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转发《广州日报》的报道,深圳洪湖公园荷花池旁边的岸边出现了大量粉红色的“小花”,凑近一些仔细看,还能看出是一团密密麻麻的小球,就像粉色的桑葚,但专家却表示,千万别碰这种东西,这是福寿螺的卵,一只福寿螺身上的寄生虫高达3000~6000条!
福寿螺:为何会从美味佳肴走向泛滥?相信很多朋友对福寿螺应该是有些印象,但对于它的真正危害应该是比较模糊了,因为那些可怕的案例都已经发生在几十年前了,下文来回顾下:
老北京一定知道以前有三大美食,分别是香辣蟹、小龙虾、福寿螺,这个曾流行了很多年,但现在大家只对香辣蟹和小龙虾还有赞不绝口,但福寿螺却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中,因为在2006年时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寄生虫病案例!
广州圆线线虫病:福寿螺背锅?
2006年6月~8月间,北京有多起市民感染了广州园线虫病,2006年8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报道:
一名34岁的男性干部,5月22日在西城区北京蜀国演义酒楼和同事食用过凉拌螺肉,5月30日患者感觉双肩疼痛,颈部僵硬,还以为是着凉了没在意。随后出现双侧肋部及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有刺痛感,同一天进餐的同事也出现相同症状。
6月10日,患者头痛加重,连活动、翻身、走路时都感觉恶心,这才去了医院。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为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病)。
前前后后大约有20多名群众陆续被确诊广州管圆线虫病,这些患者的共同特点都曾在西城区北京蜀国演义酒楼和朝阳区劲松分店食用过凉拌螺肉,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医学研究所从这两家酒楼采集的福寿螺样品中检测出了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广州管圆线虫病尽管都能治愈,死亡率也不是特别高,但感染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会遭到线虫幼虫损害,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症状主要表现在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这种寄生虫病是比较可怕的。
其实福寿螺的螺肉并不是特别好吃,为何会成为大家餐盘上的美食这是有原因的,在福寿螺出现之前,餐厅用的都是海螺肉生炒,口感相当劲爆,但其售价明显也更高,因此影响了向大众推广,但厨师们发现了一个处理福寿螺肉的窍门,将其急火猛炒、保持爽脆滑嫩的口感,而福寿螺的低价直接将这道美食拉低到了人人都可以尝试的地步。
而最大的隐患就出在了急火猛炒这个阶段,螺肉未熟透,尽管口感更佳但内淡水螺内的寄生虫却未杀死,因此食用后转而寄生人体,变成了人人谈之色变的广州管圆线虫病,而为了口感宁愿承担风险的选择,无论是卖家还是卖家兼而有之,因此到了后来,福寿螺被彻底列入了禁止销售的行列,当然你要自己抓过来炒着吃,也没人限制得了你。
我国福寿螺的入侵简史福寿螺是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非常相似,有些不一样的田螺的尾部螺旋比较长,而福寿螺则比较短,但它们个头更大,最大可达15厘米左右,不过这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大型淡水螺其实并不是本土物种,原产地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福寿螺是杂食性物种,主要啃食植物幼苗或者嫩芽,对水稻、水边种植的甘薯等危害很大,但其生长速度很快,也曾被人工养殖作为食品或者其他动物的饲料物种,比如我国台湾省就是在1979年左右,美浓在阿根廷华侨引入,目的即使食用,不过因为螺肉口感不佳(煮透)而被弃养。
