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王清任立补阳还五汤一方,创立了补气活血化瘀的治疗法则和大剂使用黄芪的先例(每剂药用4两)。余常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确有良效。方用:黄芪200克,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三七、葛根、水蛭、地鳖虫、焦山楂、鸡血藤、丹参、天麻、钩藤、乌蛇各50克,蜈蚣2条。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用《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化瘀,原方活血化瘀之力尚嫌不足,故加入三七、鸡血藤、丹参以通之。水蛭、地鳖虫破血祛瘀、消症散结之良药也,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溶栓消栓之功,医者不可等闲视之!用葛根者,因其现代研究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作用,使冠脉流量和脑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血栓之消除。用山楂者,以其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也,也有消栓溶栓之功,且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诸药配伍,补气活血性能强,溶栓消栓功力盛,故能挽狂澜于既倒,获取良效。
由黄芪为君药组成的内托生肌散出自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本是一首治疗疮疡的药方,“治瘰疬疮疡破后,气血亏损不能化脓生肌,或其疮数年不愈,外边疮口甚小,里边溃烂甚大,且有串至他处不能服药者”。因其善于化脓生肌,推而广之,用于治疗急性冠周炎、骨髓炎、直肠息肉术后便血、急性胰腺炎术后牵拉痛、各种手术后伤口久不愈合等,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余常在临床中用之,确有效验。
方用:黄芪200克,甘草100克,生乳香、没药各75克,白芍100克,天花粉150克,丹参75克。急性冠周炎,加泽兰、白芷、金银花、连翘;骨髓炎,加皂刺、人参;直肠息肉术后便血,加椿根皮、大黄;急性胰腺炎术后牵拉痛,加元胡、川楝子。共研细末,每次服10克,日服3次。《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此方重用黄芪补气分以生肌肉,有丹参以开通之,则补而不滞,有花粉、芍药以凉润之,则补而不热,又有乳香、没药、甘草化腐解毒,赞助黄芪以成生肌之功。况甘草与芍药并用,甘苦化合味同人参,能双补气血则生肌之功愈速也。”
1970年前后,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一姓兰的科长患急性胰腺炎术后一月余,手术部位疼痛难忍,请吾师孟广奇教授会诊。孟老处以此方,服用几天后竟获奇效。从此之后,余多次用之治疗各种术后牵拉痛,均获良效。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曾用此方治疗久不愈合之疮疡,收到奇效。
(246)菖蒲
菖蒲善于补心气,宁心神。余治疗心气虚弱,惊悸失眠,精神恍惚等症,常用《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的安神定志丸。方用酒地黄120克,桂圆肉60克,当归60克,白术45克,川芎30克,菖蒲24克,茯神24克,远志(炙)24克,枣仁30克,黄芪60克,杭芍30克,党参30克,炙草30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或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开水送下。本方有安神定志、益气养血之功,用治心气虚弱、血不养心所致之失眠甚效。
(247)西洋参
西洋参,养阴生津、补气强心之佳品,适用于气阴不足,疲乏无力,津少口渴,肺虚咳嗽,热病伤阴以及虚热烦躁等症。余治疗暑伤气阴,症见身热多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脉虚数,常用王士雄《温热经纬》之新订清暑益气汤。
方用:西洋参10克,石斛15克,麦冬10克,黄连5克,竹叶10克,荷梗10克,知母10克,甘草5克,粳米15克,西瓜翠衣3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用西洋参养阴清热,益气生津,合西瓜翠衣、荷梗清热解暑;用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清热;用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用甘草、粳米益气养胃。诸药合用,可使暑热得清,气津渐复,诸症自除。
(247)人 参
人参为治疗消渴病的首选良药,余之恩师、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曾耳提面命,极言此药之效。在长期临床中余自拟一方名参芪消渴胶囊,方用:红参、黄芪、麦冬、天冬、葛根、苍术、山药、玄参、花粉、五味子、鸡内金、山萸、枸杞、丹参、当归、赤芍、生地各50克。共研细末,装入0号胶囊,每天服3次,每次服5~8粒。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249)刺五加
刺五加,功类人参,健脾温肾,振奋精神。余治疗瘀浊内阻、气血不足所致的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脂脉康胶囊方,改胶囊为丸剂,确有效验。方用:普洱茶、刺五加、山楂、何首乌、槐花各100克,莱菔子、荷叶、葛根、菊花、黄芪、黄精、茺蔚子、杜仲、三七、桑寄生各50克,大黄(酒制)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有消食、降脂、通血脉、益气血之功,对动脉硬化、高血脂症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脾胃虚寒、便溏者忌服;服药期间忌食肥腻,戒烟戒酒。
(250)白术
脾统血,白术健脾,故能止血。1975年前后,恩师孟广奇老师告诉我,他解放前在黑龙江省通河县行医时,曾用安冲汤治疗城西一农妇的崩漏重症。当时患者面黄肌瘦、披头散发坐在炕头,用被子捂在身上取暖。目光呆滞,语言有气无力。诊脉时,患者掀开被角,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吾师诊为芤脉,断定为崩漏。患者然诺,说已经大出血一个多月了,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吾师以《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安冲汤治之,方用:白术30克,黄芪3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50克,山萸肉20克,白芍15克,海螵蛸15克,茜草15克,川断15克,棕榈炭10克,五倍子15克(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服用5剂后,延续1个多月的崩漏,戛然而止。效不更方,再用上药5剂,获得痊愈。
脾不统血,故崩漏不止。该方重用白术补脾,乃治其本也。再与治标的止血药同用,可收标本同治之效,故效若桴鼓之应。自此之后,我便用此方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每获良效。本方还可用于治疗少女经血不止、中年妇女血崩、上避孕环后阴道出血不止等病症,均能获得可靠的疗效。原书中方下记载:偏热加生地15克;偏寒加附子10克;血多阳脱加人参30克,附子10克;大怒之后血崩加柴胡15克。临床使用时可作参考。
白术健脾燥湿,故能止带。治疗脾虚所致之白带,余常用《傅青主女科》完带汤。方用:白术(土炒)、山药各50克,党参、白芍、车前子、苍术、陈皮、荆芥穗(炮黑)、柴胡各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该方健脾燥湿、益气升阳为宗,体现了治未病的法则,健脾则湿无由生,疏肝则不克脾土,肝脾同治,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脾气健忘,水湿分消,何带之有?
