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在“宇宙大爆炸”理论中,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即,“哲学已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人们对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所研究的包括认识观念和宇宙观念等问题。因此,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着,它就不会死亡!但是,霍金却断定:哲学已经死亡了。
“哲学已死”这个命题,是霍金在《大设计》书中提出的。人们对于“哲学已死”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例如:
霍金的华人弟子、霍金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和《大设计》等书翻译者吴忠超认为:霍金的“哲学已死”,是指在极端物质化的当今世界是否比以前更进步,还是很可疑的事。人们必须做形而上的追求,才能脱离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这是为什么世代有识之士追求存在、生命和宇宙的意义。解决这些命题本来应该是哲学家的任务,可惜科学的高度发展使得哲学无法跟上。霍金在新著“大设计”的开篇中说到“哲学已死”就是这个意思。可以断定,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不了康德、彭加莱和罗素这样的人物了。
与吴忠超美化霍金的“哲学已死”评述不同,江晓原和穆蕴秋在中国网上天文台的“天文奥秘杂谈”栏目上,所写的《霍金的意义:上帝、外星人和世界的真实性》一文中说:“霍金在《大设计》书中第一页便宣称“哲学已死”,这一高傲的姿态也激怒了不少人士。例如《经济学人》上的书评认为:霍金宣称“哲学已死”,却把自己当成了哲学家,宣布由他来回答基本问题,“这些言论与现代哲学很难作比,——霍金与莫迪纳(《大设计》的作者是:斯蒂芬-霍金和列纳德蒙洛迪诺)把哲学问题看成闲来无事喝茶时的消遣了””。
在这里,我们不探讨“哲学已死”断言是否高傲的问题,而是先来研究霍金用来证实“哲学已死”的论据;接下来研究他在创立“宇宙大爆炸”理论时,哲学是否已经死亡;最后研究霍金的哲学究竟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或者是属于唯心主义的哲学?
霍金为了证实“哲学已死”,在赵君亮绎的《宇宙的起源与归宿——听霍金讲万物之理》书中,提出了一系列明显的和隐含的论据。
霍金认为,根据埃德温-哈勃的观测结果,可以证实“宇宙正在膨胀”;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确定“宇宙目前的膨胀速度”;应用数学方法,可以确定“宇宙必然有一个起点”;根据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可以确定“宇宙有一个非奇点的开端”。
霍金还认为,宇宙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而“科学理论只是一种数学模型”。由于哲学家既不懂科学理论、又不精通数学,所以只能研究玄学或神学的宇宙的开端问题,而无法“把宇宙之开端的问题纳入了科学的范畴”。
于是,霍金就在前一种观念指导下,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后一种观念指导下,断定“哲学已死”。例如:
霍金说:“当大部分人对一个基本上处于静态、无变化的宇宙深信不疑之时,宇宙是否有一个开端的问题,实质上便成了某种玄学或神学问题。人们可以就两条不同的途径来说明所观测到的现象:或者宇宙永恒存在,或者它在某个有限时间内处于运动之中,而运动的方式恰好使宇宙看上去就像是永恒存在一样。但是在1929年,埃德温-哈勃完成了一项划时代的观测,即无论你朝何处看,遥远的恒星都在快速地远离我们而去。换言之,宇宙正在膨胀。这意味着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天体应该紧密地集聚在一起”。
“利用多普勒效应,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河外星系远离我们的运动速度,来确定宇宙目前的膨胀速度。这一步可以做得非常精确。然而,星系的距离只能通过间接的途径来加以测定,测定结果并不太精确。因此,我们所能知道的宇宙膨胀速率也就是每10亿年在5%到10%之间”。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推导出了一些新的数学方法,以从证明奇点必然会出现的那些定理中剔除这个以及其他技术性条件。最终结果见于彭罗斯和我本人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文中证明了必然存在过大爆炸奇点,前提条件只要求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以及宇宙中所包含的物质与我们观测到的一样多。
