜,从比例上来说学习了方证相应镜我们就能能治疗最多比例的病人。别以为后面的境界比前面的高疗效提升幅度也就大,不是的。最基础的最有效,在方正相应镜这一层里头获效的病例是最多的。
吉益东洞是日本真正的古方派的实际创始人,也是方证相应派的实际创始人。他的《药征》和《类聚方》非常的有名,吉益南涯是他的儿子同时也是他的嫡传弟子。为什么我们没有直接讲吉益东洞而讲吉益南涯呢?原因是吉益东洞的东西基本上没法讲,因为他往往是直接告诉你这个“是什么”,而不是告诉你“为什么”,所以直接讲吉益东洞是无从下手的。而吉益南涯之所以把道理讲出来,也是为了解决大家不懂道理没法学的问题。所以把吉益南涯的东西当做日本古方派的入门教材,是最恰当不过的。
上一篇
吴昌硕《无量寿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