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世界上第一位文化名人——彭祖》分论之一 华夏文化始祖仓颉与彭祖

华夏文化始祖仓颉与彭祖

华夏文明与文化都有一个开创过程,其开创者便是始祖。其实,其开创者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有许多人。而古人习惯上选择其中的代表人物来代表他们,认定他为“始祖”。

如华夏种族始祖是女娲和伏羲,就像西方的夏娃与亚当。其实,他们只是一个部落的领袖,不同部落有不同祖先,而且他们也得有父母吧?不管他了,就让他俩代表华夏民族的祖先吧。

再如黄帝是华夏文明的始祖。其实,华夏文明有许多方面,不是一个人开创的。譬如许多人尝试用火、取火,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是谁?不知道,就给他起个名字叫“燧人氏”。许多人尝试造“房”居住,第一个造了“房子”的人是谁?不知道,就给他起个名字叫“有巢氏”。许多人尝试吃过许多植物,尝试用植物种子播种,谁第一个开创农业?不知道,就给他起个名叫“神农氏”。许多人尝试用麻的纤维和蚕丝做衣服,谁第一个缫(sao)丝纺织?不知道,就让黄帝的妻子当代表,叫嫘祖。“嫘”从 “女”从“田”从“系”,表示是用田野纤维纺织衣服的女人,嫘祖就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女人。还有造车、造船等等诸多文明的开创。车子前面有两个把叫做“辕”,车上部前面高叫做“轩”,于是就把发明车子的人叫做“轩辕氏”。这个“轩辕氏”后来进而发明能够固定指明方向的指南车,大战蚩尤迷雾阵取得胜利,从而统一了中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这个领袖生活在黄土高原,当时统一的主要是“中原”地区。那里是黄土地,而且按中国后代的五行学说,东面属木,青色;南面属火,红色;西面属金,白色;北面属水,黑色;中央属土,黄色。在“中原”“黄土地”上称帝,就叫他做“黄帝”吧。于是就让黄帝做总代表,代表开创华夏文明的整个时代和广大人群,称为华夏文明始祖。

其实,这些人包括“黄帝”的名字也都是后人定的。当时只有语音,没有文字,名字到底怎么写,是有文字以后的人们确定的。譬如彭祖名jian,到底是“翦”、“剪”还是“籛”还是“钱”(“籛”以“钱”为声旁,本来“钱”与“籛”同音)?这些复杂的合成字,甲骨文里还没有,还没有发明,也就是说连参与发明甲骨文的彭祖本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于是后代这几种写法都有,而一般确定为“籛”。

文化与文明不同。在真正的文字发明之前,只有文明,或者是广义的文化,没有用文字流传、留传的真正的或者是狭义的文化。有了真正的文字,才有真正的文化。发明真正的文字的人才是真正的文化人,其代表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

真正的文字是谁发明的?古人选择了一个代表人物——五千年前黄帝手下的大臣仓颉,有了仓颉造字说,据说还有物证:“仓颉书”。其实,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第一、真正的文字——数量众多的、系统的、可以组词造句的、通用的文字,决不是一个人能发明的。

第二、“仓颉书”是汉代人伪造的。他们没有见过千余年前的甲骨文,更没有见过此前的“准文字”(类似文字的符号),只是凭他们见到的比甲骨文晚千余年的篆书、隶书伪造了“仓颉书”,明显具有秦汉篆书、隶书的痕迹。

第三、仓颉的时代还没有找到可以留传后世的文字载体。后代甲骨文的载体是甲骨,钟鼎文的载体是铜器,不容易腐朽碎裂,可以久传不毁,终于被后人发现。黄帝时只有陶器,易碎,难以留传,不可能有系统的文字留传下来。

第四、学术界公认的数量众多的、系统的、可以组词造句的、通用的、真正的汉字是甲骨文,发明于殷商中后期,公元前三千三四百年,比黄帝时代晚一千六七百年。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还没有真正的文字。