(251)扁豆
扁豆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通利三焦,止呕止泻。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吐或泻,胸脘闷胀,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等症,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方用:莲子肉(去皮)50克,薏苡仁50克,缩砂仁50克,桔梗(炒令深黄色)5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克,白茯苓100克,人参(去芦)100克,甘草(炒)100克,白术100克,山药100克。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6克,枣汤调下。
《冯氏锦囊》中说:“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东垣曰: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脾悦甘,故用人参、甘草、苡仁;土喜燥,故用白术、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莲肉益心;土恶水,故用山药治肾;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气于地道,而无否塞之忧也。”
(252)山药
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以生山药为君,创制了一首名方燮理汤,治虚人、弱人、老人、小孩的痢疾最为适宜,乃取山药健脾补虚之功也。余常用之,每获捷效。方用:生山药30克,金银花15克,生杭芍20克,牛蒡子(炒捣)10克,甘草5克,黄连、肉桂(去粗皮)各5克。
单白痢,加生姜;单赤痢,加地榆;血痢,加鸦胆子。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痢疾发病,是因为寒火凝结下焦,瘀为脓血,留滞不下,而寒火交战之力又逼迫之,使之下也。故方中黄连以治其火,肉桂以治其寒,二药等分并用,阴阳燮理于顷刻矣。白芍能泻肝胆之火,协同甘草,即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且甘苦化合,味同人参,补气之作用亦与人参同。痢症之噤口不食者,必是胆火逆冲胃口;里急后重者,必是肝火下迫大肠,故白芍能治之。滞下久则阴分必亏,气化不固,故用山药滋脏腑之真阴,固下焦之气化。牛蒡子能通利大便,以泻寒火之凝结。金银花善解热毒,以防肠中之溃烂。单白痢,病在气分,故加生姜以行气;单赤痢,病在血分,故加地榆以凉血;痢中多带鲜血,其血分尤热,故加鸦胆子大清血分之热。病情至剧者,连服数剂亦必向愈。
阴虚劳热是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症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薯蓣粥治之,常获良效。方用:生淮山药500克。轧细过罗,每用24~30克,和凉水调入锅内,置炉上,不住以筷子搅之,二、三沸即成粥服之。若小儿服,或少调以白糖亦可。张锡纯曰:“山药……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洵良药也”,“志在救人者,甚勿以为寻常服食之物而忽之也”,“主治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泻,小便不利,一切赢弱虚损之证。”余曾因胃穿孔住院保守治疗,半月未进饮食,只靠输液维持。出院后,身体极度衰弱。嘱家人每天购买生山药煮汤饮食,以代菜蔬。三个月,吃山药有上百斤之多,脾胃功能逐渐增强,身体得以康复。
(253)甘 草
医圣张仲景以炙甘草为君创立的炙甘草汤临床治疗心律不齐等心脏疾患疗效确实,屡试不爽。药用:炙甘草、生地、党参各15克,阿胶、桂枝、麦冬、麻仁各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余在应用时,根据症状的不同,增减药物,可提高疗效。大便溏去麻仁,加酸枣仁;心悸加龙齿、朱砂;病毒性心肌炎邪盛加黄芩、公英、大青叶。心气虚者,去麻仁、阿胶、生姜,加人参、黄芪、五味子;心阳虚者,去麻仁、阿胶,加重桂枝用量至30克,附片5克;心阴虚者,重用生地、麦冬,再加玄参;心血不足者,加当归、赤芍、丹参;心痛甚者,加丹参、元胡、赤芍、三七等;瘀血阻滞者,加丹参、三七、元胡、郁金、檀香。一般服用20~30剂,可收良效。
(254)巴戟天
巴戟天,甘温补肾,强阴益精。治疗肾阳虚之阳痿、遗精等症,余常用恩师张琪教授创立的补肾壮阳丸。方用:熟地50克,山萸肉25克,山药25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丹皮20克,菟丝子25克,肉桂20克,附子20克,狗肾1具,鹿鞭25克,仙灵脾20克,红参25克,仙茅20克,枸杞子20克,知母、黄柏、肉苁蓉、巴戟天各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天服2次,每次服1丸。
方中用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肉桂、附子)温化肾气,滋阴助阳;用知母、黄柏清肾经虚火,监制桂附之热;用狗肾、鹿鞭补肾壮阳;用仙灵脾、仙茅、枸杞子、肉苁蓉、巴戟天温肾益精,壮阳;红参补气。
本方配伍精妙之处,在于用大队补肾阳的药物外,还配用了一些滋阴补肾之品,体现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原则,故用以治疗阳痿证属命门火衰者多效。
(255)仙 茅
仙茅功擅温补肾阳,散寒除湿。妇女更年期高血压症,多表现为肾阴肾阳不足和肝阳上亢的特征,症见头痛、头晕、心烦、自汗、筋惕肉瞤、阵发性面部潮红等,余常用上海曙光医院创制的二仙汤,能降低血压,改善症状。
方用:仙茅、仙灵脾各15克,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用仙茅、仙灵脾温充肾阳,散寒除湿;用知母、黄柏滋补肾阴,善清虚火;用当归补血活血,以滋化源;用巴戟天补肾藏经,峻补后天。寒温药并用,既滋阴,又补阳,治疗肾虚火旺诸证,有较好疗效。
(256)鹿茸
鹿茸,补肾壮阳、益精填髓之功臣也。尿崩症,多因肾气虚羸、固摄无权所致。余常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鹿茸丸治之,效果颇为理想。方用:熟地、黄芪、五味子、山药、麦冬、山茱萸、元参、茯苓、补骨脂、牛膝、肉苁蓉、地骨皮、人参、鸡内金各50克,鹿茸10克。研成细粉,过80目筛,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日服三次。
本方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补肺生津,三药相伍,一补(人参)一清(麦冬)一敛(五味子),可使气复津回,燥润阴存;用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去通利的泽泻、丹皮,加肉苁蓉、补骨脂、牛膝以滋补肾阴,固肾缩泉;用元参、地骨皮清泻肺热,养阴生津;用黄芪补气,鸡内金“主小便利,遗溺”(《别录》),鹿茸补肾固本。合而为方,补肺肾而止消渴,肺肾功能恢复,自无尿崩之患矣。
(257)淫羊藿
淫羊藿,补肾兴阳之佳品。余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精冷,性欲减退,夜多小便,健忘,失眠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龟鹿补肾丸。
方用:菟丝子(炒)、淫羊藿(蒸)、续断(蒸)、锁阳(蒸)、狗脊(蒸)、酸枣仁(炒)、制何首乌、熟地黄、金樱子(蒸)、炙黄芪、山药(炒)各50克,炙甘草20克,陈皮(蒸)20克,鹿角胶(炒)10克,龟甲胶(炒)10克,覆盆子(蒸)8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2克,一次服1丸,一日服2次。阴虚火旺者忌服。
(258)肉苁蓉
肉苁蓉质润而降,益精血,润燥滑肠,故能软坚散结,通利大便,缓解前列腺肥大产生的各种症状。老年性前列腺肥大之排尿不畅,一是由于肥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所致,二是因为大便秘结,压迫尿道引起。方用::淡苁蓉50克,洗净,每次加水450亳升,文火煎至150毫升,连煎3次,再合一起浓缩至300毫升。1日内分2~3次服完。也可以用肉苁蓉粉做成蜜丸,每丸重10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前列腺肥大的症状,而且能滋补肝肾,悦色延年,实乃补益之佳品也。
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高血压便秘,余常用名医熊米苏创立的熊氏秘通饮,效果练好。方用:淡苁蓉15克,石决明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方中用肉苁蓉补益精血,润肠通便;用石决明平肝潜阳,重镇降压。二药合用,通便甚灵。
(259)杜仲
