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张深伟|《史晨碑》存世早期拓本

汉《史晨碑》,隶书,一碑石两面,镌于东汉建宁二年(一六九)三月春飨承祀孔子之后。原立于曲阜孔庙同文门下,一九七八年移于孔庙东庑,现存于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此碑与《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皆藏于孔庙,称孔庙三碑,为尊孔碑也。正如《史晨碑》奏铭中言:『所以尊先师,重教化也。』

现将《史晨碑》早拓版本品鉴比勘及其流存状况简述如下,不足之处,望方家批评指正。

表一

张深伟|《史晨碑》存世早期拓本

国博本“阐弘”

国博本“阐弘”

《史晨前碑》藏拓已见存世最早者,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拓本前后碑乃补配,皆三十六字本。前碑为残本,存前八行半稍强,至第九行『有益于民』止,后碑齐整。前碑第二行『阐弘』之『阐』字『门』部右长竖笔完好,第九行『有益於民』之『益』字基本未泐,『於』字『方』部基本完好。(表一)今人定为明初拓,传为何绍基本,须待考定。拓本上没见何绍基任何痕迹,据题跋及钤印推断,应名为国博蒋祖怡藏本为确。

谭泽闿于残册后录何绍基跋文:

[前碑东向,而碑阴乃西向。故孙退谷《庚子销夏记》误以后碑为前碑也。余尝得百年前拓本,皆前后二碑,每行三十五字耳,竟觅下一字不得也。乾隆丁酉,曲阜孔浦孟户部请假归。余嘱其命工洗濯精拓,则每行下一字皆入趺嵌者寸许,是以从来拓者莫能措手。户部命工人举而起之,于是戊戌寄来之新拓精本,皆每行三十六字,计前碑多出十字,后碑多出五字。]覃溪《金石记》所言如此。此本每行三十六字,是未经嵌入趺时所拓无疑。当立碑时必无以字入趺之理,后来重树时乃深嵌,令可卓立尔。签题《宋拓史晨孔庙前碑》,误以后碑为前。与退谷同自《金石录》,已将二碑前后颠倒。因前碑之首云『建宁二年』,后碑之首云『建宁元年』,其实史晨祀孔子在二年,到官在元年,后碑追叙到官之期而备言之也。是拓之古,得此证而益信,况纸墨沉茂至是乎。乙巳(一八四五)除夕检阅藏帖,漫记一段。惜道味斋何绍基。右蝯叜自跋所藏卅六字本《史晨》,在诗孙(何诗孙)、梅庵(李瑞清处,余屡见之,今归南京蒋苏龛(庵),生平所见,殆为第一。今榖孙(蒋祖诒)吾兄示此残册,亦三十六字,纸墨陈古,与何本正同。大美忌完,固不以阙佚为憾也。辛巳九月谭泽闿记。

此何绍基语,亦将前后碑之争言明。谭泽闿此『与何本正同』之说有异议。何绍基本《史晨后碑》已入藏上海图书馆。何绍基本后碑亦为早拓之一。

表二

蒙福

(初)

杨君

欧阳

此国博后碑第八行『蒙福』之『蒙』宝盖头右上外端稍被石花侵损,但石花较小,离下撇笔尚远。唐人题记中第二行『杨景

』之『

』字基本完好。第四行『杨君』之『杨』完好,晚拓左下撇笔末端泐连石花。『歐陽』之『陽』字『昜』部『日』未损,(表二)与文物出版社出版张学曾本基本同。综合以上勘校,此拓已不失为明拓本,在后碑早拓本中已属佼佼者也。

上图藏何绍基《史晨后碑》,此拓唐人题记中第四行『杨君』之『杨』左下撇笔稍泐。『歐陽』之『陽』字『昜』部『日』有损,此『杨』『陽』两字国博蒋祖诒本完好,此本应晚于国博蒋祖诒本。

表三

官乃

以令

升堂

观主

马元

马成名《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记『明中期拓汉《史晨碑后碑》一册』,有傅山、翁同龢、窦镇、朱屺瞻等人递藏,伊秉绶题扉页。《史晨碑》前后碑明拓本多为补配。此明中期拓本,实属罕见。此本与蒋祖诒本后碑相考,第一行『乃㕥』之『乃』字,『㕥』字,第二行『升堂』之『升』字,唐人题记中第二行首『观』四字皆完好,而蒋祖怡本、何本等所见诸本皆有泐。而此本『马元贞』之『元』字左下撇笔泐,蒋祖怡本完好,应未洗碑所致!(表三)第二、三行末字『復、苻』二字与蒋祖诒本字形同为完好。翁同龢朱跋云:『此明中叶拓本。「復、苻、百、冘、六」,凡五字皆陷入碑趺。明初拓惟六字不可拓。乾隆丁酉以后拓,以五字皆完,而字形稍异』。傅山本不失为明中拓善本也。

翁同龢扉页诗云:『史君不愧鲁诸生,俎豆升堂享献成。可惜碑阴无一字,未书九百七人名。』此诗中『可惜碑阴无一字』,翁同龢意思是前后碑为两石,不知为何?

