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管理的本质:活力是生命力,人心是凝聚力,无限生长的脉动与规律

管理的本质一定是激活组织,活力和人心才是管理的本质,活力可不是效率,活力是一种生命力,是一种成长力,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进化之力,有了活力就有了勃勃生机,就有了劲头、有了希望、有了目标、有了理想,有了活力企业才能有了活的灵魂,这才是管理的本质,所以活力才是一切的基础,效率只是活力的附属品而已,效率和配置和运作的商业诉求。只是把管理理解到效率,就还停留在过去科学管理机械管理的阶段,还真正没有理解智能时代的管理。那么活力之外,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是什么呢?我告诉你,一定是人心,活力有了,人心冷落了,那么活力也就涣散了,活力是组织的生命力,人心是组织的凝聚力,有了这两个“力”组织就能无坚不摧、无限生长,这才是管理的本质。

战略管理最厉害的能力是不断反思复盘和演化迭代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得了,这种能力就是持续进化的能力,在不断得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进化和对环境的适应与改造,你看看,战略有偏差不怕,在执行落地的过程中能不断复盘迭代,甚至是纠偏和修正,这就厉害了,如果这样的话,最终一定会沿着更务实更符合市场规律的路径去演化,这是很厉害的战略管理能力,这种企业也是可以把老板的战略宏图真正落实到位的能力,尤其是在科技领域中,不断反思迭代更显得重要,在不断的认知与行动、理论与实践中获得真理,获得成功的规律和路径。

质量永远是产品的第一生命线,一旦质量有问题,产品所有的价值就归零,而且对企业整体品牌和声望的伤害都是不可逆的,你永远不知道因为质量问题,你流失了多少真正的客户,损失了多少可以持久的生意延续。不管什么类型的产品,哪怕是虚拟产品、网络产品,质量都是第一位的,质量是商业价值的第一依存要素,永远不要怠慢产品质量,尤其是产品的第一属性的功能,一定要做到至善至美,比如很多人都说新能源汽车,就是电动车加一堆淘宝上几百块钱一个的各种电子消费设备,而且是那种特别低级的消费电子设备,什么大屏啊、影音啊、记录仪之类的,就是个低端消费电子产品包而已,真正能把电动车第一位的出行问题解决好的企业,才是真正懂市场懂商业的企业。

一家企业的文化基因,尤其是第一位的组织信仰,太重要的,如果企业一切都向钱看,那么企业发展一碰到问题就会作鸟兽散,如果企业一切信仰是建立伟大的商业组织,那么企业会扛过所有的艰难困苦和短期风险,如果企业一切信仰是为客户提供伟大的产品,那么企业会把产品做到极致,如果企业一切信仰都是以创新引领潮流,那么企业就会把创新看得比生命还重,如果企业的信仰是探索人类在外太空的生存空间,那么就是马斯克的SpaceX,不断挑战技术在时代边界的极限问题,这是了不起的。文化基因是可以帮助企业穿越时空束缚,穿越当下问题和瓶颈束缚的,让企业有刺破苍穹的凝聚力和发展力,这是文化基因的本质。

性价比不是价格低的代言词,性价比高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用合适的价格买到超值的产品,物美而价廉,所以不同价格层次的产品都有性价比,当然所谓的奢侈品已经超出一般产品的概念,纯粹以圈层情感精神消费为主了,奢侈品之外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用性价比来衡量,而且这个指标是消费者最认可的指标,不管是大到买车买房,还是买电器买家居,还是买个笔记本电脑、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性价比都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消费者觉得你的产品就是性价比高,那就真正实实在在的占住了消费者的心智,而且会深度认可依赖你的品牌,消费者最怕做决策做选择了,有个信任的老品牌陪伴在左右最合适,市面上哪些所谓的占领心智、搞什么洗脑忽悠的,都是不懂得这个时代的特性,就是你任何的商业手段和技巧都像皇帝的新装一样欲盖弥彰,回归本质,回归人心,回归价值和意义才是最关键的,所以要重视性价比,要把性价比作为生命线。

我多次强调这是个价值和意义回归的时代,所以价值和意义回归的时代就是精神和情感消费至上的时代,如果你还不懂得这里面的道道的话,那就是要获得客户的人心,让产品和服务走进客户的心里,让客户的心为之感动,然后你就可获得一切,这可不是商业范畴的教条,在其它领域同样适用。

真正的产业基金一定是一盘棋的战略型产业基金,产业基金很多人都不懂,别看有的企业用产业基金似乎投了很多项目,其实并不能发挥出项目的真正威力,只是撒豆成兵追求了投资的量,或者只是抢了更多的项目而已,而战略型产业基金,一定是基于产业战略,或者更大的生态战略,或者更大的生态系统战略,生态集群战略,来开展的战略型的投资并购的,在一个大的统御图之上逐步实现商业战略的布局,也就是一盘棋的,而不是一盘散沙的,这里面有无穷的组合效应、协同效应、交叉效应、创新效应、并联效应、成本效应、效率效应,甚至是生态效应、系统效应的出现,这里面道行就深了,但是你看市面上大部分产业基金还都是聚焦在所谓一个产业领域做散点式的投融资,这真是暴殄天物不明就里啊。

为什么要提拔年轻的管理者,年轻人上来就是为了干活的,难道说年龄大的就不干活儿吗?不是的,年轻人的创新力、求变力、创造力,以及想干事业的劲头和愿望要强的多,因为他们需要绽放、需要拼搏、需要实现自我,更需要改变生活和命运,这是最关键的,这是从人生命底层迸发出来的最强悍的生命力,这也是组织生命力的最直接的来源,很多人甚至连这个常识都不懂,以为年轻人没有人脉资源、不够成熟城府,年轻人干事情不牢靠不够踏实,年轻人不能做到点水不漏游刃有余,所以就不能提拔年轻人,这是迂腐到极致且没有救了的表现,别不信,现实中真有不少这样的人。

凡是成长的太快的企业或者个人,普遍会出现两种问题,第一种是膨胀,这种膨胀是人性的本质之一,任何人都逃不开;第二种是犯错,只关注了量变忘记了质变,肯定就会犯错,量变到质变是需要跳过多重因素,而不只是一个量的爆发,所以企业增长过快肯定会面临组织内功跟不上的困境,随时都有覆灭的风险,比如管理体系、质量管控、技术积累、创新管理、团队管理、文化沉淀等等,既要追求量变的爆发,还要做实质变的根基,这是最关键的,人们往往因为膨胀而忘记了质变的根基,所以大多数情况都是膨胀之后的覆灭,能跳过死亡陷阱的太少了。

有时候多并不一定是坏事儿,多就有组合就有创新,多就会产生1+1>2的效果,多产生的这种组合效应是超出想象的,所有多也好、少也好,关键看怎么应用,处世之道即是应变之术,多与少同样重要,不能迷执于少,更不能迷惑于多,多与少是企业战略演化过程中必须跨越的经营哲学,少而精、多而广、精而深、精而广,这里都有战略演化的逻辑。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干,最好最快捷的方法是参考最优秀者的做法,我们叫对标和抄作业,照猫画虎应该是最快的学习和领会方法了,这个学习思维看上去简单,其实是学习的真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需要破万卷,只要把一卷真经读透读明白,就能达到一生二、二生三的境界,这是很厉害的方法,尤其是在这个智能时代,还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学的呢?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