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发达国家的位置
高度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很高、人均很富有、各领域世界排名都位居前列,高度发达国家可分四类,高度发达大国、高度发达小国、高度发达富国、准高度发达国家。
高度发达大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发达国家的领导力量是核心推动力)
高度发达小国——荷兰、瑞士、瑞典、比利时、奥地利、丹麦、芬兰、挪威(人少但有科技不可小视)
高度发达富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有点工业实力与技术),爱尔兰、新西兰、冰岛、卢森堡(靠个别领域就很富有了)
准高度发达国家——意大利、韩国、西班牙、新加坡、以色列(水平欠些或没有公认比较低调)
高度发达国家的大国型——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韩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10个)
高度发达国家的小国型——荷兰、瑞士、瑞典、比利时、奥地利、丹麦、芬兰、挪威、新加坡、以色列、爱尔兰、新西兰、冰岛、卢森堡(14个)
早期公认的18个发达国家: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典、丹麦、挪威、芬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奥地利、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
可以发现高度发达国家中爱尔兰、冰岛、西班牙、新加坡、以色列、韩国6国不在其中,1990年代公认的24个发达国家就是这24个高度发达国家,韩国、新加坡、以色列3国是1997年确认为发达国家的,其它21国是1990年以前就确认了,具体是1987年划为高收入经济体。
1960年人均GDP上900美元(世界平均的2倍)的国家:
美国、新西兰、加拿大、卢森堡、瑞典、澳大利亚、瑞士、挪威、冰岛、英国、丹麦、法国、西德、比利时、以色列、芬兰、荷兰、奥地利(从高到低)
1960年人均GDP不足900美元的国家:
意大利、爱尔兰、希腊、日本、新加坡、西班牙、葡萄牙、韩国(当时韩国特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没上榜)
可以看出美国等17国是基础比较好的,很早就富有了,有些小国靠卖资源都能致富;意大利和日本是二战后迅速恢复了,原来都有工业基础;以色列、爱尔兰、新加坡、西班牙、韩国5国是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
1970年人均GDP不足1600美元(世界平均的2倍)的国家:
希腊、爱尔兰、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葡萄牙、新加坡、波兰、马耳他、匈牙利、韩国(这时韩国还没朝鲜高)
1980年人均GDP不足5000美元(世界平均的2倍)的国家:
新加坡、塞浦路斯、马耳他、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韩国、波兰(匈韩波低于世界平均)
1993年人均GDP不足9000美元(世界平均的2倍)的国家:
韩国、马耳他(就2个高于世界平均),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有些国家没数据)
2005年人均GDP高于1500美元(世界平均的2倍)的国家:
卢森堡、挪威、冰岛、瑞士、爱尔兰、丹麦、美国、瑞典、英国、荷兰、芬兰、奥地利、日本、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加坡、新西兰、西班牙、塞浦路斯、以色列、葡萄牙、韩国、斯洛文尼亚、马耳他
2005年人均GDP不足1400美元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爱沙尼亚、克罗地亚、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都高于世界平均)
发达国家概念是1962年提出的,有些国家二战前都工业、科技、教育很厉害了,有些国家是二战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高度发达国家二战前都有底子的: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方六巨头),荷兰、瑞士、瑞典、比利时、奥地利、卢森堡(二战前工业化都不错了)
高度发达国家二战中崛起的:加拿大、澳大利亚(二战欧洲很多资金、人才、订单转移美、加、澳、新四国,促进加与澳的工业化)
高度发达国家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芬兰、挪威、冰岛、爱尔兰、西班牙、新西兰
高度发达国家二战后从一穷二白崛起的:韩国、新加坡、以色列
第一层:美国,超级发达国家,全方位的强,各领域的领导者,是发达国家的核心力量
第二层: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四巨头发达国家,多领域也强悍,是发达国家的重要力量
第三层:意大利、加拿大、韩国、荷兰、瑞士、瑞典,多方面都有竞争力的,部分领域超强有自己的优势,是发达国家的中坚力量
第四层:澳大利亚、西班牙、比利时、芬兰、奥地利、挪威、丹麦、新加坡、以色列,部分领域很厉害,发展水平是不错的,有些依赖发达大国,是发达国家的中坚力量
第五层:爱尔兰、新西兰、卢森堡、冰岛,个别领域有优势,很富有的,严重依赖发达大国,是发达国家的普通力量
上一篇
蜂蜜水的正确喝法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