马成名言『近年为朱屺瞻收藏,后又转归窦镇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见此本于纽约,但终未收得』。珍宝流失异域,国之疲弱也。翁同龢跋畀子馨藏《史晨后碑》,乃周心如纷欣阁本,二〇一六年嘉德秋拍,以二十余万元拍出。

周心如纷欣阁本《史晨后碑》。唐云题签:『史晨碑,纷欣阁旧藏。今归壮宏仁弟珍秘。大石借读半载还之,因题。』言明曾归王壮弘。

《史晨前碑》国博蒋祖怡本之殿后者,当为现存故宫博物院藏徐郙跋本,上海图书馆藏《史晨前碑》孙多巘小墨妙亭本及内蒙古杨鲁安藏珍馆吴乃琛本等以上三种拓本。

表四

张深伟|《史晨碑》存世早期拓本

阐弘

益于

秋行

应聘

榖(故宫徐郙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三十五字《史晨前后碑》徐郙跋本,皆有填墨,为补配本。但前后册皆纸墨古旧,且拓制年代亦可相适配。第二行『阐弘』之『阐』字『门』部右长竖笔垂直泐损外侧,无损伤『田』形。第九行『有益於民』之『益』字下横笔有损,『於』字『方』部基本完好,『仒』部第二点笔完好。第十一行『出王家榖春秋行礼』之『秋』字『禾』部首撇笔上部未泐,上两笔左端损,第十五行『周流应聘』之『周』字左上校较存两残笔,『聘』字中部一小横笔完好,小墨妙亭本、吴乃琛本以上几字亦同。此本和吴乃琛本『榖』之『殳』部中长横笔右下端微泐,而小墨妙亭本,此处尚有石痕一丝之隔,未被侵泐损,长横笔完整无损,故小墨妙亭本优于另两本。(表四)

故宫徐郙后碑第八行『蒙福』之『蒙』宝盖头右上与石花尚有一丝之隔,没被侵损,该石花离下撇笔尚远。唐人题记中第二行首『观』之『见』部右下折笔稍损,『杨景

』之『

』字笔画清晰无损,明拓也。

上海图书馆藏《史晨前碑》孙多巘小墨妙亭三十五字本。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中定为明中叶前拓本。

表五

一行上

四行肃

十一行“行”

杨鲁安藏珍馆吴乃琛本《史晨碑》前后碑全,三十六字本,惜有填墨描摹,好多石花剥落不可见到,失原碑之天然之意趣。何也?一是收藏者为字体笔画清晰,二是收藏者为炫其拓本罕见珍贵,如吴湖帆四欧堂本欧阳询《唐化度寺碑》,将『化』字依敦煌石室本描笔之事,成为今人之笑资。三是贾估者渔利。吴先生所说『亦有加墨』,看来古人加墨多见矣,对此举厌恶之。如『上、肃、行』字等,填墨众多,不再示举。(表五)

表六前碑图例

肃肃

《杨鲁安藏珍馆藏品菁华》一书言为『此「秋」「肃」二字完好,为明早期本』。(表六)

后碑与北京故宫徐郙跋本基本同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史晨碑》世称明拓本有二,其一为龚心钊题签本即徐郙本,其二为朱翼盦本。

表七

益于

王家

秋行

此朱翼盦本前碑较徐郙本增损,第十一行『出王家榖』之『殳』部之中横笔右半损。第九行『有益於民』之『於』字『方』部下端泐连石花,『仒』部下点右泐连石花。另第十一行『出王家榖春秋行礼』之『家』『秋』两字,都有描摹。第十五行『周流应聘』之『周』字左两残笔在,而上两石花泐连,徐本尚好。故朱本前碑应稍晚于徐本。(表七)

