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酒的人,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故事。
有时,酒是友情的连接器。“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诗人孟浩然与好友临窗举杯、开怀畅饮,对恬静秀美的田园风光的喜爱与淳朴真挚的情谊的珍视,都已融入杯中。
有时,酒是灵感的唤醒师。在文人墨客眼里,喝酒是创作的前奏。“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宋代大文豪苏轼将酒视为“钓诗钩”,醉后挥毫中涌动着一股豪情壮志。
自古暨今,与密友同席,抑或独处,几杯酒下肚,真性情自然流露。
豆瓣上“酒鬼种草拔草基地”小组拥有超过12万的成员。年轻人纷纷分享自己与酒的缘分:“适当买醉拯救了我的精神内耗”“吃吃喝喝,解闷消愁”“最近爱上喝白酒”……
诚然,酒是情感的寄托物和连接器。尤其是从粮食中摄取精华的白酒,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和酒精神。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白酒,如何历久弥新?如何连通先进科技和美好生活?国台正在探索答案。
穿越时间尺度的古法与新技
国台勾调中心的实验室,不过数十平米,酱酒一代宗师李兴发大师的嫡传弟子徐强娴熟地把几个小杯中的样酒逐次倒进大杯,缓慢摇动之后,分出一小杯,轻抿一小口,细细品味。片刻后,又拿起一个小杯,注入大杯,重复调和品鉴。
“要想把酒勾好,就一定要把酒品好,加强品酒训练,把自己变成‘酒香记忆卡’,这样才能快速知道如何平衡取用酒的味道,我现在脑子里储存有近百种以上的酒味道,还在不断训练,加强认知。”徐强对徒弟说。
每一瓶国台酒,都是由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不同年份、轮次、度数、典型体的优质基酒,由勾调大师历经盘勾、调勾、品勾等多个环节,精心勾调而成。
时间与体感,是酿造的宝贵经验。而要想让白酒穿越时间,重塑新生,则离不开“秉承传统不泥古,科学创新不离宗”的勇毅之气。
“在智能酿造方面,我们是酱酒里面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台酒业集团副总经理,中国酱酒勾调大师徐强说,“但智能酿造也离不开传统工艺。”
如何将两者巧妙连通?国台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
1999年,现代中药企业的领航者天士力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贵州省招商引资的号召,在收购一家老字号酿酒企业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了国台。1999年至2010年,国台严格秉承茅台镇正宗大曲酱香酿造工艺——1年一个酿造周期、2次投粮、9 次蒸煮、8 次发酵、7 次取酒,持续积累各个主要工艺环节的技术参数,为探索智能化酿造打下基础。
国台智能化车间
从2011年开始,国台经过10余年的探索,历经5次迭代升级,已经把人工踩曲推进到机械制曲,把人工酿造推进到机械化、自动化,正全面实施智能化酿造,把传统的存储方式推进到数字化智能储酒。天赋异禀的赤水河是酱酒的命脉和根基,在如今寸土寸金的赤水河沿线地区,国台采用的上下双层酿酒车间节约了近一半的土地,在业内实属创新之举。行业管理者和专家认为,国台在酱酒领域推进数字赋能、绿色集约、智能酿造是比较早的,走得也是比较快的。
在天士力创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终身荣誉主席、国台酒业集团董事长闫希军看来,将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先进科技紧密融合,将工匠精神的基因植入数字化智能科技,国台要打开过去做“糊涂酒”的“黑匣子”,破解传统酿造技艺之谜。
据徐强介绍,国台将传统酿造的30道工序、165个环节细化为269个生产工艺环节和1071项指标,基本实现全程在线监测、收集、分析与控制,达到人工工匠在生产中所达到的质量效果。此外,借助天士力集团在药物质量控制的优势,联合国家酒检中心、中科院等权威机构,国台推行了三级质控制体系,并通过品酒机器人和品酒师的搭配组合,更加有效地控制酒体的稳定性。
2021年,国台酒庄一车间和怀酒二车间投产,基本实现全面自动化及大部分智能化,包括进粮、润粮、上甑、蒸酒、接酒、摊晾、加曲、起堆、下窖等生产环节。“我们将每个环节做到最好,并记录最佳数据,形成标准后严格执行。”徐强说道。
而判断的标准离不开酒师的经验沉淀。如今,国台酒业集团资深酒师杨玉太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智能设备旁监管并检验每个环节的出品是否达到传统工艺要求的质量,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对此,杨玉太解释道:“我们的智能酿造,在形式上是智能的,但本质和内核还是遵循传统工艺。”
国台智能化车间
推进智能酿造后,对一线生产者而言,最大的变化在于生产环境和工作状态。“以前,不管严寒酷暑,我们都是背心加短裤,还要光着脚干活。一天下来大汗淋漓、疲惫不堪。”杨玉太说道,“现在,我们都穿着统一的工服和工鞋,主要靠脑力,感觉轻松多了。”
这样的改变,也是新入职的工人喜闻乐见的。据徐强介绍,新入职的高学历工人经过培训后易上手且留得住。国台通过老酒师传帮带的方式,让古法技艺后继有人,将匠心精神代际传承。为了千年酒脉更好地绵延发展,国台秉承古法匠心并佐以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在追求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连通。
佳酿,为幸福作注
无论是沉淀期,还是后百亿时期,打造“新名酒”,对质量的把控无疑永远是重中之重。““我们的基酒至少要存五年以上。”徐强说道,“每一款酒都是经过反复研究的。”据他介绍,目前国台有四款品牌酒——国台国标、国台十五年、国台龙酒和国台酱酒。“在质量上要精益求精,要从源头处抓起。”
