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把俄罗斯电影《T—34》称为一部战争片并不准确,应该称作“坦克片”。没错!如果一部电影的主角是坦克,电影线索围绕坦克,电影人物全都围着坦克转,最酷最绚的镜头也都来自坦克,那这部电影就是货真价实的坦克片。可一部本该冰冷生硬的坦克片却能散发出人情味儿甚至童话味儿,那就堪称不简单了!
T—34坦克,作为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期间装备的著名主战坦克,不仅兼具操控性机动性与强大的火力,更是与同时期大名鼎鼎的波波莎冲锋枪、喀秋莎火箭炮一样,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精神象征。时至今日,在很多欧洲城市中,还保留着许多以T—34坦克为造型的纪念雕塑,足见这款坦克强大持久的影响力。
要以这款早已闻名遐迩的坦克为主角,拍出一部全程无尿点的好看电影,就不能缺少杀手锏。下面咱们就简单聊聊这部《T—34》所具备的四大法宝。一是人物、二是情节、三是特技,至于第四嘛,涉及本文的关键,先容小皮买个关子,最后再揭晓。
人 物
要想让众多女性观众有心情观看冰冷的坦克片,那就少不了一位性格鲜明且外形出众的男主演。《T—34》中的苏联坦克兵少尉伊乌什金就符合这样的标准。虽然外星不算高大孔武,但一双睿智闪光的眼睛、一副清秀坚毅的面容,尤其是胆大心细、经验丰富、勇敢顽强的性格特质,的确为电影涂上了一抹亮色。
影片一开头,在红军面对强敌背水一战的莫斯科郊外,伊乌什金少尉就开着一辆破卡车,敢于正面冲过德军坦克的封锁,机智地躲过炮弹急袭,表演了一把什么叫胆大心细。紧接着,他临时代理坦克车长,指挥前线唯一的一辆T—34坦克,依靠灵活机动的隐蔽战术,消灭了德军一个坦克连!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隐蔽地点、机动路线、开炮时机还是步兵坦克配合,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出这位年轻指挥员的大智大勇。可惜,因为寡不敌众,少尉和几名战友都受伤被俘。
时间闪回到四年后。少尉在战俘营七次逃跑均宣告失败,马上就要被处决。可恰在此时,当初俘虏他的德军装甲兵上校耶格尔竟然成了他的救星!上校逼迫他挑选战友驾驶一辆不装炮弹的T—34坦克,充当德军装甲兵的陪练。于是,伊乌什金少尉将计就计,依靠六发藏在尸体堆中的炮弹冲出了德军训练场,并在德国腹地长驱300公里,突破层层防守,还在对决中击败了耶格尔上校,最终冲出包围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凭着这个俄罗斯版本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伊乌什金少尉的形象闪亮夺目。再加上和他搭档的老司机斯捷潘等车组成员,还有那位美貌聪慧最后与少尉成为情侣的战俘营俄国女翻译,一个男女搭配的黄金组合令观众艳羡不已。又会有哪一位观众希望这样美貌与勇气“两开花”的团队前功尽弃呢?
所以,面对这样的CP,他们的对手就要显得缺陷多一些,睿智少一些。比如耶格尔上校就冲动有余冷静不足,要是足够冷静他也不至于敢让自己昔日的死对头重操旧业,也不会随便从战场拉来一辆T—34就用,连里面有没有遗留炮弹都不检查清楚;而剩下的德国军人也都不怎么样,眼睁睁看着俄国人开着坦克往外冲,不仅毫无战术理念还胆怯得过分。
情 节
一部坦克片如果通篇都是开炮对轰,那观感上就是硬邦邦毫无情趣可言。而一部好看的坦克片就需要有稍具柔性的情节加以填充,才算具备打动观众内心的看点。
当伊乌什金少尉和战友们驾驶着T—34冲出德军训练场后,一路冲进了民用加油站补充燃料。德国管理员看到俄国人,偷偷地把桌上的纳粹小旗给藏了起来;公交车站上几位德国老大妈正在谈笑聊天,看到坦克开来,顿时惊慌失措,其中一位甚至晕了过去;伊乌什金让战友们到德国小镇收集食物,他们竟然还带走了一个精美的工艺挂盘挂在了坦克里;当坦克开到湖边,四个战友冲到湖中洗澡,水花四溅之中他们尽情嬉戏,在湖光山色中享受短暂的自由。正是这些生动、灵动,甚至不失幽默的细节,彰显出俄国战士的乐观主义、敌人的惊慌失措,也显示出编导的刻画功利。