杜仲补肾安胎最灵,治疗习惯性流产,余常用《本草纲目》杜仲项下所载保胎丸,方用:杜仲(糯米煎汤浸透炒去丝)240克,续断60克,山药18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方中用杜仲、续断壮肾固胎,用山药健脾以滋化源,用于肾气不足、胎元不固之频惯堕胎,屡获佳效。
(260)菟丝子
《本草新编》云:“菟丝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专用。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菟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中、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遗。此乃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菟丝子正补心、肝、肾之圣药,况又不杂之别味,则力尤专,所以能直入三经以收全效也。”余常用以治疗梦遗症,每获佳效。方用:菟丝子150克,水1500毫升,煎取750毫升,分3服,早、午、晚各1服,每次服250毫升,即止。
菟丝子为安胎之佳品,治疗胎动不安症,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治之,其效不同凡响。方用:菟丝子125克,桑寄生、川断、阿胶各60克。气虚者加人参100克;大气下陷者加生黄芪15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100克;凉者加炒补骨脂100克;热者加生地100克;出血者加椿根白皮100克。前三味研末,过80目筛,水化阿胶为丸,每次服6克,日服2次。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寿胎丸主治“妊娠期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头晕耳鸣,或阴道流血,势欲小产者。”方中用菟丝子补肾益精,安胎;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药性论》中说:“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川断补益肝肾,止漏安胎,有补而不滞的优点;阿胶补血止血,养阴润燥,《神农本草经》中说:“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四药合用,药简而效宏。气虚甚者加参芪以补气,食少者加白术以健脾,下腹觉凉者加补骨脂温阳,下腹觉热者加生地以滋阴,阴道出血者加椿根白皮以止血。此药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要服1~3疗程。服药期间,应注意节制性生活。
(261)当归
当归与黄芪配伍,补血之力更强,如当归补血汤;当归与丹参配伍,活血之力更胜,如活络效灵丹;当归与川芎配伍,逐瘀之力更大,如桃红四物汤;当归与防风配伍,祛风之力更足,如当归饮子。当归与炮姜配伍,善除血中虚寒,如生化汤;当归与独活配伍,善除风湿痹痛。当归,治疗血证之要药也。
风疹,俗称鬼风疙瘩,西医叫做荨麻疹,中医认为是由于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所致。余常用《医宗金鉴》中的当归饮子治疗,每获良效。方用:当归、生地、赤芍、川芎、生黄芪、生首乌、刺蒺藜、荆芥、防风各15克。气虚加党参、白术各15克;阴虚加丹皮、玄参各15克;湿热加黄芩、土茯苓各15克;寒湿加吴萸10克,肉桂5克;血瘀加赤芍、丹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一般服用3~5剂,即可见效。本方用四物汤(当归、赤芍、川芎、生地)养血活血,用黄芪补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母实则子旺,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风灭疹自消,治其本也。又用荆芥、防风、蒺藜、首乌祛风除疹,治其标也。标本同治,收效显著。
盗汗,余常用《兰室秘藏》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之,每获良效。方用: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15克,黄耆3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食前服。本方有滋阴清热,固表止汗的作用。主治阴虚有火,盗汗发热,面赤口干,唇燥心烦,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脉数。《医宗金鉴》中说:“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阴,令阴液得其养也。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也。又于诸寒药中加黄耆,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斯耶!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耆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阴。”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余自拟一方,名曰加味活络效灵丹。方用:当归、丹参、乳香、没药、茯苓、牛膝、杜仲、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黄芪、地龙、五灵脂、秦艽、羌活、元胡、白芷各50克,桂枝、附子、肉桂各30克,甘草20克,蜈蚣10条,全蝎20克。轧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方用活络效灵丹加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黄芪、茯苓补气健脾,利水消肿;用牛膝、杜仲、地龙、秦艽、羌活祛风除湿;用桂枝、附子、肉桂温通血脉;用全蝎、蜈蚣疏风止痛。一般服用一个疗程(1个月)即可见效。本方还可用于治疗下肢静脉炎、下肢浮肿,疼痛等症。
(262)狗脊
狗脊功用主要有二:补肝肾而强筋骨,去风湿而蠲痹痛。
余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精冷,性欲减退,夜多小便,健忘,失眠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龟鹿补肾丸,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对药量稍作加减。
方用:菟丝子(炒)、淫羊藿(蒸)、续断(蒸)、锁阳(蒸)、狗脊(蒸)、酸枣仁(炒)、制何首乌、熟地黄、金樱子(蒸)、炙黄芪、山药(炒)、覆盆子(蒸)各50克,炙甘草、陈皮(蒸)、鹿角胶(炒)、龟甲胶(炒)各2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2克。每次服1丸,一日服2次。
本方有补肾壮阳、益气血、壮筋骨的作用,治疗肾阳虚诸症,效果良好。对于中老年肾阳虚患者,不仅有治疗作用,而且有保健作用。阴虚火旺者忌服。
续断(263)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治疗肝肾不足、血瘀气滞、脉络闭阻所致的骨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症见关节肿胀、疼痛、麻木、活动受限,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壮骨关节丸。方用:狗脊、淫羊藿、独活、骨碎补、续断、补骨脂、桑寄生、鸡血藤、熟地黄各80克,木香、乳香、没药各4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补益肝肾,养血活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能使诸证减轻或消失。孕妇忌服。
续断炒用,善于止血。《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固冲汤用以治崩漏,寿胎丸用以治胎漏,疗效卓著。
(264)琥珀
一望江珠喜陆离,魄依死虎有谁知。
拾将芥草真称异,花自枫津果擅奇。
明目翳膜无复障,安神鬼魅敢相随。
圣朝碎枕分军士,散血金疮尽可医。
按:琥珀味甘平无毒,入心肺脾小肠四经。一名江珠。时珍曰:虎死则精魄入地化为石,此物状似之,故谓之虎魄。俗文从玉,以其类玉也。《海药》云:是海松木中津液,初若桃胶,后乃凝结。《地理志》云:林邑多琥珀,实松脂所化耳。此说为胜。以布拭热,或手心磨热,吸得芥草者,方为真也。感土木之气而兼火化,故其味甘平,无毒而色赤。阳中微阴,降也。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破症瘕气块,疗产后血晕闷绝,儿枕痛等。
正以其阳明之物,又消瘀血,故主以上诸病也。若作敷药,能止血,生肌,愈金疮。宋高祖时,宁州贡琥珀枕,碎以赐军士敷金疮,其一证也。得没药、乳香、延胡索、干漆、鳖甲为散,治产后血晕有神。和大黄、鳖甲作散子,酒下方寸匕,下妇人腹内恶血。同鳖甲、京三棱各一两,没药、延胡索各半两,大黄六铢,熬捣为散,空心酒服三钱,治妇人症瘕气块,及产后血晕闷绝,儿枕痛甚。虚极者,减大黄。同人爪、珍珠、玛瑙、珊瑚,除目翳赤障。得丹砂、犀角、羚羊角、天竺黄、远志、茯神,镇惊主诸痫。(李绍林)
