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高考作文主题考前必看之十:文化与传承
#为高考生加油#
【本文导读】2022年高考前的最后三天,本号继续推出“高考作文主题每天必看”之系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送给考生一个“惊喜”!或许在本号推出的12个高考热点作文主题中,有一个能够与高考作文相关联,亦或是某一个只言片语能给考生送达一个有用的信息,更或者是给考生某一点启示,本号就没有白白浪费考生的时间,也算为考生做出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应尽的义务。今天本号推出的仍然是“文化与传承”,请看——
【2022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文化与传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根据诗歌的创作 背景和内容语境,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应该是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但后代许多学者把着眼点放在“千帆过”和“万木春”这两个短语上,把这两句诗解读为含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人生哲理,从而具有激励人生奋进的作用。几位学生就此展开了争论。
甲:读古诗还是要尊重当时的创作背景、诗人自身的遭遇, 以及原诗的主题,不能歪曲原意来解读。
乙:这样翻新出奇,读出新意,读出积极的精神,让人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得到激励和鼓舞,有什 么不好?
丙:这样解读篡改了古诗词的原意,误导了后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应该维护古诗词的原汁原味。
丁:古为今用,化腐朽为神奇,才能使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你对上面这则材料的内容有怎样的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这种解读上的争论的思考和联想。
作文写作要求:
(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2)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地名、校名、人名);
(5)不少于 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借刘禹锡的经典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多重解读, 向我们提出了是否赞同古诗新解的讨论。对此材料基本给出了两种相对的观点。反对新解的人认为,读古 诗需要尊重诗歌原意,需要保持诗歌的原汁原味,不然就会误导后人。
而支持新解的人则认为,对于上述 诗句的创新解读,可以让人领悟出别样的光彩,领略到诗中历经时代变化但仍保有的积极精神。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对于“沉舟”这句诗是否可以新解的争论展开讨论,给出是否可以“新解”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 我们不能止步于刘禹锡一诗,还应思考对于其他的古诗,及其他各种传统文化,我们是否可以进行改造。 若持反对意见,可针对古诗词及传统文化的特定历史背景及其特殊意义展开讨论;若持积极意见,可针对 古诗词及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问题上进行思考。
【立意】
(1)尊重古诗词,拒绝恶意解读、随意解读。
(2)古诗词的今日传承,应注意推陈出新。
(3)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古诗词进行“新解”。
【考场优秀作文推荐 . 欣赏】
【题目】 文化与创新齐飞,传承与发展共色
考生:市第五中学高三(11)班 郑 小 菲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而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发展之基。……对此,我的看法是“要保留文化血脉根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样才可以于疾风破浪、花繁柳密的时代中永葆文化“本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纵使是当时诗人对自身“沉舟”“病树”的比喻,但侧畔之头亦有千 帆竞过,病树前头万木生春,这诚然如尽人意,折射出欣欣向荣的万丈光芒…… 如果处在不同时代,对诗句 的理解不同是不足为怪的,所以要以创新、发展的观点看文化……
传承文化,要有“求知若饥,求贤若愚”的好学之心。国学文化大师陈寅恪在研究《中国古典伦理学》中, 坚持“问道不问贫,求知不求财”的精神,……好学之心,是将自身传统与发展实际相结合,打造“新式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传承文化,要有“正思为矢,辨明正非”的警惕之心。当故宫文化传承人单霁翔打造故宫文化口红一时火 爆于网络;当“粤光宝盒”式的蛋糕被顾客一抢而空,这诚然是利用与发展文化来促进经济发展。反观……所以,面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我们应树敏学之心,谨言慎行,推动文化发展进入“快行道”。
传承文化,要有“批判继承,美美与共”的开放之心。北京冬奥会带着“共赢互利,和谐发展,一起向未 来”的理念,从首钢滑雪大跳台与敦煌丝带“齐飞”;……有言:“文化自信是人民的最大底气。”中国秉持“人类共同体”的理念, 加快“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于开放交流之中自在秉烛夜游,从容金樽对月。
文化如玉,文化如松。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并肩担起文化创新与发展的职责,让国家文化之树生长 出葳蕤蓊郁的生机,堆砌出云蒸霞蔚的灿烂,让中国人踏文化之风,一日看尽长安落花。(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名师点评】
本文出自考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考场作文,尽管文中略显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作文。其优点如下:
(1)文章开头,在议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要保留文化血脉根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样才可以于疾风破浪、花繁柳密的时代中永葆文化“本色”的观点。
(2)接着,文章进一步阐述要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心胸去进行“文化的传承”,那么,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怎样做才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呢?
(3)文章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论证文化传承的正确方法:a、传承文化,要有“求知若饥,求贤若愚”的好学之心;b、传承文化,要有“正思为矢,辨明正非”的警惕之心;c、传承文化,要有“批判继承,美美与共”的开放之心。三个角度构成并列段落,但在内容上却有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4)文章的结尾,把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与青年一代的责任联系起来,这才是文化发展的正道。
(5)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文章多处运用警句格言,引用古诗文,语言颇有文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