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钟左右,今年全国高考试卷在网上公布,一时之间,刷屏网络。关注度最高的是作文,有老师说:“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大概乙卷最好,甲卷最差。”也有老师说:“今年高考语文题目主观题增多,语言文字运用题变为自己填空,改错,文言文实词开始考察,都说明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大幅提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认为:“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作文题……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材料新颖,以围棋入题让人耳目一新;二是蕴含了新高考一脉相承的辨证关系主题,这个题目实质是谈基础和创新的关系。本次高考作文题目既具有创新性,又有一定的延续性。不懂本手、妙手、俗手这些围棋术语影响不大,因为材料中解释得很清楚,题目的核心是基础和创新。若没有基础,贸然地去追求创新、创造,也只是空中楼阁;若仅是夯实基础,不去进一步探索、创新,也会止步不前。还要注意俗手,本手妙手是从正面来谈,俗手是反面例证。如果功利主义求新,可能舍本逐末,会损害未来的可持续性。”
再纵观其它作文题,均让人感觉今年出题的整体水平很高,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开来,易于挑选出真正的“好学生”。
我认同以上的观点,但我此文只谈本次高考试题和作文,它能给我们一线教师和高三学生什么新的启示。
启示一:重视基础,夯实基础,是语文教学的必需。讲求热闹愉快的课堂教学应该去思考:热闹、有趣,有没有含金量?夯实没有夯实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真正解读文本牵引升华文本的能力?要知道一味的趣味性、热闹与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是否获得真正意义的实用与能力?一味地图课堂热热闹闹,弄得不好就会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说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学生什么也没有得到,高考时面对试卷,他们又能得到什么成绩?比如以文言文考题为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选择文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语言运用题,成语题不再是选择题方式,而是直接填空。词语会不会写?成语的意思理解没有?还有直接改错,还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你首先得明白设问和排比的作用,弄明白作用,然而你结合材料分析。如果你连最基本的修辞作用都不知道,你怎么结合材料?我们单说改错,要不要扎实的基本功?要,肯定要。这些题,哪一个不是最最基本的语文基础的知识与能力?这次试题已经明确暗示老师教学要务实,学生学东西要务实,务实是正途。热热闹闹与花里胡哨是自娱与自误,误学生。再说,不务实,何以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阮思余说:“基础知识是创新的知识基础我们学习了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出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如果我们连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会,我们怎么表达我们的创新?如果我们连基本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都不会,我们怎么才能创新?因此,创新一定是建立在现有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而基础知识是这一切的基础的基础。我们很多人都想写漂亮的文章,要表达他'惊人的发现',结果语句不通,表达不规范,怎么能够清晰表达你的创新?怎么能够让你的创新被广泛接纳?怎么持续进行你的创新?尽管基础知识不能保证你有多大创新,但是没有基础知识,你却很难创新。易言之,有了良好的基础知识功底,可以为未来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基础的知识必须夯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墙靠得是头一板。”“盖楼房必须夯实根基打好框架”。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是没有热闹与快乐可言的,只有通过痛苦地焠炼之后,方才成就高度。
它启示我们:夯实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务实而不务虚,别把热热闹闹,笑声不断的,虚无缥缈的课当作好课,别把表演课当课堂教学改革,别把“赛教能手选拔课”当作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别误人子弟。毕竟学生要通过高考来圆自己的人生梦,毕竟家长盼的是孩子进最好的高校。
启示二:一切的创新皆源于基础,一切主观题,皆源于最基本的文本解读,与最基本的破解文本的功力。比如“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那么有一点就“艺术特色”,什么是艺术特色?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艺术特色,比如同一类题材、体裁,在平时的教材挖掘、解读中吃透,领悟,同理高考中就可以“触类旁通”矣,即孔子所云“举一反三”。那么,在平时文本破解挖掘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热热闹闹,花里胡哨,而是要痛苦与焦灼的苦思,而老师是“不愤不启,不悲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秉持这样的教学,必将害学生,还害学校名声。
启示三:从新课标1卷的作文“本手,妙手,俗手”出题的用意看,在暗示,即使是新课改,还是必须明白“本手”,即基础的重要性,基本功的重要性。
华东师范教授侯桂新说:“'妙手'的本质,是长年累月坚持'本手'练习后灵感的迸发,是量变后的质变,是必然中的偶然,是超出常规而仍不离规则的创新。坚持以本为本,表面看见效慢,进展缓,长远看则似缓实速,因为它埋下了创造的因子,暗含了'妙手'的萌芽。无论为学还是为人,都宜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戒除浮躁,远离速成,以'正手'呼唤'妙手',由小成而至大成”
阮思余教授说:“总之,基础知识是我们创新的基础。这些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方法论基础、思想态度基础。这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方面基础不牢,我们都很难创新。掌握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掌握基础知识背后的方法论,我们一样走不长远。有了基础知识和方法论,但是我们缺乏运用基础知识和方法论的德性与韧性,我们同样步履维艰。概言之,只有同时把上述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有所创新,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推进创新。”
日本的工业产品为什么过硬?连日本卖的马桶,中国游客去旅游时,都把它买回来用。什么原因?是因为人家产品过硬。在产品制作中,讲求“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其实就是扎扎实实的基础与求精和实用。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和语文的学习中,务本求实,一步一个脚印,不务虚!
(只是纯属个人观点)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