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工程按照系统性、系列化的规划在有序推进。中国发展第一代弹射起飞、拦阻降落型航母(CATOBAR)时,为了有效控制技术风险,在动力系统上选择非核动力是合理的,但这种合理性又不十分充分。事实上,在选择非核动力的合理因素中,除了对核动力技术风险过高的担忧外,在航率方面未尝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决定海军作战能力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如战略战术的运用水平、人员的训练水平、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等,而舰艇的技术状态是决定海军舰艇部队作战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舰艇技术状态是指舰艇为实现赋予其特定功能的既定的物理状态和技术参数。
海军还有一个装备完好率的概念,是以百分比表示的完好装备数与海军装备总数的比值,是装备技术保障水平的标志,也是判定各种装备对作战、训练和执勤可能保障的程度。海军装备总数包括停用、在修、堪用及完好的所有装备。
■ 舰艇的技术状态对于作战来说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衡量一支海军作战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仅看舰艇数量
舰艇实有数是指在航、在修和停航舰艇数量之和。装备在航率是衡量舰艇技术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派遣舰艇执行作战、训练和执勤任务的重要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在航率应达到的指标是有明确规定的。那么,如何从在航率、完好率等可部署性角度去理解中国新一代弹射型航母的非核动力选择?
动力系统——航母系统在航率与完好率达标及格的关键
航母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航母上包括大大小小的一级系统、二级系统以及三级各级系统,也就是说,它上面有几个大的系统,也有许多中小系统,还有很多子系统。航空指挥和保障系统作为复杂系统,具有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特征。
而人往往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据统计,在民航客机事故原因中,有70%的事故是由于人为错误操作造成的。航空指挥和保障系统的运转涉及数百个人员站位,在回路中人员操作的正确性直接影响了系统任务的正常推进,因此人在回路中大大增加了系统的不确定性。
■ 航母舰载机的起降作业是非常复杂的,图为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上进行舰载机调度作业的“占卜板
对于航母这个复杂的巨系统来讲,只要舰载航空指挥和保障系统设计和运作得不算太过拉跨,那么整个航母至少是可用的。但如果长期趴窝在码头或是船厂,实际上是远比低效运作糟糕的情况,毕竟长期不能出海航行和作战部署的航母是无用的。
那么,在造成航母这个复杂巨系统在航率与完好率低于及格线的诸多因素中,哪个因素最具关键性呢?答案是动力系统。以俄海军将其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为例,在叙利亚战场的战斗出航后,“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就因动力系统的严重故障而“一病不起”,在船厂趴窝至今再未归队,俄国海军的地位也因此一落千丈。
■ 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在进行海上机动航行,图中可见其搭载的米格-29K舰载战斗机
颠覆性的认知——常规动力与核动力航母的在航率比较
动力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是航母在航率、完好率达标的基本保障。而涉及于此,除了设计、制造和维护使用水平的因素之外,核动力与非核动力的不同构型差别显著。核动力构型的综合优势十分明显,由于不用考虑烟囱的布置,核动力航母的舰岛体积紧凑、位置灵活,有利于最大限度优化飞行甲板布局。
要知道,即便是8万吨及以上级别的航母平台也是寸土寸金,每省一点空间,就能给舰载机留出更多的发挥空间。说到底,航母是舰载机的母舰,能够容纳更多的舰载机是航母一直以来的追求。同时还要看到,核动力航母舰岛体积紧凑,尾流场较弱,对着舰飞机的干扰较小。
■ 核动力航母取消了烟囱,所以舰岛尺寸可以显著缩小,图为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的舰岛,尺寸相当小
