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氨氯地平属于单片复方制剂类降压药,由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种降压药物组成,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物,这类药物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具有收缩作用的血管紧张素2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发挥舒张血管的降压作用,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这类药物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组织钙离子内流进入细胞内所触发的兴奋收缩偶联,直接舒张血管而降压,两种药物的降压作用靶点不同,机制各异,联合使用能发挥协同降压作用,此外,氨氯地平这类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动脉的能力强于扩张静脉,会导致血液在动静脉交界处的毛细血管内滞留,静水压升高,水分渗出至周围组织间隙内,引起局部组织尤其是下肢水肿,而缬沙坦等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均匀扩张动脉和静脉,缓解氨氯地平引起的水肿的不良反应,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扩血管作用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心率加快,而缬沙坦类药物可抑制RAAS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减慢心率,可缓解氨氯地平升高心率的副作用,因此,缬沙坦氨氯地平这种降压药物组合,不仅在降压效果上可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还能抵消一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谓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的黄金搭档,也是各国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一线联合降压方案。
一 什么样的高血压患者优先选用缬沙坦氨氯地平?
缬沙坦等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在降压作用外还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可减少肾小球内压力,减少蛋白渗漏,具有降低蛋白尿和微量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作用,氨氯地平在降压同时还可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钙超载,可抑制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鉴于缬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和氨氯地平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特别适用于高血压伴有冠心病、颈动脉狭窄,外周血管闭塞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也适用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病的人群。
二 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一段时间后血压不达标,该如何调整药物
降压治疗不能急于求成,平稳降压、长期达标是降压治疗的基本原则,由于目前使用的降压药物都推崇长效制剂,如氨氯地平的半衰期长达30-50小时,这类药物虽然降压持续时间长,但是起效相对缓慢,通常需要2-4周才能达到平稳的降压效果,因此,若想知道降压治疗的效果,需要经过服药2-4周后再评判,若服药2-4周后血压仍不达标,才可以调整给药方案
对于缬沙坦氨氯地平来说,若服药2-4周血压达标,可采用以下4种方式来调整药物
1在继续服用原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的基础上,添加一片缬沙坦
2在继续服用原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的基础上,添加一片氨氯地平。
3服用双倍剂量的缬沙坦氨氯地平,也就是说,若之前每天服用一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血压不达标的话,可以改用每天口服2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
4换用其他类型的单片复方制剂,如普利类或者沙坦类药物+利尿剂的组合,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等。
至于选择哪一种替代方案,则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对药物的耐受情况、所伴发的基础病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若患者收缩压(高压)偏高,增加一片氨氯地平更有优势,因氨氯地平降收缩压效果好,若患者属于中青年,交感活性强,舒张压高,则可增加一片缬沙坦,因沙坦类药物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而对于合并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服用一片缬沙坦氨氯地平血压不达标,则主张再添加一片缬沙坦而非氨氯地平,因沙坦类药物对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和肾脏保护作用更有优势。
同样,药物调整同样也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通常来说,缬沙坦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钾和血肌酐升高,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关系不大,而地平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下肢水肿和牙龈增生,地平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下肢水肿的不良反应,是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的,因此,增加氨氯地平的剂量,意味着其导致水肿的发生率增加。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