(265)蛤蚧
呼气在肺,纳气在肾。肾不纳气则喘促作矣。蛤蚧大有补肾定喘之功。江浙名医朱良春拟有参蚧定喘散一方,治疗肾虚肺燥之哮喘,甚为中的,余将其药量稍作变通,改作丸剂,用于临床,常收佳效。
方用:红参、紫河车、川贝、麦冬、沙参、钟乳石、炙款冬各50克,蛤蚧1对,橘红30克,五味子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每次服1丸,每日服3次。
方中用紫河车大补气血,用蛤蚧补肾纳气,用生脉饮(红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用川贝、款冬、钟乳石止咳平喘,用沙参、麦冬滋阴润燥,用橘红理气宽中。诸药合用,补气血、纳肾气以治其本,润肺燥、止咳喘以治其标,标本同治,坚持服药,疗效自显。本方还可用于治疗老年哮喘、虚劳久咳等症。
治疗肺肾两虚的哮喘,余还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蛤蚧定喘丸。方用:蛤蚧1对,麻黄45克,瓜蒌子、鳖甲(醋制)、黄芩、甘草、麦冬、苦杏仁(炒)各50克,紫菀、百合各75克,黄连30克,紫苏子(炒)、生石膏、石膏(煅)各25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有滋阴清肺,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久咳、老年哮喘、气短烦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都有较好的效果。服药期间忌烟、酒、猪肉及辛辣食物。
(266)补骨脂
补骨脂是常用的布阵中药,功能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主要治疗肾虚阳痿、腰膝冷痛,遗尿,尿频,五更泄泻,虚寒喘咳,不孕滑胎等等。
补骨脂制剂还可以治疗白癜风。白癜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皮肤病。该病以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形成白斑为特征,是一种获得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中医称之为“白驳风”。临床表现为部分色素不均的皮肤,逐渐产生白斑,然后逐渐弥漫或蔓延。余常用补骨脂酊治之,收效颇显。
方药:补骨脂100克。将补骨脂等药浸在75%酒精中,每天摇动1、2次,1周后,以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擦后晒太阳15分钟。患处起疱后,用消毒过的毫针刺破放出液体。注意药液不能误入眼中。
(268)骨碎补
骨碎补,善于补肝肾,壮筋骨,祛风除湿,接骨续断。治疗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局部畏恶风寒、屈伸不利、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祛风舒筋丸。
方用:防风、桂枝、麻黄、威灵仙、制川乌、制草乌、苍术(炒)、茯苓、木瓜、秦艽、骨碎补(炒)、牛膝、甘草、海风藤、青风藤、穿山龙、老鹳草、茄根各5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7克。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
本方有祛风散寒、除湿活络的作用。用于治疗风湿病,疗效确实。孕妇禁用。
(269)沙苑子
沙苑子为补肾固精之良药。治疗遗精,余常用《医方集解》中的金锁固精丸。方用:沙苑蒺藜(炒)60克,芡实(蒸)60克,莲须60克,龙骨(酥炙)30克,牡蛎(盐水煮1日1夜,煅粉)30克。共研细末,莲子粉糊为丸。每天服2次,每次服9克,盐汤送下。
本药有补肾益精、固涩滑脱、交通心肾的作用,用于心肾不交之精滑不禁,真元亏损之盗汗虚烦、腰痛耳鸣、四肢无力,都有良好的疗效。《医方集解》中说:“此足少阴药也。蒺藜补肾益精,莲子交通心肾,牡蛎清热补水,芡实固肾补脾,合之莲须。
(270)紫河车
男性精子成活率不高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中医将之归于肾虚之范畴。一般都兼有阳痿、遗精、性功能低下等症。余以紫河车为君,自拟强肾丸一方用于临床,有改善性功能、增加精子成活率的作用。
方用:紫河车、鹿角胶、龟板胶、阿胶、山茱萸、山药、熟地、茯苓、泽泻、丹皮、菟丝子、车前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金樱子、淫羊藿、肉苁蓉、雄蚕蛾、韭菜子各50克,蛤蚧2对。共研细末,炼蜜和丸,每丸重10克,每次服1丸,每日服3~4次。
此方源于《清太医院配方》中的加味五子衍宗丸,方下云:“添精益髓,扶阳助阴,滋肾经不足之水,平命门有余之火。久服令人眼目精明,乌须黑发,延年益寿,步履强健,广育种子,充足气血,效难尽述。中年人常服,助颜不老。”善补阴者当从阳中求之,善补阳者当从阴中求之。本方用六味地黄丸(山萸肉、山药、熟地、丹皮、茯苓、泽泻),滋阴补肾,三补(山萸肉、山药、熟地)三泻(丹皮、茯苓、泽泻),药性平和,补而不滞;五子衍宗丸(菟丝子、车前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补肾填精;龟鹿二仙胶(龟板胶、鹿角胶)加阿胶、紫河车、蛤蚧等血肉有情之品,峻补气血,调和阴阳;加金樱子、淫羊藿、肉苁蓉、雄蚕蛾、韭菜子补肾壮阳。合而为方,气血双补,阴阳共调,能改善肾虚诸症,提高精子成活率。
乳汁不足因产妇血气不足所致者,此药最妙。方用:紫河车(胎盘)粉,每次1~2克,每日3次。给药时间一般从产后第3天开始。“人胞乃补阴阳两虚之药,有返本还原之功”(《本草经疏》),“盖以血肉之属,为血肉之补,同气相求也。”乳汁乃气血所化,气血充足,乳自旺盛。
过敏性鼻炎,多发生于体质虚弱之人,余之经验治疗当以扶正固本为要,以紫河车为君,立有扶正抗敏丸一方,用于临床颇效。
方用:紫河车、龟板胶、鹿角胶、阿胶、黄芪、当归、赤芍、川芎、生地、党参、茯苓、白术、鸡内金、麦冬、五味子、三七、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桑椹子、丹参、鸡血藤、桃仁、红花各50克,炙甘草2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用紫河车、龟鹿二仙胶(龟板胶、鹿角胶)、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八珍汤(当归、赤芍、川芎、生地、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生脉饮(党参、麦冬、五味子)、阿胶大补气血;用鸡内金健脾消食,以防补药之腻;用丹参、鸡血藤、桃仁、红花、三七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用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桑椹子峻补先天之本。正气复,则邪气自敛,体质增强,鼻炎诸症自愈。
(271)锁阳
锁阳补肝肾,益精血,润大肠,兴肾阳。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锁阳固精丸。
方用:锁阳、肉苁蓉 (蒸)、巴戟天 (制)、补骨脂 (盐炒)、菟丝子、杜仲 (炭)、韭菜子、芡实 (炒)、莲子、莲须、牡蛎 (煅)、龙骨 (煅)、鹿角霜、熟地黄、山茱萸 (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各50克,八角茴香、知母、黄柏、牛膝、大青盐各25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有温肾固精的功效,用于遗精早泄最效。
(272)石斛
石斛养胃生津,补肝明目,能清热而不过于寒凉,能养阴而不过于滋腻。
石斛用于治疗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阴虚胃痛颗粒方,改颗粒剂为汤剂服用,效果良好。方用:北沙参、麦冬、石斛、川楝子、玉竹、白芍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2次分服。本方有养阴益胃、缓急止痛之功,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而有上述症状者,疗效显著。使用时,随症加减,有助于提高疗效。胃酸过多者,加海螵蛸、瓦楞子各9克;疼痛甚者,加元胡9克;食欲不振者,加炒麦芽、神曲各9克;呕甚者,加清半夏9克。
治疗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石斛夜光丸。方用:石斛、甘草、肉苁蓉、五味子、黄连、枳壳(炒)、川芎、防风、蒺藜(盐炒)、青葙子、羚羊角各30克,人参、茯苓、天冬各120克,山药、枸杞子、菟丝子、苦杏仁、牛膝、菊花、决明子各45克,熟地黄、地黄、麦冬、水牛角浓缩粉各60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273)阿胶
阿胶主要功能是养血止血,心血得养,则心神安静,神明不乱。
