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吻过中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

精气、阴阳和五行学说

—全篇都要掌握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

01

精气的基本概念

广义上:指充塞于宇宙之中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亦是宇宙万物所生成的原始物质。

狭义上:在某些情况下,精气则又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

“宇宙之中”指哲学层面上的精气,不是人体(医学)上的,可称为“精”或者“气”(又称为“精”,与“气”同义。)

精气的两个特点:不断运动和无形可见。

“精微”—自然界中很多物质是看不见的,越是细微运动的范围一般就越大。

“物质”—“精气”是物质。

狭义的“精气”意思精气有好和不好的部分,在阅读书籍时,可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如“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淮南子·精神训》,这里的“精气”指的就是“精粹部分”。

02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

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1.由最初的一团气上升为天气(阳气),下降为地气(阴气),然后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感,构成宇宙万物。

2.从概念推导,气是不断运动的。

气机:气的运动。气机不畅即气的运动不通畅。

气化: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

气化依赖于气机。

气的基本运动方式:《内经》将其概括为升降出入

人体的气(升降出入)会受到自然(哲学)的气的影响(升降聚散)

3.精微物质可以携带信息,又能不断运动,所以能够联系万物,成为中介。气联系万物,如经络中的精气联系整个人体。

4.其实“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已经包括“精气可以化生为人”,这条再单列出来是想表达“精气”还有狭义的含义,即特指气中的精粹部分,化生成人的“气”是不一样的,因此人是高等动物。

03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 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2. 形成中医学的生命观

  3. 阐释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01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自然界”体现的是哲学层面的,与人体(医学)不同

“相互关联”—关联的

“对立双方”—对立的

“属性”—不是指具体的东西

02

阴阳的属性

相关性

这些事物或现象,必须是相互关联的。

规定性

两个相互关联又对立的事物,如果既规定一事物是阳,另一事物是阴(如天是阳,地是阴),那么在当前情况下,两者就不能反过来,即不可反称。

普遍性

即在自然界相互关联又对立的事物有很多,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很多很多。

相对性

不能绝对地看阴阳,阴阳经过一段时间是可变的,而前面所提到的规定性是指当前这个时间点,侧重点不一样,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阴阳的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规定性中指的阴阳只代表现在,不代表将来也不可反称,即在变化之前,如冬为阴,夏为阳,冬过一段时间就会变为夏,夏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变为冬,则阴阳相互发生了转化,再比如白天为阳,晚上为阴,过一段时间白天变为夜晚,夜晚变为白天,阴阳发生转化。

2.阴阳的无限可分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两方面,随着归类或划分条件、范围的改变,可以无限的一分为二,即阴阳的每一方面都可以再分阴阳。这个阴不是全阴,阴中有阳,就如“人无完人,金无赤足”。

如何分阴阳

1.看条件:自然界中;既对立又关联。

如寒与热,没有“寒”这一概念,就没有“热”这一概念。

2.定标准:看《内经》

张仲景在写《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说明写书的原因外,还表明参考了《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即规定了水为阴,火为阳(水的属性为阴,火的属性为阳)。

3.看属性:属性偏向于水的属阴,偏向于火的属阳。

属性

空间

动态

亮度

时间

性状

湿度

季节

重量

温度

天上外左

动升兴奋亢进

明亮

干燥

春夏

温热

地下内右

静降抑制衰退

晦暗

湿润

秋冬

寒凉

南属阳,北属阴适用于中国,因为我们习惯于坐北朝南,南面有阳光。

如果一个人面向南面,那么他的身后是北面,右手边是西面,左手边是东面,而东面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属阳,所以左属阳,右属阴,或者习惯说的男左女右,因一般来说男子好动,属阳,女子好静,属阴。

中医生源于古时候,因为以前屋内没有灯,光线暗,所以外属阳,内属阴。

火苗是往上窜的,所以天属阳,水是往低处流的,所以地属阴。

刘完素的火热病机,用寒凉药(寒为阴,热为阳),利用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补充:中医学受多学科的影响,如兵法(用药如用兵),气象学(六淫病因)等。