第五、事实上,汉字的发明有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从各地出土的文物看,在古陶器上出现过个别的、零星的、不能组词造句的文字样符号——“准文字”,可以称为陶刻文。这些表明,各地不少人都作过发明文字的尝试、探索。也许仓颉是试图发明文字的第一个探索者,或者是这些初期探索者的总代表。因而仓颉只是汉字发明的初期探索者的代表,而不是真正汉字发明者的代表,并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

后来人们继续探索,发明了骨刻文。山东昌乐发现了4000年前的骨刻文(详见《彭文通讯》56期丁再献的《首阳山岩书和崇山石祖林与寿光51号骨刻一脉相承》),其中寿光骨刻51号被称为“彭翦(籛)拜祖”。

它右边用线条画一个跪着的长寿老人,被认为是彭祖,名翦即籛;左边画男性生殖器阴茎和阴囊,被认为是“祖”字,指的是山东崇山石祖林的“石祖”,它们是像男性生殖器的石柱,成为当时性崇拜的对象。那时已经脱离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男性才能称为“祖”。

所以,它由一个人物像和一个男性生殖器像两个图画形象组成,可能表达“彭翦(籛)拜祖”的意思,其实还是图画,还没有形成四个独立的文字“彭”、“翦”、“拜”、“祖”,因而也很难确定那个人一定是彭祖,这是图画的局限性。但是那男性生殖器图像有了象征性的“祖”的“字义”,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符号,是“准文字”。它到甲骨文中简化为符号性的独立的文字“且”,就是最早的“祖”字。(图b)。这类似于用女性生殖器形象发明了“也”字。所以,“她”当然有“也”,“他”也离不开“也”。天阳地阴,天是老公,叫“天公”,地当然是老婆,也是“女人”,自然“地”字也有“也”。

寿光59号上面倒真有一个与甲骨文相似的“彭”字,围绕“彭”字有大大的类似于甲骨文“长”的字,表达“彭祖长寿”的意思,但是还是图画,而不是文句。



这种骨刻文是在图画和文字、陶刻文和甲骨文之间的过渡性文字,具有明显的图画特征,还没有组词造句能力,但是有些已经是符号性准文字,或者为图画的符号化奠定了基础。甲骨文进一步减少图画性,增加符号性,某些字可能借鉴了骨刻文。

寿光51、59号显示,四千多年前的骨刻文,出现于彭祖已经封彭称祖的时代,反映了彭祖的活动——到彭城北边的山东崇山朝拜石祖林的“石祖”,表达了彭祖长寿的意思。这显示,从彭祖封彭开始,汉字发明的探索已经进入中期——过渡期;始彭祖籛铿有可能参与了这一探索,而且有可能是自己刻了寿光51、59号,以志纪念;这种骨刻,也为后来以龟甲兽骨为文字载体,在龟甲兽骨上刻甲骨文进行了“预演”。

从仓颉开始进行了几百年的初期探索,经过彭祖封彭以后的一千多年的中期探索,到殷商后期才由一个群体集体发明了真正的汉字。

他们是殷王的智囊团成员,他们帮助殷王作出决策。他们是一群巫师,通过占卜,揣摩“天意”,作出预言,帮助殷王下决心做或不做某件事,或者帮助殷王假借“天意”压服反对者。如盘庚为了使商朝中兴,想迁都到河南,但遭到群臣反对。盘庚就让巫师占卜出“天意”:迁都大吉。盘庚就以不可违抗的“天意”压服了群臣。

这些巫汉占卜时先将乌龟的腹甲或者牛的胛骨正面磨平,再在反面钻凿使之厚薄不匀,然后放到火上烧烤,龟甲兽骨因为厚薄不匀而受热不均从而产生裂纹。他们把这裂纹说成是上天示意的征兆,根据它说出“天意”,作出预言。殷王要他们对所作的预言负责,事后要进行验证,但是口说无凭,就要求他们用符号把预言记录下来——刻在甲骨上。这些符号就被后人称为甲骨文,至少已经造出了4000多字,可以组词造句了,也已经形成了文句,甚至文段、短篇文章。甲骨文成了中国最早的数量众多的、系统的、成熟的、可以组词造句的、通用的真正的文字,中国从此有了真正的文化,这群发明汉字的巫师成了中国第一代文化人。

