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美学.人生】处世哲学:说话留三分,见利让三寸,遇事让三尺,界...

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着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一段令人舒服的关系,就是要懂得保持分寸。

【美学.人生】处世哲学:说话留三分,见利让三寸,遇事让三尺,界...__【美学.人生】处世哲学:说话留三分,见利让三寸,遇事让三尺,界...

01

说话留三分

《增广贤文》有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曾国藩年轻时口无遮拦,得罪过很多人。

参加寿宴时,对好友夸夸其谈,气得对方拂袖而去。曾国藩事后自省,给自己定下“戒多言”的规矩。

他还通过写日记,记录自己言谈话语方面的过失。

该说的话,三思而后说;不该说的话,闭口不谈。

正如《菜根谭》里讲:“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嘴好比是内心的大门,如果不能守口如瓶,必然会泄露心中的秘密。

话说得太满,就无法保证每一句话都说得滴水不漏。

逢人话三分,交浅勿言深,给自己留点余地。

02

见利让三寸

稻盛和夫在《心》这本书中说道:

“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所有一切,归根结底,要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发挥出来。”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免不了要彼此照应,而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相互成全。

利他,也是利己。

只有常为他人分一杯羹,好运才会落到自己头上。

斤斤计较,看似能够占到一时便宜,其实是丢掉了人心;

让利于人,看似是一种吃亏的行径,其实是合作共赢。

那些散掉的利益,才能真正为自己撒下盈利的种子。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把眼光从当下拉到长远,不把眼前的得失放在心上。

唯有如此,才能换来彼此关系的生生不息。

03

遇事让三尺

《菜根源》有言:“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当你做事一帆风顺时,让三尺好处给别人,是为后世子孙积德。

清朝首辅张英,收到桐城老家来信。信上说,家中拟扩建院宅。只为多占三尺地皮,跟邻居起了争执。

张英看完家书,回诗一首: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诗,主动将院墙让出三尺;邻家见状,也依样让出三尺。两家宅邸之间,让出了六尺宽的一条小巷。

这条“六尺巷”至今仍是桐城一景,被世人传为佳话美谈。

遇事让三尺,是一种心胸、一种风度。

生活中的许多矛盾、纷争,只因没能掌握让的艺术。

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修养。

04

界限留三丈

人与人之间走得太近,即便是亲人,也有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

曾国藩初当京官时,将九弟曾国荃留在身边,亲自照顾教育。

可不久之后,曾国荃越来越不高兴,甚至拒绝与哥哥嫂子一起吃饭,还坚决地回了老家。

原来,曾国藩要求非常严格。

曾国荃一旦坐姿不端正,或者字没有写好,甚至于说话声音过高,都会被说教一顿。

而另一方面,曾夫人生性节俭,曾国荃却习惯于饭后一定要喝新泡的浓茶。

有一次饭后,曾国荃端起茶,却发现是饭前那杯。

曾夫人说:“茶汤甚浓,倒掉太可惜了,我就直接加了开水。”

曾国荃脸色一变,嘴上什么也没说,心里却觉得嫂子是故意的,不尊重他。

不论何种关系,都要把握好距离。

那些活得惬意的人,都是懂得守好自己的界限,并且不侵占他人领域的人。

亲人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不因为太烫而伤了自己,也不因为太冷而寒了人心。

朋友之间,保持一杯水的距离。

君子之交淡如水,看似平淡无味,却能解渴润喉。

熟不拘礼,固然显得亲切,但熟不逾矩,才是为人处世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与人相交,学会留白,这是让双方都轻松自在的法宝,也是让感情历久弥坚的最佳方式。

聂成华诗书画印作品展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尺寸:四尺整张

释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