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钢笔下的最美山西吗??
古朴深邃,气势如虹。
▲《微乎希夷》
▲
《觉梦》
▲
《虚静》
这些堪比摄影作品的画作,
来自90后山西小伙:
诸葛清嘉
。
专注于画画15年,
作品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英国每日电讯报》
等官媒点赞,
这位只有高中学历的画家,
一出道便惊艳了世界。
▲诸葛清嘉
他称自己是“道系青年”,
“归隐”于乡村一隅,
从不画很火的东西,
也很少与人相处,
却用10块钱一支的钢笔,
复刻了山西古建之美。
▲
《象罔》
▲《雨水》
▲《星》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出入世的事业。”
这是诸葛清嘉最喜欢的一句话,
也是对他绘画生涯,最好的写照。
辞职回乡,
圆珠笔画一炮而红
出生于山西浮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诸葛清嘉是个天资聪颖的“野路子画家”。
上小学时,他连专业的画笔都没有。
就这么拿圆珠笔在课本上随便涂鸦,竟蝉联了2年美术比赛的冠军。
▲《清清谐趣》
▲《龙脊》
▲《铜狮》
高中辍学后,他在大城市里工作生活了两年。
各种苦活累活干了不少,却偏偏还是对画画“贼心不死”。
几次失意后,干脆用积蓄买了画材。
奔回老家,一门心思搞起了创作。
▲《千古绝唱》
▲《静》
▲《寒塘》
“山西古建遗存很多,耳濡目染之下,就生出浓厚的兴趣,后来看了一些古籍,就更为入谜。”
起初只是源于喜欢,诸葛清嘉像小时候那样,随手用圆珠笔画了几幅古建。
画工细腻,线条圆润
。
光影之下,古建的梦幻神秘被烘托得淋漓尽致
。
他把画作传上网络,意外地,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诸葛清嘉的圆珠笔画登上
《人民日报》
“我不喜欢将古建筑画得像是一个景点,那样就脱离了建筑本身。”
此后,为了追求更极致的细节和意境,他又与钢笔和水墨画结下了缘。
“独立于天地之间,苍茫辽阔,超然独处。”
▲《杳冥》
“松柏之志犹存。”
▲《犹存》
“逖听高岳,声英克彪。”
▲《逖听》
钢笔的黑白色调,为画面平添了几分层次。
再用水墨进行晕染,朦胧之中,古建和雕像的质朴与深邃,展现得一览无余。
▲
《说主
》
▲《云泥》
▲《
清敦
》
运用这种画法,刻画起少女。
其神态与装扮,也是惟妙惟俏。
▲《雍容》
▲《白衣》
▲《云霄》
“由浅至深,由细至粗。笔笔分明,力道克制。”
诸葛清嘉形容钢笔作画,“犹如武侠高手过招,没有花里胡哨的招式,却创造出绚丽的世界。”
而为了达到这种“简即是繁”的境界,他常常一画就是8个多小时。
有时候一气呵成,熬起来就是一整个通宵。
▲《天光》
▲《崧
》
“我只要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几支笔和一张纸,就能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自得其乐。”
画画于他,是可以专注一辈子的事情,
亦是一种
不可多得的享受。
如今,他以绘画谋生。
只画所爱,随心而起
。
他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东方美学再现,
画出心中的古建筑
台湾著名古建筑学家李乾郎曾说:“中国最好的建筑在山西。”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诸葛清嘉更是对这种古老的东方美学,爱得深沉。
在近60幅钢笔画作品中,古建题材的,占了一半。
▲《式微》
▲《快雪时晴》
▲《下武》
为了将老祖宗的智慧更好地呈现出来,随性而作的诸葛清嘉,变得无比严谨。
每次动笔前,他都会去实地考察一番。
拿着相机,在古建旁,一呆就是一下午。
他观察阳光撒在建筑上,光线的轨迹。
也记录着不同角度下,古建最原本的模样。
▲《尺璧寸阴》
“中国古建筑线条复杂,立柱很多,窗棂繁复,斗拱样式多,梁架层叠也有多种方法,屋顶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对笔力和耐力都是一个考验。”
线稿是最费时的
。
先用铅笔画出底稿,待钢笔描摹后,再一一擦除。
光是完成这三个步骤,就耗费了大半的时间。
▲《尺
璧寸阴》的线稿
接着是晕染。
它虽不比线稿耗时,却极具有挑战。
一个手抖,落笔稍重,都可能将
之前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炬。
为此,诸葛清嘉总是绷紧神经,一丝一毫,都不敢怠慢。
“我想把我心中的古建画出来。”
▲《尺璧寸阴》
在画《真容》时,为了还原唐代珍贵建筑:佛光寺东大殿,他多次翻阅史书中的测绘图。
就这么一一对照,将斗拱的数量、檐角的弧度,以及瓦作、门板等局部,都做到了高度还原。
然后将两株挺拔的古松,
抬高,放大,虚隐于殿后
,
再辅以画面下方朦胧的人影作对比。
唐构的大气与浑朴,铺面而来
。
▲《真容》
诸葛清嘉希望用画作,呈现古文中的那种意境。
为此,他通常要花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打磨。
全情投入其中,任何外在和内在的干扰,都无以搅乱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古田》
▲《五台
》
待到大作完成,就得谋划着给它取一个好名字。
诸葛清嘉将这项重要的任务,托付给了古籍。
“我在阅读古籍的时候会有很强的文化自豪感。汉字是最完美的文字,没有之一。”
▲
《遗直》:取自
“谓直道而行,继承古人的风德。”
▲《勇》:取自“知耻近乎勇”
翻看时,有神来一瞬的灵感自然是好。
如果没有,就找些与画面内容相符、有意境的词。
几次下来,倒是从未让他失望。
▲《五台
》:五台山的台顶
▲《青山》:取自“帘卷青山雨后看”
“平静深邃是我的艺术追求。”
在诸葛清嘉的画中,倾注的是他极致专注、认真的匠人精神。
朝着梦想坚定前行的他,亦如一股清流,带给人平和与安宁。
不辜负每一幅画,
留住家乡的金名片
但这样的诸葛清嘉,也有不淡定的时候。
“现在村子里只剩清微观这座古建了。所谓古村,只是保留下来了这个古名及这座道观。”
▲
清微观
诸葛清嘉对古建的痴迷,源于家门口那座古朴又沧桑的道观。
那里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地方,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经,戏台失火、木雕被盗,他久久不能释怀。
设立文保碑后,他又像给自家孩子找到归宿那般,激动、兴奋不已。
但一切,却抵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
▲
清微观遭破坏
去年10月,山西突降暴雨,降雨量达历年之最。
这座留存了700多年的建筑,遭遇了大殿漏雨、墙体倾斜坍塌……
伤痕累累,没得体面
。
全省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险情。
还有更多散落在乡野之间的古建,连热搜都没上,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诸葛清嘉的微博
“希望大家关注风雨中的古建筑!”
诸葛清嘉为家乡的古建发了微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
为它们赢得多一点的关注和尊重。
而此前,他也写过不少关于古建修复保护的提案。
清微观与县文庙的文保碑
,就是这样树立起来的。
邻村清代雍正年间的玄帝楼,也因此得以修复。
▲诸葛清嘉的家
“我不辜负我画的每一幅画,和它背后,古建筑的身份。”
尽管目前,由于数量大、价值高、分布广,对山西古建的保护任务十分繁重。
但若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人喜欢并关注它们,
便是诸葛清嘉画古建,最大的慰藉
。
图源:@诸葛清嘉
(已授权,感谢老师接受采访~)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