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的很多古镇、村落,或者是城市的街巷里,仍然有石板路、小青瓦屋顶、雕花的木窗,在经历岁月洗礼后,朴素地沉淀下来。这是曾经四川人居住过的房子。传统的民居文化也是蜀文化的重要组成,源远流长,有时候让人心生怀念。
阆中古城几乎完好地保留下了大量民居,传统小院间的邻里关系在今天依然延续(王玉贵 摄)
文学家梁实秋曾到过四川,把那期间住的一处简陋民居称作“雅舍”,并说“‘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一位叫曾君的国画画家花了十年的时间寻找传统的四川民居,画了近千张民居水墨画,寄托他深沉的乡情与乡愁。
学者季富政更是一生致力于四川民居研究,几十年来走遍四川古镇角落,留下宝贵的文化资料……也许是乡愁,也许是魅力,总之四川民居的确有打动人的力量。
四川民居画像
关于四川民居,要从它的“个性”开始说起。四川民居特别讲究因地制宜。其中突出的体现之一就是建筑材料的“就地取材”。
丰富的木竹、秸秆、草类,各种各样、随处可取的泥土、石材……这些土生土长的材料,都是四川民居建设取之不竭的源泉。而各种建筑材料混作,例如石材基础、木柱木梁、竹编夹泥墙、青瓦屋顶,或者土夯坯墙、石柱木梁、秸秆风障、杂树篱笆、树皮铺顶,甚至全竹小屋、石板作瓦、泥沙平顶等建筑,在四川的城镇和乡村都可以见到。在成都,过去街道还不时点缀着三五间别致的草屋,例如浣花溪畔杜甫的居所——杜甫草堂。
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是四川民居的主要形式(王玉贵 摄)
很多对四川民居的研究资料都提到过,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盆地内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量充沛且多秋雨夜雨,造就了这里民居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在雅安、都江堰等地,充沛的降雨对民居构成很大影响,比如四合院在四川有“四水归池”之称,它出檐很深的四面屋顶可以汇集雨水流向天井“池”中。
此外,由于四川民居修建得比较紧凑,防火尤为重要,除了屋顶上以火砖砌起的高大封火山墙用于防火阻燃,天井“池”中储蓄的雨水也可以用作消防。
民居中高大的封火山墙用于防火阻燃(黄茜 摄)
其他方面,例如四川多阴天,因此墙壁大多刷成白色,可以给屋内反射光线等等,也显示出四川民居个性中的科学性。在一些地区的民居还有着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
例如广元一带民居,土夯与砖砌墙体分外浑厚,屋顶是四川少见的悬山式,则是受临近陕西的影响。而且由于气候偏冷,屋顶出檐浅短,有良好的封闭性。
画家曾君说,一直觉得四川民居自带水墨气质,每当到了四川的山野里,看着远山近水,起伏的屋檐,就是一幅自然的水墨画。这与四川民居善用环境相关。
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是四川民居的主要形式(周乐天 摄)
天府之地山川奇异多变,于是人们就势而筑,在优美的环境中造就了很多山水浓荫里的美丽家园,使房屋和自然环境交相辉映。
位于泸州合江县的尧坝古镇依九龙聚宝山而建。古镇有长一千米的青石板古街和被誉为“古民居活化石”的古民居群。上街依山势修建,屋舍起伏,错落有致;下街房屋宁静平和,瓦脊连贯,富有韵律节奏美。
而像乐山犍为县罗城镇、广安肖溪镇等,则根据地形,营造出船形等更具特色的城镇形态,充满了趣味。
乐山犍为县罗城镇根据地形营造出船形的城镇形态,充满了趣味(曾继凯 摄)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来到嘉陵江边的阆中古城,又可以真切体会到山、水、城相依相融的自然与巧妙。阆中古城几乎完好地保留下了大量民居,体现了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风貌。阆中古城也被认为是建筑风水学的典范。城市、街巷,都是依照经典的中国风水学布局,然后逐渐成型。传统小院间的邻里关系,在今天依然延续。
到以前的房子去看看
历史上由于四川战乱、灾害频发,而且传统的民居建材不易保存,很多年代久远的民居建筑都没能保留下来,现存的四川民居多是清代建造。近些年,政府加强了对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力度,传统的民居文化得以更好地延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去到曾经的家园里看看。
四川传统四合院住宅(杨安文 摄)
学者季富政在《巴蜀城镇与民居》中写道:“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蜀中建筑有两处考古发现辉耀其中,一处是十二桥干栏建筑的出现;另一处是双流牧马山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其砖上刻宫室式民居图像,从美术角度和建筑角度言,均是画像砖中之极品。”其中,前者是远古时候人们的家园,画像砖上的“宫室式”民居,则表现的是有厅房的三四重院子的围廊式大型庭院。
四川宫室式民居中,三合院、四合院或多重四合院拼成的大小不同住宅占大多数;而如成都温江寿安乡的清代庄园“陈家桅杆”、郫都犀浦“陈举人”宅等,这些庭院不仅遵循“宫室式”的布置原则,而且家庙、支祠、花园、戏楼、碉楼、学堂、亭廊等汇为一境,构成了“川味”浓厚的大型庄园。
四川宫室式民居的代表,位于成都温江寿安乡的清代庄园“陈家桅杆”(陈俊汐 摄)
位于宜宾江安县的夕佳山民居是四川民居的另一个代表。夕佳山民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一座典型的川南封建地主庄园。更为特别的是,两百多年来,每逢春夏,都有上万只白鹭云集夕佳山,繁衍生息,为幽静的古宅民居平添了几许生趣。
在成都市中心大慈寺片区内的笔帖式街老宅院、欣庐等是传统川西民居的代表。
乡村里的特色民居
在四川的成都平原地区,还保留着一种特殊的居住形态,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鲜活载体,延续了几千年历史,这就是川西林盘。
在一个林盘,田就在宅子旁边,农户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饲养畜禽、栽植花果和从事家庭手工业等副业,或是赶集贩卖、闲暇娱乐。因此林盘既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成都新津兴义镇岷江社区菜棚子林盘内,曾属于我国心理学泰斗刘绍禹家族的刘家院子,至今仍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刘家院子完全保留了川西传统民居的样子。一同位于林盘内的杨家院子,则在2019 年1 月被列入成都市第十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道明竹艺村,川西林盘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孙琳 摄)
民居建筑,不仅仅是砖块竹木构建起的空间,也是体现当地人文、地理、生活、智慧的载体,更在“一期一会”的生命历程中,为居住其间的人们庇护了生活和带来家的温情。而川派民居则是一代代川人的心灵归宿,是我们的永恒乡情,永恒眷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