此后碑朱翼盦本损泐与徐郙本应为同时期所拓。北京文物商店藏《史晨前后碑》,前碑为三十五字杜筱舫本,后碑为三十六字黄易本。前后本末皆有沈树镛跋。

表八

阐弘

益于

秋行

应聘

《史晨前碑》杜筱舫本与朱翼盦本损泐情况基本相同,应为同时期所拓。(表八)

表九

褒文

(初)

黄易本后碑第六行『孔褒文礼』之『褒』字泐痕增大。拓本唐人题记中『杨景』之『』字中部磨损严重,不可辨识。此黄易本升碑后初拓本行末『復、苻、百、冘、六』五字,正如翁同龢云:『乾隆丁酉以后拓,以五字皆完,而字形稍异。』(表九)

根据已知《史晨碑》拓本,有明代人痕迹者应有三:其一傅山本。其二为墨妙亭本。其三为一九七八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汉史晨前后碑》。小墨妙亭本有张学曾字号印『约庵』。此印『张学曾印』与其存世画中用印有一方相同。张学曾等人印皆应为原印,此册故应称《史晨碑》张学曾本,今不知存于何处。前碑三十六字本,后碑三十五字本。原册页每行六字,文物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第一版为原版,一九八六年版面调整为每行五字,版面长度缩短,而原帖字体大小不变,苏士澍言:『是为了容易携带,放到小书包,放置小桌,方便群众,价格便宜低廉,老百姓能消费得起。』其发行量巨大,影响今日,贡献社会矣。

表十

张学曾本

杜筱舫本

秋行

增异

应聘

张学曾本《史晨前碑》与《史晨前碑》杜筱舫本相考校:张学曾本拓制墨重而浸染字口,导致认为有补墨填描。第十一行『秋』字『禾』部首撇笔上左半损,其左上大墨片,因墨重而沾染,沈曾植本亦同此情况。杜筱舫本此撇笔上部完好。此张学曾本比杜筱舫本增泐第十二行『增异辄上』之『增』字『曰』部中横剥损,第十五行『周流应聘』之『周』字左上大泐,残笔全无,『聘』中部小横笔左半下泐,余右半残笔。故此拓稍晚于杜筱舫本,亦为明中晚拓。非文物出版社出版说明为『明代初期所拓』。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论:『文物出版社《汉史晨前后碑》,「秋」字首笔未损,「增」字、「穀」字俱损,明拓本。』王壮弘说『「秋」字首笔未损』,不知为何?(表十)

《史晨后碑》张学曾本与纷欣阁藏本年代相似。如第八行『蒙福』之『蒙』宝盖头右上外端稍被石花侵损,但石花离下撇笔稍近。此张学曾本《史晨后碑》应为明中拓也。

张深伟|《史晨碑》存世早期拓本

东汉史晨碑前碑拓片(清乾隆拓)

张深伟|《史晨碑》存世早期拓本

东汉史晨碑后碑拓片(清乾隆拓)

日本三井文库藏《史晨前后碑》,亦是明拓善本中的佼佼者。此本与张学曾本微有差别,第十一行『春秋行礼』之『秋』字『禾』部三井文库藏本首撇笔泐大仅见右上一点,基本泐失,下撇笔末端三井文库藏本泐损,故前碑三井文库本稍晚于张学曾本。

三井文库藏《史晨后碑》三十五字本,稍有描墨,损泐与张学曾本基本同。故三井文库本不晚于张学曾本、纷欣阁本,应为明中晚期拓本也。

夕红楼藏本《史汉晨前后碑》封面有吴昌硕题签。册尾附姚华来书及周印昆叙跋,亦有周大烈品鉴考校之跋文。

表十一

榖春

秋行

王家

《史晨前碑》夕红楼本较与张学曾本增泐第十一行『秋』字『禾』部下撇笔末端泐损,故《史晨前碑》夕红楼藏本稍晚于张学曾本。(表十一)

表十二

夕红楼褒文

夕红楼蒙福

此夕红楼本后碑与朱翼盦本、周心如纷欣阁本三拓本损泐基本相同,周心如纷欣阁本品相稍逊之。第六行『褒文』两字间石花夕红楼本应有墨描。三拓本第八行『上下蒙福』之『蒙』字宝盖折笔右上端稍泐损,不损钩笔,皆同。故三本应为同一时期所拓也。(表十二)

《史晨前碑》沈曾植本,为三十五字本,册后有吴昌硕跋。此本与夕红楼本考校拓制年代同。沈曾植本第十一行没有补配『春』字。第十五行『周流应聘』之夕红楼本『应聘』二字剪切掉,而沈本存。沈本比张学曾本增泐,『聘』字右部仅余上端一小竖笔,中部小横笔泐失。故沈曾植本与夕红楼本拓本相近,二者晚于张学曾本。册后吴昌硕题跋,吴昌硕此跋早于其为夕红楼本题签二十余年。