那么,谁是他们——中国第一代文化人的代表人物,能代表他们成为华夏文化的始祖呢?是彭祖。准确地说,是末代彭祖老彭。

(一)发明文字的是商代巫师,而彭祖是古代最有名的巫师

发明文字的是商代巫师,而彭祖是古代最有名的巫师。古代有著名的二巫——巫彭和巫咸。巫彭就是彭祖,巫咸也是彭祖家庭成员彭咸。

彭祖是这群巫汉中地位最高、唯一有过伯爵显位之人。始彭祖彭铿在尧帝时就已经与舜一起辅助尧帝治理国家,是杰出的政治家。孔子说:“(尧)举舜、彭祖而任之,四时先民治之。”(《大戴礼》)。这代彭祖曾献雉羹救了尧的命,被尧封于彭地,尊之为“祖”,成为烹饪始祖。前面说过,他可能在寿山骨刻留下了探索发明文字的痕迹。夏代彭祖彭寿也是政治家,还是军事家,帮助夏禹治国,帮助夏启平叛,夏禹感慨地说:“皇天哀(可怜)禹,赐以彭寿,恩正夏略。”(《涿冢周书》)《竹书纪年》记载:(启)十五年,“彭伯寿师征西河,武观来归(归降)”。彭祖已被封为伯爵,建有大彭氏国。商代前期彭祖彭考,仍为伯爵,仍是军事家,帮助商王多次平叛。《竹书纪年》记载,河亶王三年“彭伯克邳”,平定邳人之乱;五年“彭伯、韦伯伐班方,姺人来宾”,祖丁王再次“命(任命,封)彭伯、韦伯”。《史记》也确认“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楚世家》)。商代后期,商王害怕大彭氏国过于强大,才取消了大彭氏国和侯伯封号,把末代彭祖老彭降为大夫,封为守藏史,留在宫中。《钱氏家乘》说彭祖“在商为守藏史,为大夫”,“世称老彭”。

(二)末代彭祖老彭是发明甲骨文的商王智囊团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

末代彭祖老彭是发明甲骨文的商王智囊团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

首先,彭祖是这群巫汉中待遇最高的人。因为彭祖有系统的养生长寿之道,商王要获得彭祖长寿之道,于是“王于掖庭立华屋紫阁,使祖居之,问延年益寿之道”(同上)。

其次,彭祖担任了智囊团中的要职——“守藏史”。守藏史是国家档案馆馆长,保管当时的国家档案——占卜过的甲骨,随时供商王查阅,向商王解读上面的甲骨文字,验证巫师们的预言。因而他一定通晓当时所有的甲骨文字。而当时还没有甲骨文学校教学甲骨文,要能解读所有的甲骨文,必须是亲自参与了甲骨文的发明。所以,彭祖一定参与了当时全部甲骨文字的发明,否则无法解读解读当时所有的甲骨文。由此看来,他也是智囊团的总管,当时甲骨文发明的总负责人。所以,虽然甲骨占卜者——贞人都要在甲骨上刻上姓名,但作为负总责的彭祖便不刻上自己的姓名。

最后,彭祖及其后人的占卜可能最准的。武丁王要独占彭祖长寿术,先是不准传播,谁传杀谁,后来阴谋消灭彭祖,彭祖闻讯潜逃,率族人离开彭城。但商王仍让彭祖后人留在智囊团中占卜,可见商王认为彭氏占卜最准,不可离开。此时,彭祖后人已不当守藏史,不是总管了,占卜必须刻上自己的姓名了。据统计,贞人(占卜者)“彭”出现70多次,而其他几十个贞人最多的也只出现40多次。由此可知,即使在彭祖离开后彭氏仍占智囊团首位,可见彭祖此前在智囊团中的首要地位。

(三)一些古文字符号反映了彭祖的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和特有的思想观念



一些古文字符号只有彭祖们——彭祖及其族人、后人或受其影响的巫师才能够发明,因为这些古文字符号反映了彭祖的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和特有的思想观念。