对于我们的工作有不少反对意见,部分意见来自一些俄国学者,他们信奉由利夫希茨和哈拉特尼柯夫所奠定的思路,另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则感到凡涉及奇点的所有观念都是无法接受的,这会破坏爱因斯坦理论的完美形象。然而,人们毕竟不可能与数学原理争辩。因此,现在为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宇宙必然有一个起点”。
“这也许会使我们想到,所谓虚时实际上就是基本时,而被我们称为实时者,只不过是我们头脑中所创造出来的某种东西。在实时中,宇宙有一个开端和一个终点,它们都是奇点,并构成时空的边界,科学定律在奇点处失效。但是,在虚时中就不存在任何奇点或边界。所以,也许被我们称之为虚时者,实际上有着更为基本的概念,而所谓实时仅仅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种概念,可用来邦助我们描述我们想象中的宇宙之模样。然而,根据第一讲中我所介绍过的思路,科学理论只是一种数学模型,它可以用来说明我们的观测结果。它仅仅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之中”。
“经典广义相对论的奇点定理表明,宇宙必然有一个开端,而且这个开端只能用量子理论来描述”。
“科学进步的速度非常之快,人们在中学或者大学里学到的那些知识始终是稍嫌过时;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跟得上快速进展的知识前沿。而且,他们不得不为之投入自己的全部时间,并在某个不大的领域内从事专业性研究。至于其余的绝大多数人,对于不断取得的进展以及由此引发的激情则知之甚少。
要是七十年前的爱丁顿所言属实,则那时仅有两个人能理解广义相对论”。
“迄今为止,大多数科学家都一直太过专注于发展一些新的理论,以求描述宇宙的真貌,而没有去探问为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探求宇宙为何如此的人(即哲学家)来说,他们的工作无法跟上科学理论的进展。在18世纪,哲学家们把包括科学在内的人类全部知识,当作他们的研究范围。然而,到了19和20世纪,除了少数科学家外,对于哲学家和其他任何人来说,科学在学术内容和数学方法上变得过于深奥。哲学家们大大缩小了他们的探索范围,而正因为如此,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道:“对哲学而言,唯一还可以做的事就只剩下分析语言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哲学的伟大传统之没落竟到了如此凄惨的境地!
不过,一旦我们确实发现了一种完美的理论,那么应该及时让每个人理解其主要原理,而不只限于少数科学家。那时,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对宇宙为什么存在这一问题的讨论。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那将会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上帝的意向了”。
霍金为了创立论述宇宙的起源、发展和演化规律的“宇宙大爆炸”理论,首先会遇到“自己的认识是从何处开始?”的问题;或者说,会遇到“人的认识是从何处开始?”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观念的问题。
在霍金的理论中,并没有直接论述这个问题。但是,霍金的论述表明:他的认识是从存在于他大脑中的概念和表象开始的。
霍金认为:根据哈勃的观测结果,可以断定“宇宙”曾经存在一个称之为大爆炸的时刻;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知道“宇宙膨胀的速率”;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可以知道“黑洞”的存在;根据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理论、欧几里得的时空理论和《广义相对论》,可以知道“时空可以形成一种无边界闭合曲面”;根据霍金自己的“时间”概念,“时间”可以分为“热力学时间箭头”、“心里学时间箭头”和“宇宙学时间箭头”;根据量子理论,霍金设计出“宇宙大爆炸模型”。例如:
霍金说:“1929年,埃德温-哈勃完成了一项划时代的观测,即无论你朝何处看,遥远的恒星都在快速地远离我们而去。换言之,宇宙正在膨胀。这意味着在过去某个时间,天体应该紧密地集聚在一起。
事实上,似乎在大约100亿或200亿年前的某个时间,所有这些天体都恰好位于相同的位置上。
这一发现最终把宇宙之开端的问题纳入了科学的范畴。哈勃的观测表明,曾经存在一个称之为大爆炸的时刻,那时宇宙无限小,因而其密度必为无穷大”。