03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交感互藏

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之中,即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

影响、作用—寒除热,热驱寒,用水灭火。

阴阳交感是阴阳的关系的大前提,阴阳二气是含于精气中的。

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含有另一方,即阴中藏阳,阳中藏阴。

“互藏”就是字面意思,其实“相互对立的”有点画蛇添足,阴阳已经包含相互对立的意思。

天阳与地阴交感;我们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父母(男女双方)的基因。

阴阳互藏图

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指阴阳这两个方面的属性是相反的、矛盾的。

阴阳制约:阴阳双方大多存在着相互抑制和约束的属性。

用水灭火;火热病机用寒凉药。

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指阴和阳的相互依存,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互为根本;没有你就没有我。

阴阳互用:指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关系还体现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特点。

“互用”即“相互作用”,即是交感,那么排除对立制约的作用关系,还有资生的关系。如气能生血,在治疗血虚时,使用补血药的同时,常配以益气之品(血河气为阴和阳的关系,补气生血为阴阳互用)。

消长平衡

阴阳消长:指阴阳两个方面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处于消消长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消”即“消减”,“长”即“增长”;处于增增减减(多多少少)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消长是对互为消长和皆消皆长两种状态的概括。前者的原因为阴阳的对立制约,结果为你少他多或是他多你少。后者的原因为阴阳的互根互用,结果为你少他也少或你多他也多。

水去灭火的原因是阴阳的对立制约,而结果是阴阳消长中的互为消长;补气生血的原因是阴阳的互根互用,而结果是阴阳消长中的皆消皆长。

阴阳平衡:在正常情况下,由于阴阳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而其消长运动总是在一定的调节限度内,一定的阈值范围或一定的时限内维持着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动态平衡状态。

健康—阴阳平衡;生病—阴阳失衡。

多多少少的波动在一定的,即正常的范围,则阴阳平衡,若超过或是低于,则阴阳失衡。

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其立面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能忘,物极必反,发展到几点才转化,转化不是那么容易的。

顺带一提,“物极必反”这个词我很喜欢,嘻嘻,是看贾登·史密斯和成龙主演的电影《功夫梦》接触到的,这个电影我就不剧透了,光看名字如果能吸引到你的话那你一定会喜欢的,我已经看了四五遍了。

为什么会转化呢?因为属阴的事物不是全阴,只是阴的势力大,以显著的状态出现,而阳的势力小,所以阴中有阳;阴阳是消长的,当阳的势力大于阴时(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面发生转化,反之亦可。

阴阳的相互转化和阴阳互藏及阴阳消长(量变)有关,为转化(质变)创造条件,速度上有快慢,快的转化为骤变,慢的转化为渐变。

骤变,如夏天突然冷空气降临,小孩发烧(面赤,体温很高,脉数)为阳,突然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转阴。

渐变:四季轮回。

04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的组织结构

1.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属阴。

2.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3.根据位置,心肺脏在上属阳,肝脾肾在下属阴。

4.根据功能,心为阳中之阳脏,肺为阳中之阴脏(肺属金,主肃降);肝为阴中之阳脏(肝属木,主升发),肾为阴中之阴脏,脾为阴中之至阴脏(脾属太阴,太阴为三阴之始,故脾为至阴,《伤寒论》中病邪侵犯人体有先后,从阳经到阴经,来到太阴就到达阴)。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有余—阳盛或阴盛;不足—阳虚或阴虚。


用于临床病症诊断。

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1.四气(药物的四性):寒凉性质的药物属阴,温热性质的药物属阳。

2.五味:酸(收敛)、苦、咸味药物属阴,辛(辛辣,吃辣椒使人发热)甘淡(没什么味道)味药物属阳。(根据味不一样,作用不一样)

3.药物的作用趋势: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01

五行的概念

指木、火、土、金、水五中基本物质要素及其所构成的五大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

含义

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要素组合构成五大类事物,即很多东西,不是具体的物质。“五行”的“行”就是“运动变化”,这五要素与其所构成的五大类事物的相互联系便借助于此。.

