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在知识的拥有量上是不同的,但在人格上都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同时,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近而形成亲密无间、息息相通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向老师提出教学上的建议和要求,使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需要和实际,从而由“心通”达到“艺通”,使教学艺术得到更大的发挥,教育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二、掌握学生心理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早熟,自我意识强,他们需要理解、需要尊重。作为教师想要教育他们,就必须先了解他们,掌握他们的心理,弄清他们的所思所想,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教师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同时,教师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中的和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使学生处处能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学生亲其师了,老师的“道”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应。
三、把爱心带入课堂
教育学告诉我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连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纽带。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真诚的爱,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如果教师缺乏爱心,对学生态度冷漠,时不时就板起一种威严的面孔,甚至采取简单的教育方法,态度粗暴。那么,学生和教师之间就会产生一堵无形的墙,把教师与学生隔离开来。这时,教师的“艺”再高,学生也难以接受。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就要热爱学生,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扉,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对教学而言,先要“心通”而后是“艺通”。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给学生一种无私而又真诚的爱,使师生双方,互相信赖,互相尊重,情感交融,心心相印,从而实现爱与教育的高度统一,最终达到“心通”促“艺通”的目的。 本人发表于1997.1《济宁教育》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