尤其是在暮色笼罩的森林中,战士们燃起一丛篝火,让红艳的火光映照他们坚毅的脸庞。斯捷潘轻声哼起宛转悠扬的俄罗斯民歌,伴随歌声,战士们眼泪夺眶而出。这就是对战争苦难的谴责,对侵略者的无声控诉。然而,当黎明破晓他们听到远处德军豹式坦克的轰鸣声时,就立刻擦干眼泪,从容起身。因为在这些勇士的心中,早已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只有面对强敌殊死搏斗的气概。
在影片的结尾,当耶格尔上校坦克被击毁,决斗失败时,他向伊乌什金少尉伸出一只渴求援救的手。或许是出于军人间惺惺相惜的下意识,少尉抓住了他的手。但对手毕竟是对手,何况耶格尔不是一名纯粹的军人,而是背负无数血债的党卫军。最后,两只手还是松开了,伊乌什金就这样看着耶格尔伴随坦克残骸掉下了大桥。这多次特写的握手细节,预示了正邪不两立,善良永远无法与邪恶和解。
特 技
在英语中,对于坦克中弹的描述通常只用一个词,那就是“起火”。也就是说,一旦坦克中弹,大部分结果就是引燃油箱和弹药,车组成员葬身于这个“钢铁熔炉”。所以,对于坦克而言,如何防炮弹就等于求生关键。
在《T—34》中,要突出坦克高手之间的对决,要展现坦克炮战中的细节,特技镜头就必不可少。可以说,本片中的特技镜头是同类片中应用得最多也最好的了。每一场炮战,甚至于每一次决定战斗走向的开炮,都被不厌其烦地通过特技来展示。开炮时炮弹经过膛线加速,跳弹时炮弹的运动轨迹变化,炮弹打穿装甲瞬间,弹药架被击中迅速燃爆,包括坦克手被碎片击中,所有的场景都全方位呈现,令人印象深刻。
美中不足的是,因为3D特写、慢速以及360度环拍这些特技镜头用得稍多,却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战斗中的快节奏,算是一种遗憾。
童话与制脑权
是的,小皮想说的主旨,就是“制脑权”!
一辆只有寥寥几发炮弹的坦克,在敌人的腹地横冲直撞,最后冲破敌军战线回到祖国,这样的故事在军迷影迷的眼中就是一部人人向往,但又明知其不可能的童话。
把一辆T—34坦克拍成人人喜闻乐见的童话,为什么?因为“制脑权”!伴随科技发展,今天的竞争领域早已不再是往昔的前方后方、硝烟弥漫,早已蔓延到了信息领域甚至认知领域。也就是说,当今乃至未来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蕴含在所有参与者的思想中。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所有人的感知、理解、信仰和价值观,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内容,这就是相对于“制海权”、“制空权”之后,我们都必须了解的“制脑权”!
《制脑权:全球媒体时代的战争法则与国家安全战略》一书中曾经提到,“凡是精神信息可以传播到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战场。而过去的几十年来,在这个战场上,西方国家一直将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较量作为重要战线。”
一部电视剧集《兄弟连》,曾经让英勇果敢的美国伞兵成为无数国人青少年的偶像;一部《拯救大兵瑞恩》,就可以让世界观众感受到美军版本的的“不抛弃不放弃”。这些成功的影视作品,几乎就可以算作人家实施信息战,争夺“制脑权”的杰作。所以,《T—34》也绝不仅仅是一辆坦克那么简单,而是诠释俄罗斯民族勇敢善良正义形象的杰作。它的作用,就是要唤起自己的民族意识,鼓舞斗志,勇敢面对今天更加复杂更加多变的竞争态势。
反观我们的那些“抗日神剧”,为了收视率无所不用其极,用各种奇招怪招搞笑戏谑来取悦观众,反倒取悦不成丢掉了口碑。这些拙劣的招式,恰恰说明我们的文化工作者修养不足、站位不高、眼光不远、胸怀不宽,根本不足以领会“制脑权”的重要性和肩负的责任感。
那辆孤单的T—34坦克一路闯荡,从没有遇到反坦克地雷、反坦克壕、飞机轰炸这种在二战中司空见惯的克星,也从没遭到德军步兵的反坦克地雷、燃烧瓶、集束手榴弹这种屡见不鲜的暗器,更未遭遇步兵与坦克的联合绞杀,可见,它就是一个童话。但是,这个童话却能在俄罗斯青少年当中树立勇敢无畏的精神典范,在“制脑权”的争夺中占得先机。
仅就这一点而言,《T—34》这部好看的坦克片,绝不简单!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