余治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所致的心烦不眠,常用《伤寒论》之黄连阿胶汤,方用:黄连12克,黄芩、芍药、阿胶各10克,鸡子黄2枚。先煎黄连、黄芩、芍药三味,去渣,再加阿胶烊化,冲入鸡子黄,搅匀温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清心火,滋肾阴。黄连、黄芩清热除烦,芍药敛阴安神,阿胶滋阴养血,鸡子黄滋阴宁心。用于邪实正虚、阴虚阳亢引起的顽固性失眠,其效尤著。临床应用时可加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以增强补肝益肾之效;阴虚较甚、津液耗伤、咽喉干燥者,加玄参、麦冬、石斛;火旺较甚,心中懊恼者,加山栀子、鲜竹叶;入眠后常惊醒者,加龙齿、珍珠母;寐而不熟者,加炒枣仁、夜交藤。
(274)韭菜子
韭菜子,能补肝益肾,壮阳秘精。笔者治疗肾气亏虚、阳气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或弱精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益肾灵颗粒方,改颗粒剂为丸剂,投之亦灵。方用:韭菜子(炒)、车前子(炒)各100克,枸杞子、补骨脂、桑椹子(炒)、覆盆子、金樱子各200克,女贞子、芡实、补骨脂(炒)各300克,附子(制)20克,五味子50克,沙苑子250克,淫羊藿15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忌食辛辣,节制房事。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载有巩堤丸,也是常用的一个方子,其中用到了韭菜子。
药用:熟地2两,菟丝子(酒煮)2两,白术(炒)2两,北五味1两,益智仁(酒炒)1两,故纸(酒炒)1两,附子(制)1两,茯苓1两,家韭子(炒)1两。如兼气虚必加入参1~2两更妙。上为末,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主治膀胱不藏,水泉不止,命门火衰.小水不禁。
膀胱,古称为水府、玉海,是水液汇聚之所,主要功能为贮藏水液。但膀胱受肾阳的制约,通过气化方能排小便。一旦肾阳衰微,膀胱犹如水无堤岸,就会出现小便不禁。服用本方之后,可使肾阳得以振复,膀胱因而温煦,恰似堤岸巩固,水无法外溢,故此命名为巩堤丸。
《成方便读》:方中熟地、菟丝、骨脂、韭子,大补肾脏。然所以约束肾中之气者,又在于脾,故以白术、山药大补脾土;益智辛香温暖,独入脾经,且能于固摄之中,仍寓流动之意;附子助其火;茯苓去其邪水;而以五味子一味,固其关巩其堤也。每服100余丸,空心滚汤或温酒送下。
(275)桑螵蛸
桑螵蛸功擅补肾缩泉,余治疗肾气虚弱,夜尿频频,常用缩泉丸与五子衍宗丸合而为方,加味治之。本方补益肾气,肾气足则固摄有权,自无尿频之患。
方用:桑螵蛸、益智仁、山萸肉、枸杞子、熟地、山药、金樱子、桑椹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牛膝各50克,甘草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276)石榴皮
1980年前后笔者回家探亲时,邻居一位30岁上下的男患者前来求治。他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形寒肢冷,浑身乏力,舌苔淡白,脉象沉细。1米70的个头儿,体重尚不足100斤,难以胜任农活之重,只能在家中坐吃山空。询之,则曰患五更泻已十多年,每天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已经四处投医,花了上万元,痼疾依然如故。
诊之为五更泻,处以三味止泻散治之。用石榴皮、茯苓、白术各50克,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10克。患者连服10天,脐腹已不作痛,大便基本恢复正常。再服10天,大便正常,饮食增加,体力渐渐恢复。十年之顽疾,花了不到十元钱、用了不到一个月竟霍然而愈。
2009年笔者又一次回到家乡,见到了年近60岁的患者。他身康体健,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他说从那次治疗之后,二、三十年来五更泻从未再犯。如今他整天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地穿梭于阡陌之间,耕田种地,收获打场,样样农活皆能胜而任之。这一方剂是黑龙江省肇东县名医郑侨创立的经验方,药物虽简,用意颇深。究其泄泻,多因脾虚湿盛而成。白术补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石榴皮固涩止泻。一补一利一涩,补中有利,利中有涩,涩中有通,可使补而不腻,利而不泻,涩而不滞。三药相辅相成,配合巧妙,故能中的。
(277)麦门冬
麦门冬,入胃以养胃阴,开胃进食;入脾以助脾气散精于肺,定喘宁嗽;入心以养心阴,除烦安神;入大肠以润燥增液,软坚通便。
临床中余常用《医学启源》中的生脉散,治疗气阴两伤,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多脉虚;或久咳伤肺,气阴两亏,干咳少痰,食少消瘦,虚热喘促,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脉微细弱;或气阴俱虚,口干喘促,烦躁不安,睡卧不宁等多种病症,随症加减,疗效极佳。
方用:麦冬15克,人参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有益气养阴、敛汗生脉之功,治疗心悸、胸闷、气短、自汗、烦躁、乏力、咳喘等症均有效验。
《医方考》中说:“人参补肺气,麦冬清肺气,五味子敛肺气,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毕矣。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东垣云:夏月服生脉散,加黄耆、甘草,令人气力涌出。若东垣者,可以医气极矣。”
《医方集解》中说:“夏月炎暑,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清晨服此,能益气而祛暑也。”笔者曾以此方为主,研制成“五味饮”饮料,实为夏日消暑保健之佳品也。
(278)浮小麦
浮小麦为干瘪轻浮之小麦,味甘性凉,治骨蒸劳热,止自汗盗汗。《卫生宝鉴》用之治盗汗及虚汗不止,足见其效不凡。大枣调和营卫,营卫和则汗自止。余常用《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治疗多汗症。
方用:浮小麦100克,大枣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原方用小麦,主治脏燥,本方以浮小麦代小麦,用以止汗。
治疗小儿自汗盗汗,余常用名医刘韵远创立的黄芪固卫散,方用:生黄芪、生牡蛎、煅龙骨、浮小麦各60克,五味子、生甘草各1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5克,每日服2~3次。本方具有益气止汗的功能,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治疗体虚多汗、食欲不振等。
浮小麦止汗,小麦养心安神,同属一物,其用不同。余师孟广奇用甘麦大枣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脏燥、不寐、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获捷效。名医魏长春在甘麦大枣汤的基础上加百合、党参、龙齿、琥珀、五味子、麦冬,名百合龙琥甘麦大枣汤,治疗失眠、癔病,效果很好。
(279)马钱子
马钱子,毒药也,亦良药也。用之不当,损人寿命;用之得当,可起沉疴。痹证属顽疾,易于反复发作,非马钱子而难愈也。余常用自拟蠲痹定痛丸,常收攻城拔寨之功。
方用:制马钱子、天麻、杜仲、牛膝、土虫、乳香、没药、防风、麻黄、羌活、独活、当归、丹参、桑寄生、秦艽、赤芍、川芎各50克,桂枝、全蝎、细辛、木香各30克,蜈蚣10条。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克,日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重用制马钱子,因其“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但本品有毒,服用过量可引起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故须精心炮制,严格控制用量,内服每次以0.3~0.6克为宜,作丸散服。服后要多饮水,如果出现头晕等轻微的不适,可饮用甘草水或绿豆水解之。
本方由《千金要方》的独活寄生汤,加《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加制马钱子、全蝎、蜈蚣、天麻等药而成。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活络效灵丹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凡病之由于气血凝滞者,恒多奇效”(张锡纯);全蝎、蜈蚣,搜风止痛;天麻亦能祛风湿,止痹痛,又可“利腰膝,强筋力”(《开宝本草》)。马钱子为通络止痛的圣药,可振奋全身各个器官之功能,有强身健体之功,且不可因其有毒而弃用之。此方屡用屡效,堪称良方。
余在临证中,凡用马钱子制成的丸药,做好之后,必自己先尝之。给患者每次服1丸,自己每次先尝服2丸,如果不出现中毒症状,再给患者服用。数十年来,余用马钱子数量甚巨,从未出现过不良反应,盖因“胆愈大而心愈细”之故也。