譬如图(1)、(2)是可能族徽符号,可能是彭祖族徽。图(1)把耳朵反常地画到头的上方,便是为了突出彭祖的生理特征——耳大。据《山海经》记载,彭祖家族族人逃离徐州后,其中一支隐藏在山东隐姓埋名,任意为姓。他们耳大垂肩,修练导引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柔若“无骨”。所以其人被外人称为“无骨子”——柔若无骨的人和“儋耳之子”—— 耳大垂肩的人的后代;其地被外人称为“儋耳国”,“儋(耳)”便是耳大垂肩之意;又被称为“流黎国”,“流黎”就是柔利,柔软利索。彭祖后裔老子的名字也叫“耳”、“聃”、“儋”,“儋”、“聃”,都是耳大垂肩的意思。

图(1)、图(2)还反映了彭祖的行为特征——修练导引养生术:“吹呴呼吸”,“导气令和”。

首先,画的都是练导引术站桩功的姿势。

其次,头部都只画了口加以突出,而口两侧都画了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两个“气”字,来表示口不仅是服食(吃药饮食)养生的器官,而且与鼻一起是导引养生中“吹呴呼吸”的关键器官。“呼吸”可以只用鼻,而“吹呴”必须要用口:先用鼻深吸气,再用口按不同口形和声音吐气,便可起不同的生理调控作用,这就是“六字诀”(吹呼唏呵嘘呬)调气导引法:“鼻中引气入,口中吐气出”,先“大吐”几十遍,再“细吐”几十遍;吐气时若患心冷病,气即“呼”出;若热病,即“吹”出;若肺病,即“嘘”出;若肝病,即“呵”出;若脾病,即“唏”出;若肾病,即“呬”出;“若有病,依此法恭敬用心,无有不差(痊愈)”。这是唐代医圣、活了一百多岁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述的彭祖导引术之一。他认为这是“要方”——重要处方,价值千金,可备急用。

再次,图(2)手下、足下都画了一个短横,也代表气,表示人不仅可凭口鼻吹呴“呼吸”空气,而且人体可以通过肌肤尤其是“三心”(天门头顶心、地门脚底心、人门手掌心)“呼吸”阴阳“元气”——红外线等能量,“内气外发,外气内收”。这是现代有些人不能接受的观念。而彭祖有这特有的观念,并形成了特有的调气导引方法。“彭祖曰:……闭目存思,想见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成盖(伞状),五色分明,下入毛际,渐渐入顶,如雨初晴云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脑,渐渐下入腹中,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如水渗入池……斯须(一会儿)即觉元气达于气海(在腹部),须臾则自达于涌泉(足底心),则觉身体振动……名为一通”,如每天练到三五通,“则身体悦怿(轻松愉快),面色光辉,须毛润泽,耳目聪明,令人食羡(胃口好消化好),气力强健,百病皆去”。这也是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记载。

再如图(3a)是“异(異)”的古文字形。中国第一位文字学家东汉许慎没见过古文字“异”,只见到篆体“異(异)”字,便说:“異,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 (《说文》)

现代古文字学家杨树达不同意,说是“甲文‘異’字作人头上戴物、两手捧之之形”, 就是说,上部的“田”表示头所顶戴的东西,双手捧住了顶戴的东西,所以“異”是戴物的意思。(《积微居金文说》)。古文字学家罗振玉又不同意,说“異”是“象人举手自蔽形”(《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就是说,上部的“田”不是头上顶戴的东西,而就是头部,举起双手是为了遮蔽头部,所以“異”是遮蔽的意义。