肾阴不足—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证

归类与相互关系: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肾阴不足会导致肝阴不足,因此滋补肾阴和滋补肝阴,使肾阴滋养肝阴,因为阴阳的此消彼长,所以肝阴不足会导致肝阳上亢(表现为头晕脑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脉弦),用平肝潜阳药。

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

“曲”,曲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向上、柔和、舒展、能屈能伸的特性。

生长、升发、调达、舒畅

火曰炎上

“炎”是燃烧、炎热之义;“上”是上升。

温热、明亮、升腾、向上

土爰稼穑

“稼”是指播种;“穑”是指收获

生化、承载、受纳万物

金曰从革

“从”顺也;“革”,即“变革”,更改

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虽刚硬,可作兵器杀戮,但有随人意改变的柔和之性。

肃杀、沉降、收敛

水曰润下

“润”即滋润、濡润;“下”即下行

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事物的现象和五行归类

1.取象比类法—直接归法

“取象”是指从事物的征象(形态、作用、性质——偏属性的)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不是次要的、一般的)的特有征象。

“比类”指以五行各自的特性为基础,与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事物的五行归属。

通过比较归类,事物所特有的征象和五行的特性相比较,最接近哪一行,就归哪一行。

2.推演络绎法—间接归法(没办法的办法)

根据已知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的五行归属。如肝开窍于目,则目与肝同属于木。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五行

五味

五脏

五季

长夏

五气

湿

五体

五志

五官

关于“长夏”,我知道的有两种说法,一是指春夏秋冬换季后的18天,就是说每个季节都占一点构成长夏,二是指它是与五季并列的一个季节,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份,这样一来,长夏的日数与其他四季相比是不大对等的。

02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含义: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次序:木—火—土—金—水—木

特点: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如火和木是“生我”的关系,而火和土是“我生”的关系。

“相生”即递相资生、增长、促进,“相生关系”=“母子关系”,而“递相”不等于“互相”,是单箭头的。

钻木取火—火烧成灰—金属的东西在土里提炼—。。。—浇水种树。

至于“金生水”,我知道的有四种理解:古时候天冷时,清晨有露珠滴在宝剑上,似冒金水,因此古人认为金生水;金熔化成液体(似水);古人用金属制品来挖井水;多元的角度来看,哲学是多元的,从五季来看,金对应秋,按季节的顺序,水对应冬,则秋到冬,推出金生水是合理的。

五行相克

含义: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克制、制约、抑制的关系。

次序:木—土—水—火—金—木

特点: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即“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内经》中有提到)

看到了么,考试不会图这么画

破土而出—水来土掩—水灭火—火熔金—金属砍木

五行制化

定义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递相制约、递相化生,化中有制,制中有化,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维持其相对平衡和正常的协调关系。

“制化”即“递相制约、递相化生”,“相辅相成”的意思是二者缺一不可,“平衡、正常”含有中庸思想,过犹不及。

按照“木—火—土—金—水”的相生关系,要是木多了,则火也变多,土也变多,金也变多,感觉上是越来越多,这时候就要有制约,其实金多了就会克制木,木多了也会克制土,火多了也会克制金,维持着相对平衡和正常的关系。这玩意儿自己画个图就好。

补充:客色胜(克)主色,为顺,病较轻浅;主色胜(克)客色,为逆,病较深重。如脾病若见其应时之色为黄色,为顺,因脾脏之主色为黄色,与客色一致;若其应时之色为青色,亦为顺,因此为木克(乘)土的“客胜主”;若其应时之色为黑色,则为逆,因此为土克(乘)水的“主胜客”。

从色脉来判断病情已亦与五行生克有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如肝病见青色,得弦脉,反见其肺之浮脉,则属于相克之脉(金克木),为病逆之兆,预后不良。若肝病兼见肾之沉脉,则属相生之脉(水生木),属病胜之证。

以上临床意义不大,当我废话吧。

五行相乘与相侮—相克关系异常

五行相乘

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我克)一行的过度克制。正常的克是相克,若是克过头了就会生病。