“20世纪20年代,当天文学家开始观察河外星系中恒星的光谱时,异常情况发生了:它们所缺失的特征颜色组与我们的银河系中恒星的情况相同,但它们全部都朝着光谱的红端移动,且相对位移量都一样。对此,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运动,因而星系光波的频率减小了,或者说发生了红移,其原因在于多普勒效应”。
“利用多普勒效应,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河外星系远离我们的运动速度,来确定宇宙目前的膨胀速度。这一步可以做得非常精确。然而,星系的距离只能通过间接的途径来加以测定,测定的结果并不太精确。因此,我们所能知道的宇宙膨胀速率也就是每10亿年在
5%到10%之间”。
“剑桥的一位教师米歇尔于1783年在《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该篇论文中米歇尔指出,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密度又足够高,那么恒星所具有的强引力场就有可能使光无法逃掉。任何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还没有跑得太远就会在恒星引力的作用下被拽回来。米歇尔认为,这类恒星可能大量存在。……这类恒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黑洞。
……事实上,由于光速是恒定的,在牛顿引力理论中像对炮弹那样来处理光就必然会出现矛盾。由于引力的作用,从地球上向上发射的炮弹会渐而减速,最终便告仃止,并随之落回地面。但是,光子会以恒定的速度持续不断地向上运动。那么,牛顿引力能以何种方式影响到光呢?直到爱因斯坦于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之时,一种关于引力如何影响光的自治理论才得以问世;而且即便如此,只是在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人们才真正明白了爱因斯坦理论对大质量恒星的含意”。
“黑洞辐射乃是依据20世纪两个伟大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共同预言的第一个例子”。
“为了预测宇宙应该如何起源,人们需要一些在时间起点之际能得以成立的定律。如果经典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话,那么由奇点定理可知,时间起点应当起始于密度和曲率均为无穷大的一点。在这样的一点上,所有已知的科学定律全都会失效”。
“在以实时空为基础的经典引力理论中,宇宙的行为只有两种可取的方式。或者它永远存在,无始无终;或者在过去某个限定的时间,宇宙从奇点起有自己的开端。事实上由奇点定理可知,宇宙必然取第二种可能性。另一方面,在量子引力理论中还会出现第三种可能性。因为这时用的是欧几里得时空,时间方向与空间方向完全处于同等地位,故时空在范围上可能是有限的,但并不存在构成边界或者边际的任何奇点。时空应当就像地球的表面,只是还多了两维”
“测不准原理意味着即使是完全真空的空间也充满了虚的粒子和反粒子对。这些虚粒子对会具有无限大的能量,而这意味着它们的引力作用会使宇宙高度弯曲成无限小的尺寸”。
“至少存在着三类不同的时间箭头。第一类,热力学时间箭头——沿着这一时间方向,无序程度或熵总是在增加的。第二类,心理学时间箭头。这个方向使我们感觉到时间在不断流逝——沿着这一时间方向,我们记住了过去,但对未来并无所知。第三类,还存在宇宙学时间箭头。沿着这一时间方向,宇宙是在膨胀,而不是在收缩”。
“在大爆炸瞬间,宇宙尺度为零,因而温度必然为无穷大。但是,随着宇宙的膨胀,辐射的温度会不断下降。在大爆炸之后的1秒钟,温度会下降到约100亿度。这大约是太阳中心温度的1000倍,不过氢弹爆炸时就会达到这么高的温度。在这一时刻,宇宙的主要成分应当是光子、电子、中微子以及它们的反粒子,同时还会有一些质子和中子。
随着宇宙继续膨胀,温度进一步下降,在碰撞过程中电子和电子对的产生率,会变得低于它们因湮灭而消失的速率。于是,大部分电子和反电子会彼此湮灭,产生出更多的光子,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电子。
大约在大爆炸后的100秒,温度会下降到10亿度,这也是最灼热恒星内部的温度。到达这一温度时,质子和中子所具有的能量已不足以摆脱强核力的吸引作用。它们开始可以结合在一起,生成氘(重氢)原子核,其中包含了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然后,氘核又会与别的质子和中子结合,生成含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的氦核。此外还会生成少量的两种较重的元素,即锂和铍。
可以计算出,在热大爆炸模型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质子和中子会转化成氦核,同时还生成少量的重氢和其他一些元素。多余的中子衰变为质子,也就是普通氢原子的核。这些理论预期值与观测结果非常吻合”。
