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
青少年心理:
孩子太听话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
养育孩子是一件大工程,每个父母都希望能够养育出一个健康、出色的孩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孩子被毁了。一般来说,当孩子太叛逆,难以管教时,父母才敢承认孩子出现问题,有些不正常;当孩子很听话,什么都顺着父母,没有主见,不敢反对的时候,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教育有方,当孩子进入社会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这孩子好像哪里有些不对头,不是自己希望的那个“好孩子”。广州心理咨询提醒广大父母:孩子太听话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
关于叛逆孩子的问题,之前很多文章已经都讨论过了。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讲一讲为什么太听话的孩子是“不正常”的,真正健康的孩子到底是怎样跟父母互动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希望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当孩子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越来越强时,孩子不再像小的时候那么“听话”了,不会任人“摆布”了,许多时候,长辈命令他去做什么事,他顺口就说出一个字:“不!”孩子学会说“不”的时候,说明他们逐渐树立了自我意识,这是孩子的自然发展。然而,在中国家庭中,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乖巧的,能够遵循大人的教导,顺从父母的做事方式。当孩子顶嘴次数多了,父母会严厉责骂孩子,无论孩子是对是错。因此,只有无条件接受父母教育的孩子才会被父母视为“好孩子”,受到大人的欢迎。
但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以后他们是要离开父母闯天下,过于顺从父母、听任父母摆布的孩子进入社会时碰到挫折时,往往会感到惶恐无助,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样决定,甚至有些人会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推到他人或社会身上来让保持自己“优秀孩子”的自我认可。
所以,一个孩子过于听话,其实他心智的发展已经受到阻碍,难以在自己觉得不合理的情况下,勇敢讲出自己的诉求;缺乏主见,遇事唯唯诺诺,看不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依赖父母或老师,甚至依赖自己的同学、朋友、同事,遇到事情没有自己主见,缺乏战神挫折的信心;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可能很会学习、考试,但不会处理日常事务和人际关系,情商比较低。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过于听话,不要觉得这是件好事,反而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是否需要调整,以便孩子成为一个心智更健康的人。要知道把“听话”与叛逆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从儿童心理学来讲,孩子太听话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孩子的培养,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
实际上,很多育儿书中强调的“听话”,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而是指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那么,怎样培养与父母“合作”的孩子呢?
一是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做独特的个体,不要把孩子看做控制的对象,允许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犯错,帮助孩子矫正错误,这样孩子自然就会与你合作。
二是积极看到孩子的行为。孩子情感和行为的独立是孩子长大、成熟的标志,并不意味着孩子与你作对,非要不听你的话,而是他在表达自己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面对孩子的情感和行为,父母第一时间应该想到的是“他怎么了?”而不是“我让他怎么了”。
三是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不要从小就要求孩子长大后实现大人未完成的心愿,这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人生,父母要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并帮助孩子获得这方面的能力。如果父母经常说:“你能行,我相信你的能力。”无疑会鼓励孩子去尝试,但在尝试的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孩子在尝试中因为父母的建议而获得成功,会更加信任父母,更重视父母的建议,合作关系自然形成。
四是要允许孩子与成人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孩子与父母争论。让孩子参与家庭或学校里的重大事情决策,这是对孩子价值的认可,孩子会觉得你尊重他的存在,他在这个家庭中很重要,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凡事与家人沟通、充分保护家庭的利益。
另外,父母也必须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孩子脑子里逐渐建立一个行为判断标准,孩子按照这个标准,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而不是胡作非为。
【结语
】
父母长期“压迫”孩子,孩子们就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而不敢说不出自己真正的想法,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失去自我,“随大流”。父母如果想自己的孩子独立自信,就要学会鼓励孩子去自由表达,给予孩子自主的权利。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