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的杏坛采薇
选关注,阅读更方便。
人到中年读《圣经》今年暑假,闲着无事,想到自从有了电脑,自己多年都没有读过大部头书了,准备做点深层阅读。恰好办公桌的抽屉里有一个信教学生家长送我的《圣经》,就下定决心:这回我一定要把它通读一遍。犹记上世纪80年代初,我家那小山村里也有“鸭苏教(乡下土语)”了。一个字不识的老头老太和一些中年妇女几乎人人手里都有《圣经》。因为对《圣经》故事的喜欢,还是中学生的我从人家借来《圣经》读。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圣经》那种语言风格,还有无比繁琐的人名地名人物关系……简直叫人无法读下去。当即下了判语“此乃天下第一罗嗦书。”
80年代末,参加工作,成为乡村教师。小镇上的耶稣教堂很是红火。我也去那里看过,也找来《圣经》,想通读一遍。却是每次读了一点点就丢下了。这回不为别的,就为了挑战自己对“罗嗦”的忍耐极限。咬着牙,埋下头,也不管懂不懂,囫囵吞枣读下去。一个月下来读了400多页,看看还有厚厚的一大半,又想打退堂鼓。因为刚开始就做好准备要挑战自己的忍耐极限生活感悟,只好又咬牙读下去。一个暑假总算读完了。我不得不承认,《圣经》的语言实在让一般人受不了;内容繁杂,又多有罗嗦重复,比如“马太福音”与“马可福音”几乎就是完全重复。在QQ上和一个文友交流,谈到我正在读的《圣经》。他说:“《圣经》的翻译绝对有问题!”这句话勾起我的思绪:《圣经》传入中国大约也有好几百年了吧?如果翻译有问题,怎么至今没有修订?而且,早期的传教士,比如利玛窦、罗明坚、刚恒毅等人可都是世界一流的学者,学贯中西,他们会把《圣经》翻译得很糟吗?
读完全书,回头想想,《圣经》的内容其实很不错。它的想象无比神奇,比如上帝创世纪;它的“箴言”言简意赅,给人启迪;它的教义、历史、传说、典故无比丰富;还有一些优美的诗歌,比如“雅歌”,有不少章节实在堪比中国《诗经》中的“国风”。很多典故已经成为全世界各民族通用的了。比如,我们常说的“替罪羊”、“马太效应”、“最后的晚餐”等等。
也许是人到中年的原因,现在,我也理解了《圣经》的语言。初看起来似乎很罗嗦,叙述喋喋不休不厌其烦,似乎故意要把简单的说复杂。但是你想想,牧师在教堂里宣读《圣经》,如果像冯巩说相声、刘兰芳说评书那样,信徒们必然随着宣读喜怒哀乐,那还是教堂吗?所以,《圣经》的语言必须那么写,不温不火,有点叫你昏昏欲睡,你才能保持严肃。不仅如此,我觉得《圣经》的语言其实也是很神奇的。通读《圣经》你就会明白,不管是战争场面,还是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男女偷情,风高月黑,它都能用一种不温不火的语言叙述出来,让你的情绪不会随着它的叙述大起大落。这或许可以称之为“《圣经》体”生活感悟,正是它的神奇之处。
《圣经》是基督教经典,基督教文明的源头。基督教世界的文化艺术哲学无不受到它深深的影响。《圣经》或许不容易读,这和世界上一切宗教经典一样,正是它伟大之处。明年暑期我会把它再好好读一遍,而且要认真做一点笔记。人到中年读《圣经》,不仅发现《圣经》内容很好,更明白了一点:不同的书是写给不同的人读的,更是写给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阅历的人读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