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 > 正文

那就是我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殷秀梅的演唱,好像是在一次政协会议的闭幕式上唱的,台下黑压压一片西装领带,殷秀梅唱的激情大气,把严肃艺术的艺术严肃性渲染的淋漓尽致。当时感觉唱的真好,也感觉到艺术的尊严以及这种尊严给带给我的自豪感。最近,听到廖昌永和何慧演唱的这首歌,感觉殷秀梅的演唱真的不太合适。这就提出艺术鉴赏中的时空差异问题。时空的差异造成鉴赏美感的差异。注意到这个问题,无论是对别人还是针对提升自己的鉴赏力,都是一个有益的事情。也会减少很多无端的争论。

艺术鉴赏中的时空差异导致的美感差异经常会发生在我们身上。记得有一次王宏伟来编钟音乐厅演出。他演唱的曲目中一首《儿行千里》让我热泪盈眶。因为对一个远离家乡的人,而且正好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有一点点催情剂都是对那种情绪的强力冲击,不崩溃才怪。其实,平日里听这首歌真的没太多感觉,而且有时候用于教学,在媒体上也常听到,既没有好奇也没有同一个声部带来的共鸣,可是在那个特定的时空里他就让人莫名其妙的心动了。

听到廖昌永和何慧演唱的《那就是我》,内心是很平静的。那么在这种平静的心态下,做出的判断相对理性。这种打动不仅仅是作品的,而且是声音的。两个国际以一流的声音的诠释就是不一样。这首作品被演唱率很高。网上随便可以搜索到有很多歌唱家以及男声演唱。但是最好的独唱是魏松的,最好的二重唱是廖昌永和何慧的。

那么,这个作品好在哪里?除了歌唱家的声音和乐感独到的演绎。作品本身的魅力在哪里?就歌词来说,被作曲家因为旋律分解后最揪心的是三次“那就是我”的重复。在整个作品中,这个地方最让我自己心动且难过。分析过很多歌词后发现,好的艺术歌曲总会有思乡、思念、爱恋、离愁、别绪这样的伤感、温柔情愫在里面,而且,必定是以个体的体验为出发点。但是,每一首作品的视角都很独特,就说这首作品。故乡的炊烟、小河、牛车、短笛、渔火、沙滩、海螺、浪花、明月都是比较传统的审美意象,但是它不是以往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传统视角,而是儿行千里担忧母亲的反传统叙事逻辑。歌曲莫名其妙的美感是因为看着是一首怀念家乡的思乡情怀作品,其实也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作品。如果把歌曲的名字改为母爱我觉得也未尝不可,可是这样太直接缺乏含蓄的美感,因此,用《那就是我》显得更有意境,更艺术性些。我想妈妈的时候妈妈也想我,因此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故乡的意象,妈妈就会辨识出我。字里行间的母爱和爱母也许只有音乐才可以表达到位,或者让我们体会到我们内心曾经有过的那种真切情感。

很多传统母亲的爱,含蓄到只能用外在的东西来识别。当然,儿子的爱有时候也是这样。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学期回一次家。我不曾觉得妈妈有多么想我。因为平日里很少有什么亲密的举动和话语。但是有一次我回家,看到妈妈把我大大小小的照片都贴在她的床头的墙上,说没事坐着干活的时候瞅瞅。而且,自从我上学,那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就是父母关注的对象。自那以后,内心里才真切的感受到母亲或者父母对自己那种说不清出的想,也明白想念是怎么回事。就像我在读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时,看到书中的小男孩在城市角落乱晃时突然开始回忆自己的童年,突然懂得回忆是怎么回事一样。有些时候,人的某些情愫或者懂得,是要依靠着某个触动内心的片段来激发或者激活的。一个敏感多情丰富的内心世界充满着美丽温馨的人生片段,或直接或间接。

这首歌的好,就在于它触动了我内心的那个片段,那种情愫。也许,对于没有这种情感体验和内心经历的人来说没什么好听的。我以前曾说过,倾听就是一种相遇,一种跟自身精神生命的相遇,内心越丰富,相遇的将会越多。如果没有或者少,一方面证明自己寻找的不够,一方面证明这个社会缺乏打动你的艺术作品。我希望是前者,这样,会有继续努力的动力,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是后者,自己是做不到的,那只能滋生抱怨和遗憾。

从演唱上来讲,这首作品其实是很难演唱的。节拍变换了四次,4/4、5/4、3/4、2/4。旋律感不好会唱的很吃力。自由的节拍总归没有规整的节拍容易掌控。这种自由也是歌曲美感的来源。毕竟内心的情愫就像小河一样流淌,长长短短深深浅浅很难规定到多长的时值里。但是,没有规矩也不好唱。毕竟作曲技法不能一味的迁就内心无序的激情和柔情。但是,想要表达强烈的感情也不能过于秩序化。因此采用了这种自由节拍,歌曲显得非常流畅和舒服,情感抒发的非常到位和充分,细腻。想必作曲家是出于想表达委婉细腻的心境,所以采用的是小调式。小调式表达的即使是激情,也是动人的,不会有大调式的豪迈激越感。三连音和若起也是强化情感程度和浓度的手段,歌曲的节奏特点主要是三连音,弱起以及很多十六分音符的用运。这样作品的情感就显得急迫强烈,尤其是高潮部分。

歌曲第3部分是高潮,跟前面的倾诉部分形成情绪上鲜明的对比。结束部分的抒情让听觉尽情尽兴。高潮部分的速度真是很给力啊,尤其是用男高音演唱,更是具有震撼力。虽然廖昌永和何慧的二重唱非常棒,但是,这首作品原作毕竟是写给独唱的,因此,二重唱技术和人工的痕迹就比较浓郁,缺乏独唱的感性魅力。独唱中最具有诠释力的是魏松的演唱。戴玉强的不对味,殷秀梅的唱的过于卖力和狠了点。就我个人的理解,魏松的诠释和感觉是最到位的,感觉一切都合适,合适一定会美的。虽然音乐的合适有点表达不清楚,但是就应该是这样的,感觉就这样是音乐表达常用的话语,就到这里,只能说到这里。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