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某某,男,61岁,2021年初诊。患者有糖尿病史10年余,近1年血糖控制不佳,近因小便困难来就诊。刻诊:渴欲饮水,小便多,大便干结,饥而不能食,食则胃感胀满,心烦,舌红,苔黄腻。
证属:湿热水气,弥漫三焦。
治则:清解邪热,化气行水。
拟方:五苓散合白虎汤加减。
处方:猪苓15g,茯苓15g, 白术15g,泽泻15g,桂枝10,寒水石15g,先煎十分钟,滑石15g,布包,石膏45g,先煎十分钟,知母15g,粳米15g,甘草6g。7剂,每日一剂,每剂分7次服。
4月22日复诊:患者小便通利。再以前方继服7到。
4月29日三诊:患者诸症基本控制,血糖明显下降,继方7剂。
5月6日四诊:患者诸症己基本消除,血糖正常,守方续服以善后。
体会:《内经》认为,消渴症发病与体质虚弱、过食肥厚油腻、情志因素等有关。明代中医根据前人论述,对消渴症做出更精确的描述,烦渴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多饮为下消。上、中、下消的病变部位,主要与肺、脾胃、肾有关,尤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金匮要略》第十二4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其病机是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得输布,故见消渴。在中焦有饥而不能食,食则胃感胀满,在下焦有小便困难且短小色黄,参合舌红,苔黄腻辨证为湿热水气弥漫三焦。以白虎汤清热泄浊,以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寒水石,滑石解热除湿,粳米,甘草固护胃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