(280)沙 参
沙参入肺,清热滋阴,既能补益肺气,又能宣通肺郁,徐灵胎曰:“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滑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也。”
治疗燥伤肺胃或肺胃阴津不足,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等症,余常用《温病条辨》中的沙参麦冬汤。
方用:沙参9克,玉竹9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6克,麦冬9克,生扁豆6克,花粉9克。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沙参、麦冬清养肺胃,玉竹、花粉生津解渴,生扁豆、生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配以桑叶,轻宣燥热,合而成方,有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功,用于燥热较轻,肺胃同病,燥伤阴分者最为适当。
(281)黄精
黄精,味甘滋润。入肺滋养肺阴,清热化痰;入脾能补脾胃之气,宽中益气;入肾能滋养肾阴,益精填髓。
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口苦咽干、腰膝疼软、脱发、白发等症,笔者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天麻首乌片方,改片剂为丸剂,每获佳效。
方用:天麻、白芷、何首乌、熟地黄、丹参、川芎、当归、炒蒺藜、桑叶、墨旱莲、女贞子、白芍、黄精各80克,甘草30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有滋阴补肾、养血息风之功效,用于脑动脉硬化、早期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脂溢性脱发见上述证候者,最为合拍。
黄精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可以增进食欲。治疗胃下垂,身体衰弱,面黄肌瘦,饮食减少等症,笔者常用《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中的九转黄精丹。
方用:当归、黄精各等分。上药用黄酒入罐内,浸透加热,蒸黑为度。晒干。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日服3次,温开水送下。本方有补气养血的功效,久久服之,能积渐邀功。
(282)女贞子
女贞子滋补肝肾之良药。
笔者治疗肾气亏虚、阳气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或弱精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益肾灵颗粒方,改颗粒剂为丸剂,效果良好。
方用:女贞子、补骨脂(炒)各300克,沙苑子250克,枸杞子、补骨脂(炒)、覆盆子、桑椹、金樱子各200克,淫羊藿150克,车前子(炒)、韭菜子(炒)各100克,五味子50克,附子(制)20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温阳补肾之作用,需久服方效。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节制房事。
肾主骨,女贞子还能补肾壮骨。笔者治疗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症见关节肿胀、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抗骨增生丸。
方用:熟地黄210克,肉苁蓉(蒸)、狗脊(盐制)、淫羊藿、鸡血藤、骨碎补、牛膝各140克,女贞子(盐制)、莱菔子(炒)各7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有补腰肾,强筋骨,活血止痛的作用,用于骨性关节炎而见上述症状者。宜于久服,其效自显。
(283)百合
百合,润肺止咳之良药也。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笔者常用润肺止咳血方,获效亦良。
方用:百合12克,白及15克,蛤粉(包)9克,百部9克,麦冬9克,天冬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支气管扩张咳血,多出现咽干口燥、痰中带血的肺燥症状,方中用百合为君,佐以天冬、麦冬滋阴润肺;用百部止咳,白及、蛤粉止血。合而为方,燥证除而血归经,自无咳血之患矣。
百合,宁心安神之良药也。治疗失眠、脏燥等症,笔者常用老中医魏长春教授创立的百合龙琥甘麦大枣汤治之。方用:百合、党参、麦冬、炙甘草各15克,龙齿50克,琥珀、五味子各3克,浮小麦30克,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
方中生脉饮(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宁心除烦;用甘麦大枣汤(甘草、浮小麦、大枣)和中缓急,养心安神;用龙齿、琥珀重镇安神;用百合宁心安神;诸药配合,宁神之力倍增,治疗心肾不交的失眠、心神不安的脏燥,均有很好地疗效。
(284)白芍
白芍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张锡纯谓之:“与当归、地黄同用,则生新血;与桃仁、红花同用,则消瘀血;与甘草同用,则调和气血,善治腹痛;与竹茹同用,则善止吐衄;与附子同用,则翕收元阳下归宅窟。惟力近和缓,必重用之始能建功。”
治疗湿热痢疾,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余常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用:芍药30克,当归、黄连各9克,槟榔、木香、甘草(炒)各6克,大黄9克,黄芩9克,官桂3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寒热共投,气血并治,疗效甚佳。
(285)五味子
五味子既有酸敛之性,又有益气之能。既有生津止渴之力,又有固精养髓之功。故羸人久病,投之最宜。尤其是治疗肾虚久咳,功效颇著。笔者临证中常用江浙名医朱良春创制的久咳丸,疗效确实。方用:五味子50克,罂粟壳600克,枯矾30克,杏仁7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10~15粒,日服2次。
五味子能降转氨酶,对单纯的转氨酶增高,笔者常用降酶丸治之,疗效确实。方用:五味子100克,茵陈、茯苓、白术、猪苓、柴胡、枳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藿香、佩兰、丹皮、龙胆草各5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10克重,早中晚各服1丸。一般服完一料药,转氨酶即可恢复正常。
五味子具有酸敛之性,故善止汗。治疗盗汗,笔者常用《类政治裁》中的五味子汤。方用:五味子、山萸肉、五倍子、远志、何首乌、地骨皮各9克,龙骨、牡蛎各50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肺肾阴虚,心火独酌,而致盗汗。
方中五味子、五倍子、山萸肉滋补肺肾之阴;首乌、远志养心血,宁心神;龙骨、牡蛎潜阳固涩,收敛心气;地骨皮清热凉血,退骨蒸,除劳热。固本以止汗,则无盗汗之虞。
(286)明矾
明矾是常用的外用药,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汗脚,用明矾水洗之颇效。
明矾治疗中耳炎。将明矾粉装入新鲜猪苦胆内,挂通风处风干,取出后加入少量冰片,用适量吹入患耳中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有良效。
白矾有较强的杀菌、收敛作用,可以止汗、硬化皮肤。腋窝大汗腺分泌物中所含的有机物质、被局部皮肤的色原性杆菌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散发出的一种特殊的臭味。白矾粉常扑腋下,可以抑制腋窝大汗腺的分泌,同时还可杀灭局部的色原性杆菌,故可以治疗腋臭。
明矾治疗头癣。方用:明矾750克(煅枯研细),嫩松香150克,猪板油250克。将松香研粉包入板油内,以松树木柴点燃,使松香、板油溶化,滴入容器内,冷却后加入枯矾调匀,涂于患处。隔日将痂剔去涂药1次,连续3~4次即愈。用时切不可洗头,否则影响疗效。
明矾止鼻衄。方用:明矾饱和溶液,用棉球浸泡塞入鼻孔。明矾具有较强的收敛使用,明矾水在体外能使血清立即沉淀,有强烈凝固蛋白的作用,故可用于止鼻衄。
明矾治痈疽。用《良方合壁》中的三仙丹,方用:水银50克,明矾50克(研),芒硝50克(研)。上3味,并放于小铁罐内用粗中碗合住,碗缝用面浆掺皮纸捻,同糊固上,将河沙堆满空碗底,炭火炼线香1炷时,碗底放新棉花1块,候棉花黄即妙,若至焦则大老矣。用香油调服患处。
(287)芡实
芡实善补脾肾,能固肾止遗,健脾止带。治疗肾气亏虚、阳气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或弱精症,笔者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益肾灵颗粒,改颗粒剂为丸剂,收效良好。