再有,核动力航母的上层建筑与舰载机不再遭受燃烧产物的腐蚀,地勤人员拥有更为清洁健康的工作环境。另外,动力响应更为迅速,这是核动力构型大吨位航母的又一个突出优点。不过,若要就此将航母核动力构型视为对非核动力构型的“全方位碾压”却是不客观的。
事实上,在很多方面,同一吨位级别的核动力构型的航母并没有比非核动力(主要是指非核的蒸汽动力)构型显示出特别的优势。首先就是非核动力航母的速度,有具体数据表明两者其实差不多。另外还有载油量上,虽然纸面上核动力航母确实明显优于非核动力航母,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 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无论是常规动力还是核动力构型,航母的整个寿命周期是由多个使用维修周期组成的。每个使用维修周期包括训练、部署和维修三个大的阶段。另外,无论是常规动力航母还是核动力航母,在每次部署后都要进行例行保养(选定维修 (SRA)或选定有限维修 (DSRA)),短则4~6个月,长则12~18个月,项目也五花八门。
在航率优势背后的战略价值
近年来的业内研究认为,对排水量完全相同的两种“超级航母”(即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的大吨位弹射型航母)而言,10艘核动力航母的采购价格大概等于13艘常规动力航母。美国政府问责局的国会报告则显示,常规航母的可部署时间占全寿命的74%,而核动力航母的可部署时间则只有69%,这就进一步拉大了核动力航母和常规航母之间的差距。
综合计算之下,投入同样的造舰成本时,选择全常规航母可以获得对核动力航母1.4倍的数量优势,再考虑兵力优势对战斗力优势带来的加成,则战斗力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到两倍。考虑到战略竞争对手是清一色的核动力超级航母,那么在没有足够存量优势的前提下,对于中国海军的现实来讲实际上是不存在疑问的。
■ 美国在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局部
近年,美国海军在澳大利亚、关岛、韩国以及新加坡等地方寻找新的航母母港,其中关岛优势最大,大约在2000年底完成了改造。由于关岛缺乏工业设施,难以持续支持核动力航母的部署。这种情况对于可能卷入同一场高烈度战争的中美双方来讲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但中国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拥有了航母,特别是在不久的将来拥有在吨位、载机量、舰载机联队结构完整性、甲板运作效率、出动率等指标上与美军核动力航母高度接近的大吨位常规动力弹射型航母后,就可以在舰载战斗机护航下作为前沿侦察平台进入西太平洋跟踪美军航母,持续为反舰弹道导弹提供目标信息。
■ 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
美军航母如果攻击中国航母,就会冒着被中国航母发现并引来反舰弹道导弹攻击的威胁,如果美国航母要避开中国航母带来的反舰弹道导弹的攻击威胁,就必须驶出2000千米导弹射程以外,这就意味着失去了干涉中国的能力,如果想重新进入日本西南诸岛则要航行两天时间。
假设中国海军远海编队压制关岛基地,需出动50架次舰载攻击机和50架次舰载护航机向100个重要目标投掷4枚制导炸弹,这需要3艘大吨位弹射型航母,整个编队才能在美军航母和关岛基地的夹击中生存下来并完成战略任务。这意味着中国海军需要建造、装备至少9艘大吨位常规动力弹射型航母。
虽然就中国的国力而言,这已然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但考虑吨位级别类似的常规动力弹射型航母在造价上要大大低于核动力航母(相当于5艘半核动力航母的造价),这仍是一个在战略上非常划算的投资。
■ 美国在关岛的海军基地主要是阿普拉军港
同等吨位条件下,常规动力航母不但造价比核动力航母显著降低,更在在航率上拥有显著优势。9艘大吨位常规动力弹射型航母的高在航率,将足以耗尽并且透支美国海军全部现役核动力航母的可部署性资源。所以,倘若在一个精心计算过的美海军航母部署“紧周期”内打响台海之战,那么美国是否要参与这场战争就会再三考虑。
结语
事实上,核动力航母与常规航母之间并不是技术上进步与替代的关系,而是为了满足不同情况下需要的互为补充关系,核动力在和平时期全球的常态化部署与威慑巡航时,确实有着对后勤补给依赖更小的优势,但在战时,常规航母能靠着更长的部署时间、更灵活的应急部署能力实现比核动力航母更多的部署数量,并在兰切斯特方程的加持下,于特定的合理作战海区获得远比核动力航母更强的战斗力。
简言之,一支健康的、面向大规模高强度实战化的海军,在航母建设上无疑应该是“核常并举、以常为先”的,即使是美国政府问责局(GAO)也同样承认这一点。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舰载武器2022年03期《秣马枕戈——动力视角的国产新一代航母在航率考量》
上一篇
不负春光
下一篇
屈原跳的汨罗江在哪?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