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研究》课题论证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研究
[课题总负责人]张方荣
[课题组主要成员]王 正 王修成 孙正香张云云 尹河
[课题论证]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小学语文的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目前最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农村学校无论是师资和办学条件都相对薄弱,教学资源缺乏。农村的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相对落后,家庭教育措施不到位。
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还有一段距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不高。我们对许多理论、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许多教师课前准备草率、缺乏针对实情的教学设计;处理三维目标心中无数;课堂形式浮华,少有学生实践的教学活动;课后不事总结,不作权衡实效的教学反思。因此,实践上再次出现了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有:
问题一:教师主宰课堂,主客体错位。
教师决定课堂教学一切,形成“五个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讲课为中心,教师讲课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以做题为中心,教学价值为应试为中心。教师是“指挥者”,学生是“执行者”,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永远以“权威”“霸主”的身份自居;对教师而言,学生则是以“奴役”“玩偶”的角色出现。本该充满师生情意色彩的交往互动过程变成了“不公平的交易”或“强行买卖”的过程。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结果是学生不会学,不懂学,乃至学不好,学习效益差。
问题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把他们当作是有待修剪的“花草”和需要加工的“器物”;没有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而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始终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使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统一的打磨,塑造成一个个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产品”。
问题三:知能脱节,发展畸形。
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沿袭,忽视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却没有重视,导致学生表现出不会思维,不会创新以及情商较低的畸形发展状态,成为“不完整的人”,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再加上应试教学影响,“加时之风”、“题海战术”、“增压之道”盛行,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课堂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怪圈。
问题四:追求形式,教学缺少思维深度。
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在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策略的研究有着比较现实的意义。农村相对城市而言,地域较为偏僻,教学资源相对落后,师资队伍相对较弱,但农村的发展日新月异,今天的农村可能就会变成明天的城市,即使是最落后的地区,在教学领域上也是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因此,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农村与城市有着一定的相通性。我们选择《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借鉴他人已有的经验,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实践探索为重点,通过研究,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初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体系。使语文教学回归现实,使课堂教学成为基于乡土、基于校本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这对于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改变农村小学的落后面貌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来划分主要有两个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内容、学生和教学情景。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语文教学的准备策略、语文课堂的有效管理策略、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共四个方面。
教学的实施策略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而教学行为策略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亮点,通过对语文教学行为的研究,揭示语文教学所特有的价值,使教学行为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内容一、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自主备课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备重点难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内容二、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1)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结构:
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教学块”或言之“学习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我们倡导多元的组块教学设计,但也不放弃一定范围内的线性教学设计。
(4)教学方式:
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粗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5)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6)学习评价:a、学习评价应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b、学习评价应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c、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内容三、提高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课题组成员曾完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建设“绿色书香校园,蕴涵小学生人文素养》等课题的研究。
主持人已经担当或者主持过镇江市级课题。多年来,我们小学语文一贯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每年都通过讲座、观摩、研讨等形势,不断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培养出了大批骨干教师,有益于我校的课题研究。
近两年来,我校着手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并在逐步的推广,受到老师、学生的赞同。
此课题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支持,课题组成员热情高,研究的意识强,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保证。
四、科研手段: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五、课题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7.9—2008.1)(张方荣)
A、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B、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C、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
2、实施阶段:(2008.2—2009.10)(王正)
A、请专家指导,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B、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C、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实施阶段的具体步骤及分工:
⑴第一阶段
大讨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2008.3-2008.5)
主持:张方荣、王正
衡量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A、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
B、有效的语文教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
C、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
为了探讨一堂语文课是否高效,应该要先明确一堂课的标准是什么,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应该体现哪些语文价值。(全课题组参加)
A、搜集资料,初步了解一堂语文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B、组织网上讨论,集思广益,归纳整理,明确好课标准。
C、结合案例,对观点进行分析。
D、出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⑵第二阶段
结合案例,分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成因。 (2008.6-2008.10)
主持:孙正香
A、开展互研,结合镇校教研,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B、聘请部分专家来校指导。
C、结合教科联谊学校活动,开出几堂有针对性的研究课。
⑶第三阶段
有效教学的策略实施。(2008.11-2009.10)
主持:王正
内容分工:
A、准备策略 主持:王修成
重点解决一堂语文课老师课前该做些什么?是要备教材还是备学生?是为自己上课还是为学生上课?
B、管理策略主持:孙正香
重点要根据评价标准积累学生在管理策略干预前后的数据,判断策略的科学性。
C、教学行为策略主持:张云云
重点积累四种策略具体运用的经验,处理好四种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
D、评价策略主持:尹河
根据评价标准,积累数据,分析评价标准的科学性。(由于标准的不确定性和测量方法上的缺陷,这一点有可能是本课题的一个不足之处)
⑷第四阶段
组织 “语文有效教学”论文交流。主持:王 正
3、总结阶段:(2009.11—2009.12)
A、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在全校推广成功经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B、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完成时间。预定于2009年年底结题
上一篇
瓷器鉴定小知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