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大肠息肉”的方,7味药,成本只有3块,便宜好用,可偏偏没有一个患者知道,何其悲哀!
这张方子啊,可不是我发明的,而是我以前跟一个中医前辈学习的。
那个时候,我才刚到医院,还是一个毛头小子,没多久,我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凡是有大肠息肉的患者,都不会去手术,都是找这个中医前辈,但是,这个前辈从不给人开方,而是自己到药房,亲自给配药,然后熬煮,把汤药给患者。
为此,我还背地里骂过他,“中医就是毁在你们这帮心存门户之见的人手里”。
所以,我就想,一定要把这个方子,搞到手,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是让他带到棺材板里去。
然后,我就整天围着这个前辈屁股后面转,有啥脏活累活,我就第一个冲上去,可是前辈就像看不见一样,从来也不跟我说话。
就这样过了3年,前辈退休的那一天,他把我叫过去,说,“孩子,我知道你心里惦记我那张方子,我之所以那么保密,是怕所托非人,反而害了中医,坑了患者,毕竟如今的社会,见钱眼开的人太多了,这3年,你做的我都看在眼里,方子给你,你好好善待它”。
曾有一个大肠息肉的患者,电子结肠镜示多发性结肠息肉100多个,直径约5~10mm,便稀夹有黏液,每日3~4次,晨起即泻,伴有腹痛,小便频数;四肢不温,全身怕冷、倦怠乏力,纳差消瘦,睡眠一般。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弱。
我就给开了这个方子,结果,前后就3个礼拜,患者饮食二便正常,怕冷乏力时有时无,体质量增加5kg,其它的症状也没有了,复查肠镜,钳除4个直径为3~5mm的直肠息肉。
电话随访至今,未再出现肠息肉。
这个方子是啥?里面的奥秘是啥?
方子是:黄芪、炒白术、破故纸、凤尾草、藤梨根、肉桂、炮姜。
1、 凤尾草、藤梨根
瘀血、痰浊积久化生郁热,变生浊毒,蕴而入血,积于大肠,由无形浊毒积渐而成有形浊毒,最终导致大肠息肉形成。
所以,需要采用了它俩,化痰祛瘀、清热解毒,而且活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
《金匮要略心典》提出:“痞坚之处,必有伏阳”,藤梨根、凤尾草能清除积块中的郁热,兼有散结功效,且入大肠经,能引药直达病所。
《现代中药学辞典》记载凤尾草的性味功效为:“味淡、微苦,性寒。归大肠、胃、肝、肾经。功能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2、 黄芪、炒白术
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津液不能输布、运化,聚而成湿,湿属阴邪,其性趋下,大肠处于下焦,故湿邪更易侵犯大肠,渐而成有形浊毒,最终导致大肠息肉形成。
所以,用黄芪、炒白术健脾益气,使脾升胃降,气、血、津、精、液输布正常,以达“养正积自消”之目的。
3、 破故纸、肉桂、炮姜
欲补太阴脾土,先补肾中少阴相火,温肾即是温脾。
《金匮要略》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一则饮为阴邪,得阳则易化;二则痰饮与水湿同类,其性属阴,饮成之后,更伤人阳气。
所以,用到了它们3个。
破故纸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
肉桂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其擅补命门之火,以助阳消阴,且作用温和持久。
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有阴无阳者宜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