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中华好风光(0091\京\台\苏\辽\鄂\陕\湘\豫\沪----博物馆

(一)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商朝时期,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其腹部铸有“司(后)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中华好风光(0091\京\台\苏\辽\鄂\陕\湘\豫\沪----博物馆

(二)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作,绢本,淡设色,纵24.8cm,横528cm。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是国内外享誉的艺术珍品。中国古文化的象征之一。

中华好风光(0091\京\台\苏\辽\鄂\陕\湘\豫\沪----博物馆

(三)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是据今2800多年前周宣王时期的“国之重器”,因刻器者为毛公而得名,于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毛公鼎鼎身只有30.75厘米高,却铭刻了32行497个篆书文字,洋洋洒洒记录了毛公辅佐周宣王,后来获得天子赏赐而做此鼎的史实。鼎铭字迹清晰工整,篆文字字笔力遒劲,全篇一气呵成。该铭

文是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同时也是我国“造字时代”最经典的作品。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价值无双的瑰宝重器。

中华好风光(0091\京\台\苏\辽\鄂\陕\湘\豫\沪----博物馆

(四)南京博物院

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元末明初(约14世纪)。1959年南京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沐英墓出土。景德镇窑产品,瓷质。.高44.1、口径5.5、腹径28.4、底径13cm。景德镇窑烧造。瓷质,胎质洁白细密,青花呈色稳定,白釉纯净,透明度极高,青花系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无盖,小口,口沿平厚,颈短而细,平肩,肩以下收敛,胫部瘦长,近底部外撇,平底。造型端庄挺秀,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萧何、韩信和艄公的形象绘制的富有个性,并以松、竹、梅、芭蕉、山石为背景,形象生动地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画面之外配有五组纹饰带,整个梅瓶装饰繁缛,纹饰带布局疏密有致,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

中华好风光(0091\京\台\苏\辽\鄂\陕\湘\豫\沪----博物馆

(五)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唐代宫庭画家周昉善画贵族仕女。他笔下的人物 衣纹劲简,色彩柔丽,细致地描绘了贵妇人闲适生活及孤独空虚甚至带有伤感的精神状态,在挖掘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方面更趋深刻。他所绘的《簪花仕女图》是体现唐代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传世巨作,是一件杰出的艺术珍宝。画中人物丰盈的体态,华丽的着装,加之精巧高雅的表现技巧,充分展现了唐贞元年间贵族生活的一个侧面。为辽宁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华好风光(0091\京\台\苏\辽\鄂\陕\湘\豫\沪----博物馆

(六)金沙遗址博物馆

“太阳神鸟”金饰,即“四鸟绕日金饰”它极具动感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外层的4只飞鸟,还是内层旋转的太阳。特别是在红色背景衬托下,里面的旋涡就如同一轮旋转的火球,周围飞鸟图案分明就是红色的火鸟。外层飞行的神鸟和内层旋转着的太阳,表现的正是古蜀人对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太阳神鸟”图案已经被中国国家文物局用作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并被“神舟6号”载入太空。

中华好风光(0091\京\台\苏\辽\鄂\陕\湘\豫\沪----博物馆

(七)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错金兽首玛瑙杯,唐代。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用的材料是一整块世间罕有的带条纹状的红玛瑙,玛瑙两侧为深红色,中间为浅红色,里面是略呈红润的乳白色夹心,色彩层次分明,鲜艳欲滴,本身就已是极为罕见的玉材。此杯为模仿兽角形状,口沿外部有两条凸起的弦纹,其余的装饰重心均集中于兽首部位。兽作牛首形,圆睁双目,眼部刻划得维妙维肖,炯炯有神,长长的双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伸向杯口两侧,双耳硕大,高高竖起。兽嘴作镶金处理,同时也是作为此杯的塞子,双唇闭合,两鼻鼓起,就连唇边的毛孔、胡髭也刻划得细微精确,显得十分生动。这种角杯实际上源于一种被西方称为“来通”()的酒具,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的工艺美术中是十分常见的。因此,这件玛瑙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传来的器物所制作的。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

中华好风光(0091\京\台\苏\辽\鄂\陕\湘\豫\沪----博物馆

(八)湖南省博物馆

T型帛画,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通长234厘米,顶端宽141厘米,末端宽50厘米。

此件T型帛画为描绘西汉历史文化生活的一件珍贵艺术品,为全国所独有。

中华好风光(0091\京\台\苏\辽\鄂\陕\湘\豫\沪----博物馆

(九)河南博物院

云纹铜禁,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中华好风光(0091\京\台\苏\辽\鄂\陕\湘\豫\沪----博物馆

(十)上海市博物馆

鸭头丸帖,王献之善楷、行、草等各体,尤以行草出名,其中《鸭头丸帖》为最著。《鸭头丸帖》,行草,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15字,共两行,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帖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此帖系唐摹本,帖上有元虞集题记,钤有北宋“政和”、“宣和”、双龙、元“天历之宝”等印。帖后有多人的题跋。

中华好风光(0091\京\台\苏\辽\鄂\陕\湘\豫\沪----博物馆

附:

吉安新干大洋州出土的国之重宝,商代青铜器伏鸟双尾虎,这件文物能算得上是江西最有名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笔者有幸在国博和省博见过几次。这只虎出土于一赣江边的商代墓,通长53.5厘米,重6.2千克,可谓虎之王者。虎立体圆铸,内空无底,四腿扑伏于地,抬头平视,背直脊凸,腹部略垂,双尾垂卷。背伏小鸟,尖嘴圆睛。其形象奇异神灵,双目圆凸,口张露齿,獠牙尖长,眉粗横行,两耳竖张,呈静伏蹲立欲纵之势。在其身上透露出了虎的威武、勇猛的神情,内中则藏匿着一种诡谲、仙逸的神气,虎的神性表现到极至。伏于虎背的那只小鸟与虎的关系还朦胧不清,留给人们不尽的想象。

这件文物也因为其重要性,而上了央视的《国宝档案》节目。说到中国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人们就会提到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位于河南安阳的古代商朝国都——殷墟。这件文物的重要性就在于证明了,其实在中国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也是同样历史悠久,灿烂辉煌。

中华好风光(0091\京\台\苏\辽\鄂\陕\湘\豫\沪----博物馆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