但是,有些“異”字中,双手并没有举过头部捧住“田”或者遮蔽“田”,而是在头的侧部,甚至在头的下边;有些“異”字中,双手虽然举过头部,但是是高举过头,也并没有捧住“田”或者遮蔽“田”。再说,“異”字也没有顶戴或遮蔽的意思。我们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单个字形,而要把多种字形联系起来看。我在图(3a)中把几种“异”字排列了一下,可以看出画的是双手从头下到头侧到头上,再从头上到头侧到头下,反映了彭祖动态导引术中的“捧气灌顶”(图3b)的方法:双手掌心向上抬起,采“日月精华”或天之“元气”;再双手掌心向下,引导“外气内收”,从天门头顶心进入头部;再双手向下落,导引“元气”下行。这是彭祖“异能之士”特有的导引行为,是与常人不同的行为,也反映了与常人不同的思想观念——认为可以导引“外气内收”。与众不同故为“异”,特异,奇异,怪异,特别的,不同的,不平常的,可以引伸为分开。这才能对字形给予合理解释,才能把字形与字意结合起来,也才能解释得通本义与引伸义的关系。

又如图(4)、(5),一个画双手捧太阳,一个画双手捧月亮,便反映彭祖们“采日精月华”的思想观念。如图4“扬(揚)”字,常人造字会画手把东西扬起来,而古文字却画双手捧太阳,采集太阳能量。然后在“祝”时再发出去给人“治病”。“祝”是巫师的一种“治病”方式,口中念念有词,舞动双手发出“气”。图(6)“祝”字便画了这种状态,那双手前方的虚线(点)就表示从手中发出的“气”。

另如图(7)、(8)“光”字,画人头上冒火 ,表示“内气外发”,能发出能量“光”。“光”为什么不用日月星灯加射线表示光,而用人头上冒火表示光呢?图(8)第一个“光”字上部既画向上的箭头符号,表示“内气外发”,又画向下的“八”字符号,表示“外气内收”。 。第三个“光”字上部只画向上箭头,表示“内气外发”。第二个“光”字上部,只画“八”字符号表示“外气内收”。第四个也只画“八”字,没有箭头,只表内收,手也向下。

现代一些人认为这样解析不科学,他们据图(7)第五个符号认为“光”字是画的古代的灯具:铜人双手托铜盘,盘中放油点亮。这是错误的。商代还没有灯。(详见《彭祖文化的原始依据》)

过去的甲骨文专家不知道彭祖参与发明了甲骨文,不注意甲骨文发明者是一群巫汉,有与众不同的行为和思想,不了解彭祖的生理特征、行为特点和特有思想,因而无法正确解读一些甲骨文字,只能盲目猜测。

(四)古文字符号中储存的彭祖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三千年的中国文化

彭祖们不仅发明了真正的文字,而且在文字符号中储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甚至是思想体系。这些思想观念有些是他们特有的,而更多的是华夏先民共有的,它们成为中华文化的遗传基因,华夏文化的灵魂,影响了三千年的中国文化。所以,他们的代表人物彭祖才称得上“文化始祖”。而仓颉即使发明几个字符,却没有留传下这么丰富的思想,这么影响几千年的思想,所以不能称为文化始祖。

如“元”、“气”等字反映了“元”是生成天地、万物、人的本源物质,蕴含了以元为本、人天同源的唯物思想;“化”、“申(神)”等字反映了阴阳由矛盾到合和生成新事物的辩证思想,也即以“化”为本、阴阳合和的思想;“天”字反映了以人为本、人天合和的和谐思想;“中”、“庸”等字反映了中庸平和的行为准则;“和”、“谐”等字反映了以民为本、官民和谐、和在民生、谐在民主的思想; “众”、“仁”、“爱”等字反映了以公为本、社会和谐,以仁为本、人际和谐,以爱为本、夫妻和谐家庭和谐的思想,“邑”、“邦”、“国”、“武”等字反映了以和为本、国际和谐的思想;“文”字等反映了以心为本、身心和谐的思想;“养”、“异”等字反映了以服食为基础、以导引为关键的养生思想……(详见《彭祖文化的原始依据》)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五)彭祖们中彭祖对后代的影响最大

古文字的其他发明者都已湮没在历史中,而彭祖影响了道家老子、儒家孔子、佛家如来、神医扁鹊和华佗、医圣陶弘景、药王孙思邈……(详见《东方先哲老子与彭祖》、《东方智者孔子与彭祖》、《和平主义者彭祖与墨子》、《东方Buddha如来与彭祖》、《药王、医圣、神医与彭祖》)彭祖文化影响及于道、佛、儒、医、武、俗各界,至今仍有影响,仍可造福人类。

