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好的身体就是顺应自然规律!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却总在生活中,

无顾忌地挥霍自己的身体。

希望在此文中,

大家能真正正视自己的健康。

《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怒是发怒,喜是高兴;

悲则气消,悲是悲伤;

恐则气下,寒则气收,

炅(jiong,即热)则气泄;

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这些话,说尽了人所有疾病的来源。

病生于气候

当心空调和人造气

《黄帝内经》上讲: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就是身外的气候会导致疾病。

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现在时代有了变化。

我们现在的“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热”除了夏天自然的热,还有冬天过高的暖气。

这些人为的东西,虽然好像让我们感觉更舒服了,但是很多都是“逆天”而行的。逆天,就会造成身体的问题。

《黄帝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人体内在也有四季和节律。天热的时候阳气发散,就阳气发散,就会把里面的阴寒释放出来;天冷的时候阳气内收,我们养精蓄锐,来年才会更加健康。

人要吃五谷杂粮,受四季阴阳,人的身体状态不能够保证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

该发散的季节,外面温度却低了,那人的阳气往哪走?就往里走。这就叫做“逆”,因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灾害生。

越来越多的妇女痛经、宫寒、大人小孩手脚冰凉、气喘、肺病、头痛.....这些疾病都怎么来的?就是这样来的。

病生于阴阳

夫妻关系和谐很重要

这点需要大家高度重视。

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就是“阴平阳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够健康。这点弄不好,吃再多的保健药都没用,什么口服液都不好使。

病生于喜怒

情绪是健康的关键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

人为什么要法于阴阳呢?

因为人跟天地是一个整体,

人的情志实际上就相似于

天地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生于喜怒,就是生于情志,情志是很影响健康的。

王善人王凤仪,1937年去世,他生前是一位一字不识的农民,可是非常了不起。在王凤仪的学问里有一门很重要的学说:研究我们的情志、心性、心理行为跟疾病的关系。

我们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行为不健康造成的。

王凤仪将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纳为五点:

第一是怨,喜欢埋怨人。

第二是恨。怨恨: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决定关系的。

第三是恼,恼火。恼:恼这个情绪伤的是呼吸系统,肺。

第四是怒,容易发怒。怒:就是肝系统,肝胆。怒包括闷怒、郁怒、大怒等,这些在中医也是属于肝系统。

第五是烦。烦:女同志喜欢讲“很烦人”“觉得很烦”。“烦”就是肾上、生殖系统的问题,烦这个情绪直接伤肾。

病生于饮食

冷饮会伤元气

病生于居处

好好睡觉就是养命

居处对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居处的环境实际上就是风水。过去认为这个是迷信,是绝对错误的,有没有风水?肯定有。

只要有中医就有风水,风水跟中医是一个道理:它们都讲五行。

怎么进气,门窗的走向,纳什么气,就是阴阳,就是五行,没有丝毫迷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人身就是五行。

人的五行的秉受是不同的,所以居住的环境,阴阳协不协调,五行相不相合,它会影响在这个环境里面居住的人,他的心、他的身。

睡眠很重要。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靠什么补充?

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行、动、一切思维都在耗阳气,举手投足都在耗阳气。耗阳气的途径很多,可是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几乎就靠睡眠。

所以睡眠几乎是养阳气的唯一方式,也就是养命的唯一方式。所以睡眠太重要了,大家不要等闲视之。

养阳气的一大法宝就是要早睡早起。

为什么要早睡?居处要“有时”,睡眠要“有时”,为什么要有时?因为天地的阳气在这个时候潜藏,人在这个时候也是需要藏的。

我们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体最好的藏的状态是什么呢?

是睡眠。

在睡眠状态下就养精蓄锐,

阳气就会获得很好的补给,

人的生命就可以持续发展。

编者说

《黄帝内经》基本理论精神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其实这个世界看似复杂多变,包括我们的人体,包括《黄帝内经》,背后却在按照极致简单的大道规律运作。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