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修辞是哪种修辞呢?暂且不说,不妨卖个关子,我先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你是想当将军呢?还是想当壮士呢?
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当将军,毕竟将军能够指挥千军万马,运筹于帷幄之间,在一定意义上比壮士风光得多。
但如果我告诉你,我所说的“将军”和“壮士”是在这样一个语境之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
这时候,你选择当将军,还是选择当壮士呢?
怕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改变主意,想当壮士了,因为“壮士十年归”,但“将军百战死”了。
真的是将军都牺牲了,壮士都回来了吗?
必须郑重地说:“不是的!”
这两句话中的“百战”极言战斗之频繁,而“十年”则极言战争持续时间之长。两句合在一起,应该理解为“将士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无数次的征战,有的战死沙场,以身殉国,有的则凯旋而归,得胜回朝。”
上面的语句就采用了我今天要讲的一种修辞。如果你不理解这种修辞,就闹笑话了。
事实上,在古诗文中类采用这样修辞的语句还有很多,我们不妨从最简短的说起。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这个“朝晖夕阴”如何理解?是早晨晴天晚上阴天吗?每天都是早晨晴,晚上阴,难道古时候天气控制技术如此之强大?或者是洞庭湖的天气如此之奇特?
显然不是,如果和后面的“气象万千”联系起来,这句话就应该理解成早早晚晚,或晴或阴,阴晴不定,这才是“气象万千”。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这里的“朝歌夜弦”如何理解?是只能早上唱歌,晚上弹奏乐器,反过来不行吗?显然不是,这句话应该理解成早晚弹唱,杜牧用这样的语句来描述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们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的生活状态。
再来一些稍稍复杂一点的,比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这个诗句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如何理解?可以理解成“烟雾笼罩着清冷的河水,月光笼罩着沙滩”吗?难道烟雾和月光如此之智能,能够如此准确地划定各自的边界?
显然不是,这句话的准确理解应该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清冷的河水和沙滩”。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如何理解?如果只是理解成主人下马,客人上船,就此别过,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举酒欲饮无管弦”这样的事情了。
这句话的准确理解应该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登上船。”只有主人随着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然后才会有后面的“忽闻水上琵琶声”和“江州司马青衫湿”。
其实,《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和“主人忘归客不发”也与此相类。
前面我们看的是一个词语或者是一个语句的,接下来我们看两个语句的情形。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话当如何理解?难道是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样恶劣的天气之下,只有将军的角弓拉不开,也只有都护的铁甲冷得难以穿上吗?反过来,都护就不用拉角弓,将军就不用穿铁甲吗?
显然不是,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将军和都护(泛指所有的戍边将士)的角弓都无法拉开,铁甲都冷得难以穿上。”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东南飞》
一般人的习惯是右手拿刀尺,难不成这里说刘兰芝是左撇子?显然不是,这不是探案推理小说,刘兰芝是不是左撇子和塑造这个人物没有关系。
这句话的意思无非就是一手拿着刀尺,一手拿着绫罗,勤劳贤惠的刘兰芝就这样用心地劳作,然后才有“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其实这句也不是非要早晨做成“绣夹裙”,晚上做成“单罗衫”。而是说一天之中就做成了这些衣服而已。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这句话,在很多教参当中,各种文言文大全解之类的书中,大多都被翻译成了“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我就想问问,难道背东西的人不准在树下休息,走路的人不准唱歌吗?这样一问,就会发现那些书中的翻译近乎于笑话了。
欧阳修用这两句话,再加上“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无非就是要渲染滁人出游的热闹欢乐的场景罢了。所以,这两句话的准确理解应该是“背东西的人和走路的人或在路上唱着歌,或者倚靠在树下休息。”
以上是两句的情形,我们再看看多句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
这句话的意思是木兰“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吗?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可要惊叹于木兰所处的时代市场划分如此之专业,如此之细致了。哪怕就是今天也相形见绌,在马连道茶叶一条街要想买个什么除了茶叶之外的日用品之类,总不是难事。
更何况“骏马”“鞍鞯”“辔头”“长鞭”这些不是应该属于同一系列的产品吗?就像卖茶叶的兼营各种茶具一样,分开来在不同的地方卖显然道理上说不过去啊。
显然,这句话不是我们前面理解的那个意思,这句话只是在说木兰忙忙碌碌地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而已。其实,这句和汉乐府《江南》中的“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是一样的表达方式,所谓的“东西南北”无非就是“到处”而已。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如果把这几句话理解为: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看起来没什么大毛病,但细究起来这种理解却不深不透。
追问一下,就会发现问题。是“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吗?显然不是,这句话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曹操笔下的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想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说了半天,这种广泛存在于文言诗文中的修辞方法到底是什么呢?
这种方法就是“互文见义”,简称为“互文”。
古人所谓:“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带有这种修辞的语句,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简而言之,互文在语言的结构特征上是“互省”的,而在语言的语义特征上则是“互补”的。
正因为这样的特点,互文使得语言更简洁,但意蕴更丰富。我们直观上很容易感受到采用互文修辞的语句句式上的整齐,新颖,但需要细细品味,才能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这些语句的委婉含蓄之美。
其实我们不必死记硬背互文的概念,而应该抓住互文的典型例句,把握互文的本质特征,深入体会互文带来的与众不同的表达效果。然后,就能更为深入透彻地理解那些带有互文修辞的常见古诗文了。
不妨再举若干个采用了互文修辞的常见例句,不再做具体分析,可以自己尝试着品味体会一下。看看和你之前理解的有什么不同,有了怎样的深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滕王阁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阿房宫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沁园春·雪》
除了这些例句之外,你还能想到哪些你读过的古诗文语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有怎样的效果呢?不妨在留言中说一说。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水寒说语文”
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下一篇
天津对联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