所以,中国真正的文字、真正的文化是由中国第一代文化人、殷商后期的一群巫师——彭祖们集体创造的,彭祖不仅参与了创造,而且是他们中最重要的成员、最杰出的代表、对中华文化最有影响力的人,因此彭祖当然地成为华夏文化的始祖。

(原载彭祖故里网、彭祖文化网等网站)

“字祖”与“文化始祖”

我发布了《文化始祖仓颉与彭祖》,现在做一点补充与修正。

我的题目是“文化始祖仓颉与彭祖”,这是有歧义的病句。它似乎说时隔一两千年的两人都是文化始祖,这是不可能的。它又似乎说“文化始祖仓颉”对彭祖的影响。而其实文章中认为,仓颉是传说中的、一般人公认的“文化始祖”,却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一般人并不熟悉的彭祖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

现在我加以明确区分:仓颉是字祖,彭祖是文化始祖。

因为我的“文化始祖”的标准首先是:他必须是中国真正的成熟的系统的可以造句成文的汉字的发明者的代表人物。我在文章中论证了汉字发明的过程。汉字的发明,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漫长的探索过程。五千年前,黄帝时代,进入探索初期,发明了文字样符号——陶刻文,仓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约四千年前,尧帝时代,进入了探索中期,发明了接近甲骨文的准文字——骨刻文。始彭祖篯铿可能参与了骨刻文的发明,因为里面有“篯铿拜祖”、“彭祖长寿”的记载,反映彭祖到骨刻文发明地——山东首阳祭拜了样子像男性生殖器的石祖。三千三四百年前,进入了探索后期,一群巫汉才发明了真正的成熟的系统的可以造句成文的文字——甲骨文。末代彭祖老彭就是其代表人物。所以,仓颉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但是,他是最早的汉字发明者的代表人物,所以,可以称为“字祖”。

说彭祖是文化始祖,除了他是真正的成熟的系统的可以造句成文的汉字发明者的代表人物以外,还涉及文化始祖的另外几个标准。

他必须开创以文字为载体的狭义文化。毛泽东肯定彭祖开创了养生学,是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其弟子记录其言行成为《彭祖经》传世。后来孔子的弟子继承了这一做法,记录孔子的言行成为《论语》。《彭祖经》是已知的最早的著作。传说彭祖学习过许多书,这是不真实的,因为彭祖之前没有文字,也就不可能有著作。而且汉字本身就是丰富的汉字文化,其中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灵魂——追求全面和谐的思想观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它也是彭祖文化的灵魂。(详见《中国文化的灵魂——与季羡林先生商榷》)几百年近千年以后的老子、孔子、墨子等人继承、发展了汉字文化蕴含的中国文化的灵魂,也是彭祖文化的灵魂。(详见《东方先哲彭祖与老子》、《东方智者彭祖与孔子》、《和平主义者彭祖与墨子》)汉字文化、彭祖原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创始文化,诸子百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墨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三根支柱。(详见《众星拱月缘彭祖》、《墨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基础文化之一》)

他的文化必须对后代有较大影响。毛泽东肯定彭祖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老子本来就是彭祖后裔,是周代的彭祖,第一个有了个人专著《道德经》。他主要继承、发展了彭祖人天和谐的思想。孔子非常崇拜老彭,全面模仿老彭,主要继承、发展彭祖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的思想。后来道家大力继承、发展彭祖的养生文化,特别是导引术,发展为静气功、拳术、武术,儒家也有静气功——“坐忘”术。彭祖文化在道、儒、佛、墨、武、医、俗各家各界都有影响。(详见《世界上第一位文化名人彭祖》、《药王、医圣、神医与彭祖》等)

事实上,汉字的发明有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从各地出土的文物看,在古陶器上出现过个别的、零星的、不能组词造句的文字样符号——“准文字”,可以称为陶刻文。这些表明,各地不少人都作过发明文字的尝试、探索。也许仓颉是试图发明文字的第一个探索者,或者是这些初期探索者的总代表。因而仓颉只是汉字发明的初期探索者的代表,而不是真正汉字发明者的代表,并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