“宇宙中,在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区域内大约有个粒子。所有这些粒子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根据量子力学,粒子能以粒子/反粒子对的形式由能量产生。但是,这马上又会引出能量应来自何处的问题。答案是宇宙的总能量恰好为零”。
上述论述中,哈勃根据观测结果得到的“哈勃定律”、以及“黑洞”、“四维时空”、“欧几里得时空”和霍金的“时间”等,都是概念和表象。所以我们可以断定:霍金创立“宇宙大爆炸”理论时,认识活动是从存在于他大脑中的概念和表象开始的:而这正是霍金认识观念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霍金为了创立论述宇宙的起源、发展和演化规律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还会遇到“存在于自己大脑中的、用来描述宇宙大爆炸规律的数学公式是否就是宇宙真实的规律”之类的问题,或者说,还会遇到“存在于人脑中的外界事物的映像,是否就是外界事物的本身”的问题。
在霍金的理论中,并没有直接说明“存在于人脑中的外界事物的映像,是否就是外界事物的本身?”问题。但是,他的论述表明:“存在于他大脑中的、用来描述宇宙大爆炸规律的数学公式”,就是“宇宙”的真实规律。
霍金认为:在研究宇宙从大爆炸中产生的问题时,遇到了不少反对意见,但是“人们毕竟不可能与数学原理争论”;由于“科学在学术内容和数学方面变得过于深奥”,所以“哲学家们大大缩小了他们的探索范围”;“根据量子力学,粒子能以粒子/反粒子对的形式由能量产生”,宇宙是在“大爆炸”中由能量产生;“在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区域内大约有个粒子”,若要问这些粒子的“能量来自何处”?“答案是宇宙的总能量恰好为零”;宇宙是“四维时空连续区”,所以根据“四维时空”理论,宇宙的形状就象地球;根据“广义相对论”、“支配弱力、强力和电磁力的局部理论”、以及根据“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就可以“接近探知自然界极终规律的目标”。例如:
霍金说:“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推导出了一些新的数学方法,以从证明奇点必定会出现的那些定理中剔除这个以及其他技术性条件。最终结果见于彭罗斯和我本人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文中证明了必然存在过大爆炸奇点,前提条件只要求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以及宇宙中所包含的物质与我们观测到的一样多。
对于我们的工作有不少反对意见,……然而,人们毕竟不可能与数学原理争辩。因此,现在为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宇宙必然有一个起点”。
“暴胀的概念还可以用来解释宇宙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物质。宇宙中,在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区域内大约有个粒子。所有这些粒子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根据量子力学,粒子能以粒子/反粒子对的形式由能量产生。但是,这马上又会引出能量应来自何处的问题。答案是宇宙的总能量恰好为零。
宇宙中的物质是由正能量生成的”。
“人们根据这种无边界的设想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宇宙遵循某个可能的历史而演变之机会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确实存在一族特定的历史,它们出现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历史大得多。要是用图来表示,这些历史也许就像是地球表面,其中以北极距表示虚时;用纬圈的大小代表宇宙的空间尺度。宇宙刚诞生时位于北极,它只是一个点。随着向南运动,纬圈渐而增大,相当于宇宙随虚时在膨胀。在赤道上宇宙的尺度会达到极大;然后它再度收缩,直至到达南极时又成为一个点。尽管在南北两极处宇宙的尺度为零,但这两个点并不是奇点,这与地球上的南北两极并无奇点之特性完全一样。在宇宙诞生之初,科学定律应当会成立,就像它们在地球南北两极成立一样”。