方用:芡实(炒)、女贞子各300克,沙苑子250克,枸杞子、补骨脂(炒)、覆盆子、桑椹、金樱子200克,淫羊藿150克,车前子(炒)、韭菜子(炒)各100克,五味子50克,附子(制)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温阳补肾,肾阴虚者忌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节制房事。
芡实能补脾建中,脾气运健,则可统血,故可治月经不调。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瘕,症见行经错后、经量少、有血块、经行小腹疼痛、复有症块者,笔者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止痛化症胶囊,改胶囊剂为丸剂,亦收良效。
方用:炙黄芪、鸡血藤、鱼腥草、北败酱、丹参各150克,党参、当归、芡实、山药、延胡索、土鳖虫、全蝎各75克,白术(炒)、三棱、莪术、川楝子各45克,蜈蚣18克,炮姜25克,肉桂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益气活血、散结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慢性盆腔炎见上述证候者。孕妇忌用。
(288)鳖甲
鳖甲,常与龟板配伍,相须为用,滋补肾阴。但鳖甲清虚热的作用较强,且能消症散结;龟板则善于滋阴潜阳,多用以治疗阴虚阳亢之症。
治疗血虚火旺,烦渴淋闭,骨蒸汗出,笔者常用《血证论》中的柴胡清骨散。
方用:柴胡、青蒿、秦艽、白芍、丹皮、地骨皮、鳖甲、知母、黄芩各9克,甘草3克,童便少许,胡黄连6克。水煎服,每天1剂,2次分服。
该书中说:“用丹皮、知母、枯芩、黄连、童便大清相火;而又恐外有所郁,则火不能清也,故用柴胡、青蒿、秦艽以达其郁;又恐内有所结,则火不能清也,故用白芍、丹皮、鳖甲以破其结;佐甘草1味以和诸药。务使肝经之郁结解,而相火清。”
(289)山萸肉
山萸肉,止汗固脱作用甚著,需大剂量投之方效。笔者治疗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大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者,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来复汤。
方用:山萸肉6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生杭芍18克,党参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急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山萸肉用到60克,旨在收敛固脱。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曾指出“山萸肉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生龙骨、生牡蛎摄敛正气,宁心安神;生杭芍和血敛阴,柔肝缓急;党参大补元气,扶正祛邪;炙甘草调和诸药,兼益心气。诸药合用,常可止虚汗,固虚脱,宁心神,敛正气,拯危救急。
(290)五倍子
治疗梦遗症,笔者常用五倍茯苓丸取效。方用:五倍子30克,茯苓60克。上药共研细末为丸或为散。每次空腹服6克,早晚各1次,温水送服。
《医学纲目·卷二十九·梦遗白浊》载:“王元圭虚而泄精,脉弦大,累与加减八物汤,吞河间秘真丸及珍珠粉丸,其泄不止。后用五倍子一两,茯苓二两,为丸服之良愈。此例五倍子涩脱之功,敏于龙骨、蛤粉也。”此即为本方之出源。方虽简,然其理甚妙,用茯苓之开泄,且入心宁神,加五倍子之固涩闭阖,且入肾经敛浮火,正可以应肾脏动静开阖之机,心肾交通之制。此方效果妙在茯苓,不单取其宁神之效,且有补遗之功。
五倍子治疗自汗、盗汗颇效。方用:五倍子、白矾适量研末,用唾液(或鸡蛋清)调敷脐内,外以胶布贴之。晚上睡觉前贴敷,次日晨洗去。连用数日,汗症即止。五倍子含鞣质,有收敛、解毒、抗菌、局部止血等作用,故敷脐可止汗。《集验良方》用以治自汗、盗汗、伤寒后汗不止。此方治疗小儿汗症,尤为灵验。
五倍子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稻田性皮炎。方用:五倍子500克,研为细末,放入白醋4000克中溶解,在下水田前,涂抹四肢受水浸泡处,使成一黑色保护层。如已患水田皮炎,涂抹后半天至1天内,患处渗出停止,疼痛减轻。稻田皮炎多因湿毒所致,故用五倍子既可预防,又能治疗。
脱肛或称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余常用五倍子汤洗之而收效。方用:五倍子末9克,白矾3克。水煎洗之即收。脱肛多因久咳久泻,气虚下陷所致。五倍子、白矾均有涩肠收敛作用,煎汤外洗可使脱出之直肠回复。
(291)黑芝麻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头发的光泽、密度、颜色都反映出肾气的盛衰。肾气虚弱,则头发焦黄,稀疏,脱落。治疗当以补肾为主,兼补气血。肾气充足,毛发自旺。余自拟验方一首,名黑芝麻丸,用于临床,多有良效。
方用:黑芝麻150克,女贞子、旱莲草、制首乌、侧柏叶、枸杞子、山萸肉、生地、熟地、黄精、当归、鸡血藤、川芎、紫河车、龟甲胶、鹿角胶、阿胶、五味子、桑椹子、山药、桑寄生、黄芪各5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一般1个月为1疗程,大约需要3~5个疗程。
方中重用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加入紫河车、龟板胶、鹿角胶、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和黄芪、当归,滋补气血之力更胜;加入女贞子、旱莲草、首乌、枸杞、山茱萸、熟地、五味子、桑葚子、山药、桑寄生等补肾气之药,药力骤增;加入鸡血藤、川芎,活血化瘀,以促使气血流通,防止补药之滋腻也。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足,气血旺,毛发长。本方重在治本,不仅可促进毛发的生长,还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292)肉豆蔻
肉豆蔻,温中散寒而不燥,涩肠止泻而不滞,止泻之良药也。余治疗虚寒久泻、五更泄泻,常用自拟四神三仙散,每收良效。
方用: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吴茱萸(制)、大枣(去核)、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共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服5克。
本方有温肾暖脾、固涩止泻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等症。
(293)龟板
龟板煎熬成胶,滋补作用更强。与鹿角胶相伍,合以枸杞、人参,名曰龟鹿二仙胶,为阴阳气血交补之剂,具有填补精髓之功。余治疗妇人气血不足,身体羸瘦,精力不济,月经短少,在此基础上拟成一方,名曰八珍三仙丸。
方用:当归、赤芍、川芎、生地、西洋参、茯苓、白术、甘草、龟板胶、鹿角胶、阿胶、桃仁、红花、三七、鸡血藤、紫河车、枸杞子各50克,黄芪10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以大补气血为主(八珍汤、当归补血汤、龟鹿二仙胶、紫河车),佐以活血化瘀之品(桃仁、红花、三七、鸡血藤),可使补而不滞,气血旺盛,则任冲安和,月经自然复常矣。
龟板善于滋阴清热,治骨蒸劳热。余治疗虚劳,阴虚火动,常用《医宗金鉴》中的拯阴理劳汤。
方用:人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白芍、生地、龟板、女贞子、薏苡仁、橘红、丹皮、莲子、百合、炙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汗多不寐,加枣仁;咳嗽有痰,加桑白皮、贝母;嗽而湿痰,加茯苓、半夏;咳嗽咯血,加阿胶;骨蒸热深,加地骨皮。本方用于肺结核的治疗,能减轻低热、咳嗽、盗汗等症状。
(294)阳起石
阳起石,温肾壮阳之良药。余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腰酸腿软、精神倦怠、阳痿遗精,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强阳保肾丸。
方用:淫羊藿(炙)、阳起石(煅、酒淬)、肉苁蓉(酒)、蛇床子、茯苓、葫芦巴、远志(甘草制)、沙苑子各36克,五味子(醋制)、韭菜子各42克,补骨脂(盐炙)、覆盆子各48克,芡实(麸炒)60克,肉桂24克,小茴香(盐炙)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忌食辛辣,节制房事。肾阴虚者忌服。
(295)龙眼肉
龙眼肉,善补心脾,养血安神。余治疗气血虚损,痰饮停于心下而致惊悸不眠者,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安魂汤,多有效验。
