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翻开《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可以看到里面的章节有一百二十回,书的封面上印着曹雪芹和高鹗两个人的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认为两人是这部小说的合作者,但是据刘心武先生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书中指出,两人根本不是合作者,因为如果两人是合作者的话,那么在创作这部小说前肯定会有所交流、沟通,最起码两人应该是认识的,但是我们翻了一下历史书,才发现两人不仅没有交流过,而且还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高鹗是在曹雪芹去世好久以后才开始续写《红楼梦》。如果说两人的关系的话,高鹗算得上曹雪芹的“超级粉丝”,因为高鹗对《红楼梦》很是痴迷。
从清代开始,就有人对高鹗续写《红楼梦》提出批评,说他没有按照曹雪芹的原意写,甚至对前面八十回也改动了。我们看小说的时候,发现在第七十五回的时候,已经写到朝廷要来抄贾府了,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但是高鹗从八十一回续写,定了一个《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的题目,已经要面临抄家了,还有心思占旺响、钓游鱼吗?
据刘心武先生指出,《红楼梦》这部小说应该是一百零八回,不是一百二十回,如果前面的八十回得到流传,那么后面的二十八回到哪里去了?据脂砚斋披露,后面的章回被借阅者迷失,我们不免感到可惜,看不到《红楼梦》后面精彩的章节内容,在那个时期,文字狱很严重,一般人也不敢私藏这些书稿,因此这个所谓“迷失”应该说是故意的。
但我认为《红楼梦》后面二十八回应该不是“迷失”这么简单,应该是有人看过全本《红楼梦》之后,才做出“毁掉”后面二十八回内容这个决定,这个人是谁呢?多年前我曾无意中看到一本书叫做《乾隆与高鹗》,里面就有写到这个问题,说是乾隆爷与和绅看了整部《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之后,乾隆爷勃然大怒,因为曹雪芹一开篇就说小说的最后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局面,乾隆爷认为自己还是有恩于曹家的,但是小说这样写,根本体现不出他“皇恩浩荡、爱民如子”的一面,结果勒令和绅把后面二十八回烧掉,那个时候想禁止《红楼梦》的传播已经是没办法了,因为和绅通过“曲线救国”的方法,让老佛爷出面,保住这部小说不被毁灭的局面,老佛爷要乾隆爷把这部小说刊印出来,乾隆爷这才让和绅找一个人续写《红楼梦》,这才有了后来高鹗续写《红楼梦》一事,当然在后面的四十回,写什么“沐皇恩 延世泽”这应该说是乾隆爷的旨意了。
在《红楼梦》后面四十回中,有人说高鹗写贾宝玉的婚姻被别人用了“掉包计”,结果贾宝玉以为自己娶的是林黛玉,没想到娶的是薛宝钗,这一个情节设计得好。我们看前面的章节,知道贾母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婚事是极为赞同的,到后来怎么也成了“掉包计”的有力支持者呢?这有点说不过去,这个情节难道是高鹗自己想出来的吗?非也!在《乾隆与高鹗》一书中,曾记载高鹗年轻时的婚姻,他自幼喜欢家里一个丫鬟,但是父母极力反对,认为一个少爷家怎么可以喜欢一个丫鬟?结果在高鹗结婚当晚,父母就用“掉包计”,把丫鬟换成一个富人家的小姐,等高鹗发现新娘不是自己喜欢的女人时,那个丫鬟早已被卖到其它地方了,这让高鹗“失魂落魄”了好一阵,后来续写《红楼梦》的时候,高鹗就把这一段经历也写了进去。
有人说高鹗的写作功底和曹雪芹根本不是同一个档次,这未免有点吹毛求疵了,曹雪芹是人类伟大作家,是一个举世公认的才子,高鹗自然不能和他相提并论,但是有人说高鹗在读《红楼梦》的时候,根本不能充分理解曹雪芹原意,以致续写的时候和曹雪芹的原意有点相违背,我认为这对高鹗有失公平。毕竟高鹗也是考科举出身,以他的理解能力,不可能不理解曹雪芹的原意。我认为高鹗在续写《红楼梦》的时候,也是面临巨大的痛苦的,一方面要尽量遵循曹雪芹的原意,一方面也要顺从乾隆爷的旨意,我们都知道乾隆爷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高兴的话会大加赞赏,不高兴的话叫你人头落地,他让纪晓岚编撰《四库全书》就是一个例证,高兴的时候请大臣们吃哈密瓜,不高兴的时候就对大臣们大加训斥。高鹗夹在中间,就好比“夹心饼干”一样,很是为难,他续写后面的四十回,让《红楼梦》整体得到流传,也算功德无量。
《红楼梦》后面的二十八回,我认为是最为精彩,同时也是最为让人感到悲伤、痛苦的,因为这部小说的“调子”就是悲剧,不是以喜剧的方式结尾,但很可惜我们现在看不到那些章节了,只能靠探佚,去追寻几百年前曹公的原意了,刘心武先生根据自身探佚的结果,自己就续写了后面二十八回的内容,大致上应该比较接近曹雪芹的原意,如果曹雪芹泉下有知的话,应当感到欣慰了!
此文属中华书会作者林焕煜原创作品
有话要说...