上述论述中,由于霍金所说的“宇宙刚诞生时位于北极,它只是一个点”、“人们毕竟不可能与数学原理争辩。因此,现在为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宇宙必然有一个起点”、“宇宙的总能量恰好为零”、以及“宇宙中的物质是由正能量生成的”等,都是任何人(包括霍金在内)的感觉器官从来也没有感觉到过的事实,都是只能存在于霍金大脑中的宇宙的映像,而他却认为这是宇宙的真实状况。所以我们可以断定:霍金创立“宇宙大爆炸”理论时,认为“存在于他大脑中的、用数学公式描绘的宇宙,就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宇宙”;或者说,霍金认为“存在于人脑中的外界事物的映像就是外界事物的本身”:而这也是霍金认识观念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霍金为了创立关于宇宙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规律的“宇宙大爆炸”理论,需要研究各种有关的科学理论,而这些理论又是具有不同的宇宙观念的科学家创立的;而且,霍金生活在西方社会中,社会上又流传着各种宇宙观念。因此,霍金创立“宇宙大爆炸”理论时,各种宇宙观念就会传到他的大脑中,并成为他的宇宙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霍金的理论中,并没有直接论述他是否具有宇宙观念。但是,霍金的论述表明:他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在他大脑中已有的宇宙观念指导下创立的。
霍金认为:随着科学理论在描述事件时所取得的成功,“大多数人渐而相信上帝容许宇宙会按照一套定律来演化”,但是“宇宙应当仍需仰仗上帝来上紧其发条,并选定以何种方式来启动它”;“宇宙的开端乃是上帝的职责。不过,也可以说宇宙的整个历史就是上帝的杰作”;关于宇宙为什么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那将会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上帝的意向了”;埃德温-哈勃的观测,“最终把宇宙之开端的问题纳入了科学的范畴”。例如:
霍金说:“时空可以形成一种无边界闭合曲面的观念,同样对上帝在宇宙事务中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含意。随着科学理论在描述事件时所取得的成功,大多数人渐而相信上帝容许宇宙会按照一套定律来演化。看来他不会干涉宇宙以致破坏这些定律。但是,这些定律并没有告诉我们宇宙在诞生之时看上去应该是何种模样。宇宙应当仍需仰仗上帝来上紧其发条,并选定以何种方式来启动它。只要宇宙有开端,而这个开端又是一个奇点,那么人们就可以假设宇宙乃是在某种外部力量的作用下生成的。然而,如果宇宙确实做到充分自足,不存在任何的边界或者边际,那么它就既不会被创造出来,也不会毁于一旦。宇宙应当从来就是这种样子。那么,造物主的位置又在哪里呢”?
“宇宙为什么就应该在时间的一个端点,即我们称之为过去的那个端点表现为高度有序的状态呢?为什么它并不是在全部时间都处于完全无序的状态呢?不管怎么说,后者的可能性看上去也许会更大一些。又为什么无序程度增大的时间方向与宇宙膨胀的方向是相同的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上帝直接选定宇宙在膨胀阶段之初就应该处于一种平滑而有序的状态。我们不应该试图理解这是为什么,也就是说不应该去质疑上帝的理由何在,因为宇宙的开端乃是上帝之责。不过,也可以说宇宙的整个历史就是上帝的杰作”。
“对于那些探求宇宙为何如此的人(即哲学家)来说,他们的工作无法跟上科学理论的进展。在18世纪,哲学家们把包括科学在内的人类全部知识,当作他们的研究范围。……
不过,一旦我们确实发现了一种完美的理论,那么应该及时让每个人理解其主要原理,而不只限于少数科学家。那时,我们所有人都能参与对宇宙为什么存在这一问题的讨论。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那将会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知识上帝的意向了”。
“但是在1929年,埃德温-哈勃完成了一项划时代的观测,即无论你朝何处看,遥远的恒星都在快速地远离我们而去。换言之,宇宙正在膨胀。这意味着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天体应该紧密地集聚在一起。
事实上,似乎在大约100亿年或200亿年前的某个时间,所有这些天体都恰好位于相同的位置上。
这一发现最终把宇宙开端的问题纳入了科学的范畴”。
上述论述中,由于霍金所说的“上帝容许宇宙会按照一套定律来演化”、“宇宙应当仍需仰仗上帝来上紧其发条,并选定以何种方式来启动它”、以及哈勃的“宇宙正在膨胀”等,都是在“宇宙是从无到有地产生”的宇宙观念指导下得到的。所以我们可以断定: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在他大脑中“宇宙是从无到有地产生”(也就是“物质是从无到有地产生”)的宇宙观念指导下创立的。
