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负能量】天赋越差,越“不必努力”

天赋越差,越“不必努力”

作者:苏清涛

微信号(charitableman)

1984年出生,金牛座,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一个不务正业的记者,不会写诗的诗人,不懂艺术的艺术家。

“尽管我毫无艺术细胞,但我自己就是个艺术品”。


由'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

还可以引申出'谁努力谁傻逼'

这样,我们就让自己的懒惰'合法化'了


“为什么越是牛逼的人,反而越拼?”他所说的“牛逼”,特指天赋好。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他对因果关系把握得比较准。倘若是不小心问成“为什么越是努力的人越牛逼”,就显得太平庸了。

确实,我们发现,在很多领域里,天分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人,要比资质平庸的人更努力,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更有持久的激情。

可是,为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努力的,但逐渐地,差距出现了——天分好的人发现,每拼一次,收获都很大,“拼了果然有用”,于是就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去拼了;而天分差的人则发现,自己尽管努力地拼了,却没什么效果,“拼有什么用”,于是,信心受挫,绝望,破罐子破摔。简言之,天分好的人之所以更努力,是因为,他们从过去的努力中尝到了甜头,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是努力的“转化率”比较高。

不过,倘若“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努力的”这个假设成立,则“天分越好的人越拼”这个命题便无意义了。 换成“为什么天分越差的人反而越不努力”或许会更恰当一些。


学生时代,跟同学打牌(80分),尽管我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赢的,可大家却一致嘲笑我笨,因为,连我自己也承认,我的“赢多输少”,主要是手气一直比较好,跟牌技无关。时间一久,我实在无法忍受被他们鄙视了,于是,每次打牌的时候都故意表现出一幅心不在焉、漫不经心的样子。 按理说,水平差,就应该更用心啊,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是需要制造这样一种假象来安慰自己:老子之所以经常出错牌,并不是因为水平差,而是因为老子没把输赢这事放在心上,我不care.

这个理论体系建立起来没多久,跟一个同学打羽毛球,他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经常,我打过去的球,他根本就不用心接。然后,我说:你之所以不用心,是因为,你担心,用心了,照样打不赢。不知我的小人之心有没有猜对,反正,他是哈哈哈滴承认了。

几年前,一个兄弟参加司法考试,只考了280分(满分600),可他并不觉得这个分数低,而是沾沾自喜的说:“我是裸考的,你想想啊,我裸考都能考出这么个分数,要是稍微复习一下子,不就通过了吗?”对这种老谋深算的行径,我只能毒舌头道:“你并不是没时间复习什么的,而是故意不复习。假如你认真复习了,且考试通过了,那是‘理所当然’,你也不会觉得自己有多牛逼;但如果认真复习了却没有通过,这不是打击自己的信心,也让别人怀疑你的能力吗?反而,你裸考,一旦侥幸通过,就会飘飘然认为自己是个天才,自信心大增,可以对外炫耀;即使失败了,你还有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那是态度不端正,而不是能力不足啊。”

在心思被我戳中之后,他很激动地说:看来,我又给你提供了一个写作素材。

以上种种现象,我称之为“用态度的不端正来掩盖能力的不足”,而我们之所以要态度不端正,又是因为“心里没底”,预先就知道自己即使努力了也不会“成功”;既然努力了也不能成功,那就干脆不要努力了吧。

再往深挖,我们发现,这些“因为我天赋差,所以我不努力”的人,荣辱观都出了问题。在他们看来,如果“失败”的原因是天分不足,那这种“失败”是“可耻”的,而且,只要失败是唯一结果,那铁定是“越努力越可耻”;相反,如果“失败”是由态度不端正造成的,那这种失败并“不可耻”,甚至还是光荣的(因为我用那样的态度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态度真端正了,那一定牛B得不得了)。

【不知上一段的观点在其他事情上是否成立,但至少,在我迟迟泡不到妞这件事情上,的确是这样的——因为知道自己缺乏魅力,所以,我反而“更不努力”。】


当然,“评委”的荣辱观也有问题。我们会“看不起”一个能力不足的人,但绝少看不起态度不端正的人;我们甚至崇拜这样的人有“敢于态度不端正的魄力”、崇拜他“在如此差的态度下能取得这样成绩的能力”—态度不端正本身可能就是一种能力啊!

于是,当事人就很容易有这样的心态:与其认真了然后得到失败的结果被人“瞧不起”,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认真呢。结果便是,通过不努力,他“成功地”抹掉了自己禀赋不行的“耻辱感”。

想必不少人看了上面几段后认为我的分析太变态吧,因为我们通常的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可以用良好的态度弥补(注意,前面的用词是“掩盖”,而这里是“弥补”)能力的不足,即使他不能因为态度好而“成功”,至少也能因为好的态度而博得旁观者的同情,因此这个“能力不足但态度很好的人”也不会被“看不起”。不是我思维变态,而是“掩盖”与“弥补”这两种现象常常都存在。

为表述的方便,我把“用态度的不端正掩盖能力的不足”现象简称为“掩盖”,把“用良好的态度弥补能力的不足”简称为“弥补”。

通常是信心不足者(不仅仅是对能力的不自信,也有对可能获得的外部评价缺乏信心,对自己人际关系的不自信)更倾向于“掩盖”,信心十足者(不仅仅是对能力的自信,也有对可能获得的外部评价的信心,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自信)更倾向于“弥补”。如果所处的外部环境更重视“能力评价”而轻视态度,我们更倾向于“掩盖”;如果所处的外部环境更“同情”态度良好的人,那么我们更倾向于“弥补”。

延伸到企业的管理中呢,“弥补”者的行为虽然能引得一定的同情和尊重,但可能实际贡献并不大,因此应给予精神嘉奖,仅当其确实“成功”时,再进行物质奖励;“掩盖者”呢,如果不成功,应当给予精神处罚,即使“成功”了,也仅仅给予物质奖励,不应该有精神上的肯定。

言归正传。写完本文,我才恍然大悟,我们平时开玩笑说的“以你的天分之差,还轮不到拼努力”,也可以做这样的解读。

比较抱歉的是,本文可能太过于负能量,如果被一些本来天分就比较差也不努力的人看到了,就更加有理由不努力了。那么,干脆就不努力好了呀。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最近两年,负能量的段子,特别受热捧?

对励志故事和浅层心灵鸡汤的极端厌恶,会使人走向另一个反面——我们把对'负能量'的喜爱,视为对励志故事的复仇,这其实是一种叛逆。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负能量段子的精髓即'你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不得志是'天命',而不该归罪于自己。这样,尽管处境并没有改善,但我们的痛感却减轻了。此外 ,由'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还可以引申出'谁努力谁傻逼',这样,我们就让自己的懒惰'合法化'了。

可以说,'负能量',其实是一种终极心灵鸡汤。

P S &

第五段提到的“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努力的”,是后面所有分析的基础。倘若这个假设不成立,则全文坍塌。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