日本和韩国以及东南亚所遭遇的情况都类似,都经历了引进和弃养的过程,我国大陆地区则是在1981年由巴西籍华人引入广东中山市养殖,早期也是作为高蛋白食品,被推广到了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浙江等地,但最后也遭遇了被弃养、最终成为野外自然繁衍的物种。
由于气候环境与原产地比较接近,而且也没有天敌,再加上民众因为相应不食用的号召,福寿螺在野外如鱼得水,其蔓延范围每年都在扩大,福寿螺的繁殖有一个绝招,它们的卵是产在远离水源的岸边或者水草露出水面部分,鱼类这些天敌本根无法采食,而水鸟类对这种颜色艳丽的卵也经常敬而远之。
更麻烦的是福寿螺产卵量很大,每个卵块小的有几十粒,多的有几百粒,而且每只雌螺每次可以产下6~8个卵块,每年可产的卵块高达20~30个,2周即可孵化,孵化后的福寿螺在2月后又可以产卵,所以这个指数级别的增加是非常恐怖的,可能只有自然环境的容纳限制来约束它们。
据浙江农业科学院研究,福寿螺在我国逐渐适应了寒冷的环境,正在逐年向北蔓延,在-3至5℃的低温环境中仍然可以自然越冬,因此福寿螺不仅在长江以南站稳了脚跟,而且在长江以北也在蔓延。
快速蔓延的福寿螺:究竟该怎么处理?福寿螺蔓延已成定局,那么究竟如何防治呢?其实我国很多本土物种都能对福寿螺的蔓延有所遏制,比如鲤鱼就能采食未成熟的福寿螺,青鱼的咽齿还能直接磨碎发育成熟的福寿螺,而且这两种鱼本身就是本图鱼种,不过也要注意对放样地的环境影响。
另一个则是大量养鸭,鸭子的采食特征特别是对福寿螺卵效果奇佳,对福寿螺成年体也会构成威胁,但对特大个的福寿螺也是束手无策,另外也可以结合福寿螺的繁殖与产卵特征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但这只能针对性的进行控制,而对于野外开阔地带防治仍然是一个难题。
深圳洪湖公园的福寿螺,究竟该如何处理?
洪湖公园荷花研发部部长陈巧玲表示,首先游客不会好奇去捕捉福寿螺和它们的卵,据人民日报的报道,一个福寿螺内可能寄生高达6000条寄生虫,这种携带了寄生虫的动物把玩后,如果不注意洗手就可能会进入人体,从而引发广州园线虫病。
另外陈巧玲也表示,不只是福寿螺可能出现广州圆线虫病,其他淡水螺也可能出现,因此假如要食用螺肉的话必须煮透了才可以食用。
而对于深圳洪湖公园的福寿螺处理方式,陈巧玲则表示四月份到六月份是很适合福寿螺生长繁殖的季节,每到晚上的时候,福寿螺就会到岸边来产卵。对于如何防治则有几种处理方法,首先是将卵块直接清理,或者让其直接掉水里无法孵化,另一个则是使用对环境无危害的茶麸进行药物防治,最后则是深圳洪湖公园原本就是一个湿地公园,水鸟也会采食,基本上还是能保持生态平衡。
延伸阅读:云南洱海福寿螺2020年7月1日,作家半夏心茧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大理洱海遭到福寿螺入侵的微博,引发了全网关注。洱海最早出现福寿螺是在2008年,当时仅在洱源西湖和茈碧湖一带,由于洱海环境非常适合福寿螺繁殖,到2010年时已经成为洱海最大的恶性入侵物种。
2018年时大理大学的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和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邓晓玲等对洱海流域湖滨带福寿螺的联合调查证明福寿螺已经蔓延全洱海,而且密度已经超过了最初开始泛滥的西湖和茈碧湖。
2020年7月4日,大理市政府宣布消灭福寿螺“人民战争”自7月4日起全面启动,2020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第一次清除工作;清除范围包括洱海湖岸沿线,流域内水田、湿地、生态调蓄带、河道等;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摘除福寿螺卵块,不使用化学药剂。
不过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入侵物种很少有被控制的,就像小龙虾这种人见人爱的美食也未能止住蔓延,不过我们仍然希望福寿螺的这场“人民战争”我们能打赢。
参考:
http://www.gov.cn/gzdt/2006-08/18/content_365750.htm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