认识观念,是人们关于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等关系的知识。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不同人的常常会具有不同的认识观念。例如:
有些人认为,人的认识状况是:
人们借助身上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器官的功能,把感觉到的外界事物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这些信息对大脑产生了剌激,于是,大脑就产生了反射活动——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是大脑对于外界事物的反映,它包括需要、兴趣、意向、感情和认识等等。其中,人的认识活动,就是人脑对于外界事物反映的一种心理活动。
人们在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中,认识活动是从人身上的感觉器官感觉到外界事物的信息、并把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时开始的;人的认识是人脑对于外界事物的反映;反映在人脑中的事物不是外界事物的本身、而只是被人的认识活动改造过的外界事物的映像;以及人脑对于外界事物的反映又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这种认识过程的概况是:
大脑接收到来自外界事物的信息后,在大脑的右半球中,形成了以图像表达的事物的表象(即在事物并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大脑中所出现的该事物的形象);在大脑的左半球中,形成了以语言或数字表达的概念。然后,通过连接大脑右半球和左半球的胼胝体,将表象与概念联系在一起。
从大脑接收到来自外界事物的信息,直到在大脑的右半球和左半球中分别形成关于外界事物的表象与概念,是人们认识活动的第一阶段,通常称作“感性认识”阶段。
人脑中形成了关于外界事物的表象和概念后,在右半球中,大脑会对表象进行分解、组合、类比、概括、联想和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在左半球中,大脑会对概念进行比较、区别、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抽象思维活动。然后,通过右脑半球与左脑半球相互补充的思维活动,得到了新的概念、判断、推理、定义、定律、图表、公式和理论等,完成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过程。
从大脑中存在的表象与概念开始,直到得到了新的概念、判断、推理、定义、定律、图表、公式和理论等等,是人们认识活动的第二阶段,通常称作“理性认识”阶段。
人们对于外界事物(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事物)的论认识过程,通常是由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构成的。
另外一些人认为:
人的认识是从人脑中存在的表象或概念开始的,以及反映在人脑中的事物的映像就是外界事物的本身。
在哲学中,人们把上述两种认识观念分为两类,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念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观念。
在实践中,凡是认为:人的认识是从大脑接收到来自外界事物的信息时开始的,人的认识是人脑对于外界的反映,反映在人脑中的事物的不是外界事物的本身、而只是被人的认识活动改造过的外界事物的映像,以及人脑对于外界事物的反映又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等认识观念,就称作“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念”。
在实践中,凡是认为:人的认识是从人脑中的表象或概念开始的,以及反映在人脑中的事物就是外界事物的本身的认识观念,就称作“唯心主义的认识观念”。
但是,无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念,或者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观念,都是哲学的组成部分,都是哲学需要进行研究的对象。
宇宙观念,是人们关于宇宙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等规律的知识。
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人们在大脑中的认识观念指导下,应用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理论思维方法,会得到不同的宇宙观念。在哲学中,人们把宇宙观念分为两类,即,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念和唯心主义的宇宙观念。
