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依恋关系是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儿女所建立的一种亲密关系。
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幼年时期对父母依恋关系的产生是其安全感、自尊心、自制力与社会技能的起源。
亲密而温暖的依恋关系能使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
今天小编要带领爸爸妈妈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小别离”谈起,学学如何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
三种亲子依恋类型在离别情境中,每个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第一种类型的孩子:在和父母刚分开时会很伤心,过一会儿情绪就恢复平静了,当父母再次回来时,他会表现得很开心,他会抱一抱或者亲一亲父母,过一会儿自己又可以平静、自由地玩耍了。
第二种类型的孩子:在和父母分开时表现得非常生气,不停地喊叫、哭闹,很难平静下来,也很难在别人看护下游戏,一旦父母回来,孩子就黏在父母身边,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一刻也不得分开,也很少单独或者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第三种类型的孩子:在和父母分开时并不感到难过,在父母回来后也不会兴奋,很少和父母有亲密的行为。
大家来思考一下,自己的孩子比较倾向于是哪一种类型?假如你的孩子是第一种类型,那么,你和孩子已经建立了相对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假如你的孩子是后两种类型,那么,现在就要注意了,你和孩子之间并没有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这样的依恋对孩子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冬 孩子安全依恋的形成一、婴儿对他人的依恋的形成,需要充分的时间来做准备。
6周之前的婴儿的反应是非社会性的。
7个月的婴儿出现较多社会性微笑,对人的微笑要多于仿真玩具。
1岁左右的婴儿对特定的人(主要为母亲)产生依恋。比如,当妈妈离开时,开始烦躁哭泣,妈妈回来后,婴儿渐渐恢复平静。
在18个月(一岁半)时,基本上会和多个身边亲密的人产生依恋。
二、婴儿与父母的安全依恋的形成和发展还需要父母有意识地、科学地与孩子相处。
1.要注意在“母性敏感期”母子的接触。
在孩子刚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母亲正处于“母性敏感期”。这期间,孩子处于清醒的状态,母亲对孩子的需要也非常敏感。孩子的哭是一种信号,为了引起母亲喂奶、亲吻、拥抱的行为。母亲也会主动安抚孩子,这是亲子之间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第一步。
2.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身体接触主要涉及到人体的触觉系统。父母与孩子在亲密接触时的体温能够抚慰孩子的情绪,缓解身体的不适,给孩子带来一种安全感。另外,父母与孩子亲密的拥抱、亲吻、牵手等身体上的交流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3.要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做出反应。
由于孩子身心发展的独特性,不能够直接用语言表达他们的各种需要,父母要敏感地通过孩子发出的行为信号判断行为的原因,给出及时、积极、恰当的反应。比如,当孩子哭闹时,父母要分辨是因饥饿而哭,还是因为困倦而哭。
4.要尽量避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淡化对父母的依恋,甚至会导致亲子之间长期失去感情。如果在婴儿6-8个月时亲子之间长期分离,错过了这个关键时,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就难以形成。
父母该如何应对与孩子的离别1.父母在离开期间要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络
很多家长都是双职工,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有限,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着他人无法替代的重要责任,因此父母要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与孩子分离,也一定要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保证和孩子有充分的联络时间,让孩子能够依然感受到被关爱,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
2.与孩子讲清楚自己离开的原因
孩子幼小的内心非常敏感,父母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看来就是“大事”。他们很容易将大人的事情与自己联系起来。父母千万不要让孩子误以为爸爸妈妈是因为不喜欢和自己在一起才离开家,以免孩子产生强烈的负罪感和自卑心理。父母要让孩子理解自己的离开是有客观原因的。
3.告知孩子离家的行程安排
父母一旦需要离家,一定要诚实地告诉孩子自己会去哪里,离开多久,什么时间回来。父母告知孩子事情真相是尊重和信任孩子的表现,不要因为怕孩子小、难以承受分别的痛苦,或者自己不忍心看到孩子哭泣,而欺骗隐瞒孩子,这样反而会伤害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情,给孩子留下怕被欺骗、害怕离别的心理阴影。
4.安排其他的亲人照顾孩子
父母的出行势必会打乱孩子正常的生活秩序,这时候,父母可以安排其他亲人照料孩子,以弥补因自己离开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保证孩子的生活依然能够得到充分的照顾,情感得到慰藉。
总结各位爸爸爱妈妈,从父母与孩子的“离别”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依恋情感是否安全对孩子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孩子对父母的安全依恋的形成不仅遵循自然的成长规律,也需要父母积极的投入和学习。
既然在生活中“亲子离别”在所难免,父母何不将“离别”作为锻炼孩子独立性的契机呢?短暂的离别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考验,父母正确的引导会让孩子学会独立和等待,体验思念和爱的情感。
来源:教育之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