后来人们继续探索,发明了骨刻文。山东昌乐发现了4000年前的骨刻文(详见《彭文通讯》56期丁再献的《首阳山岩书和崇山石祖林与寿光51号骨刻一脉相承》),其中寿光骨刻51号被称为“彭翦(籛)拜祖”。

它右边用线条画一个跪着的长寿老人,被认为是彭祖,名翦即籛;左边画男性生殖器阴茎和阴囊,被认为是“祖”字,指的是山东崇山石祖林的“石祖”,它们是像男性生殖器的石柱,成为当时性崇拜的对象。那时已经脱离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男性才能称为“祖”。

所以,它由一个人物像和一个男性生殖器像两个图画形象组成,可能表达“彭翦(籛)拜祖”的意思,其实还是图画,还没有形成四个独立的文字“彭”、“翦”、“拜”、“祖”,因而也很难确定那个人一定是彭祖,这是图画的局限性。但是那男性生殖器图像有了象征性的“祖”的“字义”,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符号,是“准文字”。它到甲骨文中简化为符号性的独立的文字“且”,就是最早的“祖”字。(图b)。这类似于用女性生殖器形象发明了“也”字。所以,“她”当然有“也”,“他”也离不开“也”。天阳地阴,天是老公,叫“天公”,地当然是老婆,也是“女人”,自然“地”字也有“也”。

寿光59号上面倒真有一个与甲骨文相似的“彭”字,围绕“彭”字有大大的类似于甲骨文“长”的字,表达“彭祖长寿”的意思,但是还是图画,而不是文句。



这种骨刻文是在图画和文字、陶刻文和甲骨文之间的过渡性文字,具有明显的图画特征,还没有组词造句能力,但是有些已经是符号性准文字,或者为图画的符号化奠定了基础。甲骨文进一步减少图画性,增加符号性,某些字可能借鉴了骨刻文。

寿光51、59号显示,四千多年前的骨刻文,出现于彭祖已经封彭称祖的时代,反映了彭祖的活动——到彭城北边的山东崇山朝拜石祖林的“石祖”,表达了彭祖长寿的意思。这显示,从彭祖封彭开始,汉字发明的探索已经进入中期——过渡期;始彭祖籛铿有可能参与了这一探索,而且有可能是自己刻了寿光51、59号,以志纪念;这种骨刻,也为后来以龟甲兽骨为文字载体,在龟甲兽骨上刻甲骨文进行了“预演”。

从仓颉开始进行了几百年的初期探索,经过彭祖封彭以后的一千多年的中期探索,到殷商后期才由一个群体集体发明了真正的汉字。

他们是殷王的智囊团成员,他们帮助殷王作出决策。他们是一群巫师,通过占卜,揣摩“天意”,作出预言,帮助殷王下决心做或不做某件事,或者帮助殷王假借“天意”压服反对者。如盘庚为了使商朝中兴,想迁都到河南,但遭到群臣反对。盘庚就让巫师占卜出“天意”:迁都大吉。盘庚就以不可违抗的“天意”压服了群臣。

这些巫汉占卜时先将乌龟的腹甲或者牛的胛骨正面磨平,再在反面钻凿使之厚薄不匀,然后放到火上烧烤,龟甲兽骨因为厚薄不匀而受热不均从而产生裂纹。他们把这裂纹说成是上天示意的征兆,根据它说出“天意”,作出预言。殷王要他们对所作的预言负责,事后要进行验证,但是口说无凭,就要求他们用符号把预言记录下来——刻在甲骨上。这些符号就被后人称为甲骨文,至少已经造出了4000多字,可以组词造句了,也已经形成了文句,甚至文段、短篇文章。甲骨文成了中国最早的数量众多的、系统的、成熟的、可以组词造句的、通用的真正的文字,中国从此有了真正的文化,这群发明汉字的巫师成了中国第一代文化人。

这当然还只是一家之言,有此一说而已,是否公允,还有待评论。不要光看结论,要看论证、论据。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