持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念的天文学家,从来自小天体、行星、恒星、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等天体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时,开始认识宇宙的规律。他们发现:各种天体都是相互对立着和相互依存着;任何天体都不会从无到有地产生,任何天体也不会从有到无地消失;而且,天体的发展变化都遵循着质量互变的规律。
持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念的其他学科的科学家,从来自动物、植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物质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时,开始认识宇宙的规律。他们发现:物质都是相互对立着和相互依存着;任何物质都不会从无到有地产生,任何物质也不会从有到无地消失;而且,物质的发展变化都遵循着质量互变的规律。
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人们所说的“宇宙”,不是一个具有整体结构的“球”。例如: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宇宙”,只是自己对于包括小天体、行星、恒星、恒星系统、星团、银河系、河外星系、射电星系、类星射电源、类星星系、星系团、星际气体、星际尘埃、以及各种暗物质等在内的一切天体的统称。
对于其他学科的科学家来说,“宇宙”,只是自己对于包括动物、植物、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等在内的一切物质的统称。
由于任何天体和任何物质,都不会从无到有地产生,也不会从有到无地消失。所以作为一切天体和一切物质统称的“宇宙”,既不会从无到有地产生,也不会从有到无地消失,而只能永恒地存在。——这种宇宙观念,由于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所以就称作“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念”。
持有唯心主义认识观念的天文学家,从大脑中存在的表象和概念开始进行研究:
他们根据“哈勃定律”,断定“宇宙”在100亿年前“诞生”,并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他们根据“量子力学”,断定“在大爆炸瞬间,宇宙的尺度为零,因而温度必然为无穷大”,以及“宇宙中的物质由正能量构成”;
他们根据宗教理论,断定“上帝在大爆炸的瞬间创造了宇宙”,以及“上帝允许宇宙按一套定律来演化”。——这种宇宙观念,由于是在唯心主义认识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所以就称作“唯心主义的认识观念”。
但是,无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念,或者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观念,都是哲学的组成部分,都是哲学需要进行研究的对象。
霍金认为,“到了19和20世纪,除了少数科学家外,对于哲学家和其他任何人来说,科学在学术内容和数学上变得过于深奥。哲学家们大大缩小了他们的探索范围,而正因为如此,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道:“对于哲学家而言,唯一还可以做的事就只剩下分析语言了””。于是,霍金就断言:“哲学已死”。
霍金说:“对于那些探求宇宙为何如此的人(即哲学家)来说,他们的工作无法跟上科学理论的进展”。所以就象他的弟子吴忠超所说:追求存在、生命和宇宙的意义。解决这些命题本来应该是哲学家的任务,可惜科学的高度发展使得哲学无法跟上。因此,探讨“宇宙为什么存在”以及“知道上帝的意向”等重任都落到霍金的身上了。
那末,霍金在创立“宇宙大爆炸”理论时,哲学是否已经死亡了?
事实上,关于哲学是否已经死亡的问题?只要研究霍金在创立“宇宙大爆炸”理论时,他的哲学是否已经死亡?或者说,只要研究霍金是否在他大脑中的认识观念和宇宙观念指导下创立“宇宙大爆炸”理论?就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例如:
(一)霍金在唯心主义认识观念指导下创立“宇宙大爆炸”理论
我们已经知道:霍金的认识是从“哈勃定律”、“多普勒效应”、“黑洞”、“四维时空”、“欧几里得时空”和霍金自己的“时间”等概念和表象开始的。那末,这些概念和表象是否是人身上的感觉器官感觉到外界事物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大脑后得到的?
