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医所说的“血瘀”“淤血”是什么意思

血瘀

瘀血:又称蓄血、恶血、败血、衃血。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具有致病作用的“死血”。

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流行不畅,甚至血液瘀结停滞成积的病理变化。

气滞血瘀:是指由于气的运行郁滞不畅,以致血变化液运行障碍,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变化。

气血两虚:是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组织器官失养而致人体机能衰退的病理变化。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血的营养和滋润功能减退,以至脏腑百脉、形体官窍失养的病理变化。

血热:是指血内有热,使血液运行加速,脉道扩张,或使血液妄行而出血的病理变化。

气不摄血:主要是指由于气虚不足,统摄血行功能减退,血不循经,逸出于脉外,从而导致各种失血的病理变化。

气随血脱: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突然流失而脱散,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或气血并脱的病理变化。

津亏:即津液亏损不足,是指机体津液的数量亏少,使脏腑、形体、九窍等得不到充分的濡润、滋养和充盈,因而产生一系列的干燥枯涩的病理变化。

气随液脱:主要指由于津液大量丢失,气失其依附而随津液外泄,从而导致阳气暴脱亡失的病理变化。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性质较清稀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的称为液。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津枯血燥:主要指津液亏乏,甚则枯竭,从而导致血燥虚热内生,或血燥生风的病理变化。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