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瑟莫达第71步兵团纪念馆前有这样一座雕像,上面的内容是一个男人正在向一个头戴尖盔的普鲁士士兵介绍自己手里的步枪,这个男人名叫约翰·尼古劳斯·冯·德莱塞,而他的手里则是大名鼎鼎的“德莱塞步枪”,也是世界上第一支广泛装备部队的后膛枪,也是栓动步枪的鼻祖。
为什么德国会专门为德莱塞铸造一样一座雕像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德莱塞和普鲁士军队当初发生的故事了。
我们都知道,从北宋发明第一支火枪开始,一直到北美独立战争和普奥战争爆发,前膛枪都是世界主流的火药武器。但早在14世纪火绳枪诞生之初,就已经有工匠开始研究后装火器的基本原理,等到18世纪中叶,后装火器的设计原理就基本完善,但和此时的前装火器相比,这种后装火器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气密性无法保证,步枪子弹装填繁琐,射击速度还不如前装火器,所以这一时期各国还是把前装步枪作为主要武器装备军队。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后装步枪的这些缺陷逐渐被克服。
1807年英国牧师A.J.福塞斯发明了使用雷汞击发药的击发点火装置,不久之后又有人把火帽套在带火门的集砧上,研究出了击发枪。
1812年,一个名叫萨穆埃尔·保利的瑞典籍的枪炮工匠又研究出了定装式步枪弹,这种步枪弹将弹头、火药和纸质弹壳连成一体,可以极大地增加射手的装填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德莱赛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位年轻而且天资卓著的枪械大师,曾在萨穆埃尔·保利手下做过帮工,对定装弹的未来充满信心。
1814年,德莱赛开始研究后装步枪,在经历数次失败以后,他成功的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击发装置——利用长撞针来撞击底火,进而引燃发射药,这便是击针枪的基本机械原理。
在发现了这一全新的机械原理之后,德莱赛当即着手把一把火帽枪改装成击发枪,在它的雷汞击发装置旁边连接了一根击针,只要他一勾扳机,这根长撞针便会从枪机弹出,撞击底火,引燃发射药,最终将子弹发射出去。
改装成功以后,德莱赛马上向奥地利和普鲁士当局推荐自己的新发明,然而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部一开始都拒绝了德莱赛的要求,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武器并不可靠,而且会增加战场上的弹药消耗。
但天无绝人之路,普鲁士王国一名名叫普里姆的上尉对德莱赛的新步枪抱有很大的兴趣,1830年,他带着德莱赛返回了普鲁士战争部,并对德莱赛研究的新步枪进行了测试。一开始,测试的结果并不令军方感到满意,但是德莱赛的步枪却征服了当时还是亲王的威廉一世和王储腓特烈·威廉四世,在这两人的帮助下,德莱赛成功得到了普鲁士陆军1100枝后装滑膛枪的订单。
1835 年,普鲁士第4 及第11 步兵团的燧发枪兵营开始列装这些步枪,但是由于安全问题,这种步枪在普鲁士军队中并不受欢迎。
于是,就在同一年,德莱赛便又发旋转后拉枪机,成功解决了步枪射击中的安全问题,由此,德莱赛成功的研制出来世界上第一款制式栓动步枪。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德莱赛又连续解决了几项后装步枪的跨越性技术,使得后装步枪第一次能以大规模装备部队的方式登上战场。
诚然,这时的德莱赛步枪还有很多问题,比如精准度较差、容易过热、频繁漏气、枪栓容易卡壳等等,但它的优越性也十分明显——“任何一个在试验场上见过它射击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它的强悍——这种步枪的射击速度实在是太迅猛了!”
1840年,在自己开始研究后装步枪26年以后,德莱赛终于得到了普鲁士下达的授权书,第一批要求采购的德莱赛步枪就高达6万杆。
1858年,由于老国王因病就医,国家大事被交给了德莱赛步枪的支持者威廉一世处理,这位坚韧的国王一上台便宣布命令,要求普鲁士包括地方民兵在内的所有部队全部换装德莱赛步枪,德莱赛研发的后装步枪由此成为了普鲁士军队的制式步枪,并在随后的普奥战争中爆发出了巨大的威力。
普奥战争结束以后,欧洲各国相继抛弃了原先使用的前装步枪,纷纷以德莱赛步枪的原理研发出了本国的后装击针步枪,约翰·尼古劳斯·冯·德莱塞这个名字也跟随“德莱赛步枪”这一伟大的发明而名垂青史。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