国台酒的源头在田间地头。2009年,国台开始在贵州推动高粱酿酒原粮基地建设,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三级管理模式,通过订单方式,在保障原料供应的同时,满足农户的增收需求。此外,国台还在距离贵州千里之外的河南,建立了国台酒优质小麦基地。
农民庆祝丰收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的农户罗国金种植国台酒用高粱已有四年之久。每年稳定的50亩订单,随着收购单价的上涨,他的年收入也不断增长,今年达到了十多万元。由于高粱的田间管理方便,他还同时在学校附近经营了文具店,多了一份收入。同在安龙县的农户李先银自2017年起连年种植国台酒用高粱。据他介绍,国台每年免费提供种子和化肥,除了种植技术培训外,遇到干旱或病虫害等问题时,技术人员也是随叫随到。
每年的高粱丰收,就是罗国金和李先银等农户最高兴的时候。这意味着家庭又将会有新的收入,孩子们的生活又多了一份保障。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不用背井离乡,常与家人相伴,这种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
而罗国金与国台的缘分不止于高粱种植。农闲之际,与朋友聚餐时,开一瓶国台酒,喝起来“感觉还不错”,这是一位朴实的农民发自内心的感受。他也许还没意识到自己的田地其实是国台酒的“第一车间”,更不懂高粱如何脱胎换骨变身为甘美清澄的佳酿,但他知道喝酒的时刻是高兴的、放松的,在与朋友天南地北胡吹乱侃时,深情厚谊都浓缩在一杯杯酒里。
自2019年与国台酒相遇后,江苏的消费者马俊也变成了一个“国粉”。无论是宴请宾客还是节日送礼,甚至在家独酌,他都自然而然地选择国台酒。“我最常喝的酒是国台十五年,口感比较柔和。”
今年11月初,他准备了一箱国台国标宴请朋友。翌日,同席的人中就有两位各订购了5箱国标。“口感确实不错。”马俊再次强调。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又举了个例子:曾经有同事结婚,酒席上摆放的也是国台酒。
婚宴上的国台酒
2022年,国台加速了对宴席市场的开拓,推出了一整套聚焦宴席市场的营销政策,比如,只要宴席达到3桌,就赠送国台大健康产品组合,包括C胞活力矿泉水、金士马瑟兰葡萄酒等,一站式解决消费者宴席需求。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台已经累计开展规模宴席超10万场,共计超78万桌。换算下来,国台已经与近千万消费者进行品鉴联动。
双向奔赴,通达未来
“做活”消费者的培育,是白酒产业绕不开的议题。国台酒业集团总经理张春新曾提出,从产业发展规律看,酱酒由行业热、厂家热、经销商热逐步向消费者热传导,由品类势能驱动的发展向品牌竞争转变。
以消费者为中心,国台以品牌酒、文创酒、系列酒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其中不乏与怀酒磨剑三年推出的新品“怀酒∙经典”“怀酒∙金奖1986纪念”,又比如近期亮相成都糖酒会和贵州酒博会的“国台·二十四节气酒”。做强主品、做高文创、做大系列酒,已经成为国台产品结构的“一体两翼”。
消费者与国台酒
“我们希望国台推出的每一款酒都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是徐强的希冀,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如果消费者不满意,我们就不断改进,改到他满意为止。”
酿酒人的耐性,也是国台人的心性。
1999年到2007年,国台专注酿酒存酒,低头投入,寻源立本;八年沉淀后,迎来4年成长期,初步奠定产区、品类、行业地位及高端消费者认知,以“国台现象”引发行业关注;2013年至2015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企业内部也进入扩投转型期,国台以二次创业的精神,建设国台酒庄,实现产业升级、营销创新;自2016年起,国台持续提质量扩产能,拓市场细网络,强品牌夯基础。
2022年,有“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称号的国台,在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华樽杯”企业品牌价值评测中,以1515.5亿的品牌价值继续保持中国白酒第十名,贵州白酒第三名的成绩。
得益于以人为本、质量为先的长期主义理念,2021年,国台实现含税销售额过百亿的成绩,品牌价值突破1000亿。站在步入百亿酒企阵营的新起点上,闫希军提出了“打造中国新名酒”的目标。国台计划未来30年采用“两步走”战略:先用10年时间建立国台中国新名酒的内涵体系,打造成中国新名酒;再经过20年的接续奋斗,到国台50年时,跻身中国名酒之林,成为中国名酒。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指出,支持贵州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发挥赤水河领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这为贵州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国台融合传统工艺的智能酿造增添了动力。依靠信息支撑、数字集成和智能分析,国台把智能酿造推进到新阶段,计划转型为新型工业化企业。
在张春新看来,中国白酒悠久的历史性、内涵的融通性、价值的永续性、受众的广泛性、消费的高频性、抗压的坚韧性,无不彰显和支撑着它的未来性。面对未来,国台保持昂扬且稳健的进取姿态——2022年,国台下沙投产,年扩产7000吨、年总投产1.7万吨、规划产能5.6万吨,皆创下了历史新高。
可以看见的是,从入局者到引航者的蝶变中,国台始终顺应消费者追求绿色、有机、健康的趋势,以匠心酿造高品质白酒。
闫希军曾用一个“通”字高度凝练国台酒的品牌文化内涵——酒之弥符曰通,通天地,通身心,通隔阂,通人伦。后百亿时代的新名酒征程,“通”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通”优质产品与国民情感,“通”历史文化与美好生活,国台的连通之道,使其在酱香酒同根生、百花放的盛景中独树一帜。
以其地灵,方臻上乘;因于人杰,美醁驰名。守正出新——对于一家站在“中国新名酒”征程起点的企业来说,既是试炼,也是风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