次序:与相克同次序、同方向,但为异常的相克反应。木—土—水—火—土—木

原因:五行中任何一行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相乘。

某一行太过—对“我克”一行克制太过

好比一块玻璃用十公斤不能打碎,若加重它的打击力至20到30千克,或是给玻璃做专门的处理,就可以使之破碎。

某一行不及—“克我”一行对“我”的克制显得相对增强

注意太过和不及所指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如“木乘土”,可以是“木”是太过,也可以是“土”是不及,或者两者均有导致的,若是都恢复正常,则是木克土。

五行相侮

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克我)一行的反向克制。

次序:与相克反方向的异常相克反应。木—金—火—水—土—木

原因:五行中任何一行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相克。

某一行太过—对“克我”一行进行“反侮”

某一行不及—“我克”一行反过来侮“我”

如“土侮木”,可以是“土”是太过,也可以是“木”是不及,或者两者均有导致的,若是都恢复正常,则是木克土。

五行母子相及—相生关系异常

母病及子

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子行,引起母子两行皆异常。如肾阴虚导致肝阴虚。

子病及母

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引起字母两行皆异常。

肝肾阴虚,人体五脏虚损到最后都会影响到肾。

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者可同时,也可单独出现,要想知晓两者出现的先后顺序,就要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病史)。

03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木—生长、升发、调达、舒畅—肝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疏通气血,调畅情志

火—温热、明亮、升腾、向上—心主血脉以维持其体温恒定,心主神明为脏腑之主

土—化生、承载、受纳—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形体,为气血生化之源

金—清肃,收敛,沉降—肺主肃降,有清肃之心=性,以清肃下降为顺

水—滋润、下行、寒凉、闭藏—肾藏精,主水

构建天人合一的五脏生理系统

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人发怒(怒伤肝)

导致气急、呼吸加促,老年人还会咯血(肺金)—木侮金

导致胃口不好,不想吃饭(脾土)—(木乘土)

若吃得津津有味,那就是假怒啦

3.指导疾病的诊断

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大致判断为肝病,但若是肝功能异常,哪怕面不见青色,不喜酸也为肝病,五行学说在这里的价值就在于能更肯定是肝病,但临床上主要还是看脏腑的功能。

若脾虚病人,面当黄色,而面见青色,为木乘土,是肝气犯脾;

若心病之人,面当赤色,而面见黑色,为水乘火,多为肾水凌心。

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客色(应时之色)胜主色(五脏的本色),为顺;主色胜客色为逆。

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

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则常,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色、脉之间的相生克关系。

生色之脉—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为顺

色脉相和—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克色之脉—病情较重,预后不佳

4.指导疾病的治疗

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入肝

赤色、苦味入心

黄色、甘味入脾

白色、辛味入肺

黑色、咸味入肾

如丹参味苦色赤入心经以活血安神

控制疾病的传变~有先见之明,居安思危

《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确定治则治法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

—虚则补其母

在治疗五脏虚证时,既要补益本脏的虚衰,又要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补益其“母脏”。

—实则泻其子

在治疗五脏的实证时,不仅要驱除本脏的实邪,还应根据五行相生的次序,泻其“子脏”以驱除邪气。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治则—抑强扶弱

“虚证”可以理解为对人体好的东西少了,“虚则补其母”的“母”是不具体的,抽象的,所以它是治则。若是单纯地补益本脏只是单途径,但同时根据“母生子”又补益本脏则是双管途径。

“实证”可理解以为对人体不好的东西多了。

指导针灸取穴

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五行生克规律确定治法治则归类表

五行生克规律

治则

治法

适应证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虚则补其母

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

肝肾阴虚证

脾肾阳虚证

肺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证

脾虚水泛、水湿停聚证

肝火犯肺证

心肾不交证

实则泻其子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抑强

(太过)

抑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扶弱

(不及)

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肝肾阴虚证多数情况下导致肝阳上亢证。

表中字面上似乎相生,但是有个别例外,比如益火补土法,不是温心阳以补脾阳,这里的“火”指的是命门之火,即肾阳,因为肾阳为一身阳的根本,其他脏腑的阳在肾,补肾阳也可补脾阳。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