霍金说:“1929年,埃德温-哈勃完成了一项划时代的观测,即无论你朝向何处看,遥远的恒星都在快速地远离我们而去”。但是,在哈勃的论述中,哈勃从来也没有说过:他“看到”遥远的恒星都在快速地远离我们而去”。可见,这个论据是霍金编造出来的。
霍金说:“利用多普勒效应,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河外星系远离我们的运动速度,来确定宇宙目前的膨胀速度”。但是,在多普勒的论述中,多普勒从来也没有说过:“河外星系”的“光谱线的红移”,就是由于“声”的“多普勒效应”引起的。可见,这个论据是霍金编造出来的。
霍金说:“黑洞辐射乃是依据20世纪两个伟大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共同预言的第一个例子”。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位天文学家观测到真正的“黑洞”。可见,这个判断是霍金编造出来的。
霍金说:“宇宙的时空应当就像地球的表面,只是还多两维”。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观测到这种“宇宙”。可见,这个判断是霍金编造出来的。
此外,霍金所说的“时间”、“空间”、“虚时间”、“四维时空”等等,都是人(包括霍金本人在内)感觉器官感觉不到的抽象概念。
显然,霍金创立“宇宙大爆炸”理论时,其认识并不是从他的大脑通过感觉和知觉,对于外界事物作出反映时开始的;而是从一些概念和表象开始的。因此,从“人的认识从何处开始”的问题方面来说,霍金的认识观念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观念。
霍金还说:“我推导出了一些新的数学方法,以从证明奇点必然会出现的那些定理中剔除了这个以及其他技术性条件。……最终结果见于彭罗斯和我本人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文中证明了必然存在过大爆炸奇点”。显然,这是把人脑中创立的数学方法,看成是外界事物本身的认识观念。事实上,霍金的“数学方法”,只是他大脑中思维活动的结果,而真实的“宇宙”既可能按照这种规律演变,也可能不按照这种规律演变。因此,从“存在于人脑中的外界事物的映像”,是否就是“外界事物本身”方面来说,霍金的认识观念也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观念。
可见,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在他大脑中唯心主义的认识观念指导下创立的。
(二)霍金在唯心主义宇宙观念指导下创立“宇宙大爆炸”理论
我们已经知道:霍金的宇宙观念是“大多数人渐而相信上帝容许宇宙会按照一套定律来演化”、“宇宙应当仍需仰仗上帝来上紧其发条“、”如果宇宙确实做到充分自足,不存在任何的边界或者边际,那么它就既不会被创造出来,也不会毁于一旦。宇宙应当从来就是这种样。那么,造物主的位置又在哪里呢”?显然,这是上帝创造宇宙的理论,也是唯心主义的宇宙理论。
我们在《霍金的“宇宙大爆炸”是根据哈勃假设编写成的科学幻想文章》中已经探讨过:哈勃在无法解释“离地球越远的恒星,它的光谱线的红移量越大”现象的原因时,提出了一个假设:这“是由于光穿越星系与银河系之间的“空间”时,受到“空间”膨胀(也就是“宇宙”可以从无到有地产生)的影响,把光波拉开所引起的”。这个假设表明,哈勃是在宇宙可以从无到有地产生的宇宙观念指导下创立“哈勃定律”,而霍金正是根据“哈勃定律”断言“宇宙”在100亿年前诞生。显然,这种“宇宙”可以从无到有地产生的假设,也是在唯心主义宇宙观念指导下得到的。
可见,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在他大脑中的唯心主义的宇宙观念指导下创立的。
(三)霍金创立“宇宙大爆炸”理论时哲学未死
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在他大脑中唯心主义认识观念和唯心主义宇宙观念指导下创立的。
从哲学上来说,哲学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其中,霍金的认识观念和宇宙观念,是以思维是第一性、存在是第二性,也就是以精神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作为主要标志,所以他的认识观念和宇宙观念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从唯心主义哲学中不同派别方面来说,霍金的认识观和宇宙观念,是以歪曲和无限夸大物理学中的“能”的概念,把一切自然现象、自然过程都归结为“能”,以及把“能”和“能”的承担者——物质——割裂开为主要标志,所以他的认识观念和宇宙观念属于唯心主义哲学中的“唯能论”学派的哲学。
由于“本来应该是哲学家的任务”来解释宇宙的重任,现在只能由霍金来担任,而霍金又是在唯能论哲学指导下进行解释。所以我们可以断定:霍金创立“宇宙大爆炸”理论时,哲学未死!
2012/2/3
(作者供稿。录入编辑:乾乾)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