上海图书馆藏《史晨碑》徐乃昌本,前后碑皆为三十五字本,许松如、王瓘题签。

表十三

阐弘

益于

王家

秋行

徐乃昌本《史晨前碑》,较沈曾植本有增泐,第二行『阐弘德政』之『阐』字『田』部右下稍泐,第九行『有益于民』之『民』字,中长横左下石花侵泐,第十一行『春秋行礼』之『秋』字『禾』部上笔完全泐失,故稍晚于沈曾植本。(表十三)徐乃昌本后碑与张学曾本及纷欣阁本同时代拓。

二〇一五年嘉德秋拍『常州王有林藏碑帖』专题之何绍基、李国松藏本《史晨前后碑》,首有张运题签,内有何绍基题签。明代晚期典型传拓风格,碑文考据处第十一行『秋』字仅损首笔,当为明晚期拓本。前后碑皆为三十五字本。前碑以关键字考之,何绍基、李国松藏《史晨前后碑》与上海图书馆藏《史晨前后碑》徐乃昌本应为同时所拓。

上海图书馆藏《史晨碑》前后碑徐郙藏本,前后碑皆为三十五字本。

表十四

阐弘

家榖

秋行

此上图徐郙本《史晨前碑》,前有高时显野侯题签,扉页有褚德彝题签。此本比徐乃昌本增泐,第十一行『出王家榖春秋行礼』之『家』字右上石花已侵及下撇笔首端,而『家』字右下未泐,『秋』字『禾』部上半斜泐。张彦生《善本碑帖录》:『清初拓本二行「阐」字右竖笔损,下「弘」字完好,十一行「秋」字首二笔损,秋字存大半者,为大半秋本。上「家」字完好者,又名「家」字本。』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明末清初时拓本,「出王家榖春秋行礼」之「秋」字首撇及第二笔左端损,「王」字稍损,「家」字左上角已微有泐痕。』张彦生『清初拓本二行「阐」字右竖笔损』。『「阐」字右竖笔损』除国博蒋祖诒本完好外,所见拓本皆损,应表述为『「阐」字「田」部右下泐』,另『十一行「秋」字首二笔损』应为『「秋」字「禾」部上半斜泐,「禾」左端三笔损。』王壮弘『明末清初时拓本,「出王家榖春秋行礼」之「秋」字首撇及第二笔左端损』,应为『「秋」字「禾」部首撇及其下左端两笔损,即「禾」部上半斜泐』。又『「王」字稍损』之语,『王』明早拓亦泐,王壮弘何言『「王」字稍损』。另又言『「家」字左上角已微有泐痕』。是有此泐,但早拓也有,不能作为校碑依据。应『家』字右上角钩笔处微连石花为明早中拓,石花增大,而不损及下部笔画者为晚明拓,明末清初时『家』字亦泐损下一撇笔首端,即此徐郙藏本,此应称为『家字本』,为明末清初拓本也。(表十四)

表十五

阐弘

益于

王家

秋行

清末山东诸城人王志修所收《史晨前碑》,关键字基本相同,而第十一行『出王家榖春秋行礼』之『家』字右下增损,大泐,故晚于上图徐郙本。据册后王志修跋,跋文可知,此《史晨前碑》乃明末清初所拓也。(表十五)

上图徐郙本《史晨后碑》,前有高野侯题签,扉页有褚德彝题签,后有褚德彝跋。与徐乃昌本相近,应稍逊之,为晚明拓也。

张深伟|《史晨碑》存世早期拓本

东汉史晨碑后碑拓片

国家图书馆藏梁启超本《史晨碑》为清拓。

秦公《秦说碑帖》中,关于讨论有的晚拓比初拓完整这一问题时说道:『还不是补刻的。拓碑前洗碑时,没有将字口内的泥土洗净,铺上纸拓时就捶打不出笔道,好像碑的这地方已经残了。后来拓碑的是个细致人,用刀子把字口剔干净,再拓,字就完整了。』不仅如此,还有所用的纸墨,拓制工具,拓制方法,拓制环境,天气状况等,都关系着拓制的优劣。还有保存、装裱、涂描、移植改动,以及人们对此碑拓的重视程度等,无不影响着拓本的质量。

原文载于《中国书法》2020年06期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