方用:龙眼肉18克,酸枣仁(炒)12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清半夏9克,茯苓片9克,生赭石12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龙眼肉以补心血,酸枣仁以敛心气,龙骨、牡蛎以安魂魄,半夏、茯苓以清痰饮,赭石以导引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以成睡眠之功也。
(296)诃子
诃子,入大肠经,善于涩肠止泻。治疗大人、小儿肠胃虚弱。冷热不调,脏腑受寒,暴泻,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有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掣痛,日夜无度,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全不思食,及脱肛坠下,酒毒便血,诸药不效者,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纯阳真人养脏汤。
方用:人参18克,当归(去芦)18克,白术(焙)18克,肉豆蔻(面裹,煨)15克,肉桂(去粗皮)24克,甘草(炙)24克,白芍药48克,木香(不见火)42克,诃子(去核)36克,罂粟壳(去蒂盖,蜜炙)100克。
如脏腑滑泄夜起,久不愈者,可加炮附子3~4片。上为粗末。每服9克,水煎,去滓,食前温服。服药期间,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
《医方集解》中说;“此手足阳明药也。脱肛由于虚寒,故用参、术、甘草以补其虚;肉桂、肉蔻以祛其寒,木香温以调气,当归润以和血,芍药酸以收敛,诃子、罂壳涩以止脱也。”
(297)玉竹
玉竹,又名葳蕤,味甘多汁,汁柔而润,长于养阴,多用于肺胃阴虚之症,体润而不滋腻,养阴而不恋邪。治疗阴虚之体,感冒风温,症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渴心烦,咽干而痛,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浮数者,余常用《重订通俗伤寒论》中的加减葳蕤汤。
方用:生玉竹9克,葱白2至3枚,桔梗6克,东白薇6克,淡豆豉6克,苏薄荷4.5克,炙草3克,红枣2枚。水煎服,每天1剂,2次分服。
表证较重,加防风、葛根;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心烦口渴,加竹叶、天花粉。何秀山谓:“方以生玉竹滋阴润燥为君;臣以葱、豉、薄、桔疏风散热;佐以白薇苦咸降泄;使以甘草、红枣甘润增液,以助玉竹之滋阴润燥。为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之良剂。”
(298)何首乌
肾虚耳鸣,余常用首乌丸治之,效果良好。
方用:制首乌、生地、牛膝、桑葚子、女贞子、旱莲草、桑叶、黑芝麻、菟丝子、金樱子、补骨脂、豨莶草、金银花各5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10克重,早中晚各服1丸。
首乌与诸滋补肝肾的药物配合,其功至伟,峻补先天之本,肾气充足,耳窍自聪。本方还可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脱发、白发等症。
(299)枸杞子
枸杞子,善于养肝明目,退虚热,壮筋骨,为滋补肝肾之良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以枸杞子,逐日摘红熟者,以无灰酒浸之,蜡纸封固,勿令泄气,两月足,取入砂盆中,研烂滤取汁,同原浸之酒入银锅内,慢火熬之,不住箸搅,恐黏住不匀,候成饧,净瓶密贮,名金髓煎。每早温酒服二大匙,夜卧再服,百日身轻气壮,积年不辍,可以延年益寿。
(300)麻黄根
麻黄根,止汗如神。余治疗表虚自汗,拟成一方名曰加味玉屏风汤。
方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党参、五味子、麦冬、黄芪、防风、白术各10克,龙骨、牡蛎各30克,大枣5个,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则心气耗损,故方中用生脉饮(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汗出过多则表气愈虚,故用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固表止汗;用龙骨、牡蛎,安神止汗;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收敛止汗。自汗不止者,投之辄效。阴虚盗汗者则非本方所宜,可用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之,其效亦捷。
(300)乌梅
乌梅味酸,蛔虫遇酸则伏,故有安蛔之效,可治疗蛔厥、手足冷而吐蛔等症,笔者常用《伤寒全生集》中的理中安蛔汤方,做成蜜丸服之,常收捷效。
方用:人参、白术、炮姜、茯苓、川椒、乌梅各30克,手足冷,加附子;有呕,加陈皮。半夏;吐蛔未止,加黄连、苦楝根皮、细辛。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方中用理中汤温里和中,以川椒、乌梅伏蛔杀虫。《成方便读》中说:“夫腹痛一证,固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其为虫积者尤多,以其饮食不节,生冷过度,脾胃阳气薄弱,不能运化精微,蕴酿而成虫积矣。自有病证可征,急用理中,温理中脏,复其健运之职,而杜其生虫之源,加入川椒、乌梅大辛大酸之品以杀之。用蜜丸者,使之易入虫口,以缓椒、梅之急耳。”
(301)罂粟壳
罂粟壳,止咳之良药也。治疗阴虚肺热,咳嗽痰喘,胸闷气短,口燥咽干,睡卧不安等症,笔者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洋参保肺丸,效果甚佳。
方用:罂粟壳 120克,五味子(醋炙)30克,川贝母、陈皮、枳实、苦杏仁、玄参、甘草各60克,砂仁、麻黄各30克,西洋参粉 45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有滋阴补肺、止嗽定喘之功效,用于肺阴虚之咳喘症,最为中的,感冒咳嗽者忌服。
(302)赤石脂
赤石脂,味酸性微温,善于固肠止泻。治疗脾肾阳虚,泄泻日久,大便不调,五更泄泻,时带黏液,伴有腹胀腹痛、小腹坠胀等症;笔者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肠胃宁片方,改片剂为丸剂,收效良好。
方用:赤石脂190克,党参、黄芪、补骨脂、葛根各96克,白术、白芍、延胡索、当归、炙甘草各64克,干姜(炭)、木香、砂仁、防风、罂粟壳各38克,儿茶32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有健脾益肾,温中止痛,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而见上述证候者,见效最速。
服药期间,禁食酸、冷、刺激性的食物。儿童慎用。
(303)禹余粮
禹余粮,与赤石脂作用相似,善于固下止泻,止带止血。治疗产后或老弱泄痢甚者,笔者常用《产孕集》中的禹余粮汤。
方用:禹余粮15克,白术、干姜各6克,党参30克,茯苓9克,陈皮3克,川芎3克,炙甘草3克,木香3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本方用禹余粮涩肠止泻,以治其标;用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中健脾,以固根本;用干姜散寒止痛;用陈皮、木香理气止痛;用川芎稍事活血,以防禹余粮涩之太过。合而为方,组成标本同治之剂,临床使用,效果极佳。
(304)乌贼骨
乌贼骨有收湿敛疮之功,可治疗痔疮,笔者常用千金不易丹。方用:海螵蛸100克,文蛤15克,黄连10克,猪胆2个,冰片5克。将猪胆汁拌海螵蛸、文蛤、黄连末,加冰片和匀,用田螺水敷患处,立效。
乌贼骨,中和胃酸,善治胃痛。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脘疼痛,笔者常用《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中的和胃散,有立竿见影之效。
方用:乌贼骨粉85克,浙贝母15克,甘草50克,曼陀罗花1.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6克,日服3次。
此方由乌贝散加味而成,重用海螵蛸和胃止痛,少佐浙贝母开郁散结,以防海螵蛸涩滞之弊;用甘草缓急止痛,用曼陀罗花镇痛。诸药合用,除酸止痛,实为妙方。
(305)斑蝥
急性鼻炎初期有鼻内干燥、烧灼和痒感,继有打喷嚏,流大量清鼻涕,鼻塞,嗅觉减退。甚至鼻腔黏膜弥漫性红肿,流大量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
余常用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傅宗翰医师家传方治疗,颇有效验。用法:将班蝥粉少许,置于两眉中间,外用胶布固定,晚贴早揭,揭处起小水泡,泡不破可自行吸收,泡破则作局部消毒处理。
斑蝥辛咸性寒,有大毒,贴印堂穴,能疏风散热通鼻窍,引风热毒邪外出。风热邪出,气机通利,诸症可退,鼻能知香臭。
使用本药需注意:①药粉要现配现用;②药粉不可进入眼内;③起泡过程一般2~4小时,有痛感但可以耐受,痛甚可揭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