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痹,是指因寒湿侵于肌肉之间,寒则脉凝,湿则阻滞气血,因而发为肌痹,临床以肌肉顽麻不仁或疼痛为特点。《素问·痹论》上说:“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在于肉则不仁。”
确切的说,不该说肌痹“包括哪些”,因为肌痹仅仅是按形体来说的一个分型而已。
从部位来说,肌痹属于五体痹;从病因来说,分行痹、痛痹、着痹、热痹;根据症状特点的不同,分为众痹、周痹;从五脏关联来说,又有五脏痹,即肾痹、肝痹、心痹、脾痹、肺痹;再关联,又有肠痹、胞痹之六腑痹。
这么多情况,每一种痹,都可能出现肌痹症状。
而疾病的治疗,讲求的是一定要“治本”。肌痹只是表证,它不是根本,所以它什么都不包括,就是它自己。
如果要问痹症,分型而论,以病因分型最为妥当,即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1、行痹
《素问·痹论》:“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因风性善行而数变,居无定处,故行痹疼痛游走无定处。指以感受风邪为主的痹证,临床以四肢肌肉关节疼痛、酸楚,浒走不定,腕、肘、髋、膝、踝等人关节多见,关节屈伸不利,或伴见恶寒发热为特点。此一种又名“风痹”。
治疗上,需祛风通络,佐以散寒除湿。临床常用药如防风汤。
2、痛痹
《素问·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指以感受寒邪为主的痹证,因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故痛痹疼痛剧烈而部位固定。临床以疼痛剧烈、痛处固定、得热痛减、日轻夜重为特点。此一种又名“寒痹”。
治疗上,需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常用药如乌附麻辛桂姜汤、大活络丹、小活络丹。
3.着痹
《素问·痹论》:“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因湿性重着黏滞,致病缠绵难愈,故着痹疼痛重着麻木,病邪难去。以感受湿邪为主的痹证,临床以痛处重滞不移,顽麻不仁,肢体关节、肌肉肿胀疼痛,重着,晨僵,痛处固定,阴雨天更甚,甚则腰膝冷沉,足肿为特点。此一种又名“温痹”。
治疗上,需除湿运脾,祛风散寒。常用药如薏仁汤。
4.热痹
《素问·痹论》:“其为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
以感受风寒湿邪,若患者体质偏热,则意产生热郁湿阻为主的痹证,临床以关节肌肉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则舒为特点。
治疗上,需清热通络,疏风利湿。常用药如木防己汤、秦艽四物汤。
很显然,肌痹的表证可见于痛痹和着痹的范畴,以此为据,比较稳妥。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